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docx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
古田一中2015届高三作文审题立意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化缘途中路经一条小溪,走着走着,快到小溪时,老和尚忽然停下了,并示意小和尚不要作声。
原来,他看到两只小麻雀正在溪水中洗澡。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只浑然不觉的小麻雀洗足洗够,才叽叽喳喳地飞走了。
小和尚不无抱怨地说:
“为了两只小麻雀,居然耽误了咱们这么长时间,真急人!
”
老和尚意味深长地说:
“世间的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
我们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爱惜苍生。
尤其是在小麻雀们沐浴的时候,它们的内心和意识中肯定蕴含着圣洁康乐的观念。
双双着水,幽幽私语,洗尽它们百里飞投、千里奔波的一路征尘。
这是多么动人的时刻、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
要求:
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参考立意】
小和尚:
辩证看待目标实现与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如要学会欣赏美好,应该适时给美好让路等;那种为事业放弃亲情、友情等做法,极端功利,不可取)
老和尚:
爱惜苍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美好;自己内心美好,以己(仁心)度人
双方结合:
欣赏美好(要有欣赏美好的心灵)分享美好呵护美好(关注的热情);人和自然的和谐是最大的和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
“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
大树说:
“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
小树:
“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
大树:
“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
风为我做身材的修饰,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
小树又问:
“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
大树说:
“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
他们选择吃的是愤事、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参考立意】:
①积极乐观、直面人生②保持阳光的心态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④用正思维对待生活⑤心态决定生活的质量
⑥没有挫折痛苦就没有完美人生⑦正能量与和谐完美
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
该书介绍了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培养两个女儿的故事。
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蔡美儿在英美媒体掀起的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讨论十分热烈。
虎妈也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
而正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
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么?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参考立意】
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用中国式教育方法严厉管教孩子,被称为“虎妈”,并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从而引起人们对中美教育方式的大讨论:
美国一些人对“虎妈”的做法大加赞赏,而中国孩子的家长们对此做法则产生了困惑和怀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么?
这则材料只是列出了不同看法和观点的两种社会思考,并没有指出谁对谁错,实际上,也根本不可能说哪一种看法绝对正确和错误,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
因此,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是:
要辩证地看待中(严)西(宽)教育方式。
例如:
(1)家庭教育,宽严相济才是真
(2)严格不是死板,宽松不能放羊(3)家庭教育,岂能随随便便成功(4)扎实的基础+灵活的思维=创造力。
这都是一类卷的立意。
只是一味地强调要严格要求,比如说“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
”或者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宽一些,不能严。
比如说,“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严厉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等等,这些只单纯地强调一个方面一个角度的文章都归入二类卷。
4.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后,作文,不少于800字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要求:
(1)认真品味诗意,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作文相关参考材料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要从材料出发,紧扣材料立论和论述。
材料是作文的已知条件,是思考的前提,是立论依据,脱离或偏离材料,就是审题立意不到位。
材料中的三个意象:
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
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
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在于:
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
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
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
可以将联想放在特定的生活领域或范围:
如、文化建设、艺术追求、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个人智慧与才干的增长、民族乃至国家的自主发展等方面四个审题立意的角度——分与合
1.“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
正面是助力,如顺风、春风、风力(发电)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如逆风、寒风、飓风(成灾)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
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
“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
2.“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地被动地任其摆布。
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3.“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
“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
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4.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
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
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好的作文讲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的特点是,大家容易想到,角度一般,观点正确,符合常态的中规中矩的构思要求,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和失误,但也较难在立意上出彩;“个性”的特点是:
大家不易想到,角度特别,观点独到,有些出人意料的构思,也易出现偏差和失误,有风险,要慎用。
好的做法是在共性中求个性,力求两者的统一。
只有共性,叫普通,而只有个性叫另类。
从立意、结构、材料、语言几个要素看,立意的个性来自对共性的准确把握,是共性基础上提取出来的个性;结构上以合乎阅读习惯的常态共性为主,力求在首尾照应、篇中过渡转换之间有点巧思,显出个性;材料要在具备正确、客观、恰当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典型、新鲜、充分的个性;语言则在准确、通畅、规范等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力求显出个性色彩。
不宜盲目在文体创新上追求所谓个性。
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
“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大家都说:
“当然砍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
“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
”老教授又问:
“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
“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
”老教授说:
“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
“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
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
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
至于砍哪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
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1)目的、目标和信念。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人生的规划。
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
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3)明确立场,坚持原则。
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4)诱惑。
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理想状态下的百米赛跑是这样的:
参赛队员一字排开,裁判大喊:
“各就各位——预备——跑!
