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93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 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docx

0407究竟想告诉消费者什么细品自主品牌的品牌战略

奇瑞比亚迪企业文化大PK

  奇瑞“715工程”很出名。

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

这曾经是奇瑞人所引以为豪的奇瑞人艰苦奋斗的写照。

在企业刚发展那段时间,很多人都有美好的憧憬,做到这一点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几年来,从奇瑞普通员工频繁离职跳槽,到有传言某一次百人、千人以上的员工集体罢工离职来看,不管是真是假,尹同耀可能把奇瑞当作事业来干,况且他还拿着高薪,但是让普通员工拿着最低千把块的工资又要艰苦奋斗,这样肯定是不现实的,普通员工仅仅是在为谋生而做一份工作。

  在尹同耀内部会议的讲话中提到了奇瑞有为员工建造员工住宅,这是个大好事情。

没想到后来有奇瑞员工在论坛里面发牢骚,建造的员工住宅不但距离遥远,而且价格不比市场价格便宜多少。

有了解这个事情的人士认为,奇瑞看来做起了房地产开发的买卖,然后呢,赚自己员工的辛苦钱!

  奇瑞到底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吗?

企业文化到底包含哪些方面?

企业文化仅仅是企业为了宣传需要而筛选出来的不多的那几个亮点吗?

最起码笔者作为一个在自主企业工作过几年的行业人士来看,从奇瑞传递出来的健康、人性化的企业文化非常之少,除了“715”就是员工频繁跳槽;除了拍脑袋决策就是“金刚”间的内斗等等等。

奇瑞就是有一些良好的企业文化,也被这些极其负面的不健康企业文化所遮掩掉、抵消掉了。

  几年之前,某一个离职比亚迪员工写了一个比亚迪内幕的帖子发在天涯论坛里面。

这个人是满腹牢骚的从比亚迪离职走人的,文笔还算不错,又肯写,所以写了洋洋洒洒万言的比亚迪内幕出来,从字里行间来看,所言不虚。

基本把整个比亚迪各种管理不足、不良的企业文化等都写了出来。

让一直在关注比亚迪发展的笔者从另一个角度看清楚了一个新生汽车企业的各种不足。

几年过去了,不知道文中所披露的那么多缺点、不足,比亚迪到底有多少的改观。

在两个自主企业工作过后笔者发现,其实每个自主企业都是存在那么多的不足。

谁能改变的多,企业就会慢慢地良性发展,谁要是改不掉,基本就会原地踏步。

奇瑞比亚迪品牌战略大PK

  品牌是个什么玩意儿?

有人说,品牌就是广告;有人说品牌是一种承诺;有人说品牌是别人对你的综合印象、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等等等,各种说法都有。

XX一下,对品牌的解释几乎有几千种,每个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看法。

  品牌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等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经营和管理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几代人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

  这是笔者XX来的对品牌相对靠谱一点的解释。

  奇瑞为了提升品牌,推出了A系列产品,基本失败后又推出了瑞麟品牌。

很有可能一败再败,但是尹同耀还是趋之若鹜。

比亚迪提出,2010年是比亚迪的品牌年。

比亚迪实在是受够了天天被消费者评价为山寨大王这样的称谓!

它想做真正的王而不是山寨大王。

  奇瑞对于品牌的理解是很值得探讨的。

当年老风云作为奇瑞的第一款也是战略车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刚起步做汽车,老风云的质量可靠性等确实一般,没少让消费者的唾沫星子伺候。

由此尹同耀对风云这个品牌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旗云其实仅仅是在老风云的基础上小修改的产品,甚至修改过后比风云还更难看。

但是尹同耀把旗云包上了大包围,然后弄了款号称宝马发动机过来,就多加了几万来卖,最后卖死掉了。

  没过多久,尹同耀让人目瞪口呆的取消掉了风云品牌,把老风云修补一下放上旗云的名头来卖!

