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13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docx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重点讲义资料

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制作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理解灭菌原理;

2、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了解无菌操作基本原理,掌握母种的无菌接种培养方法。

4、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

5、熟练分离出栽培用菌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

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铝锅、漏斗、纱布、菜刀、砧板、烧杯、捆扎绳、硅胶试管塞、试管(18x180mm)、手术刀、镊子、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菇子实体。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培养基的制作

1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1)熬制。

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

称取200克,切成玉米大小颗粒或薄片。

量筒量取1000毫升水,铝锅中煮沸后记时30分钟。

四层纱布过滤于量杯中。

滤液倒入锅中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不断搅拌,直到琼脂溶化。

补足水量至1000毫升。

(2)分装试管。

将熬制的培养基用小漏斗趁热分装。

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外。

分装完成后,盖紧硅胶塞。

(3)捆把。

7支试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裹试管口,用捆扎绳扎紧。

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4)灭菌。

注意加足水量和排气,灭菌完成后降压不能太快。

(5)摆斜面,培养基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2。

斜面试管上覆盖洁净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菌种分离与培养

(1)种菇选择。

选取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适应性强的子实体,要求个体健壮,朵大肉厚,外形规整,出菇早,约七八成熟的新鲜子实体。

子实体采收后切去大部分菌柄,放入干净器皿内备用。

(2)母种分离(组织分离法)。

在分离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子实体撕开,用消毒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硅胶塞。

将分离的试管放在室内避光培养7-8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

每人制作平菇母种一支。

记录母种菌丝的生长情况。

五、作业

1.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

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一种?

该方法有何优点?

2.组织分离法制作母种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在操作中如何避免母种制作失败?

 

实验二食用及药用菌原种制作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

2、掌握玉米粒原种的制作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无菌操作;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制作菌种.

难点: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制作菌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实验内容:

1、按比例计算、称取各组分;

2、添加、混合均匀各组分;

3、培养料水分、pH调节、装袋;

4、原种培养基灭菌;

5、转接、培养原种。

6、原种质量检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

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铲、原种瓶、橡皮筋、塑料环、高锰酸钾、甲醛、5%石炭酸、75%酒精、平菇母种。

实验步骤

一.原种培养基的制备

1.选定配方。

玉米97%,碳酸钙2%,石膏粉1%,PH6.5-7.0。

2.培养基配制。

选择无病虫害的的玉米粒,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40小时左右。

加水超过玉米粒表面,煮开锅后,小火再煮5-30分钟,使玉米粒充分煮透(胀而不破,切开后无白心)。

用清水冲洗冷却,淋去谷粒表面水份。

加入碳酸钙和石膏粉,充分搅拌均匀备用。

3.装瓶封口。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原种瓶中。

将玉米粒培养基装至低于瓶肩处。

做到培养基均匀一致,松紧适度,料面平整,擦净瓶口内外壁。

塞上棉塞,外面用一层牛皮纸包好。

4.灭菌。

分装好的原种瓶在当天灭菌,避免培养基发霉变质。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压力1.4-1.5Kg/cm2。

灭菌时间为1.5-2小时。

冷却至30℃以下待用。

二.接种

1.超净工作台消毒灭菌。

将灭菌后的原种瓶及接种用的所有用具(酒精灯,接种铲等)放入接种场所,进行消毒灭菌。

2.接种。

将平菇母种试管外壁表面消毒后放入超净工作台中。

点燃酒精灯,用酒精棉球再次对试管外壁表面消毒,特别是管口处,去下棉塞后,试管口在火焰上烤一下,然后用经火焰灭菌并已冰凉的接种铲将母种斜面分成4-6份,将其固定在接种架上,注意管口始终在酒精灯火焰形成的无菌区内(管口离火焰1-2厘米)。

