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09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广西桂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广西桂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为了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期望发现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个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当地时间2018年4月16日19时32分发射一颗探测卫星,名为“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英文缩写为“苔丝”(TESS)。

“苔丝”高1.5m,太阳能帆板收起时直径约为1.3m,重363kg,比大多数太空探测卫星小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苔丝”寻找的这颗太阳系外行星

A.所在恒星系一定有八大行星B.自转方向一定与地球相同

C.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D.公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

2.“苔丝”在太空飞行中,对其太阳能帆板造成损坏的可能是

A.太阳辐射B.无线电波C.地球磁场D.耀斑活动

下图为地球局部地区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反映的地壳圈层为()

A.①B.②C.③D.④

4.图中④层的物质状态()

A.呈熔融状B.为固气共存C.呈气态D.呈固态

下图为世界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其中乙地位于赤道附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甲、乙气候类型分别为()

A.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6.图示甲地出现干旱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地势C.洋流性质D.海陆位置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报告,2019年4月北极海冰面积平均为1345万km2,这比1981-2010年的长期平均范围减少了124万km2,比2016年4月创下的历史低点少了23万km2。

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海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材料可得出,当前北极地区海冰()

A.整体趋向增加B.整体持续增加C.整体趋向减少D.整体保持不变

9.导致北极地区海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活动影响B.全球气候变暖C.北极航运繁忙D.海洋环境污染:

10.当前北极地区海冰变化可能导致()

A.北冰洋海岸侵蚀程度减小B.全球各地异常天气事件减少

C.俄罗斯农作物总产量下降D.北极海域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

图为两支洋流经过海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分别代表()

A.暖流、寒流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D.暖流、暖流

12.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减湿B.增温增湿C.降温增湿D.增温减湿

13.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阻碍全球热量交换B.对航运安全无影响

C.不利于各种鱼类汇集D.扩大海洋污染面积

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人均水资源统计(单位:

m2/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是()

A.人均水资源分布相对均衡B.华北平原地区人均水资源多

C.人均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D.东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差异小

15.目前河南、河北两省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B.跨流域调水

C.控制人口数量D.缩减经济规模

读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岩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甲地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

17.形成乙地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断裂下陷D.流水侵蚀

18.图中丙地的构造地貌是()

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形成该地构造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断层作用D.外力作用

20.下列地貌中,与甲构造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A.华山B.渭河谷地C.长白山D.鄱阳湖

澳大利亚本来没有兔子。

1788年,随着英国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亚,几十只兔子被运到澳大利亚。

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回大自然作为猎物,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

澳大利亚人对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之势。

它们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时间的破坏。

澳大利亚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兔子的数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澳大利亚的兔子破坏植被,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地域性

22.治理澳大利亚兔子泛滥的措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环保志愿者的干扰②兔子适应性强③缺少自然天敌④森林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东西方向)的西端,海拔7435.3m,为天山最高峰。

下图为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据图推测甲坡为()

A.迎风坡B.阴坡C.北坡D.阳坡

24.该山自然带带谱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5.乙坡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的主要成因是()

A.光照条件好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白昼时间长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地河流分布示意图,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沿海地区。

(1)图示河谷形态:

②河段为______河谷;④河段为______河谷。

与②河谷相比,④河谷具有______等特征。

(2)图示③处为______生(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处。

④河段地势落差大,______作用强烈。

(3)①处多形成_______(地貌),并说明理由。

27.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C、F、G、H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搬运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没有进入陆地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

(3)城市化导致H环节_____(填“减弱”或“增强”),植树造林导致F环节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围湖造田导致G环节季节变化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8.读某年1月某时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乙天气系统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________(填“由中心向四周”或“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________(填“高”或“低”),四周气压________(填“高”或“低”)。

(2)图中③地比④地气温________,并分析其依据。

(5分)

(3)图中③地风向为________。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_______,并说明理由。

