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药鉴定学讲义黄酮.docx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黄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中药鉴定学讲义黄酮.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黄酮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
黄酮
考点精要:
1.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与结构分类;
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性、酸性、显色反应);
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4.中药实例;
5.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构鉴定(UV,NMR)。
定义: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亦多含有酮基而因此被称为黄酮。
经典定义:
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现代定义:
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碳架为C6-C3-C6。
第一节 结构与分类
一、苷元的结构与分类
分类依据: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中药中的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表所示。
此外,尚有由两分子黄酮或两分子二氢黄酮,或一分子黄酮及一分子二氢黄酮按C-C或C-O-C键方式联接而成的双黄酮类化合物。
另有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很复杂,如水飞蓟素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而榕碱及异榕碱则为生物碱型黄酮。
配伍选择题
A.黄酮醇
B.二氢黄酮
C.二氢黄酮醇
D.异黄酮
E.查耳酮
1.2,3位有双键,3位连有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101]
【正确答案】A
2.2,3位无双键,3位连有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102]
【正确答案】C
3.2,3位无双键,3位没有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103]
【正确答案】B
4.2,3位有双键,3位连有B环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104]
【正确答案】D
二、黄酮苷的糖的结构与分类
单糖类:
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双糖类:
槐糖(glc1—2glc)、龙胆二糖(glc1—6glc)、芸香糖(rha1—6glc)、新橙皮糖(rha1—2glc)、刺槐二糖(rha1—6gal))等。
“新龙腾云怀抱刺”
三糖类:
龙胆三糖(glc1—6glc1—2fru)、槐三糖(glc1—6glc1—2glc)等。
酰化糖类:
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等。
黄酮苷中糖联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
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7-、3′-、4′-单糖苷,或3,7-;3,4′-及7,4′-双糖链苷等。
除O-糖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C-键苷,如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有效成分。
R=H葛根素;R=xylose葛根素木糖苷
重要考点:
1.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类;
2.黄酮苷类常连接的单糖;
3.黄酮苷类常连接的双糖。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一、性状
1.形态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可用结晶或重结晶法进行分离)
2.旋光性
游离的苷元中,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均无光学活性。
黄酮苷类由于在结构中引入糖分子,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3.颜色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所呈颜色主要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助色团(-OH、-0CH3等)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位置对颜色也有一定影响。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黄色
查耳酮为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异黄酮类,几乎无色
异黄酮显微黄色。
在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尤其在7位或4′位引入-OH及-OCH3等供电子基团后,产生p-π共轭,促进电子移位、重排,使共轭系统延长,化合物颜色加深。
但-OH、-0CH3引入分子结构中其他位置,则对颜色影响较小。
花色素的颜色可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pH<7时显红色,pH为8.5时显紫色,pH>8.5时显蓝色。
二、溶解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类型及存在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1.游离黄酮类化合物
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
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水溶液中。
花色素>二氢黄酮>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
(原因: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强的分子,分子间排列紧密,相互用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性分子,分子间排列不紧密,相互作用力较小,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溶解度稍大;花色苷元(花青素)类以离子形式存在,故水溶度较大。
)
黄酮类化合物如分子中引入的羟基增多,则水溶性增大,脂溶性降低;
羟基被甲基化后,则脂溶性增加。
2.黄酮苷类
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
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苷分子中糖基的数目多少和结合的位置,对溶解度亦有一定影响。