然后左手持原种瓶,右手取下棉塞,瓶口在火焰上烤一下,用接种铲取一份母种迅速准确的放入料瓶内的接种穴处,棉塞过火后塞好,包上包头纸。

如此反复,每支母种可扩接原种4-6瓶。

三.培养。

将接种后的原种瓶放入消毒过的培养室培养,培养温度为25℃。

定期检查杂菌发生情况,从培养3-5天开始每天检查一次,当菌丝封住料面并向下深入1-2厘米时,可改为每周检查一次,发现污染的瓶立即淘汰,并隔离污染源。

四.原种质量检查

无论麦粒原种还是棉籽壳原种,接种后在25℃左右培养20-40天,菌种即可长满瓶。

品质优良的原种,菌丝洁白、纯净、有食用菌特有的香味。

若出现黄、绿、黑等颜色的毛状物或菌瓶内有酸臭味道。

不能使用,应将其灭菌后远离培养场地处深埋。

作业

1.食用菌原种培养基主要有哪些?

2.制作原种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三食用及药用菌栽培种制作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

2、理解好的栽培种培养基对生产的重要性;

3、掌握水在配料中的作用;

4、掌握栽培种制作技术。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栽培种制作技术.

难点:

水份含量的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实验内容:

1、按比例计算、称取各组分;

2、添加、混合均匀各组分;

3、培养料水分、pH调节、装袋;

4、栽培种培养基灭菌;

5、转接、培养原种;

6、栽培种质量检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

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铲、盆、聚丙烯塑料袋、橡皮筋、塑料环、高锰酸钾、甲醛、5%石炭酸、75%酒精、平菇母种。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培养基的制作

1.配方。

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1%。

糖1%(料:

水=1:

(1.2-1.3))。

2.拌料。

根据制种需要,按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称量各种原料。

然后将棉籽壳和麦麸先混合一起。

石膏和蔗糖混溶在拌料的水中,搅拌均匀后,泼洒到棉籽壳上再搅拌均匀。

3.测培养料含水量。

培养料拌好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合适,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谁,充分搅拌均匀,再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4.装袋。

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边装边压实,一直装到塑料袋容积的3/5左右。

5.打孔。

装好培炎养料后,从袋中央用锥形木棒打一孔,孔深距袋底部2-3厘米。

6.封袋口。

将塑料颈圈或无棉塞盖体的环套在塑料袋口上,然后将袋口外翻,塞上棉塞或盖上无棉盖体的盖子。

棉塞的外面还要包一层牛皮纸,用线绳扎好。

擦净塑料袋外面所粘附的培养料。

二.灭菌

由于栽培种数量大,小型灭菌锅不合适,应使用大型立式或高压蒸汽灭菌锅。

栽培种由于装量较多且较实,一般要求1.4-1.5Kg/cm2灭菌1.5-2小时。

灭菌结束后,培养料冷却至30℃以下待用。

.接种和培养

1.接种。

将接种袋放入通过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的接种室或紫外灯灭菌的无菌操作台。

两人合作接种时,一人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接种铲或大镊子取一小块原种菌丝,另一人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栽培种袋口(袋口应倾斜在火焰旁,切勿直立),迅速将原种接到袋中,塞上棉塞或无棉盖体的盖子即可。

2.培养。

接种完毕,将栽培袋搬到培养室培养,培养室的温度应该比这种食用菌菌丝的最适温度低2-3℃。

四.栽培种质量检测

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处理掉,不得与好的菌种袋放在一起。

经30-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可使用。

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老化,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污染,不可使用。

作业

1.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2.综述母种、原种、栽培种在生产上的作用。

 

实验四平菇栽培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平菇栽培的人工环境条件;

2、了解生料栽培的基本方法;

3、掌握平菇栽培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要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生料栽培的基本方法;平菇栽培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

难点:

平菇栽培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实验内容:

1、培养料备料、装袋、灭菌;

2、转接生产种;

3、发菌管理;

4、出菇管理;

5、采收。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

鸡腿菇栽培种、栽培料、接种铲、喷壶、灭菌锅、酒精灯、接种铲、盆、铁锨、聚丙烯塑料袋、塑料环、细棉绳、橡皮筋、高锰酸钾、甲醛、5%石炭酸、75%酒精、脱脂棉。

内容与方法

1.配料。

棉籽壳99%,石膏1%,多菌灵0.1-0.2%,培养料混合均匀后的含水量为60%-62%。

2.拌料。

拌料时先称好棉籽壳,倒在已消毒好的水泥地面或桌面上,再把称好的多菌灵用水溶解,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棉籽壳中,边拌料边加水,直到均匀为止。