自此,“动静皆风云”这样的有气势广告语消费者看不见了。

在尹同耀眼里,旗云那可是有着大包围的高端产品,可是配过宝马发动机的,现在卖老风云的价格,消费者应该是认的吧?

!

  风云没有了,消费者虽然觉得可惜也只能买个旗云,所以新旗云的销量最高也曾经卖到过每月平均五千多。

但是对于风云品牌的撤销,尹同耀的做法基本没人是赞同的,连很多奇瑞员工都觉得很可惜。

被人骂一骂就要一下让品牌消失掉?

这不,尹同耀自己也觉得当年太幼稚了,今年开始风云2上市了,又重新恢复了风云的品牌。

论坛里面很多消费者发出很大质疑:

老尹,这产品品牌是说没有就没有,说有就有的啊,怎么把品牌当玩一样来看待呢!

是不是哪天把奇瑞的品牌也改了呢!

你也太会折腾了!

  品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站在笔者的角度,笔者想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

笔者曾经做过几年的公关工作,当一个媒体披露了笔者企业的任何一个信息时,笔者都要判断这个信息到底是好是坏,或者是中性的,对企业有何影响等等。

如果这个信息是有好处的,对企业是有利的,那么就会认为这个信息对提升品牌形象有好处,反之则相反。

  所以,大多数消费者、企业等被品牌概念搞得头昏脑胀时,笔者觉得,只要是好的信息就能提升品牌形象,不好的信息,会增加负面的品牌形象。

更简单点就是,企业要想提升品牌形象,要“多做好人好事”!

  举几个例子:

有人说奇瑞员工跳槽很频繁,这肯定是降低品牌形象的,因为好的企业员工怎么会频繁跳槽;有人说奇瑞出的产品,尽是歪瓜裂枣,这种说法肯定是降低品牌形象;有人说奇瑞和几个离职的海归派打官司;有人说奇瑞的员工食堂饭菜不错,这应该是能提升品牌形象的,让员工吃饱又吃好饭,员工才能努力工作,等等等

  对于一个企业,从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研发等各个环节,员工吃住行、高层讲话等方面都会对外公开出许多对于相关企业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挡不住的。

消费者会从各方面的信息中,判断这个企业的综合形象,然后在心目中形成综合印象。

  奇瑞为了提升品牌花了很多的钱,但是奇瑞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综合印象几乎没什么变化,消费者主要还是看重奇瑞产品的性价比,只要产品卖贵了,消费者就会离奇瑞而去。

然后让奇瑞由于各种管理问题导致各种负面信息暴露出来时,又把奇瑞花了好大价钱搞的一些品牌提升工作给抵消掉了。

所以当尹同耀拼了老命做提升品牌工作的事情时,却没想到自己的努力被各种各样挡也挡不住的负面信息抵消中和掉了,最后,奇瑞还是这样的品牌形象。

  于是,尹同耀又一跺脚,又弄出来瑞麟的轿车品牌,就和当年风云改叫旗云同样的手笔,期望消费者要搞搞清楚,瑞麟和奇瑞是不一样的!

瑞麟是高端品牌,其产品是高端产品!

不过消费者不是傻瓜蛋,有网友在论坛里面讲,请尹同耀讲讲清楚,瑞麟和奇瑞,到底不一样在哪里,还不都是你们奇瑞人在芜湖相同的车间、相同的生产线、由相同的员工装配出来的嘛!

  一语中的!

有可能瑞麟的产品,零部件质量会比奇瑞产品的质量稍高点,但是,如果以同一种方式生产出来,那不是基本一样的嘛。

  笔者想起了某位媒体记者在日本雷克萨斯总部的参观访问。

丰田的雷克萨斯虽然最近日子也比较难过,但是作为丰田汽车的最高端品牌,其生产线、生产工人、管理水平等,丰田人都把最好的资源用在上面。

由此来和中端的丰田产品相区别。

有东风员工讲,东风集团当年和日产合资后,首先是挑选精兵强将,然后整整培训了他们一年时间,才让这些经受过严格培训的员工来生产B级车东风日产天籁。

  而在这方面,奇瑞的不同品牌,不同产品,在消费者看来,仅仅是换了不同的LOGO,换了不同的称谓,换了不同的销售渠道。

奇瑞从来不告诉消费者,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在零部件、在生产线、在员工装配素质能力、在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有哪样的不同。

