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222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docx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

2015年是2013年以来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后产能扩张的主要释放年份,中国汽车市场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虽然合资品牌工厂的密集投产使得结构性产能过剩得到缓解,但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逐年降低。

概要

据统计,中国的汽车产能在2014年末已经达到3681万辆,2020年将增加至5824万辆。

其中,在产能扩张中发挥拉动作用的乘用车的产能在2014年末达到2503万辆,到2020年预计将增加至4046万辆。

紧随乘用车之后的微型车(包括交叉乘用车和微型货车)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预计将从2014年末的469万辆增加至703万辆。

另一方面,中大型商用车在产能扩建方面相对稳健。

中国汽车市场产能预测

中国汽车行业的工厂投产率已经连续5年出现下降,但各汽车制造商的产能扩建项目仍在不断推进。

尤其是中国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前增加1220万辆至3493万辆。

此外,欧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增加产能427万辆至952万辆。

日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增加产能207万辆至624万辆。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内对业界产能过剩的担忧愈重,因此部分汽车厂商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严重,汽车行业有可能会迎来一批新的重组潮。

今后,预计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持续个位数的增长,如果不尽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那么民族系制造商和外资的差距还会拉大。

以下分别对国内10家主要汽车市场企业集团的产能布局及2015年销售目标做简要对标分析。

上海汽车集团

从上汽在全国范围内的产能分布来看,集团初期主要围绕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展开,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能布局,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东部地区、北部地区及南部地区的产能布局。

但就目前来看,西北地区还欠缺承接大型乘用车产能布局的能力,社会配套、零部件配套都不完善,市场容量也相对较小,交通状况也相对较差,所以短期内依然很难引进优质整车项目。

反观上汽自主品牌,商用车总体变化不大,而上汽乘用车由于市场有限也无扩张计划,仅有宝骏品牌,随着宝骏730、宝骏560等热销自主车型的上市,计划在未来随着SUV、MPV市场继续发展对广西柳东工厂进行产能扩张,计划扩张至100万辆。

东风汽车公司

神龙汽车随着动力总成更新,车型大批换代,发展势头较猛,已经开始异地布局。

其余企业产能分布是以企业所在地为主,在规模上不去的情况下,产能的布局肯定是以集约化为主,可以最大化地共享资源,节约成本。

东风汽车2015年新增产能较少,但是布局产能相对较多,这也与东风旗下神龙、东风本田等企业在产品、市场方面发力有关。

目前来看,东风的进一步产能布局还是集中在南部地区。

与2014年明显不同的是,神龙、东风本田、东风雷诺都体现了新的产能需求,其中,神龙和本田主要由于新产品的陆续推出,倒逼产能及产销进行更新,而东风雷诺终于实现国产化。

东风日产随着大连工厂的投产,暂时不具备进一步的产能扩张计划,但是随着英菲尼迪品牌的国产化及迅速上市Q50L、QX50两款国内热销车型,预计2015年将会有较大幅的增长。

但豪华车规模相对较小,短时期内并不具备新增产能的潜力。

反观自主品牌,仅有东风柳汽借助MPV市场的火热从而制定了相应的产能扩张计划,东风乘用车、东风裕隆、东风小康、东风悦达起亚都受制于相对较为疲软的市场需求,销售增长乏力,没有产能扩张需求。

第一汽车集团

一汽近年旗下自主品牌发展不太乐观,主要依靠一汽丰田和一汽-大众两大合资品牌支撑整个集团,从产能布局上来看,只有一汽大众完成了南北产能布局,而未来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南方的佛山工厂,即使如此一汽大众依旧是产能不足。

进入2015年,一汽大众由于产品结构及产线调整导致销量增速放缓,从而对一汽集团整体产生负面影响。

自主品牌和商用车产能过剩较为明显,合资品牌没有新增产能计划,从整体来看一汽集团并不具备明显的产能扩张需求。

从产能扩张来看,一汽旗下各个品牌都还处于计划阶段,产能扩张短期内难以实现,特别是在2015年汽车宏观市场趋稳及一汽集团内部面临大的变革的背景下,一汽集团整体趋向于保守,除一汽大众华东工厂外没有新的生产基地计划,而一汽大众未来以引入SUV产品及消化华东工厂产能为主,短期内不具备继续扩展产能需求。

北京汽车集团

北汽的产能扩张布局在2015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自主品牌的产能扩张是北汽近年来的主要方向,在北汽集团的整体战略中,发展自主品牌被认定为企业战略分析,未来北汽集团计划把更多的资金投入自主品牌的产能、品牌建设上。

目前北汽旗下产能突破100万辆的有北汽现代和北汽福田两个企业,北汽现代在产能突破100万辆后,第四工厂不得不离开北京顺义,这既是战略布局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本身就是上下游产业密集型产业,而产能的集中布局会对当地的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北京现代第四、五工厂在均异地建厂,第四工厂布局河北,第五工厂布局重庆。

虽然近两年商用车市场整体疲软,但是北汽福田依旧保持了较好的试产表现,其全国化布局趋势更为明显,但是近年来随着商用车市场的持续不景气和MPV、SUV市场的火爆,北汽福田产品体系明显向乘用车靠拢,未来计划同五菱一样以MPV和SUV产品打开市场,向乘用车市场渗透。

长安汽车集团

长安与北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长安旗下合资品牌主要依靠长安福特,而长安福特第四工厂也选择了搬离重庆,布局杭州。