(4)简述未来④地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日太阳光照图,其中阴影区域为黑夜,非阴影区域为白天,箭头指示地球自转方向,弧ADB为晨昏线,该日之后,北半球各地昼开始长于夜,昼渐长、夜渐短。

(1)根据材料推测该日为北半球的_____(填节气)日。

此时弧AD为_____(填“昏”或“晨”)线。

(2)图中B、C、E、F四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图示时刻,F点地方时为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时。

(3)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为_____,全球各地______(填昼夜状况)。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是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美国发射“苔丝”是为了期望发现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个地球”,因此“苔丝”寻找的这颗太阳系外行星应该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所在恒星系是否有八大行星,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A错误。

自转方向是否是自西向东,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B错误。

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获得来自恒星的能量会比较适中,导致该行星的温度条件和光照条件适中,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因此C正确。

公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那么公转速度为极快,会导致行星表面环境不稳定,不利于生命存在,D错误。

故选C。

2.“苔丝”在太空飞行中,太阳能帆板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太阳辐射不会对其造成损坏,排除A。

无线电波强度较小,不会对太阳能帆板造成损坏,排除B。

地球磁场对太阳能帆板影响极小,不会造成损坏,排除C。

太阳大气层出现的耀斑活动,会发射强烈的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可能对太阳能帆板造成损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

3.B

4.A

【分析】

3.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M面为莫霍界面,该界面以上为地壳,即②层为地壳,故选B。

4.据图可知,④层为软流层,其物质状态呈熔融状。

故选A。

【点睛】

5.C

6.B

7.A

【解析】

5.由图示可知,甲地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符合地中海气候类型特点;乙地全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C。

6.由材料可得出,甲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气温高,降水较少,地表水分蒸发量大,且农作物生长旺盛,易形成干旱。

故选B。

7.甲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乙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高温多雨。

综上所述,导致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故选A。

【点睛】

大气环流主要有两种: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后,全球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季风环流形成后,形成夏季风和冬季风。

8.C

9.B

10.D

【解析】

8.由材料可得出,1981~2010年北极海冰平均范围减少,到目前为止,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出现波动变化,但是整体趋向减少。

故选C。

9.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两极和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北极海冰范围减少。

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北极海冰多年平均面积整体趋向减少,从而使海平面上升,冰海面扩大海冰反射太阳辐射量减少,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D正确;北冰洋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程度增大,B错误;全球各地异常天气事件增多,C错误;高纬度的俄罗斯热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会有所上升,C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1.C

12.B

13.D

【解析】

11.由图示并结合洋流性质可以判断出,甲洋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凸出,因此甲洋流为寒流;乙洋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凸出,因此乙洋流为暖流。

故选C。

12.由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乙洋流为巴西暖流,使流经的沿海地区气温上升,湿度增加。

故选B。

13.洋流有利于促进全球热量交换;寒暖流交汇处,各种鱼类汇集,易形成渔场;寒暖交汇处也易形成海雾,降低海面能见度影响航运安全海洋污染物随着洋流流动到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面积。

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

14.C

15.B

【分析】

14.由图示可知,图中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均水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人均水资源区域差异明显,A错误,C正确;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华北平原地区人均水资源少,B错误;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差异大,黑龙江人均水资源较多,D错误。

故选C。

15.据图示可知,河南、河北两省人均水资源少,缺水严重。

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能力有限,短期内很难满足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量用水需求;河南河北都是我国人口大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河南、河北两省都是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缩减经济规模可能性不大;缓解河南、河北两省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故选B。

【点睛】

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海水淡化;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根本措施——南水北调,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16.D

17.D

18.A

【分析】

16.由图示岩层信息,结合三大岩石特征可知,甲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石灰岩、砂岩、页岩分布,因此甲地岩石是沉积岩。

故选D。

17.由图示可知,乙地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年均温较高,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形成河谷。

故选D。

18.由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丙地岩层上拱,为背斜构造,形成山岭。

故选A。

【点睛】

沉积岩的两大特征为具有层理构造和能找到化石。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19.C

20.A

【分析】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成因。

19.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该地区构造地貌为断块山地和谷地,是由于断层作用所致的。

