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3421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docx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

15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

一、知识结构图

余角

余角补角

  角两线相交对顶角

同位角

三线八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

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与补角

1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

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

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

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1)

(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

(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

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

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

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四)六类角

1、补角、余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六类角都是对两角来说的。

2、余角、补角只有数量上的关系,与其位置无关。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与其数量无关。

4、对顶角既有

数量关系,又有位置关系。

(五)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六)尺规作线段和角(了解)

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

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

3、尺规作图中直尺的功能是:

(1)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

(2)将线段向两方延长。

4、尺规作图中圆规的功能是:

(1)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

意长为半

径作一个圆;

(2)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一段弧;

5、熟练掌握以下

作图语言:

(1)作射线××;

(2)在射线上截取××=××;

(3)在射线××上依次截取××=××=××;

(4)以点×为圆

心,××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5)分别以

点×、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6)过点×和点×画直线××(或画射线××);

(7)在∠×××的外部(或内部

)画∠×××=∠×××;

6、在作较复杂图形时,涉及基本作图的地方,不必重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

(1)画线段××=××;

(2

)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分节知识点)

5.1.1相交线(详见课本第2页)

1、相交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如图所示,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O。

图2

2、对顶角的概念:

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所示,∠1与∠3、∠2与∠4都是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

4、邻补角的概念:

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图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1+∠2=180°。

5.1.2垂线(详见课本第3页)

1、垂线的概念: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它们的交点叫做。

2、垂线的性质

(1)(垂线公理)性质1: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过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2)(垂线推理)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即垂线段最。

3、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4、垂线的画法(工具:

三角板或量角器)

画法指点:

⑴一靠:

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

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

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详见课本第6页)

1、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条直线所截形成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6,直线

被直线

所截

 ①∠1与∠5在截线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

的上方,叫做角(位置相同)同位角是“F”型

 ②∠5与∠3在截线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

之间(内),

叫做角(位置在内且交错)内错角是“Z”型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③∠5与∠4在截线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

之间(内),

叫做角。

同旁内角是“I”型

2、如何判别三线八角

 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

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

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如图

温馨提示:

在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先要弄清哪

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然后依据它们的定义,也可由它们的名字的提示,准确找到所需要的角。

同学们要注意:

并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就相等,同旁内角就互补,而只有当这两条直线平行时,才会有这个性质。

5.2.1平行线(详见课本第11页)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⑴;⑵。

(通常把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关系。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3、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平行用“”表示,如图8所示,直线与直线平行,记作∥,

读作平行于。

4、平行线的画法:

5、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图8

(1)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2)平行推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

如左图8所示

A

B

C

D

E

F

1

2

3

4

5.2.2平行线的判定(详见课本第12页)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判定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

同位角,两直线

(2)判定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

内错角,两直线

(3)判定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

同旁内角,两直线

(4)平行线的概念:

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那么两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

(6)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5.3.1平行线的性质(详见课本第18页)

1、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

两直线,同位角。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记:

两直线,内错角。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

两直线,同旁内角。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直线∥,⊥于E,⊥于F,则称线段的长度为两平行线与间的距离。

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5.3.2命题、定理(详见课本第20页)

1、命题的概念:

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两部分组成。

(1)题设是事项;

(2)结论是由已知事项的事项。

3、命题的表述句式:

命题常写成“……,……”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

4.命题的真假: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5.定理:

经过推理得到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5.4平移(详见课本第28页)

1、平移变换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的平移变换。

2、平移的特征:

①大小:

;②形状:

;③位置:

;④对应点的连线:

且。

(1)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图7

(2)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A

D

B

E

C

F

 

3.平移作图:

平移作图的依据是平移的特征,其关键是确定平移后对应点的位置,并且在作图时要注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考点例析】

一、概念型考题

主要考察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定理,常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

例1.如图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

的是()

2

1

3

4

5

图1

(A)∠1=∠3(B)∠2=∠3(C)∠4=∠5

(D)∠2+∠4=1800

分析:

本例可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采用排除法

使问题得以解决.

