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237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2010)

规划文本

(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七年十一月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2010)

规划文本

(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七年十一月

 

规划编制组织机构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谢晓丹(局长)

副组长:

黎江(副书记)

李显杰(副巡视员)

成员:

越荣国(地质矿产管理处处长)

张蓉(土地利用规划处处长)

古钢红(建设用地处处长)

谢坚(土地矿产监察处处长)

刘天宇(政策法规处处长)

盘建新(计划财务处处长)

黄光华(广州市地质调查院院长)

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

越荣国

副主任:

乔倩、黄光华、孙光芒

成员:

薛龙钦、段育祥、袁小娟、林佳雄、郑小战、胡云琴

规划编制组

组长:

黄光华

副组长:

孙光芒

成员:

刘永全、胡云琴、谢长峰、苏扣林、邓雄文、潘希等

钟建兴、苏丽薇(广州市地质调查院)

梁广星、钟晓清、陈永强、李文辉、饶家益、杨翠灵

柴时光、杨鹏(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规划编制专家顾问组

组长:

谢岩豹(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副组长:

朱明洲(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原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成员:

钟楚宇(原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副处长、教授级高工)

魏德超(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

陈炳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陈英旋(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原调研员、高级工程师)

陆原(市建委副主任)

李颖(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

张颖(市环保局副处长)

梁德志(市发改委调研员)

陈少伟(市水利局副调研员)

颜文建(市安监局主任科员)

 

附表:

1、截至2005年广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2、截至2006年广州市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3、2006年广州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4、截至2006年广州市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5、广州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6、广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7、广州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8、广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

9、广州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10、广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

11、广州市主要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12、广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图:

1、广州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10万)

2、广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10万)

3、广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部署图(1∶10万)

4、广州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图(1∶10万)

5、广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10万)

6、广州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1∶10万)

7、广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10万)

总则

广州市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商业、金融、文化信息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广州全面建设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统筹城市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和紧迫任务。

现代化大都市建设、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及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给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本轮矿产资源规划是在《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广东省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矿管发[2007]23号)的要求,结合《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进行修编。

此次编制的《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障广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是指导广州市矿业经济发展、矿政管理及各种矿业专项规划的政策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依据,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矿产资源管理、落实矿业权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因此,本轮规划修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按照加强勘查、科学调控、合理布局、优化配置、集约高效、注重保护、科技创新、扩大开放的思路,切实加强规划在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未来广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方向、重点、空间布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方面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部分数据采用2006年),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5年。

规划的适用范围为广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一章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实施评估

一、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

《广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首轮规划”),于2005年4月经广州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

随着规划的实施,广州市矿政管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逐渐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推进。

规划实施对贯彻落实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矿产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是依法实施矿政管理的重要依据,有效地增强了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采矿权人规划意识,促进了广州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合理调整了矿业经济战略布局。

规划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划划分的区域和鼓励勘查矿种,重点发展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优势矿种,以满足广州市经济建设的需求;禁止开采煤矿、陶瓷土矿、金属矿、铀矿和稀土矿。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矿政管理更加规范,小型矿山采矿许可证的审批权统一收归广州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关闭了大部分生产规模小、自然生态环境受损严重、生产工艺落后的小型矿山。

从严控制新申报采矿许可证的数量及规模,严格执行规划规定的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由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会审小组联合会审,严把审批关。

至2006年底,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核发的采矿许可证为29个。

21世纪初,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已经引起了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

2003年后,广州市采石场整治复绿工程紧密配合广州市政府部署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全面铺开,至2006年底共关闭1195个采石场,并对其中640个进行了整治复绿。

整合、关闭大量采石场,实施整治复绿工程,以规划为依据设置、投放、布局采矿权,有偿出让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建立,开发秩序的逐步规范是首轮规划实施的具体成果。

首轮规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二、规划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首轮规划经广州市政府批准以后,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相继完成了《广州市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广州市开采石矿粘土矿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至2005年底,全部完成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延续、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的审查备案证明、采矿权价款评估结果确认书和政府公告程序。

通过首轮规划的实施,广州市矿业经济发展、矿政管理及各种矿业专项规划上了一个新台阶,对规范广州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照法律法规,从采矿许可证行政审批、年检、日常矿山生产监管到采矿权人依法依规、安全生产等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今后推进矿业权实施招拍挂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数据不够准确

首轮规划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经费的限制,对多年积累的大量矿产资源资料核对不够详细。

由于未进行野外现场核实,造成矿产地分布位置、矿产资源储量与实际误差较大。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及分区不尽合理

