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131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教案.doc

课题: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探索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其初步应用;第二课时:

探索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进一步应用(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两种基本方法,即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现在说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双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圆锥曲线之一,椭圆的学习已为研究本节内容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并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以上分析.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解决方法]为了突出此重点,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画图揭示双曲线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由此得出定义,推出方程.

教学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方法]为了突破此难点,回顾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关键是抓住“化简方程”这一环节来进行方程的推导.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学生通过对椭圆的探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与归纳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双曲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对双曲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不利因素学生对数学图形,符号,文字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仍有一定困难.同时受学习椭圆的定势思维,容易混淆两种圆锥曲线的几何量关系(如:

标准方程中a,b,c的关系,焦点位置的确定),在教学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

三教学目标分析

[确定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特制定以下三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双曲线的定义,焦点,焦距的概念和标准方程;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并能初步运用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处理几何问题中优越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四教法学法分析

[确定依据]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发现法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探究的能力.

(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动感与直观感,增大教学容量,提

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学具一条拉链,两颗图钉,一块纸板.

[设计意图]为探究双曲线的定义的绘图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确定依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

下的“再创造”过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抽象概括归纳定义

类比探究建立方程

实践探索形成能力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整理知识纳入系统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本节课的开始由多媒体演示实例,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红色曲线.

(1)济南市立交桥的外观结构;

(2)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创建的新式交通结构图;

(3)城市标志雕塑的外形;

(4)自然通风塔轴截面的外观轮廓.

并指出:

这些红色曲线就是数学中研究的双曲线.上述都是实际生活中与双曲线有关的例子.除此之外,双曲线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有的无周期彗星的运动轨迹是双曲线;利用远程双曲线导航的罗兰C卫星导航系统等.那如何定义双曲线呢?

怎样建立它的方程呢?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由此引出课题:

§8.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1)

[设置意图]让学生形成双曲线的感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二)抽象概括归纳定义

提出思考:

如何定义双曲线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双曲线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但现有知识又无从回答,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教师指出:

为探究双曲线的定义,先回顾椭圆的定义,即:

椭圆上动点M满足:

(>0)

引导一:

若将上式改为(>0),动点M的轨迹是怎样的曲线呢?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开始”,以问题为出发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不仅可以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设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解决方法]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条拉链,一块纸板,两枚图钉.介绍作图方法:

在拉链拉开的两段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纸板上的点F1,F2处,取拉锁处为M点,由于拉链两段是等长的,则,设,把笔尖放在点M处,随着拉链的拉开或闭拢在纸板上作图.(如图1).并由此提出思考:

若动点M满足:

(>0),应该怎样作图呢?

让同桌两人一组,相互磋商、动手绘图,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予以帮助.然后选出一位学生代表叙述他们的画图过程,并展示画图结果.对完成较好的小组予以表扬,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双曲线的定义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为了突出重点,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双曲线的形成过程.

图2

图1

学生完成作图后,再用课件演示作图过程,指出这一条曲线(图1)就是满足:

集合的动点M的轨迹.若将上述集合改为,比较两集合的关系,取,同理可画出此时动点M的轨迹(图2).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不仅增强动感,而且帮助学生克服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观察、比较,归纳:

上面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双曲线,每一条叫做双曲线的一支.

其中右边一支满足:

,左边一支满足:

引导二:

(1)在纸板上作图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上述绘图原理,双曲线上的动点M应满足什么条件?

(3)常数2a与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归纳结论:

(1)平面内

(2)动点M与两个定点F1,F2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3)

并鼓励学生根据上述三点结论大胆归纳出双曲线的定义即为: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并引入双曲线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设计意图]按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分析,启发学生认识新的概念,这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并实现对数学图形,符号,文字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渗透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三:

如果改变常数的范围(2a=,2a=0,2a>),动点

的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解决方法]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结论,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归纳出:

常数2a动点M的轨迹

(1)(0<2a<)双曲线

(2)线段F1F2的延长线上

以F2为端点的一条射线

段F2F1的延长线上

以F1为端点的一条射线

(3)2a=0段F1F2的中垂线

(4)(违背了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不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归纳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结论是对满足集合的动点M的轨迹的全面说明.

(三)类比探究建立方程

引导四:

怎样建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呢?

[解决方法]先引导学生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然后循此步骤,并类比椭

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让学

生明确思维的目的,为下一步教学搭桥铺路.

第一步建系:

建立直角坐标系,使轴经过点,并且

点与线段的中点重合.

(在回顾椭圆标准方程推导时如何建立坐标系后,

建立起双曲线标准方程推导时的坐标系.)

图3

第二步设点:

设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

焦距为,那么,焦点的坐标分别是

()、().又设点与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第三步写点集:

根据定义写出M点的轨迹构成的点集:

P={M||MF1|—|MF2|=±2a}

第四步列方程:

用坐标法表示条件P(M),列出方f(x,y)=0,

即:

第五步化简:

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将方程①化简,得 ②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即,所以.令,

其中,代入上式,得

两边除以,得出:

对此方程要强调:

它是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的标准方程,焦点是:

F1()、F2(),焦距.

[设计意图]为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的完成这个任务,从而进一步体会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思想.前四步学生容易掌握,第五步的二次根式较复杂,学生常因运算能力不强而功亏一篑.故在此,教师不失时机地加强了运算技能的训练.注意了引导学生比较椭圆标准方程推导中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平方,赋值,将含有两个根式之差的等式转化为含有a,b,c三字母的整式,再化为等号右端为1的方程形式.教师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并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化简过程,然后教师点评.这一环节教学有助于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注意:

区别双曲线和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关系:

双曲线:

(,)

椭圆:

()

[设计意图]类比双曲线和椭圆标准方程中的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克服

椭圆学习中的思维定势.

引导五:

焦点在轴上,并且点O与线段的中点重合,的意义同上,双曲线的方程又如何呢?

图4

[解决方法]先让学生作出图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3与图4,并根据椭圆的

焦点在轴上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归纳出:

只需将上述标准方程中的、互换,即:

[设计意图]该问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得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另一方面培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