3.测含水量。

培养料拌好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合适,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谁,充分搅拌均匀,再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4.装袋接种。

采用宽25-30厘米,长40-50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

一端用透气塞封口,先装入一层已掰成蚕豆粒大小的栽培种,再装入一层厚约5厘米的栽培料(边装边压实),再加一薄层栽培种,如此重复,直到快装满塑料袋时,最后在袋口放一层,加入一透气塞后将袋口扎紧,也可仅在塑料袋两端和中间部位放菌种。

袋口直接扎紧后打孔透气。

栽培种的用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5%-20%。

5.培养。

将接完种的菌袋运到培养室中平放在培养架上培养。

需要码放时,不要堆的太高。

培养室要求室内卫生,清洁,通风良好。

在较低的室温(15℃左右)条件下培养,能显著降低污染率。

袋筒培养一段时间,应进行翻袋。

目的在于让菌袋各部分发菌一致,并在发菌的同时挑出污染袋。

经30-40天菌丝可长满全袋。

6.出菇管理。

当菇筒内菌丝生长好后应立即搬到出菇室进行出菇。

出菇室要求清洁卫生,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能好。

出菇室的地面以水泥地面或砖面为好。

(1)原基形成期:

光线和变温刺激有助于原基分化,此时菇房应该有散射光照射,菇房温度以10-15℃为宜。

菌袋在这样的条件下继续培养3-7天,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原基(菌袋两端开始出现米粒状的纠结物)。

此时应该将菌袋两端透气塞拔掉,使袋筒通风换气,响室内空间喷雾状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80%-85%;

(2)菇蕾形成期:

原基得到空气和水份后生长很快,形成黄豆粒大小的菇蕾,这时应将应将袋筒两端多余的袋边卷起,使菇蕾两边的栽培料露出袋筒。

菇蕾形成后,除需要光照外,菇房温度还应该稳定,这样有利于菇蕾的生长发育,一般保持在15-16℃。

菇房内的相对湿度应该为80-85%,要给予适当的通风,否则菇蕾会因为缺氧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通风应在喷水形成之后进行,以免菇蕾因通风而失水干缩,甚至死亡;(3)子实体生长期:

菇蕾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形成长大。

此时对水份和氧气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应加大菇房的通风,提高菇房内的相对湿度。

一般采用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的方法来增加菇房内的O2,排出CO2。

子实体生长时期菇房内的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达不到时应在菇房内喷雾状水。

喷水次数应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和菇房湿度大小决定。

喷水的原则是少喷勤喷,每天喷水2-3次,每次喷水后通风30分钟左右,并增加光照。

总之,子实体生长时期的管理关键是要协调好通风,湿度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7.采收。

子实体成熟之后要及时采收,采收标准应根据商品的需求决定,如盐渍平菇,菌盖长至3-5厘米时即采收,而鲜销时可适当大些。

第一潮菇采后,将残留的菌柄、碎菇、死菇清理干净,停止喷水2-3天,让菌袋中的菌丝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促使第二潮原基形成,整个生产周期可收获三潮菇。

作业

1.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哪几种形式?

试分析各种栽培方法的优缺点。

2.简要说明袋栽平菇每一工艺流程的要点。

 

实验五香菇菇栽培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香菇栽培的人工环境条件;

2、掌握香菇栽培过程及各生长期的管理要点。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材料:

香菇菇栽培种、栽培料、接种铲、喷壶、灭菌锅、酒精灯、接种铲、盆、铁锨、聚丙烯塑料袋、塑料环、细棉绳、橡皮筋、高锰酸钾、甲醛、5%石炭酸、75%酒精、脱脂棉。

内容与方法

1.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76%,麸皮20%,石膏粉1.5%,过磷酸钙1.5%,糖1%。

料水比1:

1.3.