A中∠1与∠3为内错角,∠1=∠3可得

C中∠4与∠5是两个相等的同位角,可得

D中∠2与∠4是两个互补的同旁内角,可得

只有B不能确定.

答案:

应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定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

二、计算型考题

主要考察平行线的性质;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常以填空题为主要题型;

例2.如图2,

分别在

上,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

()

a

b

M

P

N

1

2

3

图2

A.

B.

C.

D.

分析: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点P为两平行线间折线的拐点,可过此点作a或b的平行线,并证明与b或a平行,从而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此题也可延长与直线b相交,从而可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求解.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添加辅助线,构造两平行线间的截线,或构造三角形,再利用有关图形的性质证明求解.

解:

过点P作∥a,则

180°+180°=360°,所以选择C。

点评:

本题虽然是选择题型,它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互余、互补角的性质等知识通过简单的推理计算来解决问题的.

三、说理型考题

E

B

A

C

D

F

1

图3

例3.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3,所示的零件,工人师傅告诉他:

∥,∠40°,∠1=70°,小明马上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得出了∠C的度数,聪明的你一定知道∠.

分析:

本题源于生活实际问题,但考生可借助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由此可获得两种解题思路.

解:

方法1:

连结,由∥,得∠∠180°,

从而∠180°-40°-(180°-70°)=30°

方法2:

过E作∥,由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得∠∠,∠∠,从而∠∠1-∠70°-40°=30°.

点评:

本题主要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借助于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可解问题,今后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带有“折线”、“拐角”类的题目,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掌握“平移”与“分割”的思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二:

一要连结线段,构成三角形,然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二是过“拐点”作平行线将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然后再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问题便自然得到解决,但解本题时,还要注意找准“内错角”,否则容易出错!

四、操作画图型

例4.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如图4),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左拐300,第二次向右拐300B.第一次向右拐500,第二次向左拐1300

C.第一次向右拐500,第二次向右拐1300D.第一次向左拐500,第二次向左拐1300

B

A

300

300

1300

500

D

500

1300

C

1300

500

图4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画出示意图,如图10:

 

答案:

应选A.

点评:

本题单纯从文字方面去分析,很难判断出结果,若画出上述图形来分析,结果

是显然的,本题属于操作画图型中考题.

五、开放创新型

主要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常以解答题为主要题型.

例5.如图5,E在直线上,B在直线上,若∠∠,∠∠D,试判断∠A与∠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

从图中可以猜测∠∠F,但题目没有告诉∥,所以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说明∥.

A

B

C

D

E

F

G

H

图5

解:

∠∠F.理由:

因为∠∠,∠∠,

所以∠∠,所以∥,

所以∠∠,又∠∠D,

所以∠∠,所以∥,所以∠∠F.

点评:

例5主要对学生的分析、探究、综合、发散等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归纳、探索及思考能力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的性质:

.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线的性质:

⑴过一点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

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与两种.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

★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

8.平行线的判定:

★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

★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

10.平行线的性质:

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

.

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

.

1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和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定理都是真命题.

12.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平移的性质: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

13、下列语句中,是对顶角的语句为()

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B.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C.顶点相对的两个角D.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过一点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C.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D.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15、一束光线垂直照射在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A.45º,B.60º,C.75º,D.80º

16.如图5,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

A.2条B.3条C.4条D.5条

17.如图,

图5

那么点A到的距离是,点B到的距离是,

点A、B两点的距离是,点C到的距离是.

18.如图,已知、、相交于点O,⊥,

平分∠,∠=28°,

求∠、∠、∠的度数.

