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71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docx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C

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

【解析】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中,当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而产生渴觉,因此,渴觉产生说明血浆渗透压升高了,在运动中,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除了CO2和乳酸增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出汗而失水过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

人体的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这时会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于是把此信号一方面传递给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同时让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减少尿液。

从而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2.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

C.分裂间期有RNA合成D.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

【解析】只有极少数病毒具有逆转录的现象,正常的动物体细胞内没有感染病毒,因此其有丝分裂间期不会有逆转录的发生。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动物有丝分裂间期的特征。

有丝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合成少量RNA。

逆转录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由RNA合成DNA,此过程发生在一些RNA病毒中,在动物细胞中不存在。

3.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解析】物种甲与物种乙在食物颗粒大小上有很大部分重叠,说明它们具有部分相同的食物,故具有竞争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只有部分相同而不是完全相同;三个物种之间没有食物关系,因此不能形成食物关系,也不会构成食物链而出现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取食方式都为吞食,主要取食的食物颗粒大小有区别,三种生物所取食的食物颗粒大小有重叠,可以判断三种生物是竞争关系。

4.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反射弧的完整结构信息传递为: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因此,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都分布在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位于皮肤,而效应器位于手臂的肌肉中;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低级的反射中枢有的位于脊髓中,有的位于脑干中,而高级反射的活动都位于大脑皮层。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神经调节和反射弧的理解。

在同一个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一般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这个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组成,那么刺激传出神经会效应器产生与刺激感受器有相同的反应。

实际上大部分反射弧都有多个神经元构成。

A选项说的是“可使”,所以正确。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神经中枢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C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解析】大火使森林大面积的烧毁,破坏了原来的群落,导致原来的物种消失了,在以后的时间依次出现一些新的物种(杂草地→白桦等→云杉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

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本题中描述的是此生演替现象。

6.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C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解析】由题意可知药物影响的是DNA的复制,DNA复制是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所以药物会影响细胞的增殖,如血细胞的生成等,不会影响细胞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因为物质的合成与DNA的复制没有直接的关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DNA复制发生的时间。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题干中说明“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那么“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抑制细胞的增殖。

因此C选项正确。

28.(25分)

回答I、II小题:

Ⅰ.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

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

(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Ⅱ.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的题目)。

【解析】种子萌发时,要把大量的淀粉转化成小分子可溶性糖类(如麦芽糖)供生命活动利用,所以玉米子粒的提取液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酶。

在A、C、E三支试管中,E试管的温度已经导致酶失活了所以不会产生还原性糖,A和C试管中玉米子粒的提取液中的淀粉酶都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但是A中的温度比较低,所以酶的活性比较低,产生的还原性糖比较少,因此与斐林试剂最终产生的砖红色比较浅。

B、D、F各个试管中的淀粉都不会或者完全被水解掉,都会与碘液发生反应产生蓝色。

实验的温度是20℃~100℃,20℃比40℃时的颜色要浅,说明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一定高于20℃,100℃时酶活性已经丧失,所以可以就在二者之间设置一系列梯度温度进行实验,但是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只是改变温度,而其它条件保持一致,最终通过观察与上述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酶的最适温度。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第I小题考查考试说明中的“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第Ⅱ小题考查考试说明中的“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方面能力,只是要求学生提出探究课题名称。

第I小题考查的比较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试验。

发芽的玉米种子研磨液含有淀粉酶,根据生活经验或者人教版生物必修1课本中的介绍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0℃左右。

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沸水中可使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变成砖红色。

要探究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即研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可以设置一组温度梯度,如20℃,25℃,30℃,35℃,40℃,45℃,50℃,55℃,60℃,接着用斐林试剂去检测,颜色最深的温度即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第Ⅱ小题题目中说“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影响一种生物的生长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那么此题中两块西瓜产量出现差异的原因就是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Ⅰ.(22分)

(1)A和C(2分)C(2分)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4分)E(2分)酶失活(2分)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2分)(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它实验条件保持一致。

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斑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8分)

Ⅱ.病虫害对西瓜产生影响的研究(3分)(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29.(14分)

已知猫的性别决定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

有一对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猫的毛色,B为黑色,b为黄色,B和b同时存在时为黄底黑斑。

请回答(只要写出遗传图解即可):

(1)黄底黑斑猫和黄色猫交配,子代性别和毛色表现如何?

(2)黑色猫和黄色猫交配,子代性别和毛色表现如何?

