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46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点和规律。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教学过程

1、意义建构

①引入。

()×()=12,能说出这样的乘法算式吗?

②活动。

如果12代表12个小正方形,用12个小正方形拼摆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12)=12

(2)×(6)=12

(1)×(12)=12③揭题。

(板书:

因数和倍数)④认识因数和倍数。

以3×4=12为例,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12是4的倍数,12是3和4的倍数。

学生多种形式说。

(个别说,同桌互说)

2、找一个数的因数:

合作学习。

①请四人小组合作,找出18的所有因数。

②反馈③小结

④练习:

试一试。

21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5的因数有()。

观察:

有什么发现?

3、找一个数的倍数:

独立学习。

在()里填上你喜欢的一个数,并在横线上写出它的倍数。

()的倍数有:

()的倍数有:

①独立学习。

②反馈。

③小练习。

30以内7的倍数。

4、课堂练习。

①圈一圈。

②判一判。

③游戏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脑筋急转弯:

有三个人,他们中有2个爸爸,2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说明: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数和数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

揭题:

二、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

1、创设情境。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

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拼法,教师依次展示长方形的拼图,并板书:

4×3=1

26×2=12

12×1=12

教师根据4×3=12揭示:

4×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提出要求:

你能用倍数和因数说一说6×2=12

12×1=12吗?

2、深化感知。

(1)你能举出一些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教师说明:

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1、设疑。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

12、18。

除了

12、18还有别的吗?

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

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引发冲突:

为什么停下来不写了?

有什么困难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

加省略号表示写不完。

2、交流。

揭示“有序”,为什么要有序地写倍数呢?

全班讨论:

“你是怎么写3的倍数的?

”。

13×

23×

3……

3

3+3

6+3

……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用依次×

1、×

2、×3……写出3的倍数。

3、深化:

请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小组讨论:

观察这三道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5、小结:

发现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1、设疑。

刚刚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接下来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请写出36的所有因数,

2、组织讨论。

你是怎么找36的因数的?

()×()=36从一道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6×6=36呢?

36÷()=()从一道除法算式中也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3、讨论“多”。

问:

写得完吗?

你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

师动画演示36的因数(从两端往中间写),同时指出:

当两个因数越来越接近时,也就快要写完了。

4、巩固深化。

请写出15的因数,16的因数。

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5、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问:

通过观察这三道例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6、小结:

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从1和它本身来写,从小到大依次寻找。

五、巩固拓展。

1、快乐大转盘

2、猜数游戏。

六、老师总结:

利用微课对整节课做一个总结。

七、学生总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集体研讨发言稿

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通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

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知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谈不上有什么新兴趣,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

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采用脑筋急转弯中的一道题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

一一对应、相互依存。

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3的倍数。

学生发现3的倍数写不完时面面相觑,左顾右盼。

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

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教师一声亲切的问候:

“怎么停下来了呢?

”、一声惊讶:

“哦!

写不完呀?

”、一句激励:

“能想出办法吗?

”。

看似教师“怠工”的预设,是为了学生“越位”的生成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呢?

我设计了尝试练习——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

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

依次加

3、依次乘

1、

2、3……、用乘法口诀等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

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

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

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发展了思维,这才是最宝贵的。

正所谓没有一路上的山花烂漫,哪有山顶上的风光无限。

三、活用教材,拓展学习的深度。

教材中安排36÷()=()这一道除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几点不足,其一:

学生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寻找一个数的倍数都是借助乘法算式,同样,找一个数的因数也可以利用乘法,让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岂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吗?

其二:

从学情来分析,相对于除法,学生更熟练、更喜欢运用乘法。

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借助()×()=36来寻找一个数的因数。

课尾,我设计了一两个游戏,将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对后续的学习进行适当的铺垫。

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课虽止意未尽的良好效果。

纵观整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但我想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1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人类最早对数学的研究就是从自然数开始的。

看似简单的自然数,里面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和奥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自然数的一些知识。

(课件出示:

12个小正方形)

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大家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生:

可以。

师:

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生1:

1×12=12生2:

2×6=12生3:

3×4=12(板书:

1×12=122×6=123×4=12)师:

还有吗?

生:

没有了。

师: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算式,(点击课件)根据1×12=12,大家猜猜看,他每排摆几个?

摆了几排?

生:

每排摆12个,摆一排。

师:

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别的可能吗?

生:

每排摆1个,摆了12排。

师:

是这样摆的吗?

(点击课件出示摆法)师:

根据2×6=12,你能猜出它的摆法吗?

生:

每排摆6个,摆了2排。

每排摆2个,摆了6排。

师:

像这样吗?

(点击课件出示摆法)

师:

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乘法算式3×4=12,这个算式刚才是哪位同学说的?

你能说说你的摆法吗?

师:

每排摆4个,摆了3排。

也有可能每排摆了3个,摆了4排。

(边说边点击课件出示)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三个乘法算式,它们不但可以清楚的表示出这几种拼法,而且还蕴含着其他的数学知识呢。

我们就以3×4=12这个算式为例,在数学里面,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

因数和倍数)

二、加强概念的理解。

(5分)

师:

还有两个乘法算式呢,大家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生:

知道。

师:

同桌两人相互说说吧。

开始师:

谁来说第一个算式?

(点击课件)

生:

1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因数。

12是1的倍数,12是12的倍数。

师:

同意吗?

生:

同意。

(点击课件出示)师:

2×6=12这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

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是6的倍数。

师:

说得真好,刚才两位同学表述得非常完整。

因数和倍数就像一对好朋友,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缺一不可。

(课件出示)

师:

通过这三道乘法算式我们找出了12的因数,12的因数有哪些呢?

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一组一组的说。

师:

12还有其它的因数吗?