三、酸碱性
(一)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7,4′-二OH>7-或4′-0H>一般酚羟基>5-OH
NaHCO3Na2CO30.2%NaOH4%NaOH
7-和4′-位酚羟基,受p-π共轭效应影响,酸性较强;3或5-位酚羟基,可与4-位的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别工作。
(二)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钅羊)盐,该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分解。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中生成的(钅羊)盐,常常表现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的初步鉴别。
某些甲氧基黄酮溶于浓盐酸中显深黄色,且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沉淀。
所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可分解。
四、显色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主要是利用分子中的基本母核及其所含的酚羟基的性质。
(一)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最常用的反应)
方法:
将样品溶于1.0ml甲醇或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或锌粉)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1~2分钟内(必要时微热)即可显色。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紫色
(助色团—OH,—OCH3可使颜色加深)
(-)查耳酮、橙酮、儿茶素、多数异黄酮
注意:
排除假阳性,应先加盐酸不显色,再加镁粉。
2.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黄酮类专属显色反应)
方法:
是在试管中加入0.1ml含有样品的乙醇液,再加等量2%NaBH4的甲醇液,1分钟后,加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生成紫至紫红色。
(+)二氢黄酮类紫~紫红色
(-)其他黄酮类
另外,近来报道二氢黄酮可与磷钼酸试剂反应而呈棕褐色,也可作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鉴别反应。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若具有3-羟基、4-羰基或5-羟基、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等结构,则可以与许多金属盐类试剂如铝盐、锆盐、锶盐等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或有色沉淀,有的还产生荧光。
1.铝盐
样品+1%AlCl3(三氯化铝)黄色(紫外灯λmax=415nm下呈亮黄色荧光)
(4′-羟基黄酮醇或7,4′-二羟基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2.铅盐
样品+1%乙酸铅(碱式乙酸铅水溶液)黄至红色沉淀
(乙酸铅需有可络合结构才可沉淀,而碱式乙酸铅可与一般酚类化合物沉淀,据此不仅可用于鉴定,也可用于提取及分离工作。
)
3.锆盐
利用此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3-或5-OH的存在与否:
3位有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与二氯氧锆形成的络合物
4.镁盐
5.氯化锶(SrCl2)
样品+氨性氯化锶→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绿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与SrCl2的反应
6.三氯化铁
样品+三氯化铁紫、绿、蓝色
含有酚羟基即显阳性反应,但一般仅在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才呈现明显的颜色
(三)硼酸显色反应
5-羟基黄酮、2′-羟基查耳酮类+硼酸(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亮黄色。
一般在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具有绿色荧光,但在枸橼酸丙酮存在的条件下,则只显黄色而无荧光。
(四)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1)二氢黄酮类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类化合物,显橙色至黄色。
(2)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据此可与其他黄酮类区别。
(3)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出现黄色→深红色→绿棕色沉淀。
显色反应
适用结构
还原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四氢硼钠(钾)反应
二氢黄酮类专属显色反应
金属络合反应
铝盐
3-OH,5-OH,邻二酚羟基
铅盐
3-OH,5-OH,邻二酚羟基
锆盐
3-或5-OH,5-OH加枸橼酸褪色
镁盐
3-OH,5-OH,邻二酚羟基
氯化锶
邻二酚羟基
多项选择题
5,7-二羟基黄酮的阳性反应有( )
A.三氯化铝反应
B.四氢硼钠反应
C.锆盐-枸橼酸反应
D.氨性氯化锶反应
E.盐酸-镁粉反应
[答疑编号505629060105]
【正确答案】AE
重要考点:
1.颜色与结构的关系;
2.溶解性与结构的关系(记住溶解度顺序);
3.酸性与结构的关系(记住酸性顺序);
4.显色反应:
(1)还原反应(盐酸-镁粉、四氢硼钠的显色适用范围);
(2)金属络合反应(适用结构、所用试剂,特别是锆盐的显色判定);
(3)硼酸与碱性试剂(了解适用对象及颜色变化现象);
(4)碱性试剂反应。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性:
游离黄酮:
多不溶于水;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
溶于碱水。
黄酮苷类:
多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
不溶于氯仿、石油醚等低极性有机溶剂;
溶于碱水。
(一)溶剂法
1.乙醇或甲醇提取法
高浓度的醇(如90%~95%)适于提取游离黄酮。
60%左右浓度的醇适于提取黄酮苷类。
提取方法可选择冷浸法、渗漉法或回流法等。
2.热水提取法
该法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但提出的杂质较多,并且仅限于提取黄酮苷类。
(二)碱提酸沉法
酚羟基黄酮→碱性水或碱性稀醇(如50%的乙醇)浸出→浸出液经酸化→黄酮类化合物游离,沉淀析出,或用有机溶剂萃取。
常用的碱性水溶液为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注意:
①碱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下加热时破坏黄酮类化合物母核。
②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钅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
