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礼仪讲座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31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礼仪讲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务礼仪讲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务礼仪讲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务礼仪讲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务礼仪讲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礼仪讲座1.docx

《公务礼仪讲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礼仪讲座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礼仪讲座1.docx

公务礼仪讲座1

公务礼仪

 

 

公务礼仪,是指在工作中处理事务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提倡交际美、推崇行为美,培养讲究礼节、注重礼仪的习惯。

在比较重要的公务交往中,更要遵守礼节规范。

   一、会面礼仪

会面,指在较正式场合与别人相见。

在工作岗位上,基本的会面礼节包括称呼、问候、介绍、握手、座次、合影等。

   

(一)称呼

   1、正规称呼

   ①称呼行政职务。

如:

王书记、张局长,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②称呼技术职称。

如:

刘教授、赵工(程师),表示对其敬意有加。

   ③称呼职业名称。

如:

李老师、孙医生。

   ④称呼通行尊称。

如:

同志、先生、师傅。

   ⑤称呼对方姓氏、姓名。

对年龄、职务与自己相仿的同事、熟人可以直呼其姓氏、姓名,以示亲近。

   2、称呼禁忌

   ①正式场合称呼庸俗、简化。

譬如在会场上称呼牛头、杨编、张局、王处等,让人哭笑不得,冲淡气氛。

   ②在圈外称呼他人绰号。

这样容易让旁听者不知就里,让被呼者羞辱难堪。

    ③公开场合称呼私人关系。

这样会因为一人表示亲近,而使众人感到疏远。

    ④跨地域使用地域性称呼。

如小鬼、老爷子等称呼,在一些地方是尊称、爱称,然而换了地方意思就不一样。

   

(二)问候

   1、问候态度

    ① 主动。

问候他人,应该积极、主动。

而当他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②热情。

问候他人或者接受他人问候时,通常应表现得热情而友好,切忌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

    ③自然。

问候他人所表现的主动、热情,必须自然大方,扭扭捏捏、矫揉造作,都会让人生厌。

    ④专注。

在互致问候的过程中,应当面含笑意、注视对方。

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去语不搭来言。

   2、问候次序

   ①一人问候一人时,应当“低位者先行”,即由身份较低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

    ②一人问候多人时,既可以笼统地致以问候,也可以逐个问候。

逐一问候的次序,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也可以由近而远。

   3、问候内容

   ①直接式。

较为正式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宾主双方初次见面,一般采用直接式的问候内容。

如:

你好!

Good morning!

等等。

   ②间接式。

非正式交往中,尤其是熟识的人之间,通常采用某些约定俗成的问候语,或者采用随机引起的话题,代替直接式问候。

如:

忙什么呢?

来了?

   (三)介绍

   1、介绍自己。

即自我介绍,自己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①内容真实。

表述的内容实事求是,真实无欺。

不必自吹自擂,也不必过分自谦。

   ②时间简短。

介绍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

一般情况下,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宜。

   ③形式标准。

如果是正式的因公交往,要介绍本人的单位、部门、职务、姓名等项内容;如系泛泛之交、表面应酬,则只介绍本人姓名即可。

   2、介绍他人。

指第三者把彼此互不相识的双方进行介绍。

介绍他人时,要按照“尊者居后”的顺序,先介绍身份低者,后介绍身份高者。

   ①介绍女士与男士相识,应当先男士后女士。

   ②介绍长辈与晚辈相识,应当先晚辈后长辈。

   ③介绍外人与家人相识,应当先家人后外人。

   ④介绍客人与主人相识,应当先主人后客人。

    ⑤介绍上司与下级相识,应当先下级后上司。

   3、介绍集体。

介绍他人时,若被介绍的一方或双方为多人集体,即为介绍集体。

介绍集体时,同样要注意双方的先后顺序。

   ①单向式。

当被介绍的双方一方为单人,另一方为多人集体时,通常可以只向集体介绍单人,而不向单人介绍集体。

    ②多项式。

当被介绍的双方均为多人集体时,双方的全体人员都应被正式介绍。

具体做法是:

主方负责人首先出面,按照职务自高而低地依次介绍主方人员。

然后客方负责人出面,按照同样的顺序介绍客方人员。

   (四)握手

   1、握手方式

   ①神态。

专注、认真、友好。

   ②姿势。

起身站立,迎向对方,在距其1米左右伸出右手,握住对方右手手掌,稍后上下晃动一两下,并且令其垂直于地面。

   ③力度。

不可过轻过重。

过轻显得轻慢,不分对象用力过重,有时让人反感生厌。

    ④时间。

普通场合下,以3秒钟为宜。

   2、伸手顺序

   一般情况下,讲究“尊者居前”,即由身份较高者首先伸手。

   ①女士同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

   ②长辈同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辈首先伸手。

   ③上司同下级握手时,应由上司首先伸手。

   ④宾主之间握手:

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以示欢迎;客人告辞时,应由客人首先伸手,以示主人可以就此留步。

   ⑤一人与多人握手时,既可按照由尊而卑的顺序,也可按照由近而远的顺序。

   3、握手禁忌

   ①用左手与人握手。

   ②伸脏手、病手与人握手。

   ③戴墨镜与人握手。

   ④戴手套与人握手。

社交场合中女士戴薄纱手套与人握手例外。

    ⑤用双手与人握手。

熟人之间例外。

   (五)座次

   1、相对式。

即宾主双方面对面而坐。

这种就座方式体现主次分明、距离明显、公事公办,适用于公务性会客。

   ①就坐双方一方面对正门,一方背对正门。

面对门为上,坐客人;背对门为下,坐主人。

   ②双方面对面就座于室内两侧。

进门后右侧为上,坐客人;左侧为下,坐主人。

宾主双方不止一人时,也是如此。

   2、并列式

   宾主双方并排就座,暗示双方“平起平坐”,地位相仿,关系密切。

 

   ① 双方一同面门而坐,讲究“以右为上”,宜请客人坐于主人右侧。

如果双方不止一人,双方随员各自在主或主宾一侧按身份高低依次就坐。

   ②双方一同在室内一侧就坐,讲究“以远为上”,即距门较远之座为上座,应让给客人。

    ③多人并排就坐,讲究“居中为上”,既居于中央的位置为上座,坐客人;其两侧为下座,坐主人。

   3、主席式

   在正式场合,主人一方同时会见两方或两方以上客人,采用主席式。

此时,主人面门而坐,来宾在其对面背门而坐。

或者,主人坐于长桌或椭圆桌的尽头,各方客人坐其两侧。

 

   4、自由式

   进行多方会见时,经常采用自由式排位。

即会见各方不分主次,不讲为此,一律自由择座。

   (六)合影

   1、合影准备

   ①主随客便。

合影前,宜征求来宾意见,切勿勉为其难。

   ②布置场所。

先期选择场地,认真布置。

   ③准备器材。

拍照器材,要提前准备、调试。

    ④通知时间。

使参加人员有所准备。

    ⑤提供照片。

主方向参加者提供照片,人手一张。

   ⑥忌作他用。

非经允许,照片不可用于商务活动,不得随便发表。

   2、合影排位

   应考虑方便拍摄,兼顾场地大小、人数多少、身材高矮、内宾外宾等因素。

合影时,可以全体站立;也可以安排前排人员就座,后排人员阶梯站立,这样安排时,要先期在座位上贴上名签,以便辨认。

通常情况下,不要安排人员蹲着参加合影。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国内合影和涉外合影的位次排列有别。

   ①国内合影排位。

讲究居前为上,居中为上,居左为上。

通常,主方人员居右,客方人员居左.