首轮规划对允许勘查的地区,大部分又划为禁采区,即勘查出来的资源不允许开采,影响资源勘查投入,造成家底难以摸清;准采区、限采区以外全为禁采区,采用“一刀切”的形式,矿业权设置投放布局不合理,优势矿产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三)限制勘查矿种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

首轮规划将陶瓷土、稀土和金属矿产等全部列为限制勘查矿种不合理,并将其划为禁采区。

随着广州市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金属矿产品需求量增加,价格不断升高,加上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金属矿产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已具备可开采的经济价值,原不考虑金属矿产开发,与目前形势发展、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四)矿泉水最低开采规模、开采总量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

首轮规划中设定的矿泉水厂最低年开采规模为7万立方米,一方面规模指标偏高,不切实际,现有矿泉水企业大多数达不到指标要求;另一方面又规定全市年开采总量100万立方米,折算最多只能允许14家矿泉水厂,但又在“矿山企业结构调整”中规定全市保留矿泉水厂30家,前后矛盾。

 

第二章广州市矿业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广州市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商业、金融、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中部,濒临南海,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东连惠州、东莞,西邻佛山,北靠清远市、韶关市,南接中山市,隔海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地理坐标东经112°57′~114°03′,北纬22°33′~23°57′。

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等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千米。

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2005年末户籍人口760.72万人,常住人口949.7万人。

广州市是我省及华南地区重要的对外商贸城市之一,是我省及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拥有黄埔新港、广州南沙港等优良港口;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空港口;铁路有京广、广深、广茂、广梅汕及在建的武广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已初具规模;高速公路、城市快线有广佛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机场高速、街北高速、环城高速公路以及新光快速路等。

广州市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

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广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低纬,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

广州市地处珠江流域下游,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北江、东江,区内主要河流有流溪河、增江河以及众多的小支流、水道,在虎门汇入南海。

广州市自然资源较丰富,水果共有500多个品种,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

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萝誉称“岭南四大佳果”。

广州市大地构造处于华南地块粤中凹陷后加里东隆起区。

构造骨架以东西向广州—增城后加里东凸起和广花海西—印支凹陷以及与其相伴的珠江口断陷区为主体,叠加了北东向的广从大断裂,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构造单元和矿产。

中生代以来,广州地区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分布广泛。

广州市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8处。

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长石、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

区内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金属矿产呈零星分布,品位不稳定,已发现的金属矿产地规模均属小型。

(二)经济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广州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3.8%。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15.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8393美元。

工业重型化、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传统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

外商投资重点从中小型制造业和初级加工业逐步转向基础设施、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大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79∶40.98∶55.23发展到2005年的2.46∶40.68∶56.86。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39家进驻广州。

经济发展更注意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对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逐步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产出的排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的战略布局已初见成效。

北部新白云国际机场运营,南部南沙港的建设启用,城市轨道交通多线路多方向拓展,高速公路网的互通连接,体现了近年来广州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按照“青山、碧水、蓝天、绿地、花城”的理念,推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

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做到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岭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的绿色广州,实现2010年城市环境面貌一大变。

预计“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达到95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基本形成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能力的经济中心。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

(一)广州市矿产资源现状

首轮规划广州市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

本轮规划经重新调查核实,新增加水晶矿1种,合计广州市发现矿产47种,进行过不同精度的地质调查工作,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8处。

1.能源矿产

广州市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和热矿水。

(1)煤矿:

主要集中分布在白云区黄石路—嘉禾和花都区中洞-华岭两地,分布面积约650平方千米,全区煤矿探明总储量3191.8万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开发利用高峰期,九十年代后期全部矿井闭坑。

关闭矿山残留资源储量约97万吨。

(2)热矿水:

本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有矿产地15处,主要集中在从化市温泉至良口地区和增城市高滩地区,温度为中低温型,按热能划分,地热田规模均为小型。

2.金属矿产

广州市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钨锡、钽铌铁、铜钼和铷等。

(1)铁矿:

全区已发现铁矿产地28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东北部的天堂山山脉一带。

经多年零星开采,品位较高的铁矿已基本开采完毕,剩余为含铁砂岩,TFe含量5%~25%,品位低。

目前铁矿点1处,位于增城市派潭林场,矿石资源储量137千吨。

(2)钨、锡矿:

全区已发现钨锡矿产地37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增城两市交界处;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次之为含钨锡矿石英脉型,均为小型矿床。

