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2210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单元专题复习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构成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B—11,C—12,N—14,O—16,F—19,Na—23,P—31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

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是(  )

A.离子B.分子

C.原子D.中子

2.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里,“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锡B.硒

C.氧D.硅

3.用“

”表示一个氢原子,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是(  )

A.B.C.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

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5.截止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6.判断某原子是何种元素的依据是(  )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

C.电子数D.中子数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B.硅

C.铝D.钙

8.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是(  )

A.氯、钙、铜B.金、银、汞

C.氖、钠、锰D.镁、锰、锌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

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10.2015年6月国家开始实行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

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  )

A.原子B.分子

C.元素D.单质

11.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硫酸钾(K2SO4)B.碳酸氢铵(NH4HCO3)

C.尿素[CO(NH2)2]D.磷酸二氢铵(NH4H2PO4)

12.下列对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④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

13.关于“H2”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氢气这种物质

B.表示2个氢气原子

C.表示1个氢气分子

D.表示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14.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使集气瓶内的压强明显降低的是(  )

A.硫磺B.木炭

C.红磷D.铁丝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6.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一组物质是(  )

A.干冰、空气B.食醋、加碘食盐

C.甲烷、大理石D.汽水、冰水共存物

17.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1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D.硫酸呈酸性,可用于去除水垢

19.“测土选种”是现代农业常用的科学方法,我省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农作物

水稻

茶树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6.0~7.0

7.0~8.1

4.8~5.5

A.玉米B.茶树

C.水稻D.马铃薯

20.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21.

(1)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_;

②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

③小苏打________;

④铝元素________。

(2)写出符号“2CH4”中数字的含义:

①“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现有H、S、O、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

(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___;

(3)厨房清洁剂中可含有的碱________;

(4)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________。

23.如图是小宇同学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型是________;

(2)小宇同学的分类整理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________;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

铁粉、氧化铜、氢氧化镁、硫化钠、氯酸钾、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

24.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实验过程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20

36.0

40

36.6

60

37.3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2)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________的性质进行提纯,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

(3)关于蒸发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汽化除去

b.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温度计

c.搅拌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飞溅

d.加热过程中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使其均匀受热

(4)溶解时,加入水的合适的量约为________(选填“15”、“30”或“60”)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F2,它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

(1)F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科学家还用Xe(氙气)和PtF

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XePtF6,其中PtF

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XePtF6中Pt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点对应的是物质A的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加热C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

加水溶解,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t1℃时,将A、B、C各8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A)、W(B)、W(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考古学上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

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________。

28.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__。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十1价的氮的氧化物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

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________。

29.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n(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________n(OH-)。

(填“>”或“=”或“<”,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原因是该溶液中n(H+)______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

n(H+)______n(OH-)。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30.普通锌锰电池由锌、碳棒和黑色糊状物组成,其中黑色糊状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氯化铵、氯化锌和二氧化锰等。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变废为宝。

(1)“溶解”操作中,为提高溶解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等;“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请写出实验室进行该操作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________。

(2)废旧电池处理后得到的碳棒,具有导电性,还有________等(填一种即可)化学性质,请写出具有这种性质的一个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某工厂以含有FeSO4和少量H2SO4的废水为原料制备FeSO4·7H2O的步骤如下:

①调节废水pH;②过滤;③蒸发浓缩;④结晶池中结晶;⑤收集晶体,洗涤、干燥。

(1)调节废水pH时,适宜加入________。

(填序号)

a.Feb.Cuc.Ca(OH)2

(2)用冰水洗涤FeSO4·7H2O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温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如图,补充完整由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的实验方案:

蒸发浓缩,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2.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

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与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33.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备用。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8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

(粉末)

冰糖

(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溶剂质量

50g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1)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

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2小题;第34题5分,第35题5分,共10分)

34.2013年11月,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毒化学品,因化学品泄漏,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夺命快递”。

“夺命快递”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都是化学惹得祸”,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成人接触400mg氟乙酸甲酯就会急性中毒。