   ②涉外合影排位。

国际惯例是:

主人居中,主宾居右,双方人员主左宾右依次排开。

   二、接待礼仪

   出门办事,最怕的就是脸难看、事难办。

因而,一般性工作接待的基本要求,一是态度热情友好,让来者感到至此如归;二是办事扎实高效,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说明情况,指点出路,不能搪塞敷衍。

   比较重要的接待,在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在接待计划、礼宾次序、迎送陪同三个方面周密安排。

   

(一) 接待计划

   1、 接待方针。

提倡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礼待宾客、主随客便。

具体讲,接待不同身份的来宾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接待高级领导应强调安全保卫;接待宗教界人士,应强调遵守宗教政策,尊重宗教习俗。

   2、接待日程。

包括迎送、会见、谈判、参观、游览、宴请等。

接待日程的具体安排应完整周全,疏密有致。

接待日程确定以后,应向来宾通报。

   3、接待规格。

包括接待规模大小、接待方主要人员身份高低、接待费用支出多少三个方面。

   4、接待人员。

重要的接待工作,应挑选认真负责、年富力强、相貌端正、善于交际、经验丰富、通晓接待对象语言或习俗、以及与接待对象相熟的人员。

接待人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必要时还要提前进行集中培训。

   5、接待费用。

遵守有关规定,压缩不必要的开支。

提倡少花钱、多办事,花好钱、办好事。

   6、饮食住宿。

遵守有关规定,尊重来宾习俗,尽量满足来宾需求。

   7、交通工具。

如来宾需要接待方提供或者帮助联系交通工具,应尽力解决;如来宾自带交通工具,应提供相关的便利。

   8、安保宣传。

安全保卫要制定预案,注重细节,从严要求;宣传报道要统一口径,掌握分寸,重要事项要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二) 礼宾次序

   1、按照职务高低。

接待多方来宾,通常按照其行政职务的高低进行排列。

担任同一职务者,按其资历即任职早晚排列;已不再担任职务者,可参照原职排列,但要将其排在担任现职者之后;团体来宾,以其团长或领队的职务高低,作为排列依据。

   2、按照字母顺序。

举办涉外国际会议或体育比赛,依据参加者所属国家(地区)名称的首位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首位字母相同,排列第二位,依次类推。

   3、按照抵达早晚。

适用于驻外机构负责人或各类非正式活动参加者的排列。

   4、按照报名先后。

举办大型招商会、展示会、博览会等商贸类活动,或上述排列方式难以采用时,依据来宾正式报名早晚排列。

   5、不做排列。

是在难以用其它方式进行排列时,采用的变通方式。

   为避免接待对象产生疑问或不满,礼宾排列方式应提前以适当形式向其通报。

   (三) 迎送陪同。

   1、 迎送

   ①限定规模。

迎送来宾,既要表达对来宾的尊重和欢迎,又要务实从简。

一般来讲,安排迎送优先考虑的是主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参加的人数。

   ②明确时间和地点。

迎来送往的时间和地点,要本着主随客便的原则,与来宾提前商定。

如有必要,客人出发以后,还要随时与之保持联系。

   2、 陪同

   ①坚守岗位。

陪同期间,有关人员要坚守岗位,随叫随到。

如有约定,要提前到位,不可让客人等待。

   ②与人方便。

客人停留期间,陪同人员要自始至终地关注、照顾客人,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满足客人提出的合理要求。

   三、会议礼仪

   