同时旗下自主品牌也是布局全国,这种态势主要还是来自于收购,对异地企业的收购参股形成了布局全国的自主品牌生产网络。

随着长安CS75、陆风X7等市场关注度较高车型的陆续上市,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高速发展,而长安铃木代工长安奔奔也成为了自主反哺合资的经典案例,未来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长安自主品牌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对哈飞工厂划归长安福特,长安也开始对旗下劣质资产进行清理整顿。

长安汽车的产能扩张就看两个企业,第一是长安福特,第二是长安自主品牌,今年随着江铃汽车向乘用车领域渗透,也进行了小幅度的产能扩张。

2015年重庆第三工厂及杭州工厂相继投产,为长安福特新增产能61万辆,同时未来还计划进一步扩大杭州工厂产能,并对哈弗哈尔滨乘用车工厂进行改造,继而成为长安福特生产工厂。

随着宏观市场变数加大,黑龙江工厂可能一直处于计划状态。

长安自主品牌也是由于近年来长安“五国九地”产品研发能力的发力,产品外观、品质、技术都取得长足进步,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但是鱼嘴工厂和北京工厂二期都将于2015年完工,届时长安自主品牌将新增80万辆产能,已经能够满足短期内自主品牌发展的需求,无再扩张需求。

广汽汽车集团

近年来广汽集团先后通过收购吉奥、创立传祺自主品牌,与菲亚特合资等一系列措施,尽量弱化其仅依靠日系合资企业的单一化局面,新推出的3+e战略也将欧美系合资、自主品牌放在了与日系品牌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其抗风险能力。

通过收购与合资项目,也使得广汽在全国布局方面更为完善。

从产能布局上来看,广汽集团的主要布局在传统的集中区――广州地区,旗下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均布局于此,广汽乘用车传祺及广汽研发机构广汽研究院均布局于此。

今年通过收购,广汽多了东部的吉奥三个生产基地,特别是东营生产基地,随着传祺自主品牌车型和市场不断发展,将在未来将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

从企业战略布局角度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总体规模都偏小,不具备再异地建厂的刚性需求和规模要求,所以短时期内广汽的产能布局将主要依靠广汽自主品牌发展、收购或者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三菱类新合资项目的落地。

长城汽车公司

截至目前,长城是国内自主品牌中发展最为极致的一家,轿车市场只进行基础的更新换代,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SUV领域,在2年时间内,开发了从大到小、从低端到高端、从城市到越野一系列产品。

虽然高端化尝试在市场反应方面并不理想,但是随着H6Coupe、H7等车型的上市,哈弗品牌有可能逐步脱离自主品牌SUV的血海价格区间,真正实现产品和品牌的升级。

在产能布局方面,哈弗几乎是全国最简单的企业,仅有保定和天津两个生产基地,不像其它自主品牌全国广撒网的布局模式,哈弗的工厂规模逼近合资品牌,但工厂产能规模都在40万辆以上,建立了天津高端紧凑型车生产基地(H6、H2、C50),徐水高端SUV生产基地(H8、H9、H6Coupe)。

未来对天津和徐水基地还有进一步的扩张计划,所以在其它地区继续布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江淮汽车集团

江淮汽车以轻型商用车起家,进入乘用车生产领域时间较短,乘用车产品一直没能取得较好成绩,直到瑞风S2、S3、S5系列SUV产品的上市,借助犀利的外形设计和不错的空间表现,在SUV市场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时江淮也是国内进入纯电动乘用车领域较早的企业之一,iEV系列产品至今已经发展至第五代,积累了较好的客户群体和技术研发能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江淮iEV系列将面对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产能布局上来看,江淮异地布局的主要是其优势的轻卡和新能源产能,其余产能基本都布局在安徽合肥,比较江淮总产能仅有63万辆,也就相当于合资企业单一工厂产能,所以整体还不具备异地布局的产能扩展该需求,未来随着与纳威司达合资商用车的投产,将进一步拓展江淮的产品线,而乘用车和新能源依旧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比亚迪汽车集团

在2015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98万辆,名列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榜首,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59.7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倍,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增至18.92%。

随着政府对新能源车市场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及资本市场混的风生水起,但是在传统汽车方面比亚迪的销量不尽如人意,新上市车型销量平淡,产品虽然技术参数及配置较高,但是并不受市场青睐。

从新能源领域来看,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国内其余汽车企业的电池或电芯基本都靠对外采购,只有比亚迪完整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的相关技术。

从产能布局上来看,除了最主要的深圳工厂和西安工厂以外,其余工厂都以电动大巴工厂为主,电动大巴采取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产能规模小,主要满足本地公共交通需求。

但是就目前来看,新能源客车市场主流还是三龙和宇通,特别是宇通新建了统一的新能源客车研究院和专业生产工厂,其产品覆盖面广,客车技术成熟,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

吉利汽车集团

吉利是目前国内唯一在轿车领域有所建树的自主品牌,在几乎所有自主品牌都投入SUV市场的时候,吉利不断深耕轿车市场,无论是帝豪车型的持续热销,还是大量采用了沃尔沃安全技术的博瑞,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吉利也是唯一一个既没有借助SUV、MPV产品,又没有借助新能源汽车,但是确实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和口碑表现的企业。

未来随着沃尔沃国产车型的增多及更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国产化改造,将会成为吉利又一个利润增长点。

从产能布局来看,吉利与奇瑞类似,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自主品牌企业,也面临全国化布局,多品牌战略等并不成熟的战略取向。

从目前来看,吉利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大量工厂,但是单工厂产能都不大,以10万辆为主,而大多数工厂并不能良好生产,劣质资产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