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地球在发低烧》.docx
《5《地球在发低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地球在发低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地球在发低烧》
5、地球在“发低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全球变暖的事实,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行为与习惯:
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地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访问、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延伸调研的方式,对地球变暖的后果合理想象、从而探索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种途径。
教学设计:
聊聊天气,引出课题。
1、谈谈对自己身边的一些长辈或老年人展开的调查结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相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现在的气候跟以前相比有增暖的趋势。
师:
是啊,总之一句话,现在的气候比起以前来可是暖多了。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南京的天气有些“怪”?
其实,远不止我们南京,我们中国存在这样的气候紊乱,这样的问题全球普遍存在,难道是我们的地球出了状况?
PPT出示地球漫画图片,地球到底怎么了?
是呀,地球妈妈发烧了。
板书课题。
(地球在“发烧”)
你发过烧吗?
还记得大概是多少度?
当时感觉如何?
根据你的发烧经历,猜一猜地球妈妈近一百多年以来发烧的度数比全球地面平均气温上升了多少度?
出示全球地面平均温度曲线图。
指导学生读懂图上数据。
得出结论:
从1860年到2000年的140年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约0.6℃,因为全球都在变暖,且上升的度数并不算高,有人把全球气候变暖形象地比喻为地球“发低烧”了。
板书“低”。
7、谁来说说你发烧时都会出现些什么症状,会有哪些感受呢?
(身体发烫、咳嗽,鼻塞、流鼻涕,浑身上下没精神……)
师:
看来我们都有同感,这发烧还真是件折磨人的事儿。
现在,地球也发着低烧呢,能想象一下地球“发低烧”后的感受吗?
对能结合自身经历,合理想象地球发低烧后感受,并能表示出关爱地球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
师:
我们发烧了,浑身上下都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头晕眼花,感冒咳嗽……既然地球在发低烧,你知道它都有哪些症状呢?
2、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为地球村上的村民,当你听说地球妈妈生病了,此时你最关注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为:
1)、发低烧的症状
2)、发低烧的危害
3)、发低烧的原因
4)、退热方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关注的话题一起为地球诊脉、治疗。
二、合作探究,为地球会诊症状。
1、治病首先得看病人症状,地球发低烧会有哪些症状,会带来怎样的危害,书上有34-35页有较为详实的介绍,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表格。
2、小组活动,教师参与。
(时间充分)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同学可作补充。
根据学生回答内容,相机补充内容。
(1)海平面上升。
出示马尔代夫图片。
马尔代夫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首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
马尔代夫举行这样的会议是在作秀吗?
一旦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受灾的将是谁?
播放《后天》片段。
朗读理解环保志愿者标语“不要让我们的大陆沉到海里去。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一组照片,总结症状。
4、一个人如果发烧不退,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假如地球就一直这样暖下去,暖下去。
若干年后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闭眼想象。
交流,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5、假如地球继续变暖,刚才在你们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很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现实,而到时候我们人类也将在劫难逃。
你们看——
播放视频。
6(教师配乐朗诵)
假如地球继续变暖
海平面上升
我们再也看不见
北极熊活泼可爱的身影
师生合作朗诵(配乐)
全球的暖化,使冰川融化,海水上涨,使旱地更旱,洪水更盛。
同时,这异常的天气状况给农牧渔业、环境、国民健康等带来的危害也触目惊心。
怪不得英国气象学家前几年就曾说:
随着全球温度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作为地球上的公民的我们,无论是你,还是我,对这个共同的家园都负有绝对的责任。
三、撰写环保警示语
1.师:
(出示环保标语)这是环保志愿者就全球变暖中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书写的标语。
(齐读)“不要让我们的陆地沉到海里去。
”
准备活动:
每一小组一张长条卡纸,五色粉笔各一支
(出示任务)在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中挑选某一个问题,试着为它撰写一条环保警示语。
考虑一下,如果要你为所写的警示语配一幅图片,如干涸的土地,无边无际的沙漠等,你准备到哪里去拍摄?