【解析】

(1)因为只有B和b同时存在才是黄底黑斑,又知B和b只存在与X染色体,所以黄底黑斑只能是雌猫,基因组成是XBXb,所以黄色猫就是雄猫,基因组成是XbY,据此就可以写出遗传图解。

(2)黄色猫和黑色猫交配,无法确定各自的性别,所以要写出两种可能:

XBXB×XbY、

XbXb×XBY。

写遗传图解注意要有必要文字叙述。

【解析】此题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题目给了一种新情景------基因的共显性,这高中生物中不要求掌握,但不知道不影响解题。

先根据题目的信息写出每种杂交情况的亲本基因型,再利用分离定律写出子代的基因型,进而写出相应表现型。

基因型分别是:

(1)黄底黑斑猫:

XBXb,那么黄色猫只能是雄性:

XbY;

(2)此题有两种杂交情况:

①黑色猫(雌性)和黄色猫(雄性)——XBXB×XbY;

②黑色猫(雄性)和黄色猫(雌性)——XbXb×XBY

【答案】

(二)选考题:

请考生从给出的4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井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顺目的对应标号(A或B或C或D)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标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标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2.生物选考题(15分)

A.[生物———选修Ⅰ生物技术实践]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

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

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和______。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和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

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种细菌。

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_______。

【解析】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维生素、糖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培养基中主要是作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各种配方一般都要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实验室的灭菌方法一般有灼烧灭菌(适合于接种工具的灭菌)、干热灭菌(适合于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合与培养基等物体的灭菌)。

要想使微生物快速的繁殖,就要置于适宜的条件,特别是温度,所以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对照实验就是要设置一个无菌的加以比较,进行观察。

不同的细菌形成的菌落是具有不同的形态,细菌菌落的特征是识别不同细菌的主要依据。

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多则说明细菌的数目就多。

加入了特定的物质,用于筛选各种特定细菌的培养基就是选择性培养基。

例如加入了NaCl就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

【答案】

(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碳源无机盐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无菌水(4)多高(5)盐(或NaCl)选择性培养基

B.[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______注入B品种牛的_________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_____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_____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____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____具有全能性。

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__品种牛的特征。

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个亲本,细胞质来自______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_____(相同,不同)。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要获得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的重组细胞,当然就是要提取A细胞核然后与去掉B细胞核的B细胞质进行重组,得到重组细胞,进一步培养得到重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到代孕母牛的的子宫里进行培育就可以了。

但是由于每次卵母细胞成熟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采用注射促性腺激素的方法促进母牛排出更多的卵母细胞。

克隆动物利用的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全能性,得到的新个体的性状主要有细胞核决定,与供核母牛的性状基本一致,杂交牛是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受精得到受精卵,细胞核来自两个亲本,不过由于精子含有很少的细胞质,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所以杂交牛和克隆牛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答案】

(1)细胞核去核重组胚胎子宫

(2)不足促性腺(3)动物体细胞核A两雌不同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

(本卷生物选择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单选,共36分;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必做,39分,2小题选做1,15分,共54分;生物部分合计90分;全卷物化生总计300分)

一、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

A、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   B、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C、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  D、蜥蜴断尾再生

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二、非选择题

必做题(39分,包括28、29题,共2题)

28、(16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坚果如图。

据图回答:

⑴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含量。

⑵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

⑶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

⑷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Ⅱ、在用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

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

29、(23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

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

请回答:

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基因型是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

白花植株=9:

7。

基因型为        和      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

白花植株=3:

1。

基因型为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Ⅱ、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问题增加。

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析出的蛋白质

15~20

甲蛋白

23~30

乙蛋白

25~35

丙蛋白

38~40

丁蛋白

请据表回答:

⑴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

⑵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             。

⑶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                 。

⑷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⑸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

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

选做题(15分,考生在第37、38题中任选1题做答)

37、[生物—选修Ⅰ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⑴胡萝卜素是   色的结晶。

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         作为溶剂,原因是         。

⑵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       法。

用这种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

粉碎、干燥、      、     、      。

⑶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过程中,应严格将    和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              。

⑷提取胡萝卜素可通过       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     对照。

⑸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     比。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⑴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

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   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

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   。

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    。

⑵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    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    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    ,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    。

⑶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染色,而活细胞不染色,原因是         。

⑷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     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⑸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      条件下保存细胞。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      的活性降低,细胞     的速率降低。

⑹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     进行攻击。

2008年高考宁夏卷--理综(生物)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C  6、D

28、(16分)Ⅰ、(9分)⑴CO2  ⑵强  ⑶减慢

⑷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Ⅱ、(7分)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

观察指标:

生根数量(或长度)    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

生长素浓度(合理答案都给分)

29、(23分)Ⅰ、(10分)4 AaBbAaBBAABbAABB(每空2分 共10分)

Ⅱ、(13分)⑴20% ⑵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⑶不能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

⑷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硫酸铵浓度<38%)范围内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

⑸半透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⑴橘(橙)黄   亲脂性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是脂类物质

⑵萃取  萃取  过滤    浓缩 

⑶温度   时间   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⑷纸层析  标准样品⑸反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⑴相互接触   接触抑制   单层(或一层 )   胰蛋白酶

⑵衰老甚至死亡 不死性   降低  减少

⑶由于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色(或由于死细胞的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

⑷中  ⑸冷冻(或超低温、液氮)  酶 新陈代谢 ⑹抗原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