 

19.如图,

是邻补角,、分别是

的平分线,试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和∠3是同位角B.∠1和∠5是同位角

C.∠1和∠2是同旁内角D.∠5和∠6是内错角

21、下列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⑴、⑵、⑶,B.⑵、⑶、⑷,C.⑶、⑷、⑸,D.⑴、⑵、⑸

 

21、如图,已知∥∥,∥,平分∠,

那么图中与∠相等的角有()

A.5个B.4个C.3个D.2个

22、如图,已知∠1=∠B,∠2=∠C,

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B.∠∠C

C.∠2+∠180°∥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内错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三条直线相交,必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无法确定

 

6、如图⑨,∥∥,且∥,那么图

中和∠1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A.2,B.4,C.5,D.6

7、如图④,∥,∠=120º,∠=30º,

则∠=度.

8、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⑤中,

那样折叠后,若得到∠′=70º,

则∠=.

9、如图⑥中∠和∠B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而成的,

称它们为角.

 

17.设

、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

a)若

,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

b)若

,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

,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

18.如图7,下列不能判定∥的条件是()

(A)∠∠180°(B)∠∠C(C)∠∠C(D)∠∠D

19.如图8,下列各式是正确的是()

(A)∠1与∠4是同位角(B)∠1与∠3是同位角

(C)∠2与∠4是同位角(D)∠2与∠3是同位角

2

1

3

4

图8

B

A

C

D

E

F

图7

 

20.如图9所示,直线a∥b,则∠度.

 

21.如图10,∥,直线分别交、于点E、F,平分∠交于点G,∠1=50°,求∠2的度数.

22.如图11,直线a∥b,则∠ .

23★如图,∥,试问∠B、∠E、∠有什么关系.

解:

∠B+∠E=∠

过点C作∥,

()

又∵∥,∥,

∴()

∴∠E=∠(               )

∴∠B+∠E=∠1+∠2

即∠B+∠E=∠.

24.⑴如图,已知∠1=∠2 求证:

a∥b.

⑵直线

,求证:

 

25.★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

如图,已知∥,∠1=∠2,试说明∥.

 证明:

∵∥,

   ∴∠=∠(           )

   又∵∠1=∠2,

   ∴∠-∠1=∠-∠2,

  即 ∠=∠

∴∥.(               )

26★已知∥∥,A是上一点,∠=60°,∠=36°,平分∠,求:

⑴∠的大小;⑵∠的大小.

27★如图,已知

于D,

上一点,

于F,

交于G.求证

.

 

28.已知:

如图∠1=∠2,∠∠D,问∠A与∠F相等吗?

试说明理由.

29.如图4,已知∥,∠B=∠.

求证:

平分∠.

 

30.如图5,已知:

∠=∠,平分∠,平分∠,且∠=∠.求证:

∥.

31.如图10,已知⊥,∠1+∠2=90°,∠2=∠3.

求证:

∥.

 

32.如图11,已知∥,∠=150°,∠=60°.

求证:

⊥.

 

33.已知:

如图12,⊥于D,⊥于F,交于G,交延长线于E,∠1=∠2.

求证:

平分∠,填写分析和证明中的空白.

34.如图9,已知∠+∠=180°,∠1=∠2,求证:

∠F=∠G.

图9

1

2

A

C

B

F

G

E

D

 

35.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问∠C是多少度?

说明你的理由.

 

36.

(1)如图,若∥,∠135°,∠145°,你能求出∠C的度数吗?

(2)在∥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并说明理由.

37.如图13,∥,∠90,∠35°,平分∠,求∠B的大小.

图13

 

          ABAB 

       

   

PP

CDCD

20.

(1)题↑20.

(2)↑

38.已知:

(1)试探索

(1)图中∠,∠,∠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

(2)中,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如果不成立,它们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

(不用证明)

 

39.

(1)作直线与相交;

(2)在直线上取一点C;(3)相交的角是对顶角;(4)偶数是2.在以上各语句中,是命题的为()

A.

(1)(3)B.(3)(4)C.

(1)(3)(4)D.

(1)

(2)(3)

40.命题:

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④同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