  比亚迪王传福虽然没有搞尹同耀那一套,但是比亚迪准备推出的同为花冠平台的G3、L3、I3等多胞胎产品战略值得商榷。

很多消费者和有识之士会觉得比亚迪对花冠平台上瘾了,小打小闹的就推出新产品来抢销量抢钱。

丝毫没有正向开发创新产品的表现,这种做法,对于提升比亚迪品牌是很不利的。

  比亚迪对于品牌是很重视的。

当年比亚迪F3起步阶段,很多网友反应,各种汽车论坛中充斥了太多比亚迪车托,总说F3有多好。

竞争对手们对这种做法也是深恶痛绝。

比亚迪这种做法的由头就是,比亚迪没有太多好信息放出来提升品牌,但是最起码能做到不让坏信息放出来降低品牌。

这种做法很实际,但是真正想提升品牌,光靠这些小伎俩是不行的。

  对于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企业来说,如何提升品牌,都充满了迷茫!

这让笔者想起了海尔品牌。

当年海尔在提升品牌时,除了不断编制品牌故事来传播外,海尔主要通过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来提升品牌。

到目前为止,消费者对于海尔电器售后服务较好的品牌形象还印象深刻。

笔者家里基本都买海尔电器,主要也是看重海尔的售后服务。

  汽车产品相比家电产品要精密多了,很多家电产品几年之内可能一个小毛病都没有,但是汽车产品故障率相对要高很多。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自主企业,没有一家敢声称自己的售后服务水平有多好,也没有一家敢把售后服务作为品牌宣传的主要方式。

  比亚迪号称2010年是比亚迪品牌年,但是在如何提升品牌上,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动作,仅仅是放在口头上。

奇瑞提升品牌的做法有些靠换产品名字,有些靠提升产品价格,最后都被消费者所唾弃。

  奇瑞几乎有一半左右的产品,销量都不高,甚至有每月几十、几百销量的产品存在。

如果消费者买了这样的产品,今后是会很倒霉的,售后维护成本会很高,零部件也别指望说有就有。

这种做法,对消费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不死不活的产品却拼命地去卖给消费者,等消费者吃到苦头后,会怎么骂奇瑞品牌呢?

那么多会抵消掉提升品牌努力的事情,尹同耀却没放在眼里。

  丰田卡罗拉在美国的市场表现很值得尹同耀学习。

卡罗拉上世纪七十年代登陆美国市场时,取得的成绩比现在自主品牌们在欧美市场的成绩还要差!

卡罗拉因为质量问题几乎被美国消费者骂出美国。

丰田人吃到苦头后没有气馁,总结经验后,通过努力退出了第二代卡罗拉。

虽然质量还不是太好,但是比第一代有进步。

然后几年后第三代又推出来。

丰田人的做法是下一代产品必须要在上一代的产品基础上来研发,留下优点而改进缺点。

这种做法,使得卡罗拉的质量逐步得到提升,到现在第十代卡罗拉已经上市,卡罗拉也成为世界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产品。

  丰田人在吃到苦头后,虽然也认为第一代卡罗拉确实质量很差,几乎已经恶名远扬。

但是丰田人没有取消掉卡罗拉的品牌,没有换一个其它的品牌。

这种品牌战略,作为想做中国丰田的奇瑞,是根本没有领悟到位的。

  很多专家说,由于尹同耀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局限性问题,奇瑞这几年基本没有太大的进步,完全就是靠国家不断地砸钱,不断地开发所谓新产品,然后靠着自然增长和消费政策在维持、积累销量。

这样的工作,换做任何一个老总,也同样能干!