说说理由
2.交流,把标语展示给大家,贴到黑板上
三、活动明晰,为地球找寻“病毒”。
1、地球发低烧究竟是谁的责任,指名读36页《地球“发低烧”是谁的责任》
2、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温室效应”概念。
用学生水壶打比方理解“温室效应”。
3、借助PPT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
补充我国及全球森林树木减少的数据。
四、课后延伸,为地球开出处方。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全球都很流行一个词“低碳”,
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地球退热开展处方,下节课交流
过渡:
地球不退烧,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要使地球退烧,关键在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肩负保护地球的责任,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呢?
现在,你们都是地球村医院的医生,地球生病了,请进行专家会诊,为“发低烧”的地球开张处方。
(小组合作)
师:
接下来,我们就来个“名医大会诊”,把你们的方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
各抒己见,谈可采取的各项措施
师:
同学们,处方虽然出来了,但仅有这张处方,地球不会退烧,亲爱的同学们……(课件教师朗读倡议书)
音乐渐渐响起,倡议书内容在课件中缓缓上升,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堂呈现高潮,学生的情感被激发。
2.师:
同学们,为了地球妈妈,更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热爱地球妈妈。
在《热爱地球妈妈》的音乐声中,结束整堂课。
人类文明的初期,有原始森林760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地球大陆表面的三分之二;
19世纪中期,减少到5600万平方公里;
20世纪末再减少到3440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下降至27%;
而据2003年的最新数据,现在只剩下2800万平方公里了。
于是——
美国:
17~20世纪30年代洗劫了三分之二的原始森林。
加拿大:
50%的原始森林被砍伐。
英国:
只剩下不到15%的原始森林。
苏格兰:
只剩下不到1%的原始森林。
挪威:
只剩下不到3%的原始森林。
埃塞俄比亚:
40年来森林所占面积由40%降至1%。
印度:
35年来森林面积减少了40%。
孟加拉:
95%以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
巴基斯坦:
每年有4.1%的森林被毁。
泰国:
15年来热带雨林被伐掉25%。
越南:
40年来森林失去50%。
印度尼西亚:
每年约有1.6万平方公里森林被毁。
菲律宾:
35年来森林所占面积由54%降至不到20%。
巴西:
36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砍伐。
厄瓜多尔:
每年有0.14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消失。
海地:
98%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
我们中国呢?
其数字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占国土的16.55%,④约为全世界森林覆被率30%的一半,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列于第100位左右。
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大规模盲目利用天然林,过去的半个世纪,全国消耗森林资源达100亿立万米,即1万平方公里,原生天然林已遭到了难以复原的巨大破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绿化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气候问题的小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从自己做起,为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增减衣服的话,就可能会发烧。
那么,地球为什么会“发低烧”呢?
二、学习:
地球“发低烧”是谁的责任
1.资助阅读“温室效应”的原理解说。
2.讨论:
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再思考一下:
地球“发低烧”的根源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我们人类对地球“发低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学习:
行动起来,为地球“退烧”而努力
1.指名朗读《绿色的眼睛》。
讨论:
你见过任意砍伐和摧残树木的现象吗?
当时你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怎样的?
2.分组讨论: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小组汇报。
3.针对这些行为进行讨论:
有哪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法?
进一步探讨,看哪些方法比较可行。
4.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假如你是医生,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为“发低烧”的地球开张处方。
小组交流,看看别人的处方看得好吗?
好在哪里?
对自己的处方进行修改与完善。
5.总结:
处方开出来了,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不会使处方成为一张废纸。
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为地球“退烧”出一奋力吧!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涉及到地理、气候、能源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课前做一些知识了解,做好生活实践积累。
本课的知识点是要求学生知道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意识到地球继续变暖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好地反思我们的生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