”随着发令枪一响,大家箭一般地冲出起跑线……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竞赛远非理想状态,发令员经常缺席,众人还在“各就各位”,胆大的就已经冲向终点了。
你也许会说他们“犯规”“耍赖皮”,但历史无数次证明,机遇往往青睐抢跑者。
因为这些抢跑者懂得人生没有发令枪,只要自己能跑,比赛随时都可以开始。
与其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如掌握主动,先声夺人。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审题立意提示】
(1)年无少长,位无高低,地无中外,时无古今,人生活在世上,总是不可避免且不止一次地要遭遇“二难”。
如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取舍不由、上下不得,有时甚至在生死攸关之际不知如何是好……由于人们的信仰、地位、年龄、阅历、文化教养以及所处的时代千差万别,因而在“二难”面前所采取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中学生,虽然刚刚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但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也肯定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二难”,关键在于怎样对待。
所以,本题在审题方面没有为难学生,很容易调动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畅所欲言。
具体来说,学生既可结合“自己”(这个“自己”可以虚拟)的亲身经历侃侃而谈,写成一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独白;也可纵横捭阖,历数古今中外正反人物遭遇“二难”时的最终抉择,略加评点,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还可以构写一篇小说,细致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中心思想。
(2)材料的含意并不难理解,关键是对“抢跑”的把握。
“抢跑”在这里已经不是比赛中的常规概念了,而是拓展到了人生界面上的一个词语。
“抢跑”意味着谁抢先抓住了机遇,那他的胜算便会大大增加。
也就是说,谁先掌握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抓住机遇,为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样一来,材料的真实意义就是:
每个人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机遇,一旦看准了时机,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抓取,千万不能瞻前顾后,坐失良机。
理解了材料的真实含义,就把握住了立意的方向。
随后就是材料的搜取了。
搜取材料有两条途径:
一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二是从历史材料中找事例,看古往今来哪些人物或事件与此相关。
事例的选择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即及时抓住机遇与错失机遇两个方面。
一般情况下,自己经历的生活事例要新鲜一些,但是往往不够典型,而从历史素材中选择事例,效果可能会更好。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
“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
2.自拟题目,自定立意。
3.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4.不少于700字。
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
1.儿子角度(关键词:
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
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
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
(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
2.父亲角度(关键词:
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
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
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
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
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
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
——赫尔巴特
(2)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
——苏格拉底
(3)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
——卡托
(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
——弗莱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学会取舍,懂得舍弃,才能实现目标。
(2)懂得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才能取得成就。
(3)能抵制诱惑,才能得到最爱,实现理想。
(4)懂得规划,才能享受生活的最爱。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所给材料是由四则外国名言组成的,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综合分析这四则材料,考生不难看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
赫尔巴特的“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是从对侍别人的角度来讲的,苏格拉底的“恕自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是从对待自己的过错的角度来讲的,卡托的“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和弗莱的“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宽恕自己是万过之源;要宽以待人;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1)写记叙文时,选材老旧,语言干瘪,缺少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往往写成了流水账。
(2)写议论文时,选材狭窄,论证手法单一。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
在早教专家面向家长们侃侃而谈的课堂上,在街头发放的各种培训班的宣传页上,在电视、广播里专门给孩子们“健脑”、“增智”的保健品广告中,所有的轰炸性信息都在宣扬这样的理念:
如果不在0到6岁时抓紧时间开发智力,如果不在上学之前就初步掌握心算和外语,如果不用古典音乐天天抚摩孩子的耳朵,孩子就不能成为聪明快乐、大有前途的“花骨朵”。
“专家”们甚至试图让人们相信:
如果“胎教”工作没做好,这个孩子在娘胎里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一)关于立意和切题
(1).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
一个人(孩子、学生)可能输在起跑线上,但也可能赢在终点上;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此地输,彼地赢;此时输,将来赢;
人是在成长的、发展的,人生要善始,更要善终,开头固然重要;
人生的精彩不仅仅是开头,更包括精彩的过程;
人生漫长,一时一地的得失不可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
(2).从家庭来看:
早教是应该的,但不能盲目攀比,要尊重科学,家长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急功近利;
让孩子过早接受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拔苗助长,违背人的发展规律;
无休止的“早教”和“抢跑”,扼杀了童真和天性,也许扼杀了天才;
(3).从社会来看:
各类商家、机构的商业炒作,误导公众,缺乏职业操守;
它是社会就业压力在家庭教育上的折射,许多人也是无奈为之;
社会的整体浮躁病在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脱离材料含意及范围的,一律视为不切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材料一: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巴尔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
材料二:
沉香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材,是高级的香料。
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不会直接产生沉香,为了得到沉香,当地农民用力在沉香树上砍出缺口,树脂顺着伤口溢出,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结成一层厚厚的痂,过几年,农民把痂取下,就是沉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在审题立意上比单则材料作文更难把握。
首先,要能正确分析材料,弄清每则材料的主旨:
第一则材料是写巴尔扎克寻找缺口,正视缺口,通过缺口的弥补来提高,作品得以大成;第二则材料写沉香树被砍出缺口,在弥补缺口时,沉香这种香料出现,沉香就是补缺口的结晶。
其次,从整体上把握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不难发现,“缺口”是两则材料的契合点,两则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缺口”,并且都是指向“缺口”的积极意义——“缺口”能激励出新的作品,“缺口”能产生名贵的沉香。
可见,两则材料的内涵是相同的,即正视缺口,划开缺口,缺口能积淀出成功与收获。
最后,从材料的共同点入手,有的放矢,准确提炼出观点。
围绕“缺口”,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这样立意:
直面缺口,寻求成功;有一种缺口叫收获;人生需要缺口;在缺口处突破;缺口创造美丽等等。
另外,把“缺口”的含义引申为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苦难、磨难等,谈它们与人生成功的关系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立意点。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都会经历人生中的失败、挫折、苦难、磨难等,如能正确认识、对待它们,则将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动力与源泉。
三、误区提醒
第一,割裂两则材料的联系,只从一则材料立意,如从材料一写“换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材料二写“有舍必有得”、“积累”等。
第二,只谈“缺口”、“残缺”是一种美,如断臂的维纳斯,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而不谈如何从“缺口”处,“残缺”处获得成功,如何发现“缺口”、“残缺”来圆满自己。
第三,与命题主旨相悖,指向“缺口”的消极意义,如论“缺口就是缺口,如可怕的魔鬼”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
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棺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已做了多年,瞬间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
(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2)弱势群体的权利也需要尊重;
(3)共享创造和谐;
(4)社会呼唤人文关怀;
(5)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
(6)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扛梯子的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在寻找/从哪里/可以登上青天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提示】
这是一首短诗,言语简洁,但意蕴丰富。
我们从这个扛梯子的人要干什么,怎么去干,能否成功等方面进行思考,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还可以辩证立意。
正面立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