奇瑞比亚迪产品规划大PK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企业也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家庭是否兴旺发达,一方面靠父母的头脑和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所养育孩子的个人出息。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大部分传统家庭,一般都是两三个男孩子,两三个女孩子这样的比率构成。

然后纵观大众、丰田、本田、福特等成功汽车企业,几乎每一家汽车企业在轿车产品上基本也是相同的产品(孩子)构成。

大众、丰田、本田这三个德日系的汽车企业最为典型。

大众家最出名的是“三男二女”:

老大帕萨特、老二捷达、老三波罗,“二女”就是高尔夫和波罗两厢;丰田家最出名的也是“三男二女”:

老大凯美瑞、老二卡罗拉、老三威驰,“二女”就是卡罗拉和威驰平台上的两厢产品;本田最出名的依然也是“三男二女”:

老大雅阁、老二思域、老三锋范,“二女”就是思域两厢和飞度。

  这三个汽车企业在中国和全球市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在轿车方面的产品规划几乎一模一样,然后老大对老大、老二对老二这样的逐一展开大PK,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和共同发展,消费者的目光牢牢被其之间的大PK所吸引。

这当中肯定存在真理!

  奇瑞倡导“多生孩子打群架”,在某一时间段内似乎取得了成功。

尹同耀几乎成了那位老农民的忠实信徒:

多生一个孩子,就在饭锅里面多加一瓢水。

导致几乎每个孩子都吃不饱而瘦骨嶙峋(每款产品销量都不高)。

  有些汽车行业专家说,尹同耀能说出“多生孩子打群架”的话语,证明其和那些老农民一样,思想比较愚昧!

这主要是没有真正地充分了解清楚国内的汽车市场需求有关,然后就是其自身汽车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足有莫大关系。

  笔者曾经在几个自主企业工作,然后和其它自主企业的从业者也经常做沟通交流。

从很多在职和离职奇瑞员工那里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是,尹同耀“多生孩子打群架”主要还是迫不得已而并非什么高明的营销策略。

到目前为止,奇瑞真正的经典、优秀产品屈指可数,然后由于各种管理水平、造车经验等不足,导致先期难得的几款产品也销量不高。

风云因为产品可靠性问题,最终停产,其实改名成旗云;经典QQ因为成本必须大幅降低的原因,消费者口碑也一般,不错的销量主要还是靠低廉价格所带来。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只能多规划些产品!

这当中有转移消费者注意力和增加多种选择的战略考虑,也有多下几个“崽”碰碰运气的想法。

这种思路想法和那些超生的愚昧老农民几乎是一模一样。

一个孩子养个几年,看看表现发现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能再养一个出来!

到最后,奇瑞的产品线是无比的长,产品名字多得让很多消费者搞不清楚。

  A系列产品本来是奇瑞准备走高端的战略产品,最后呢,从A1A3A5,个个表现都不咋地!

那就先放放,再搞一个“干儿子”瑞麟的所谓高端品牌,再下几个“崽”看看。

当年的高端产品东方之子,09年上牌数销量平均是每月两百多辆,让比亚迪F6嘲笑不已。

  奇瑞怎么那么多产品,都快搞不清楚哪个是哪个了!

不只一个媒体、消费者发过这样的牢骚!

到底哪个产品是奇瑞的主力产品呢?

!

像东方之子这样每月卖个两百辆,今后维护保养谁来负责呢?

费用是否会超高呢?

这不是害人玩吗?

!

  尹同耀还是不亦乐乎!

研究院里面同时还在研究着几十个产品,有些产品研究个年把时间,看看差不多就可以下线了,让消费者实地来做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测试吧!

奇瑞QQ3

  QQ3是奇瑞至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款产品,这几年来最高年销量是12万多辆。

虽然是山寨通用某一产品,但是其外观造型让通用都感慨确实优秀。

然后靠着低廉的价格,QQ3每月为奇瑞贡献着一万出头的销量。

甚至很多人说,奇瑞就是靠QQ3来拉销量的,其产品本身根本没什么利润。

  老风云是拿来主义的,外观造型很符合中国消费者胃口,曾经美名曰:

远看几十万,近看十几万。

当然也被竞争对手贬为---开开几万块!