2.称料和拌料。

根据配方、原料含水量和投料量,准确称量各原料用量及加水量。

先将不溶于水的棉籽壳和麸皮按比例称好混匀,再将易溶于水的石膏粉、过磷酸钙和糖称好后溶于水,拌入料内,充分拌匀,调节含水量60%左右,即手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

拌料时还应注意培养料的PH值,一般为5.5-6.5。

拌料后8小时内必须装袋灭菌,超过8小时后拌好的料易变酸,既影响菌丝生长又易感染杂菌。

3.装袋。

当装料装满时,把袋子提起来,将料压实,使料和袋紧实,装至离袋口5-6厘米时,将袋口用棉绳扎紧。

装好的合格菌袋,表面光滑无突起,松紧程度一致,培养料坚实无空隙,手指按坚实有弹性,塑料袋无白色裂纹,扎口后,手掂料不散,两端不下垂。

一般说来,装料越紧越好,虽然菌丝生长的慢些,但菌丝浓密、粗壮,生活力强,袋均匀产菇多,质量好;相反,料松,空隙大,空气含量高,菌丝生长快,呼吸旺盛,消耗大,出菇量少,出菇小,品质差,而且料松宜受杂菌感染。

4.灭菌。

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也可采用常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当温度达到126℃,蒸汽压力达1.5Kg/cm2时,开始计时,维持2—2.5小时。

注意:

灭菌锅内菌棒应单层摆放,不可积大堆,以防温度不匀,造成灭菌死角。

菌棒灭菌结束后,应趁热出锅,并迅速运输至接菌室内冷却。

灭过菌的菌棒尽量不要接触土壤、生料等易污染物品,整个操作过程尽量要求无菌操作。

5.接种。

应预先做好消毒工作,接种环境、接种工具、接种人员都要按常规消毒灭菌。

将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室,待料温将至30℃以下时接种。

香菇的接种方法很多,但最为常用的是长袋侧面打穴接种的方法。

接种时可由3-4个人流水作业操作,即第一个人用75%酒精棉球擦净料袋,然后用木棍制成的尖形打穴钻或空心打孔器,在料袋正面消过毒的袋面上以等距离打接孔(每袋4-5个孔,一面打3个,相对一面错开打2个);第二个人用无菌接种器或镊子取出菌种块,迅速放入接种孔内。

尽量按满接种穴,最好菌种略高出料面1-2毫米;第三个人用食用菌专用胶布或胶片封口,再把胶布封口顺手向下压一下,使之粘牢穴口,从而减少杂菌污染;第四个人把接种好的料袋搬走。

整个过程要动作迅速敏捷。

尽可能的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接种时忌高温高湿。

6.培养接菌后,将菌棒移入事先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养菌。

在培养室内以“井”字形码堆,堆高12—15层菌棒,每层四棒,菌棒之间留点空隙,两堆之间设一条60cm的过道,以便管理操作和通风散热。

培养条件:

室内温度20—25℃(菌棒内温度绝对不能超过28℃),空气湿度50--60%,避光,通风良好,昼夜温差最好在5℃以内。

7.菌棒转色管理

1、温度

(1)菌棒走满后,从刺孔到转色完毕,要求袋内温度20-28℃。

(2)决不允许袋内温度超过28℃,以免高温烧菌,严重影响香菇产量和质量。

(3)由于香菇的变温结实性,为防止转色期间形成菇蕾,必须保持温度恒定,温差不允许超过5℃。

2、湿度

转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

3、光照

适当的光照强度可促进瘤状物的形成和转色,光照强度在100---300勒克斯,有利于转色。

此时,可去掉培养室窗户的遮荫物,或把菌棒移入光照较好的房间内转色。

生产中,通过倒堆使菌棒均匀接受光照,均匀转色。

4、通风

菌棒发满菌丝后,为增加菌棒深层的供氧和促进菌棒表面失水,促进瘤状物形成和转色,需加强通风和对菌棒刺孔。

(1)刺孔菌袋发满菌后,再刺孔40---60个(依据孔径大小确定孔数),孔深4—5cm(接近菌袋半径),通气增氧,促进菌棒内水分散失、料袋分离、气生菌丝形成与倒伏及瘤状物形成与软化,最终顺利转色。