(一) 会务工作

   会议举办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务工作是否到位。

按照时间顺序,会务工作可以分为会前、会间和会后三个阶段。

   1、会议之前

   ①会议的筹备。

围绕会议主题,将领导议定的会议规模、时间、议程等组织落实。

通常要制定预案、组成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②通知的拟发。

拟写通知要完整规范,标题、主题、会期、出席人员、报到时间、报到地点以及与会要求等要点要全面明确;通知的下发要及时,不能延误;如有必要,应提前收集报名。

   ③文件的起草。

会议的文件材料,包括议程、开幕词、闭幕词、主题报告、大会决议、典型材料、《会议须知》等,一般应在会前准备妥当。

   ④常规性准备

   一是会场布置。

包括选择场地,安排桌椅,调试检查照明、摄影、照相、录音、通风和多媒体等设备。

   二是与外界沟通。

包括联系新闻单位进行报道,通知公安部门协助安全保卫。

   三是用品的采办。

包括记录本、笔、文件袋、座位签、饮料等等。

   2、会议期间

   ①例行服务。

较大型的会议,应安排专人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于与会贵宾和身体不便、身份特殊的重点人员,还要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

   ②会议签到。

一般在与会者入场时进行,签到结果应及时汇总,并向会议负责人通报。

   ③食宿安排。

会期较长的会议,一般由会议安排食宿。

食宿安排应在《会议须知》中写明。

安排会餐等活动,届时应有专门人员进行组织。

对于外来与会者在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其他要求,在符合规定,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应尽力予以解决。

   ④现场记录。

重要会议,应以笔记、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现场记录。

手写笔记时,对会议名称、出席人数、时间地点、发言内容、讨论事项、临时动议、表决结果等基本内容,要力求完整、准确、清晰。

   ⑤编写简报。

会议简报的要求是快、准、简。

快即讲求时效,准即准确无误,简即文字精练。

   3、会议之后

   ①形成文件。

会议纪要、会议决议等,要尽快形成,会议结束就及时下发。

   ②按照工作需要和保密规定,收集与会议有关的各类材料,及时汇总、存档或销毁。

   ③协助返程。

提供订购机(车、船)票、送站等方面的便利。

团队或特殊人士离开时,可安排专人送行。

   

(二)会场排座

   1、小型会议

   小型会议规模不大,与会者较少。

因而一般不设主席台,所有与会者均排座。

排座的具体形式有:

   ① 面门设座。

主席座于面对会议室正门之座,其他与会者在其两侧自左而右依次就座。

   2、大型会议

   大型会议规模大,与会者众。

会场设主席台和群众席,主席台必须排座,群众席可排可不排。

   ① 主席台排座。

主席台一般设于面对会场主入口,与群众席呈对面之势。

其排座又有主席团排座、主持人座席、发言人座席三个问题。

   其一,主席团排座。

在此,主席团指正式就座于主席台上的全体人员。

目前,国内排定主席团位次的规则有三:

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两侧,三是左侧高于右侧。

具体讲,主席团排座又有单数与双数之分。

   其二,主持人座席。

主持人又称大会主席,其具体位置安排有三种方式:

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两侧,三是按照身份排座,但是不宜令其坐于后排。

   其三,发言人座席。

正式会议上,发言者发言时不宜就座于原处。

发言席的常规位置有二:

一是主席团正前方,二是主席台的右前方。

   ② 群众席排座。

主席台之下座席称为群众席,其排座方式有二:

   其一:

自由式择座。

即不做统一安排,大家各自择位而坐。

   其二:

按单位就座。

即按照单位、部门或者地区、行业就座。

其具体依据,既可以是汉字笔画多少、汉语拼音字母前后,也可以是平时约定俗成的序列。

若分为前后排,以前排为高,后排为低;若分不同楼层,则楼层越高,排序越低。

   在同一楼层排座,通行的方式有二:

一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前而后进行横排,二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左而右进行竖排。

 

   二十 群众排位之二

   (三)端正会风

   1、对于组织者而言,要力求做到:

   ①改进会风:

反对形式主义,严格控制会议,禁止铺张浪费。

   ②提高效率:

集中主题,改进形式,压缩内容,限定时间。

   2、对于与会者而言,要从我做起,严守会纪。

   ①遵守时间:

准时到会,正点开会,限时发言,到点散会。

   ②维持秩序:

各就各位,保持安静,遵守有关规定。

   ③专心听讲:

听取他人发言时,除适当进行笔记外,应注视对方,并在必要时点头、微笑或鼓掌,不可心不在焉,或者公然忙他事。

   四、谈判礼仪

   谈判是有关各方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协商或讨论。

在谈判中以礼待人,不仅体现着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而且会影响对方的思想、情感,从而影响谈判结果。

   谈判礼仪涉及谈判地点、谈判座次、谈判表现、签字仪式等方面。

   

(一)谈判地点

   1、谈判分类

   按照谈判地点的不同,谈判分为四类:

   ①主座谈判。

即谈判在东道主单位所在地举行。

此种谈判中,东道主一方拥有较大的主动性。

   ②客座谈判。

即谈判在谈判对象单位所在地举行。

这种谈判中,谈判对象往往占有地主之利。

   ③主客座谈判。

即谈判在双方单位所在地轮流举行。

一般认为,这种谈判对双方都比较公平。

   ④第三地谈判。

即谈判在不属于双方单位所在地之外的第三地进行。

这种谈判,受到的干扰更少,显得更公平一些。

   2、操作细则

   ①地点商定。

谈判地点应由各方协商确定,既不可固执己见,也不可听任对方。

   ②现场布置。

身为东道主时,应自觉做好谈判现场布置,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以尽地主之责。

   

(二)谈判座次

   1、双边谈判

   ①横桌式。

谈判桌在室内横放。

客方人员面门而座,主方人员背门而座;双方主谈者居中,其他人员依其具体身份高低,先右后左、自高而低分别在己方一侧就座;双方主谈者右侧之位,在国内谈判时坐副手,在涉外谈判时坐译员。

   ②竖桌式。

谈判桌在室内竖放。

排位以进门时方向为准,右侧由客方就座,左方由主方就座;其他方面,与横桌式排位相同。

 

   2、多边谈判

   ①主席式。

在谈判室内面向正门设置一个主席之位,由各方代表发言时使用;其他各方人员,一律背对正门、面对主席分别就座;各方人员发言完毕,也须下台就座。

   ②自由式。

各方人员自由就座,事先不做安排。

   (三)谈判表现

   1、讲究打扮

   ①修饰仪表。

男士讲究端庄、大方,女士注重淡雅、自然。

一般不宜染彩色头发,男士应当剃须。

   ②规范着装。

以简约、庄重为原则,切忌标新立异。

一般而言,应选择深色套装、套裙,白色衬衣,黑色皮鞋。

    2、保持风度

   ①心平气和。

不急不躁,处变不惊。

既不成心惹对手生气,也不自己找气来生。

   ②争取双赢。

不以“你死我活”为目标,而是力争有关各方互利互惠,各有所得,实现双赢。

   3、礼待对手

   ①人事分开。

正确处理己方人员同谈判对手的关系,做到人与事分开、公私分明。

也就是说,大家朋友归朋友,谈判归谈判。

   ②讲究礼貌。

谈判当中,无论顺利与否、结果如何,对谈判对手都要彬彬有礼、友善相待,切忌意气用事,举止粗鲁,恶语相加,污辱对方人格。

   (四)签字仪式

   1、位次排列

   ①并列式。

是双边签字时最为常见的形式。

签字桌在室内面门横放,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在签字桌后并排排列,双方签字人居中面门而坐,客方在右,主方居左。

   ②相对式。

与并列式排列方式基本相同。

只是将双边随员移至签字人的对面。

 

   二十六 主席式签字排位

   ③主席式。

适用于多边谈判。

签字桌室内横放,签字席设于桌后面对正门,只设一个,不固定其就座者。

举行仪式时,各方人员包括签字人在内,皆背对正门,面向签字席就座。

签字时,签字人以规定的顺序走上签字席就座签字,然后退回原处就座。

   2、基本程序

   ①宣布开始。

此时,各方签字人步入签字厅,在既定的位置就座。

   ②签署文件。

首先签署由己方保存的文本,再签署由对方保存的文本。

这种做法称作“轮换制”,其含义为:

通过轮流签字,各方在文本签名均有机会居于首位,以示平等。

   ③交换文本。

各方签字人热烈握手,互致祝贺,并且互换方才用过的签字笔,以志纪念。

此时,全场人员应热烈鼓掌,以示祝贺。

   ④饮酒庆贺。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各方人员在交换文本后,以香槟酒与其他方面人士一一干杯。

   拜会礼仪

   拜会,又称拜见或者拜访,是一种常见的交际形式。

就其性质目的而言,分为礼节性拜会和事务性拜会。

拜会中,来访的一方为客,或称宾;被访接待的一方称主,又叫主人。

   一、 如何作客

   

(一)提前预约、遵守时间

   一般情况下,“突然袭击”式的造访,会让主人感到不便而心生反感。

因而,拜会之前应当采用打电话、写信或者捎口信等方式预约。

预约的主要内容包括拜会时间、地点、人数及身份、目的。

约定时间、地点应随对方之便,自己可以用友好、请求的口气提出,请对方敲定或同意。

时间选择上,要避开对方不方便的时间、工作忙碌的时间、凌晨深夜、午休时间、用餐时间。

节假日期间造访,应选择节假日前夕。

   拜会一经约定,即应按时赴约。

遇到特殊情况改约,必须提前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如果因为事情紧急无法预约而做了“不速之客”,则应及时说明原委,并表达歉意,请求谅解。

   

(二)衣饰整洁、大方得体

   整洁得体的穿戴反映着你对被访者的尊重。

因此在出门拜会之前,应根据拜会的对象、目的,适当修饰自己的衣饰、容颜,即便是再好的朋友、再近的邻居,也不要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地去敲人家的门。

   (三)为客有方、掌握分寸

   1、言谈客气、简明。

进门以后、见面之初,应作必要的寒暄。

比如:

您的客厅布置得真别致!

两年不见,您老还是这么精神!

一两句话,即可拉近双方距离。

但在寒暄之后,即应切入主题、说明来意。

语言要客气、简练、明白,不可山南海北、不着边际,也不可涉及主人不愿谈或者不便谈的话题。

如果当着别人的面不方便说,可以说“我想和您单独谈谈”或者“我们再约时间谈”。

如果有事求人,主人乐意帮助要表示感谢;主人有困难也不要勉强,更不能表示不满。

   2、举止大方、稳重。

既不要随随便便,也不必扭扭捏捏。

   进屋后,如果携带礼物,应及时向主人奉上;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要主动打招呼,不可漏掉一人;就座于主人指定的位置,但不要先于主人落座;主人端上茶来,要站起来双手迎接,并说谢谢;在主人让烟或征得主人同意后,方可吸烟;要注室内清洁,不可乱弹烟灰、乱扔果皮;不能东张西望、随意参观,更不能随便翻动抽屉或橱柜。

   (四)察言观色、适时告辞

   1、如果双方事先没有约定会见时间长短,一般以1个小时为宜。

初次拜会,则不宜长于半小时。

   2、当你观察到下列情形,也应该及时告辞:

   要谈的事情已经谈完;

   话不投机,或者你说话时主人反应冷淡甚至不愿搭理;

   主人虽显认真,但是反复看表;

   主人不再给你的杯子续水;

   主人当着你的面训斥孩子;

   主人吩咐自己的家人干这干那;

   主人双肘抬起,双手支于椅子扶手上。

   3、告辞的最佳时机,是在自己说完一段话之后。

   4、遇到主人另外的客人来访,你也应当起身告辞了。

此时告辞的最佳时机,是等来客落座之后。

   5、道别时,要向在座的其他客人致意。

出门后,要向主人致谢,并请主人留步,不可听任主人相送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