 从QQ3和老风云后,奇瑞在轿车方面几乎无优秀产品。

QQ6虽有不错的内部空间,但是外观造型被众多消费者贬为“十大最丑陋车型”肯定有它!

A5的丑陋屁股让很多消费者感觉要是开出去,是不是会被别人认为在审美方面是不是有“特殊嗜好”!

很多消费者至此认为,老风云和QQ3的成功,完全是奇瑞和尹同耀的撞大运!

奇瑞A1

  A1,是尹同耀的战略产品。

孕育了好几年才下线。

一下地,很多消费者发现,怎么又是个“歪瓜裂枣”!

身子没长开,和QQ3大不了多少。

很多消费者在想,不会是又和QQ6那样,在老QQ的基础上拉皮的吧?

奇瑞的公关很厉害,所有媒体基本都发了奇瑞的公关通稿:

A1外观是多么的漂亮可爱!

导致很多网友对编辑们的审美品位产生严重的质疑!

A1在应该创新的地方不创新,在不应该创新的地方创新了。

比如板式手刹,让很多消费者不习惯。

更夸张的是直立式在车门边缘的开门拉手。

消费者一般都是从右侧开门上车,消费者发现,A1的创新型的开门拉手,如果不是左撇子的话,是何其的不舒服。

有些消费者打趣说,是不是尹同耀自己就是左撇子?

否则怎么会有如此怪异的设计!

记得一次小型车展,某对小夫妻一进A1车厢,立马大叫:

这么丑陋、塑料感这么强的内饰,怎么还卖这么贵呢?

!

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消费者还不是傻瓜,A1现在每个月几百辆的销量,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奇瑞A3

  A3更加是尹同耀的战略产品,号称是意大利名师设计。

从外观来看,确实还可以,但是当很多消费者看清楚了A3的长宽高、轴距等参数后,基本都傻眼了。

A3长4.35米,宽1.8米,轴距2.55米。

从A5定位A级轿车来说,A3正常定位应该是AO级轿车,4.35米的车长是吻合的,2.55米的轴距也差不多。

但是从车宽1.8米看,超过所有A级轿车达到了B级轿车的水平。

消费者包括奇瑞厂家里面的人也搞糊涂了,这车到底怎么定位啊?

价格又准备比A5还要高。

到最后,前无古人的B00轿车的定位概念出来了,真是颇具“创新精神”,其公关公司的某个员工说,这B00的概念,可是他们公司想破脑袋才想出来的,还得到了尹同耀的高度赞赏。

在央视上,奇瑞B00的广告出来了,后来听说实在是这个莫名其妙的概念不得人心,又不敢做广告了。

  A3很不容易,尹同耀也很不容易,A3刚上市就报了个能惊掉记者眼镜的价格,其销售公司某个高管都说,倔不过尹同耀!

销售公司都感觉价格实在是太高了,砍掉一万可能都还太高。

但是老尹想提升品牌!

提升品牌先从提高价格开始吧!

然后就是消费者发现A3上市几个月后,马上就是大降价。

  尹同耀是不是上了意大利人的当?

在欧洲,强调操控且已经到了个人用车时代,车越宽,弯道能力就越强,而轴距短点是没关系的,后座基本没人使用。

A3这么一款在工程设计上很符合欧洲人特点的产品,尹同耀很认可的拿来了,甚至报以提升品牌的厚望!

奇瑞销售公司里面都是傻瓜蛋吗?

明显的车身参数有问题都看不出来?

某一离职的奇瑞前销售公司员工说了,有人提了,但是没用;大部分人不敢提。

老尹这么喜欢这么看好这个意大利名师设计出来的东西,正在兴头上,谁要是不识相乱提意见,饭碗还要不要了?

!