本次核实大部分富矿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开采完毕,剩余矿点品位低或小规模的矿化点,目前不具工业利用价值。

其中钨矿点2处,分布在从化市良口镇石岭和广州市大岭山林场一带,钨氧化物(WO3)资源储量为1240吨,WO3含量0.1%~0.15%。

锡矿点4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龙潭河-流溪河上游及增城市高滩一带,锡石(SnO2)矿物资源储量为1742.3吨,SnO2含量50克/立方米~300克/立方米,平均值200克/立方米,难以开采,不具有工业价值。

(3)铌铁矿、钽铌铁矿:

全区已发现钽铌铁矿产地6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和增城市两地,目前资源储量8718吨(矿物量),钽铌铁矿含量1.25%~3.11%。

个别矿床如增城市派潭钽铌铁矿规模达大型,探明资源储量8319吨(矿物量),目前基础储量尚有7494吨左右(矿物量)。

(4)铜钼矿:

全区已发现铜钼矿产地1处,分布在从化市吕田镇三羊坑,铜矿金属资源储量2881.33吨,铜含量0.647%。

钼矿金属资源储量3118.33吨,钼含量0.152%。

该矿铁、钨、铋等伴生元素可综合回收利用,开采条件复杂。

(5)铷矿:

全区已发现铷矿产地1处,即从化市红坪山铷矿,铷氧化物(Rb2O)资源储量12万吨,矿床类型为花岗岩风化壳矿床,含铷品位0.12%,该矿钾、锂、铌、钽、铯等伴生元素可综合回收利用,经济价值较大。

3.非金属矿产

广州市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熔剂灰岩、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瓷土、瓷石和建筑用花岗岩等。

(1)水泥用灰岩:

水泥用灰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花都区赤坭镇中洞岭-炭步镇乌茶布,炭步镇红峰-大坳,增城市北部派潭镇高滩、灵山,从化市鳌头、吕田镇等地。

总资源储量140465万吨,全区目前正在开采水泥用灰岩矿产地13处,开发利用年产量903.2万吨,其中单个矿床达大型规模的4处。

一般矿石质量较好,CaO含量在48%~53%之间,如花都炭步乌茶布矿区青龙岗矿段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34373万吨,CaO平均52.13%,是一处优质水泥用灰岩矿床。

(2)冶金用熔剂灰岩:

全区已发现冶金熔剂灰岩矿产地1处,分布在花都区赤坭镇下把水,探明资源储量1748万吨,单个矿床可达中型规模,矿层厚度50米,矿石质量较好,可达到冶金用熔剂灰岩一级品要求。

(3)盐矿和芒硝:

全区已发现硝盐矿床1处,即白云区龙归硝盐矿,资源储量NaCl5988万吨,Na2SO42962万吨,属大型硝盐矿床,矿石质量较好,Na2SO4平均含量17.77%,NaCl40%~80%,Li32~50ppm,矿床类型属第三系湖相沉积硝盐型矿床。

(4)霞石正长岩:

全区已发现霞石正长岩矿产地1处,位于从化良口镇与佛冈县交界处,岩体出露面积7平方千米,资源储量25000万吨,矿石质量较好,经选矿后可获得含K2O+Na2O2%~11%,含Fe小于0.2%的长石精矿粉,精矿产率达到50%~70%,为碱性玻璃纤维的主要原料。

(5)萤石:

全区已发现萤石矿产地5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北部,矿石类型为萤石-石英脉,充填在燕山期花岗岩裂隙中。

经过多年开采,本次核实仅有3处,萤石(CaF2)资源储量2.5万吨,CaF243%~60%。

由于萤石矿为地下斜井开采,到2005年底,从化井山冚萤石矿开采地已按广州市政府要求停采,其余2处储量规模小,不具有开采价值。

(7)大理岩:

全区已发现大理岩矿产地5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北部,矿床类型为热液蚀变岩型。

大理岩矿石资源储量813万立方米。

到2005年底,全区关闭所有地下开采大理岩矿,目前仅有1处露天开采。

(8)陶瓷土、长石矿:

全区已发现陶瓷土和长石矿产地47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鳌头镇洲洞—山心,吕田镇东明鸡公山及花都区梯面镇一带,目前资源储量52000万吨,矿床类型主要为钠长石化花岗岩风化残积型瓷土矿及蚀变花岗伟晶岩脉钠长石矿。

到2005年底,全市已停止开采所有瓷土和瓷石矿。

(9)建筑用花岗岩:

全区目前已作简测的资源储量62613万立方米(166391.4万吨),原有开采点超过1200个,经关闭整治大部分小型采石场,现保留建筑用花岗岩矿山14处,开发利用年产量42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从化市、增城市。

建筑用花岗岩为本市优势矿种,其分布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0%,主要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矿石质量好,强度大,放射性强度符合一般建筑材料要求,是优质建筑石料。

4.水气矿产

广州市水气矿产主要有地下水(含矿泉水)。

矿泉水:

全区目前已开采矿泉水22处,探明允许开采量4365.7立方米/日,产矿泉水量183.37万立方米/年,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天河区、萝岗区、番禺区及从化市,属偏硅酸矿泉水,水质优良,其中萝岗区八斗村和白云区太和镇头陂村矿泉水储量较大。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1.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广州市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程度偏低。

地质矿产部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完成了1∶20万从化幅、广州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标准图幅初步总结了区域地质特征。

七十年代末完成了从化地区近700平方千米的1∶5万地质调查工作;1989年完成了1∶5万广州市幅、佛山市幅、龙归幅、江高幅、竹料幅、花县幅综合区域地质调查,面积约为1950平方千米。

九十年代末期,完成了中新幅、东莞市幅,面积约为850平方千米的1∶5万区域基础地质调查。

2001年和2003年,以国际标准图幅为范围,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展了1∶25万广州幅、江门幅基础地质调查。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开展了龙归盆地油气调查、珠江三角洲及沿海第四纪地质研究、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体系和区域稳定性评价、广从断裂带成矿作用专题研究等,以及编制“1∶50万广东省地质图及说明书”、《广东省区域地质志》等专著。

迄今,广州市1∶5万基础地质调查完成面积为350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7.1%,还有3934.8平方千米已开展了1∶5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尚未正式进行评审出版。

2.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新中国成立以前,只有少数地区和矿种开展过初步调查工作,正规的矿产勘查工作在50年代后期才开始。

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区煤矿调查及勘探工作,圈定了广花煤田,煤田面积约650平方千米,探明总储量约3191.8万吨。

随着广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对非金属矿产的需求日趋迫切,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陆续开展了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耐火粘土、冶金用熔剂灰岩等矿产勘查,其中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在1997~2001年在花都区炭步镇乌茶布石灰岩矿区青龙岗矿段进行普查—勘探地质工作,探明大型水泥灰岩矿床1处。

80年代后期,旅游度假和饮料工业发展很快,热矿水和矿泉水需求量大幅增加,勘查工作亦随之快速发展。

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全市勘查评价热矿水和矿泉水产地58处。

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相对滞后,除1977年完成了1:

5万鳌头幅-从化幅-永汉幅矿产调查,其它区域未开展1:

5万矿产资源调查。

3.主要矿产和主要矿山开发利用情况

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开采铁矿、银矿。

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从化市、增城市等地的钨、锡、铋矿和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金矿开采十分盛行,矿工多达1000多人。

金属矿产开采主要有铁、铜、金、钨、锡、铅、锌等,多为小规模开采。

到上世纪90年代,绝大部分金属矿产已基本停产。

煤矿开采主要集中在广州、花都等地,开采历史悠久。

明清时期,当地居民就已开采煤矿,开采最盛时期是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期,平均年采煤25万吨,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部矿山已关闭。

随着本市水泥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对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和白云岩的开发,从90年代初期以来已逐年扩大。

1992年,全市水泥用灰岩矿石产量581.9万吨。

2000年,产量已达到740万吨。

到2005年,产量则达到903.2万吨。

水泥配料用砂页岩2000年产量达90万吨。

水泥用灰岩和水泥配料用砂页岩主要供应本市水泥厂使用。

广州市北郊龙归的盐矿和芒硝是本市优势矿种,1995年由广东南方制碱有限公司开发至今,年产量逐年增加,自2006年年产量盐矿(NaCl)45.4万吨,芒硝(Na2SO4)8.3万吨,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纯碱产量增加至年产量60万吨。

目前,广州市大量开采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是建筑用花岗岩。

全市现有建筑用花岗岩石料开采场14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增城市,开发利用年产量420万立方米。

广州市地下水开发主要集中在广花盆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

至1996年约有生产井250眼以上,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曾经先后发生地面塌陷,地裂和房裂等地质灾害。

热矿水和矿泉水在80年代后期得到大量开发利用。

热矿水主要产地在从化市和增城市,矿泉水产地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天河区、萝岗区和番禺区。

目前全市有热矿水开采点1处,年生产规模131.4万立方米以上,主要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