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35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况1

第一节项目概况1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2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3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

第五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6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理由7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第四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可能性14

第一节项目地理位置14

第二节自然条件14

第三节外部建设条件18

第四节与有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9

第四章建设方案23

第一节项目选址23

第二节设计依据23

第三节建筑设计24

第四节结构设计24

第五节给排水设计26

第六节暖通设计28

第七节电气设计30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34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34

第二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34

第三节环境评价结论41

第六章安全与消防42

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42

第二节卫生防疫47

第三节消防48

第四节安全与消防评价结论50

第七章节水节能措施51

第一节节水措施51

第二节电器节能措施51

第三节空调节能措施52

第四节建筑节能措施53

第八章项目的招标方案54

第一节招标依据54

第二节招标范围54

第三节招标方式54

第四节招标要求55

第五节评标要求56

第六节招标备案57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8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9

第一节投资估算的依据59

第二节投资估算59

第三节资金筹措60

第十一章经济评价61

第十二章社会评价64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与对策67

第一节风险分析67

第二节风险的防范对策69

第十四章综合评价73

第一节社会效益73

第二节生态效益74

第三节经济效益75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76

第一节结论76

第二节建议76

第十六章附件77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

2.项目承办单位:

XX市农业科学院

3.项目法人代表:

4.项目地址:

XX路旁,东临市农业科学院用地,南临市木材公司用地,西临XX路,北临XX南路。

5.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表1-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序号

项目

计量单位

数量

1

规划用地面积

m2

8013.3

2

总建筑面积

m2

12044.8

其中

计容总建筑面积

m2

8575

不计容总建筑面积

m2

3469.8

其中

地下室建筑面积

m2

3298.2

架空层建筑面积

m2

171.6

2.1

基础生物实验室

m2

1600

2.2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m2

1000

2.3

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

m2

1000

2.4

国家原种扩繁基地

m2

400

2.5

国家农发项目茶叶试验室

m2

1300

2.6

国家原农业专家大院

m2

100

2.7

国家苎麻综合试验站

m2

100

2.8

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厅

m2

1000

2.9

院所综合实验区

m2

2000

3

容积率

-

1.07

4

建筑密度

25

5

绿地率

30

6.项目总投资:

1785万元。

7.项目实施期限

拟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1年内达到本报告提出的规模目标。

该项目建成后,其收益可继续投入农业新技术更新,使项目继续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建设项目立项报告的批复(咸发改投资[2012]150号)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版)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7月)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手册》(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9月)

5.《湖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2006年1月)

6.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12月)

7.XX市2013年第十八批次城市建设用地(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压覆矿床及矿权设置的说明(2013年11月XX市国土资源局)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单位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该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为该项目相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1)对项目的投资环境、建设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2)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3)对项目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4)对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见。

环境保护方案按环保部门批复的环评意见实施。

(5)根据可行性研究的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进行投资估算。

(6)根据确定的规划方案制定工程实施进度。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计量单位

数量

1

规划用地面积

m2

8013.3

2

总建筑面积

m2

12044.8

其中

计容总建筑面积

m2

8575

不计容总建筑面积

m2

3469.8

其中

地下室建筑面积

m2

3298.2

架空层建筑面积

m2

171.6

2.1

基础生物实验室

m2

1600

2.2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m2

1000

2.3

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

m2

1000

2.4

国家原种扩繁基地

m2

400

2.5

国家农发项目茶叶试验室

m2

1300

2.6

国家原农业专家大院

m2

100

2.7

国家苎麻综合试验站

m2

100

2.8

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厅

m2

1000

2.9

院所综合实验区

m2

2000

3

容积率

-

1.07

4

建筑密度

25

5

绿地率

30

第五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开发本项目的鼎力支持,这些基本方面为本项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投资环境与机遇。

本项目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具有较强的社会优势,拥有较好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人文、交通等环境),所处地块的发展前景较好,项目开发经营风险较小,只要在实施中辅以全过程科学决策控制,应能稳获预期投资收益。

从经济效益来说农业科技部门的经济效益是寓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之中,并以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基础的,因此,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其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加以考察和评价。

同时,农业科技还将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农业科技的有效开发利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作用。

其局部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只是投资期回报的时间问题。

从社会和环境效益来说,本项目能有效缓解XX市土地供需矛盾、优化城市环境、丰富城市生活层次、创造城市农业活力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1.XX市农业基本情况