③当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时,应加硼酸保护。
(三)炭粉吸附法(了解)
主要适于苷类的精制工作。
通常,在植物的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
过滤,收集吸苷炭末,依次用沸水、沸甲醇、7%酚-水、15%酚-醇溶液进行洗脱。
对各部分洗脱液进行定性检查(或用PC鉴定)。
通过对Baptisialecontei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证明,大部分黄酮苷类可用7%酚-水洗下。
洗脱液经减压蒸发浓缩后,再用乙醚振摇除去残留的酚,余下水层减压浓缩即得较纯的黄酮苷类成分。
二、分离
(一)柱色谱法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
此外,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
1.硅胶柱色谱
主要适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醚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
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
供试硅胶中混存的微量金属离子,应预先用浓盐酸处理除去,以免干扰分离效果。
2.聚酰胺柱色谱
吸附原理:
氢键吸附。
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酚羟基的数目与位置等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
洗脱规律:
以含水流动相(水-乙醇)做洗脱剂,黄酮苷比游离黄酮先洗脱下来。
(1)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
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2)母核上羟基越多,吸附越强,越难洗脱。
(3)聚酰胺对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羟基吸附力大于邻位羟基,故洗脱顺序为:
具有邻位羟基黄酮,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
(4)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5)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易被吸附,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
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凝胶型号:
Sephadex-G型及SephadexLH-20型
分离机理:
分离游离黄酮——吸附作用(酚羟基越多,吸附越强,越不容易洗脱)
分离黄酮苷——分子筛(分子量越大,越容易洗脱)
常用洗脱剂:
(1)碱性水溶液(如0.1mol/LNH40H),含盐水溶液(0.5mol/LNaCl等)。
(2)醇及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不同比例),t-丁醇-甲醇(3:
1)、乙醇等。
(3)其他溶剂:
如含水丙酮、甲醇-三氯甲烷等。
(二)pH梯度萃取法
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7,4′-二OH>7-或4′-0H>一般酚羟基>5-OH
NaHCO3Na2CO30.2%NaOH4%NaOH
(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
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乙酸铅沉淀,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碱式乙酸铅沉淀,据此可将两类成分分离。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可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易溶于水,借此也可与不具上述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相互分离。
配伍选择题
A.3,5,7-三羟基黄酮
B.3,5-二羟基-7-O-葡萄糖基黄酮苷
C.3,5,7,4’-四羟基黄酮
D.3,5,4’-三羟基-7-O-葡萄糖基黄酮苷
E.3,5,7,3’,5’-五羟基黄酮
以上五种化合物经聚酰胺柱色谱,以水-乙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
1.首先被洗脱的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201]
【正确答案】B
2.第二被洗脱的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202]
【正确答案】D
3.第三被洗脱的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203]
【正确答案】A
4.第四被洗脱的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204]
【正确答案】C
5.第五被洗脱的是( )
[答疑编号505629060205]
【正确答案】E
重要考点:
1、熟悉游离黄酮与黄酮苷的溶解性;
2、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的方法都有哪些(记住方法名称);
3、碱提酸沉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如果具有邻二酚羟基,要加硼酸保护);
4、聚酰胺柱色谱的吸附规律(出峰顺序);
5、pH梯度萃取的分离顺序(记住酸性与结构的关系)。
第四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一、黄芩
主要有效成分:
有黄芩苷(含4.0%~5.2%)、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此外,黄芩苷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
黄芩素的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
《中国药典》指标成分:
黄芩苷。
黄芩苷为淡黄色针晶。
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含水醇和热乙酸。
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
溶于碱水及氨水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
经水解后生成的苷元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黄芩因保存或炮制不当变绿色的原因。
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
二、葛根
主要成分:
含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有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及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
《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
葛根素。
生物活性:
葛根总异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症状;
葛根素有α受体阻断作用。
三、银杏叶
主要成分:
有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类等。
《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
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
要求总黄酮醇苷大于等于0.4%,对照品采用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要求萜类内酯大于等于0.25%,对照品采用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
生物活性: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银杏叶制剂是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长期服用可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引起脑出血。
四、槐花
主要成分:
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
芦丁是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做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据近代研究表明槐米中芦丁的含量高达23.5%,槐花开放后降至13.0%。
《中国药典》指标成分:
总黄酮。
要求槐花总黄酮(以芦丁计)大于等于8.0%,槐米总黄酮大于等于20.0%,对照品采用芦丁。
芦丁可溶于乙醇、吡啶、甲酰胺等溶剂中,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易溶于热水,冷水中溶解度小。
在冷水中1:
10000,沸水中1:
200,沸乙醇中1:
60,沸甲醇中1:
7。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中,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
芦丁分子中因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氧化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分解。
硼酸盐能与邻二酚羟基结合,达到保护的目的,故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提取芦丁时,往往加入少量硼砂。
五、陈皮
主要成分:
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橙皮苷等。
生物活性:
橙皮苷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也有维生素P样功效,多作成甲基橙皮苷供药用,是治疗冠心病药物“脉通”的重要原料之一。
《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
橙皮苷,陈皮中要求橙皮苷大于等于2.5%。
橙皮苷性质:
几乎不溶于冷水,在乙醇或热水中溶解度较大,可溶于吡啶、甘油、乙酸或稀碱溶液,不溶于稀矿酸、三氯甲烷、丙酮、乙醚或苯中。
与三氯化铁、金属盐类反应显色或生成沉淀,与盐酸-镁粉反应呈紫红色。
橙皮苷在碱性水溶液中其γ-吡喃酮环容易开裂,生成黄色的橙皮查耳酮苷,酸化后又环合成原来的橙皮苷沉淀析出。
六、满山红
主要成分:
杜鹃素、8-去甲基杜鹃素、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以及莨菪亭、伞形酮、木毒素、牻牛儿酮、薄荷醇、杜松脑和α-、β-、γ-桉叶醇等。
其中杜鹃素是祛痰成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中国药典》以杜鹃素为对照品对满山红进行含量测定。
要求杜鹃素大于等于0.08%。
总结:
中药
主要黄酮类成分
结构特点
主要生理活性
黄芩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均属黄酮类化合物。
汉黄芩苷(素)在5位有甲氧基
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降转氨酶等作用
葛根
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
均属异黄酮类化合物。
大豆苷为氧苷、葛根素为碳苷
葛根总黄酮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银杏叶
山奈酚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二粒小麦黄酮、儿茶素类、双黄酮类
(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
分类较多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作用,银杏叶制剂是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
中药
主要黄酮类成分
结构特点
主要生理活性
槐花
芦丁、槲皮素(总黄酮)
均属黄酮醇类化合物
芦丁可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做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陈皮
橙皮苷
属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用途同芦丁)
满山红
杜鹃素、8-去甲基杜鹃素、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等
分类较多,主要成分杜鹃素属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杜鹃素具有祛痰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配伍选择题
A.槐二醇
B.芦丁
C.金丝桃苷
D.杜鹃素
E.槲皮素
1.槐米中治疗出血症的有效成分是
[答疑编号505629060206]
【正确答案】B
2.满山红中的祛痰有效成分是
[答疑编号505629060207]
【正确答案】D
第五节 鉴别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别中的应用
(一)纸色谱
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
混合物的鉴定常采用双向色谱法。
以黄酮苷类为例
第1向展开采用某种醇性溶剂,如n-BuOH-HOAc-H2O(4:
1:
5上层,BAW)等(分配作用原理)。
第2向展开溶剂则用水或含水溶液,如2%~6%HOAc等(吸附作用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苷元一般宜用醇性溶剂或用C6H6-HOAc-H2O(125:
72:
3)、CHCl3-HOAc-H2O(13:
6:
1)、PhOH-H2O(4:
1)或HOAc-浓HCl-H2O(30:
3:
3)进行分离。
对于花色苷及其苷元,则可用含HCl或HOAc的溶液作为展开剂。
纸色谱显色:
①用紫外光灯检查时,可以看到有色斑点,以氨蒸气处理后常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②可喷以2%AlCl3(甲醇)溶液(在紫外光灯下检查)或1%FeCl3,-1%K3Fe(CN)6(1:
1)水溶液等显色剂。
Rf影响因素:
①以含水溶剂展开时,平面性较强的分子如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