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282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doc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放大镜移动至眼前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形大而清楚)

5、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

(×)正立、放大的

6、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透明的

7、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8、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A)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

10、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B)放大镜的看到的视野最大。

A、B、C、

1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越小。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放大镜能观察到昆虫的细节: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3、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蚕蛾 的触角(羽状 ) , 蚂蚁 的触角(膝状),天牛的触角( 鞭状)     , 

 蝴蝶 的触角(棒状)          蝗虫  、蟋蟀的触角(丝状)  

4.草蛉是蚜虫的天敌,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一样,都长在头部。

(×)

6.下列动物中,()是蚜虫的天敌。

A.蜻蜓B.苍蝇C.草蛉

7.()有复眼。

A.蟋蟀B.苍蝇C.蝴蝶

8.昆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A.辨别方向B.分辨各种气味C.装饰、美观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碱面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雪花、水晶、黄铜矿、维生素C等。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花岗岩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晶体组成。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制作晶体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我们在课堂上一般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5、雪花很容易融化,它不属于晶体。

(×)6、碱面是粉末状的不属晶体。

(×)

7、液体中不可能出现晶体。

(√)

8、下列物质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水C、维生素C

9、下列物质不属于晶体的是()A、白糖B、雪花C、玻璃

四、怎样放得更大

1、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C)倍。

A、200B、2000C200万

5、利用(B)能看到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淌。

A、平面镜B、显微镜C放大镜

6、科学家选择(B)来观察流感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3、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4、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并安放——对光——安放玻片标本——调焦——观察。

5、.借助显微镜,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6、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  —— 夹取实验材料滴管  ——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染色——碘酒   

烧杯  ——      盛放液体 裁纸刀——    切割洋葱 

吸水纸——     吸取多余的水分载玻片——放置切片标本

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我们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

8、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细胞核)

9、书上13页洋葱切片标本的四个过程四幅图,显微镜的构造图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1、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看到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叶表皮上的(气孔)。

2、一切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4、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5、下列不属于细胞的是()A、血液细胞B、叶绿体C、叶细胞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会发绿是(A)的作用,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A绿藻B霉菌C酵母菌

2、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4、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动物一样的特征,能进行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

5、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比如制作馒头时要用到的酵母菌。

6、(培根)设计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7、17页中间三幅图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3、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克隆羊)。

4、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

( × )

5\我们喝的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 )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

答:

①、利用微生物研制药品抗生素。

②、利用微生物改良和净化土壤

③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④微生物给我们生产食物:

酿酒、发馒头、制作酱油、霉豆腐、酸奶等。

(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人、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发生变化。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灯丝发光C用木材烧火做饭

4、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5、易拉罐压扁、水结成冰、水变成水蒸气、弯折铁丝、把纸折成小船都是物理变化,只改变了形态大小,没有产生新物质。

6、火柴燃烧、铁钉生锈、蜡烛燃烧都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6、7看书上的图记)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4、白糖加热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

汤匙、蜡烛、白糖。

白糖加热前是(白色透明颗粒状),加热后白糖形态先熔化成(液态);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变成(棕红色),产生烟和气泡,最后变成(黑色)固体块状,有焦味。

白糖加热过程中熔化是(物理)变化;白糖改变颜色产生气味,以及变成另一种物质是(化学变化)。

5、水变成水蒸气,水结成冰都是物理变化。

油燃烧了变成气体、面包发霉是(化学变化)。

6、在下列食物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糯米包成粽子B、面团拉成面条C、米饭酿成黄酒

7、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A、水沸腾B、食物腐败C、将苏打放在醋中

8、混合沙和豆子、电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9、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麦芽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2、在米饭、淀粉上滴上碘酒能变成(蓝)色,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根据碘酒的这种特性,可以用碘酒检查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例如:

在面包上滴上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里含有(淀粉)。

3、红薯、马铃薯、玉米、大米、大豆、麦子里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成蓝色。

4、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

5、在嘴里咀嚼时有甜味的食物一定含有淀粉。

(×)

6、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说明面包里含有蛋白质。

(×)

7、在水中滴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淡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8、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本身是甜的。

(×)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冒气泡,听到嘶嘶的声音,产生了大量的(气体),用手摸玻璃杯,有凉凉的感觉,将燃烧的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

留在杯中的液体既不是小苏打,也不是白醋。

2、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3、(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它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了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4、小苏打的特点:

白色粉末状颗粒。

白醋的特点:

无色液体,有酸味。

5、物理变化有(糖在水里溶解)、(折纸)、(水结冰)、(水变成水蒸气)(加热水)、(糯米包成包子、面团拉成面条)等。

6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