XX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于1998年撤地建市,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城市。

全市辖有咸安、赤壁、嘉鱼、通城、崇阳、通山六个县市区,共设有12个乡、51个镇、6个办事处,1048个村,10145个村民小组。

据2012年统计资料,全市总户数为80万户,总人口为297.89万人,其中农户总数为49.64万户,总人口210.21万人。

乡村从业人员88.35万人,其中农牧渔业从业人员43.53万人。

全市建有农场11个,畜牧场5个,果园场7个,茶场6个。

全市拥有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折合1479.15万亩。

耕地总资源268.4万亩,2012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2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66.4万亩,旱地面积57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4.5%和25.5%),水域面积150万亩,境内以丘岗低山为主,兼有平原、高山、湖泊多种地形地貌,构成“七山一水分半田”的格局。

XX地处长江以南,属亚热带大陆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

太阳年总辐射量在430-452焦/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740-1930小时,年平均气温多在16℃-17℃之间,无霜期达245-260天,大于或等于10℃日温的持续时间约有240天,年有效积温5360℃左右,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气候条件总体来讲较为优越,比较适宜多种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是闻名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和茶叶之乡,也是“通城两头乌”名贵地方良种母猪和中华猕猴桃的原生地。

2.XX市农业科学院基本情况

XX市农业科学院位于鄂南享有“香城泉都”之美名的温泉城区,始建于1966年。

2011年11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为正县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核定编制100名,内设4个科室、下设茶麻、果蔬、粮油、农机、水产、畜牧等6个研究所,是全省市州农科院中学科最为全面、功能最为齐全的农科院之一。

XX市农科院是湖北省重点农业科研单位之一。

已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9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1项,获国家、省市科技奖励21项,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

先后育成农作物新品种6个,其中水稻3个、茶叶2个、苎麻1个;研究出新技术4项,其中茶叶2项、水稻1项、马铃薯1项;获得农机专利4项,发明2项。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理由

1.科研条件差,装备落后。

XX市农科院于2011年11月组建,现有的科研设施和装备大部分都是原有的XX市农科所的,现仅有一栋1500平方米的试验大楼,该实验楼建于上世纪,随着XX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农科院的人员也相应增加,科研领域也拓宽加大。

到2013年,机关工作人员达到65人,已在多个领域申请了科研项目。

由于是上世纪的建筑设计保守,为小房间办公室,使用极不方便,尤其不适宜大型仪器设备的安装,现大型仪器设备安置杂乱,严重影响了各项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现有实验楼状况已不能满足科研实验需求,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检测。

因此,根据农科院现有的科研项目来看必须要建一栋新的科技实验楼,来装备先进的科研仪器,改善科研条件,以利农科院的科学研究项目。

所以扩充办公场地,建设基础性研究综合实验楼,改善办公条件,提高行政效能,势在必行。

2.现有的科研条件不能适应XX市农业事业发展的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XX市的政治、经济、城市建设、文化、人口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全年末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37.64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

主要农作物增产增收。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8.86万亩,比上年增长2.3%;粮食产量达到103.08万吨,增长2.4%,取得了九年丰。

全年棉花播种面积5.42万亩,增长37.3%;棉花产量5210吨,增长44.5%;油料产量96770吨,增长4.5%;蔬菜产量220.36万吨,增长5.8%;水果、茶叶产量大幅提升,分别增长33.1%和37.6%。

畜禽水产全面增产。

全年生猪出栏215.93万头,比上年增长6.5%;家禽出笼4198.44万只,增长6.8%;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82万亩,增长0.3%。

水产品产量21.56万吨,增长6.6%。

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支撑,而现有的科研条件对进一步促进XX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后劲不足,因此十分有必要建设农科院农业科技实验大楼。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是贯彻党中央十八大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农业发展战略决策。

在农业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无论是在满足XX市农业对科技的需求、带动本区域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还是在促进XX市农业技术建设和发展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1.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是落实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有力举措。

生物技术应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机械装备技术应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两翼,正是由于二者技术发展过程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现代农业。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他们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完成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基本实现了现代农业。

比如,对于“人少地多”型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凭借现代化的工业基础,优先侧重发展农用机械工业,以机器代替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对于“人多地少”型的国家,像日本、韩国、荷兰、比利时、以色列等,这些国家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侧重通过先进的育种技术改良品种、发展农用化学工业和设施农业,通过生物技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以提高土地单产水平。

