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7108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和末尾有

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二、目标解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

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都要与第二个因数相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供了两种写法,竖式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第二种更简便,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的算理。

因为算理相同,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下列各题(列竖式计算)。

      123×3=              368×3=

2.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上计算。

3.汇报,说说两道题的不同,需要注意什么?

第1小题不进位,第2小题需要连续进位。

计算时要注意:

哪位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因数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乘法与一般乘法的算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更顺利地借助旧知进行有效迁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问题:

(2)列式:

604×8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604接近600,600×8=4800,座位应该比4800个多一点。

(4)课件指名上黑板,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尝试解决。

①说说这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因数中间有0。

②以前因数中间没有0,是怎么计算的?

现在因数中间有0,要不要分别相乘呢?

如果不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小结: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5)小练习:

102×3(不进位)    109×3(一次进位)      409×3(两次进位)

【设计意图】算前估一估,既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因为因数中间有0的算法同前面学习过的算理相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最后的小练习提供了三种由易到难的计算,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2.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出示问题: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求的是什么问题?

(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3)列式:

280×3

(4)你能估一估吗?

 280接近300,300×3=900,需要的钱数比900少一些。

(5)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

(6)汇报。

(7)说说对方法二的理解。

(借助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

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

)你更喜欢哪一种?

(8)说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简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一是一位数书写的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9)小练习:

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估算是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在任何不能口算的计算前都要有所体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是0的乘法计算方法。

两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选择较方便的方法二。

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记录讨论的结果,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小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练习提高

1.练习十四第1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练习十四第6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何简便计算。

3.练习十四第5题。

 不用计算,你能判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

说说理由。

4.练习十四第3题。

(1)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2)说说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设计意图】第

(一)题和第

(二)题是分别有关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继续巩固有关计算的法则。

第(三)题通过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规律快速进行得数大小的判断,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

第(四)题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达到快速区分的目的。

(四)谈收获

说一说您今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的计算》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 学 设 计

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设想:

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

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

6

有几排(宽)

2

个数

12

面积

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

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相同的情况。

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

“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

”(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

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

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

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

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

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

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边长5分米

边长

100厘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板书设计

 

5.2.2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题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具准备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 学 设 计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9060×3300×94×5020×46×500

22×1315×1115×1770×437×58×53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

厘米)

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

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并分析:

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60-36=24(平方厘米)

答:

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对比练习

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

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

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

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64÷4=16(米)16×16=256(平方米)

答:

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

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周长(厘米)

16

1

16

34

8

2

16

20

4

4

16

16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

(只要想哪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积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教师说明:

这一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3、从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小明想到三种方法(教材第69页第10题的图)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周长呢?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讨论这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1)三幅图剩下的面积相等,都是76平方厘米。

(2)第一幅图的周长和原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仍是40厘米;第二幅图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4厘米,是48厘米;第三幅图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6厘米,是52厘米。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下面各题的周长和面积。

(1)长23厘米,宽17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正方形边长=12分米,求周长和面积。

(3)正方形周长是36米,求边长和面积。

2、张大伯要在一块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菜地的四周围上一圈篱笆,要用多长的篱笆?

菜地能种多大面积的菜?

五、思维训练

1、一块长方形绿地,宽24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绿地的面积是多少?

如果每平方米种4棵松树,绿化队应该准备多少棵松树就够了?

2、一个长方形,它的宽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8平方厘米,正好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