生:

没有了。

师:

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课件出示)

三、探索寻找因数的方法。

(10分)

师:

这里还有5个数,大家看看哪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谁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2,3,5,18,25)生自由发言。

师:

我刚才听到好几个数都是18的因数。

哪位同学能在这5个数中找出18的因数到底有哪几个?

生1:

2,3生2:

18……

师:

看来我们要找出18的一个或两个因数很容易,(在所有的整数中,18还有其它的因数吗?

)怎样才能把18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呢?

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讨论完后把方法写出来。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

哪一组来说说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

1×18=182×9=183×6=18生2:

18÷1=18

18÷2=9

18÷3=6……

(展示三个小组的做法)师:

大家琢磨琢磨这几种看似不同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都是运用了乘法口诀,通过一个算式能找出两个因数,也可以说是一对因数)

师:

很有道理。

我们一起来看看18的因数是怎样一对一对找出来的。

首先由1×18=18,我们可以找到…生:

1和18生:

由2×9=18,我们可以找到2和9,由3×6=18,我们可以找到3和6。

板书:

6

师:

找完了吗?

生:

找完了。

师:

我们把18的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完整的说一遍。

(学生齐说,老师用手势引导)下面我们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

18的因数还可以像这样表示(点击课件出示集合图)

师:

我们刚才找出了18的所有因数,大家认为要想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完整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

你说得真好。

还有需要注意的吗?

生:

要一对一对的找。

师:

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方法很不错,大家听清楚了吗?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1:

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

师:

你来说一说。

生2:

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

师:

对,按照大家说的这种方法我们就能很快的把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找出来。

那找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请大家看18的最后一对因数是几和几?

生:

3和6。

师:

为什么不接着往下写了?

生答。

小结:

其实找因数就像我们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最开始是1和18,离得很远,接着是2和9,有点近了,再接下来是3和6,更近了。

3和6之间的整数只有4和5,都不是18的因数,所以没必要再往下找。

尝试练习:

师:

请大家按照这种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的方法试着找一找30和36的所有因数。

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师:

哪位同学来说说30的因数你是怎么找的?

(投影展示)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

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

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师:

既然大家都用了这种方法,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30的最后一组因数是5和6,找到这儿的时候还需要继续找吗?

为什么?

生:

因为5和6已经挨着了,它们之间已经没有整数了。

师:

说得真好,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出了30所有的因数。

36的因数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课件演示。

(出示到6和6时,还找吗?

)生:

不找了。

师:

因为…

生:

因为6和6已经重合了,它们之间更不可能有其它的整数。

师:

最后一组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因数,怎么办?

生:

我们就可以只写一个。

(演示:

去掉第二个)

师:

36的因数有哪些?

请大家有顺序的说一说。

(生说,课件演示)

四、观察发现因数的特点。

(3分)

师:

找一个数的因数大家会了吗?

生:

会了。

师:

下面老师口述两个数,看看哪个同学能够很快地说出它的所有因数。

我们来比一比。

师:

1的因数有…生:

1师:

还有吗?

生:

没有。

师:

7的因数呢?

生:

1、7。

师: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大家掌握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所找的这些数的因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课件出示)生:

所有的数的因数都有1。

(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师: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什么?

生:

它本身。

(课件出示: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师:

既然一个数有最大的因数,那么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

五、找一个数的倍数。

(10分)

师:

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找一个数的倍数大家会吗?

试一个怎么样?

生:

好。

(课件出示:

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

师:

同桌相互说着听一听。

(师板书:

2的倍数有)师:

谁来说一说?

生:

2,4,6,8,10……(生边说师边板书)师:

写得完吗?

生:

写不完。

师:

那怎么办?

(引导学生用省略号表示)

一个数的倍数同样可以用集合图表示(点击课件,出示集合图)师:

2的倍数我们是找出来了,谁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得吗?

生:

2×1=22×2=42×3=62×4=82×5=10…

师:

找2的倍数我们可以2来分别乘

1、

2、

3、

4、5…所得的积就是它的倍数了。

找其它数的倍数我们能用这种方法吗?

生:

能。

师:

请大家试着在这条数轴上找出3的倍数。

一起说一说。

(课件演示)师:

说得完吗?

生:

说不完。

师:

这还有两个数5和7,哪位同学能够很快的说出它们的倍数。

(课件出示)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师: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生1: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生2: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课件跟随出示: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师:

今天的新知识即将告一段落,下面的一些题大家看看会做吗?

六、练一练:

(3分)

1、投影出示填空题。

①24的最大因数是(

),最小倍数是(

)②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

③15的因数有(

)。

④6的倍数有(

)(写出5个)

⑤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

师:

大家说得真棒,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说的对吗?

2、谁说得对?

(投影出示)

师:

看来凭这几道题要想难倒同学们,还真不容易,不过我还真不想放弃,这还有两道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猜一猜(1分)考考你

师;看来我不想放弃都不行了,同学们太聪明了。

七、小结。

(2分)

师:

聪明的同学们,谁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3分)

师:

既然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号的所有因数写下来。

生开始写。

师:

编号是6的同学请站起来,你真幸运,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6的因数。

课件出示。

师:

我们如果把最大因数它的本身去掉,从剩下的三个因数中你会发现什么?

生:

1+2+3=6

师:

这剩下的因数和刚好等于6,也就是说刚好等于这个数的本身。

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我们全班同学的编号中大家知道有几个完美数吗?

生: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

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

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

4、师:

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小学五年级

因数和倍数

嘉思腾教研部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会越多。

师:

确定吗?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

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

3、

13、

7、

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

4、

6、

8、

9、

10、

12、

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

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

73。

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

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小学五年级

因数和倍数

嘉思腾教研部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

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三方面的调整:

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

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四、具体编排

1.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

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现在:

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

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

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

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