还有“人地平衡”型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这些国家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既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重视发展生物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验证,在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世界规模的粮食安全的保障,在减轻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利用上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邓小平曾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技术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经提出,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手段、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我国的具体国情表现为:

其一,人多地少、人多水少、农业资源紧缺,所以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二,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所以主要是通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所以从这个层面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物技术应该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因此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建设必将更好发挥农业科技的力量来造福XX市农民。

2.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是促进XX市农业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XX市农业建设现代成效显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农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正在推进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大力推广农作物轻型简化栽培、优质良种应用、水稻无公害化生产、高产高效模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化学调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抓好示范基地、示范户建设,发挥科技力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而这些只有依靠市县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来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培训力度。

所以加强XX市农科院科研条件建设是十分迫切需要的。

3.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项目,是全面实现科技兴农、发展XX特色农业的可靠保证。

XX是以“四乡六业”(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苗木、蔬菜、水果、雷竹、牲猪等)为特色和优势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大市。

目前XX市农科院有:

总投资140万的国家优质水稻原原种项目、国家农作物良种区域试验站、国家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单位、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XX苎麻综合试验站、湖北省苎麻栽培与收获技术推广示范站、湖北省茶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农科院将依靠农业科技实验楼的设施,更好的相关的项目的科学研究,做好相关特色农业的技术支持。

第四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XX市农科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特别是近年来,人才队伍、科研条件等硬软件资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农业科技实验楼,不仅具有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同时也具备坚实的内部基础和优势,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从政策上建设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是可行的。

湖北省、XX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为农业科技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XX市在加大社会对农业投入和农业科技的宣传力度,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业科技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因此从政策上建设XX市农业科技实验楼是可行的。

2.从加强科研实力建设上看可行。

现XX农科院有职工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人,正高级职称3人(三级岗位2人),副高级职称9人,引进硕士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高层次人才1人,XX市政府津贴专家3人。

拥有试验基地1000余亩,试验仪器机械原值800余万元,具备农业科研创新和农技推广的人才资源优势和必需的硬件设施。

但是科研条件差,是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该院连基础性研究综合实验室都不具备。

因此只有建设农业科技实验楼,农科院的专家们可以依托农业科技实验楼的设施更好的完成科研项目。

所以从加强科研实力建设上看是可行的。

3.从推动农业发展上看可行。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农业要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依靠强力的科技支撑。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贫瘠化、污染化,面对各种病虫害和气候问题的加剧,如何使农民创收,使农作物增产,这些艰巨的任务都只有交给我们的农业科研专家了,因此只有加强农科院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更先进的科研条件,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才能造福农民,所以从推动农业发展上看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基本条件具备,建设必要性充分,建设势在必行。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第一节项目地理位置

XX市地处鄂东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为湖北省南大门,北邻武汉市江夏区,东连黄石市,南接江西省,西通湖南省,为湘、鄂、赣三省交通要道。

本项目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比较XX市近郊各地实际情况后确定,按市总体规划选择在XX市咸安区浮山办事处杨下村,交通极为便利。

第二节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咸安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段,常出现旱涝、寒潮、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

根据XX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咸安区四季分明,春季从三月下旬开始,约70天;夏季从五月下旬开始,约130天;秋季从下旬开始,约57天;冬季从11月下旬开始,约108天。

日照时数夏长冬短,太阳辐射热量夏强冬弱,据气象站观测,自1960-1982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879.65小时。

最多年是1979年,为2057.小时;最少年是1975年,为1596.6小时。

日照平均值7月最高,2月最低。

2.水文条件

全区各地气温各地不一,变化明显。

咸安区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24.86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由南向北递减。

年均蒸发量为1489.1毫米,7月为244.95毫米,1月为42.46毫米。

根据XX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对XX市1983年1月~2008年12月平均降雨量与蒸发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平均降雨量为1~7月以及11、12月份,高于平均月蒸发量;8`~10月,平均月蒸发量要比平均月降雨量高。

3.地质条件

征地区具体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垅岗地貌,地面高程最低处为47.8米,最高处为57.8米,相对高差达10米。

总体来说评估区地形较平坦,地势开阔。

地质岩性:

征地区范围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土体,根据现场踏勘及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可知征地区下伏基岩为白垩——第三系砾岩。

第四系素填土层:

褐黄色,稍湿,中密,含较多的砾石、块石等,压缩性较高。

第四系更新统残坡残积砾质粘土:

褐红色,稍密~中密,硬塑~可塑,土体上部5~8米一般呈硬塑状,土体成分以红粘土为主,夹以较多的砾石,其含量一般在30%左右,上部1~3米间含量较少,甚至没有,而中下部含量较多,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磨圆性好,颗粒不均匀,一般在20mm~60mm之间。

白垩-第三系砾岩(K-R);褐红色,砂砾结构,主要由灰岩(含量80%),砂岩(含量0~15%),泥质及粉细砂(含量5%左右)等组成,砾石大小不一,大者可达10cm,一般为2~5cm,成次圆状,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地区灰质砾岩的分布区属岩溶较发育低区,岩层分布稳定,岩层厚度大于200m。

地质构造:

征地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为主,去内地貌表现为多阶级地组成的阶梯状地形,展示出区内新构造运动至少有四个升降旋回期。

各旋回升降幅度差异较大,总的趋势则表现为由强变弱,近期相对稳定,以剥蚀堆积作用为主,主要为残丘浑圆,地形切割小,第四系沉积物厚度大,河曲发育,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

据露头观察,征地区未见明显的断裂构造形迹。

矿产资源概况:

咸安区矿产资源总量欠丰富,种类较少,资源禀赋居全省中下游,具有开采意义的仅有十种:

地热、地下水、水泥灰岩、白云岩、建筑石料灰岩、粘土、煤、石煤、钒和硅石。

地热、地下水和非金属矿产丰富,能源、贵重金属和多种金属矿产短缺。

地下水资源在咸安城关至马桥的地下水产量基本稳定在1800万m³/年,在不遭受人为污染的前提下,其产值将持续增长。

在XX至张公一带还具有未找到地下水的前景。

水泥灰岩在汀泗桥的西山和八斗角已探明的保有基础储量2204万吨,但具有找到大矿的地区尚有孙监铺和花纹两地,估计其潜在资源量都分别大于亿吨。

白云岩在狮子山已探明的基础储量335.6万吨,其潜在资源量在3000万吨以上。

在胡家街的白云岩的资源量估计在3000万吨以上。

建筑石料灰岩在孙监铺、高桥、大幕、马桥、桂花和汀泗一带潜在资源丰富,总量估计在数十亿吨以上。

钒矿和石煤在大幕乡比较丰富,已初步探明的五氧化二钒基础储量11.68万吨。

其它的锑、锌、铁、磷、重晶石等仅为小矿或矿点。

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矿产规模偏小。

但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度较高,区域特色明显。

在初步探明的76处矿床(点)中,小型和矿点占总数的94%,大中型仅占6%。

但是地热、地下水、水泥灰岩、白云岩、建筑石料灰岩、粘土和钒矿的集中度较高,90%以上的资源储量被6%的矿产地占有,且空间分布十分靠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国道,极有利于建立资源配置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业加工体系。

覆压矿产资源现状及产矿权设置状况:

经查询XX市国土资源局矿业权管理系统及1:

5万《XX市咸安区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图》并咨询有关人员,XX市2013年第十八批次城市建设用地(XX市农业科技楼项目)征地范围内及周边500米距离区域内有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

现场调查踏勘也未发现开采矿产人类工程活动,不存在覆压矿产资源现象。

第三节外部建设条件

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城区的基础设施也加大了投资力度,近年来对城区的街道进行了扩宽改造,对城区的排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做了较大规模的改造,这无疑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供水

本项目水源由市政供水管网供水,临战前30天应确保饮用水箱和生活水箱不漏水。

(2)排水

生活污水排入平时汽车库内集水井(平、战兼用)。

屋面雨水采用外排,统一排至室外道路雨水井。

(3)供电

本项目一、二级负荷的平时工作电源及备用电源来自人防工程区的工作及备用电源低压配电柜。

战时备用电源来自车库内人防移动电站内柴油发电机组。

平时正常及备用电源电缆由室外埋地引入地下车库。

(4)通讯

项目所在地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宽带已开通,可确保战时通讯畅通。

第四节与有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十八大报告中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关于农业的论述如下: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