  从奇瑞A1、A3、A5这三款奇瑞人、主要是尹同耀报以厚望的提升品牌的战略产品看,奇瑞人很辛苦,这三款基本都是正向开发的产品,除了A5在底盘上借鉴了很多几乎卖死掉的东南菱帅之外,真是费了奇瑞人很大的功夫。

A1A5被认为可以铁定进“十大最丑陋车型榜”,A3可以被评为“最莫名其妙车型之首”!

  奇瑞五娃在08年北京车展上被重磅推出,很多人看出这是尹同耀的政绩工程、哗众取宠项目。

五娃参照于奥运五个福娃,确实有“创新”在里面。

很多关心奇瑞发展的人又看傻眼了,从五娃的身材来看,和QQ3A1等差不多大,前两者已经因为车内空间太小的问题,吃够了苦头,这么奇瑞五娃又是这么的长不开?

是不是又是QQ3基础上的拉皮行为?

“歪瓜裂枣”已经够多了,怎么突然之间又下了五个差不多模样的“崽”?

甚至某个“崽”还被提升为瑞麟的高端产品。

  奇瑞人捣鼓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老风云和旗云从车身参数来看,只能被归为A0级别车型,所以,尹同耀捣鼓过加长的风云,照道理应该大力推广,但是仅仅是昙花一现。

东方之子其实已经算是一款已经卖死掉的车型,但是尹同耀捣鼓过加长版东方之子。

有专家说,光是加长轴距而开的车身侧围模具,一套就是几千万。

所以奇瑞人经常拿着几千万练打水漂玩!

  还有昙花一现的代号为M14的跑车,等等等。

有汽车专家告诉笔者,一款车展展出的概念车型,成本最少几十万,多的要一两百万;修改一套模具如加长等,最少几千万;重新开发一套模具,从八九千万到一两个亿都有;然后算上零部件的模具费用、研发成本、营销费用等等,一款车型从无到有,最起码2个亿人民币!

  很多行业内人士开玩笑,奇瑞可真有钱啊!

几个亿、几个亿的打水漂玩,如果奇瑞是民企的话,尹同耀老早被撤职查办了。

没有这么玩的!

幸好奇瑞是国企,安徽加上国家,几十个亿、上百个亿的砸在奇瑞,玩掉几个亿、几十个亿,还真不算什么。

 从QQ3和老风云后,奇瑞在轿车方面几乎无优秀产品。

QQ6虽有不错的内部空间,但是外观造型被众多消费者贬为“十大最丑陋车型”肯定有它!

A5的丑陋屁股让很多消费者感觉要是开出去,是不是会被别人认为在审美方面是不是有“特殊嗜好”!

很多消费者至此认为,老风云和QQ3的成功,完全是奇瑞和尹同耀的撞大运!

 奇瑞人、尹同耀,到底懂车吗?

不能说他们不懂,老尹是汽车科班出身,奇瑞里面也有很多优秀人才。

尹同耀为了振兴中国汽车产业,为了不想被国民狂骂只会山寨不会创新,老尹因此坚持正向开发汽车产品。

但是从A系列产品、跑车、五娃等众多“莫名其妙、歪瓜裂枣”车型来看,很多人甚至是铁杆奇瑞fans都开始怀疑老尹们到底是不是真懂车!

  王传福曾经也不懂车。

有离职比亚迪员工透露,F3之前,王传福在高层会议上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第一款重磅车型,是一款车长近五米的豪华车型!

最起码媲美宝马7系、奔驰S级!

这不,笔者也曾经看到在比亚迪的官方网站上,有款车型的前脸照片确实很像宝马7系。

  王传福本来是这么打算的,宝马7系的模样和块头,桑塔纳2000的价格!

这样的车,肯定畅销全中国、全世界。

听上去多么诱惑人的产品,当然现在看来,如果这样的产品投产了,王传福肯定被人骂作脑子进水了!

  王传福听取了某些高管的建议,没有头脑发热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但是在F3之前,王传福其实脑子还是发热过几次。

在福莱尔基础上的一款三厢轿车和另外几个“歪瓜裂枣”型的产品,其实王传福模具都已经开好了,这不,收购的北汽模具厂,模具开起来非常容易,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成本还很便宜,一套模具就7千万人民币!