如果检测到被氟乙酸甲酯污染的某物品上含有氟元素57mg(氟元素都来自氟乙酸甲酯),通过计算说明接触该污染物品的成年人会不会急性中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2017·丽水)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

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

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

 

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是由分子构成的;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2.D 解析 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硅、铝、铁,硅元素的含量在地壳中占第二位,故现代化学中“矽”元素名称是硅元素。

3.B 解析 A图表示4个氢原子;B图表示2个氢分子;C图表示2个氢原子;D图表示1个氢分子。

4.A 解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在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5.A 解析 据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元素的名称是“铕”可知属于金属元素。

6.B 解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7.A 解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硅、铝、铁。

8.A 解析 氯Cl、钙Ca、铜Cu,大写字母都是C,符合题意。

9.C 解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氧气中氧分子多,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故A解释正确;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B解释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C解释错误;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是因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故D解释正确。

10.C 解析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钠、钾、钙”等不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11.D 解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12.A 解析 对Fe、Fe2+、Fe3+三种粒子来说,尽管核外电子数不同,但是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却是相同的,所以核电荷数相同;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三种微粒的质量几乎相同,由此还可以推知等质量的三种粒子个数相同,所含有的质子数相同;由于三种粒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观察选项,①③④正确。

13.B 解析 H2表示的意义有:

表示氢气这种物质,表示一个氢分子,表示一个氢分子内有两个氢原子。

14.C 解析 物质在瓶内燃烧后,瓶内压强降低,说明该物质燃烧消耗了氧气,同时没有生成新的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符合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不生成气体的物质是红磷。

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和硫磺燃烧后会生成气体。

15.B 解析 氢原子的原子核不含中子,故A说法错误;在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所以同一物质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同,故B说法正确;物质是否为单质,首先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若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定是单质,故C说法错误;不带电的粒子除了分子、原子外,还有原子中的中子,故D说法错误。

16.D 解析 干冰是指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纯净物;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所以A不能选。

食醋有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加碘食盐有食盐和含碘的物质,也属于混合物,所以B也不正确。

甲烷属于纯净物;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所以C不能选。

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就是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17.B 解析 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

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A图中有两种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混合物;B图中有1种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是化合物;C图中4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是单质;D图中有两种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

18.D 解析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包装袋作保护气,故A正确;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故B正确;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故C正确;硫酸呈酸性,与水垢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不可用于去除水垢,故D错误。

19.A 解析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说明土壤浸出的溶液显碱性,由表中数据可知玉米适合在显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20.D 解析 对于同一溶质、同一温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故A错误;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对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溶液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升温(或降温),故D正确。

二、简答题

21.

(1)①2N ②3P2O5 ③NaHCO3 ④Al 

(2)①甲烷分子的个数为2 ②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22.

(1)H2O 

(2)H2SO4 (3)NaOH (4)Na2SO4

23.

(1)氧化物 

(2)C2H5OH(或乙醇) (3)硫化钠、氯酸钾(或Na2S、KClO3)

24.

(1)36.0 

(2)易溶于水 过滤 (3)ac (4)30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实验中称取的粗盐质量为10g,加入约30mL水既可使粗盐中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又不会因加水过多而影响后续蒸发操作的效率

25.

(1)非金属 

(2)+5 解析 

(1)F的名称是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PtF

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PtF6的化合价为-1价;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设Pt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6=-1,则x=+5价。

26.

(1)不饱和 

(2)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C晶体,所以出现浑浊现象 (3)降温结晶(冷却结晶) (4)W(A)=W(B)>W(C)

27.中子数不同 7∶6 解析 碳—12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两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碳-14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4∶12=7∶6。

28.

(1)② 

(2)N2O (3)质子 解析 

(1)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锂、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氮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2O;(3)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7,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29.

(1)= 

(2)< (3)> 解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

当n[H+]=n[OH-],溶液就呈中性;当溶液中n[H+]>n[OH-],溶液就呈酸性,且n[H+]越大酸性越强;当溶液中n[H+]<n[OH-],溶液就呈碱性,且n[OH-]越大碱性越强。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