(2)码堆为使菌棒均匀接受光照和有利于通风,码垛时,每垛菌棒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每层菌棒由原来的4棒减少为3棒。

(3)加强通风

5、倒堆为使菌棒转色均匀一致,转色期间每隔20天左右倒堆一次。

(1)倒堆时把瘤状物形成弱和转色轻的一面翻转过来,冲向外侧、光线充足的一面。

(2)倒堆时,上下、里外、不同位置的菌棒调换位置,避免因温度、光照积通风差异,而使菌棒转色不一致。

(四)、菌棒完成转色的标志

1、菌棒表面未形成瘤状物的部分,重新长出气生菌丝,浓密程度和菌丝长短适中,经通风干燥后倒伏,形成厚薄适中的红褐色的菌膜。

2、菌棒表面形成的瘤状物细胞,软化死亡后形成菌膜。

3、菌膜均匀、厚薄适中,红褐色,有金属光泽。

8.出菇管理

(一)、上架催菇

菌棒上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转色程度:

菌棒转色基本完成,转色面积应达到80%以上。

2、菌棒摆放:

摆放菌棒时,每二个菌棒的间隙为4-5厘米。

3、上架时温度:

上架时必须考虑温度对上架后菌棒的影响,无论长龄还是短龄菌种,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7—21℃的温度范围内,在合适温差,较高湿度条件下都会形成菇蕾。

(二)、现蕾后的管理

菌棒现蕾后,每天检查一下菇蕾情况,根据现蕾情况管理如下:

1、护蕾

菇蕾形成后,3--4天内菌盖开始分化,在菌盖直径小于lcm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幼蕾,不能触摸、挤压菇蕾。

此阶段要求的条件是:

(1)温度15℃左右,最好不要超过20℃。

(2)湿度80%—90%。

(3)光照:

适当。

(4)通风:

尽量少通风,特别是在干燥或风大的白天,一定不能大通风,可在夜晚进行少量通风。

2、选蕾和疏蕾

(1)选蕾:

选择生长健壮,无畸形,距离适当的菇蕾,每个菌棒留6—8朵菇,方向最好是朝一个方向。

(2)割口:

当菇蕾的菌盖部分生长至lcm左右时,用锋利的小刀在菇蕾的菌柄周围的塑料袋上割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的圆形割口,塑料片要在袋上保存,以缓冲外界环境条件对菇蕾的影响,保护幼蕾。

(3)疏蕾:

把多余的、畸形的、丛生的菇蕾疏掉。

大一点的菇蕾用刀割开塑料袋剔除,小菇蕾用指甲在塑料袋外按死。

剔菇后,划口处用透明胶袋封严。

(三)、催花

1、催花的定义:

采取措施,促使香菇菌盖表皮出现裂纹,露出白色菌肉的过程。

2、催化机理:

菌袋“内湿外干”、“内长外不长”,致使菌盖表皮出现裂纹。

这时菌袋内含水量55——60%左右,菌丝体吸收和转运养分的功能正常进行,菌肉正常生长,而菌盖表皮细胞在干燥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致使菌盖表皮出现裂纹,露出白色菌肉。

3、催化时幼蕾应具备的条件:

菌盖直径2--2.5cm,菌肉质密坚实,菌盖园整。

菌盖过大,催化时易形成条状裂纹,如菌盖过小,易形成花菇丁,培育不出优质化菇。

4、催花时的天气条件:

晴天、有微风、空气湿度小的天气进行。

5、催花的方法和措施:

当菇棚内的菇蕾菌盖直径大部分已达2—2.5cm时,进行适时催花。

上午9:

00以后,将菇棚两侧的塑料薄膜揭开,加大通风让微风吹拂幼菇,使菌盖表面达到干燥状态。

此时如果温度较低(低于15℃),可让阳光直射到菌盖表面。

下午5:

00钟以后,盖上薄膜保持湿度。

如此这般处理,经3—5天后,菌盖表面开裂,露出白色菌肉,形成花菇。

注意:

整个催花过程,应尽量控制棚内温度不要超过20℃,如温度过高,采取措施后,虽也能形成花菇,但菌盖较薄,菌肉疏松易开伞,品质不好。

(四)、保花

1、保花的定义:

幼菇菌盖开裂形成白花后,在生长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其白度。

防止由于湿度过大,造成开裂的菌肉处重新形成表皮细胞,颜色加深、变褐,最终变成茶花菇。

保持白花菇的色度不变的措施,即为保花。

2、保花的条件:

(1)、温度:

15℃—18℃左右,有利于优质白花菇的形成。

(2)、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50—70%,有利于保花和花菇的正常生长。

3、保花的措施:

幼菇表皮开裂后,继续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幼菇能够继续生长,而又能保持花的白度,控制湿度是关键。

在保证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光照强度和加强通风。

4、花菇异态及预防对策

(1)、花菇异态:

在花菇形成及发育过程中,遇上多变的气候,或因管理不精细,很易造成各种异态花菇,以至影响花菇的产量和品质。

a、菇蕾枯死

当菌棒进入现蕾阶段,由于环境条件聚变,一部分菇蕾无法顶出菌皮而夭折。

另一部分虽已长成幼蕾,但由于根基浅薄,无法抗拒恶劣环境的侵袭,导致菇蕾枯死。

若气温较高,直射光较强,也会灼伤幼蕾,甚至造成死亡。

b、花菇丁

由于恶劣环境的侵袭,一部分菇蕾枯死,还有一部分缺水,无法继续长大,但已成花纹。

这种长不大的花菇称为花菇丁。

这种花菇经济价值极低,甚至没有商品价值。

c、茶花菇

花菇纹理形成后,若遇到连续2-3天阴雨,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会使花纹渐渐消失,似隐花,色不白,故称茶花菇。

d、开伞花菇

如香菇939,当长成2.0-3.5厘米大小的花菇时,在空气湿度60%,温度12'℃条件下,一般都成为白花菇;当长到3.5厘米以上大小时,只能形成开伞菇,开伞花菇品级较低。

(2)顶防对策

a、湿度与光照调节

原基和幼蕾的枯死,主要是受干燥和直射光照的影响,因此必须注意湿度和光照管理。

在原基分化成蕾,蕾生长至2—3厘米大小幼菇前,大棚内防止空气湿度大幅度下降(60%以下),杜绝直射光照到幼菇上,保持湿度80—90%,阴阳比为3:

7,即三阳七阴。

保持幼菇生长在最佳温度下,以培育大菇和圆整菇,为幼菇长成花菇打下基础。

b、水分调节

造成花菇丁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0—1.5厘米大小幼菇的菌棒缺水,空气干燥,菇细胞停止生长所致(即菌棒含水量降致50%以下),因此,必须注意防止大棚内通风次数过多,加强保持湿度的管理,或通过喷雾使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

破损面积大的,要疏去小蕾,减少营养消耗,保住每棒3—5个大菇厚菇形成花菇,以减少花菇丁发生。

c、防止环境湿度过大

茶花菇的成因,主要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造成的,遇此情况,就要严格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要十分关注天气预报,凡遇阴雨天气,就应采用各种手段使空气保持干燥。

在封闭大棚内,可用去湿剂除湿,或用热风机吹送热干风。

d、掌握好幼菇的成熟度

减少开伞花菇,主要措施是适时掌握幼菇的成熟度,即在幼菇大多数长至2—3cm时,应马上进行促花处理,同时要防止突来的高温影响。

因为较高的气温,幼菇长得快,易开伞。

在高温来临之前应及时降温,保证在低温条件下形成厚花菇。

8.采收

(一)、花菇的采收

花菇从现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因品种和温、湿度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早春气温较低,从现蕾到采收需要2--3周左右,且质量较好。

而夏季气温较高,现蕾只要1周便可采收,此时花菇比例减少,光面厚菇增多。

花菇的采收原则是:

达到标准及时采、天要下雨提早采、天气转暖马上采,保证花菇质量内优外美。

花菇采收的标准:

出口保鲜菇在香菇内菌幕未开(不露菌褶)或半开(露出部分菌褶)时采收为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