在经销商大会上,王传福信心满满地推出了颇为得意的所谓好产品,但是下场很悲惨,被几百个经销商们一盆盆凉水浇在头上。

甚至有经销商讲,王总,要是这样的歪瓜裂枣你敢拿来生产,然后让我们销售,我们肯定会被你搞破产!

我就跟你拼命!

  王传福为那几个车型,投入了好几个亿的成本,如果按照市场价的话,有专家估算最起码有五六个亿。

王传福还是聪明的,被浇透凉水的他接受了经销商们的意见。

几个亿的学费交了就交了,他相信还能赚回来。

自此,F3孕育而出!

比亚迪F3

  王传福很会“忽悠”,当年作为北大高才生、现在的销售老总夏治冰就是被王传福画了大饼后忽悠到还没几个人的比亚迪的。

F3的成功,很多人说王传福的“忽悠”有很大原因。

07年的时候,几个自主汽车企业在私底下说,F3的销量很有水分,公开销量对消费者说每月有一万多,实际的上牌数却只有一半还不到。

然后王传福对媒体说,F3我们力争每月两万的销量。

有部分消费者确实被王传福鼓动到了,F3销量有一定上升。

08年F3上牌数开始上万,这不王传福又开始说了,F3力争每月销量突破3万;到了09年,F3三厢加两厢,有几个月确实达到了三万多,年总销量27万。

这样的前无古人的成绩,让很多人惊叹。

  当然,很多人说了,F3主要是靠规模化降低成本,但是,王传福的很符合中国国情的“号召和忽悠”,确实帮了很大的忙。

  王传福很聪明。

虽然被评为山寨大王,但是比亚迪的山寨产品,无一例外都山寨畅销产品。

F3山寨世界销量最大的花冠;F6山寨曾经连续19个月销量第一的七代雅阁;F0山寨丰田的某款畅销AOO产品。

成绩也是喜人,F609年上牌总销量达到了近5万;F009年上牌总销量达到了近9万。

相比奇瑞东方之子每月两百多的销量,同为自主B级车的F6销量是东方之子的几十倍。

相比奇瑞、吉利、长城、海马、力帆、众泰等自主企业经常莫名其妙的山寨一些原型产品就滞销的产品相比,王传福在这方面是聪明的,最起码,他不打无把握之仗。

  相比奇瑞繁杂、冗长的产品线,比亚迪的产品线是很短的。

从很多方面来看,王传福在学习大众、丰田、本田等成功的战略产品路线。

虽然比亚迪马上的同为花冠平台的G3L3I3等多胞胎产品战略也让人莫名其妙,最起码,比亚迪还是有战略、主力产品的,在这点上,奇瑞就远远比不上。

  自从09年轿车销量超过奇瑞之后,很多行业内人士就对比亚迪充满了兴趣。

甚至有其它自主企业的人和我探讨:

你觉得比亚迪会成为下一个丰田吗?

王传福今年80万的销量会忽悠成功吗?

2015年,比亚迪真能世界第一吗?

等等。

奇瑞比亚迪自主创新大PK

奇瑞这几年搞了多少自主创新?

有的,不多!

或者说奇瑞不懂得如何把自主创新来转化成品牌提升。

奇瑞的ACTECO发动机这几年不宣传了,当年提出的所有直喷、VVT等功能,因为技术水平实在是跟不上,都取消掉了。

CVT研究了好几年了,据奇瑞离职人员讲,因为国外企业的专利技术壁垒,研发过程一直很缓慢,和发动机的匹配也一直有问题,导致油耗相对偏高。

消费者一直关注的自动变速器,如相对低级的AMT等,也是捣鼓了两下就暂停了。

手动变速箱,换档还是那么的生涩。

奇瑞会自己开发模具吗?

比亚迪收购了北汽模具厂,F3等就是自己开的。

奇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