故选C。

20.由材料可知,甲为相对上升岩层形成断块山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等。

故选A。

【点睛】

断层垂直位移能形成断层崖、断块山地、断陷盆地和断裂谷等地貌。

21.A

22.B

【分析】

21.由材料并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之一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可知,兔子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时间的破坏,这充分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故选A。

22.由“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之势……”可知,兔子适应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加之澳大利亚缺少猎杀兔子的自然天敌,如狼、狐狸、鹰等,所以造成兔子泛滥。

故选B。

【点睛】

整体性的三种表现: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3.D

24.C

25.B

【解析】

23.由图中指向标可知,甲坡为南坡,该山西端主峰托木尔峰南坡缺少森林布,多草原分布,由此可知南坡降水较少,为背风坡,不是迎风坡;山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坡为阳坡,不是阴坡。

综上所述,故选D。

24.由图可知,该山自然带谱分布呈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故选C。

25.据图判定,乙坡为北坡,北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且地处阴坡,光照少,蒸发量小,因此水分较充足,适合森林(寒温带针叶林)生长。

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

干旱区的山地半山腰出现森林植被,多是因为该山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坡光照少,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大。

26.

(1)“U”形;“V”形;河谷较深;岸壁陡峭;谷底狭窄(答出两点即可)

(2)冲积扇;河流出山口;流水侵蚀

(3)河口三角洲。

理由:

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由于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河口三角洲。

【分析】

本题以世界某地河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流水的侵蚀地貌、沉积地貌的分布即成因。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②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沉积为主,河谷较浅,侵蚀以侧蚀为主,使河谷展宽,呈“U”形;④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有游,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加深;岸壁陡峭;谷底狭窄,呈“V”形。

(2)据图可知,③处位于河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的扇状地貌,为冲积扇;④河段地势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

(3)①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由于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河口三角洲。

【点睛】

27.降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减弱增强增大

【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水循环环节;水循环的类型;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A、B、C、F、G、H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降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人类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多,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所以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搬运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海上内循环,没有进入陆地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上内循环。

(3)城市化过程中,地面硬化,植被减少,导致H(下渗)环节减弱,植树造林导致F(蒸腾)环节增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进而导致G(地表径流)环节季节变化增大。

【点睛】

熟练掌握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使解题关键。

28.

(1)由四周向中心;高;低

(2)低。

依据:

③地被冷气团控制,④地被暖气团控制;③地比④地纬度高,冬季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③地比④地离冬季风发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答出两点即可)

(3)西北风;②地。

理由:

与①③④三地相比,②地等压线较密集,气压差较大,因此气压梯度力就较大,所以②地风力最强。

(4)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雨(降雪);大风(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

本题以某年1月某时世界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气压状况;锋面系统中气温高低的判读;风向、风速的判读;冷锋过境的天气。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乙为低压系统,该天气系统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甲为高压系统,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2)据图可知,③地被冷气团控制,④地被暖气团控制;③地比④地纬度高,冬季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③地比④地离冬季风发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所以③地比④地气温低。

(3)在图中过③地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30°的位置,可判读出风向为西北风。

与①③④三地相比,②地等压线较密集,气压差较大,因此气压梯度力就较大,所以②地风力最强。

(4)据图可知,未来④地受冷锋影响,将会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雨(降雪);大风等天气。

【点睛】

熟练掌握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使解题关键。

29.春分晨BF>C>E125赤道(0°)昼夜等长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分析】

本题以某日太阳光照图为背景,考查了节气的判读;晨昏线的判读;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判读;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推知太阳直射赤道,又由材料“该日之后,北半球各地昼开始长于夜,昼渐长、夜渐短。

”说明太阳开始进入北半球,可推测该日为北半球的春分日。

此时弧AD随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应为为晨线。

(2)根据所学知识: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可知图中B、C、E、F四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F>C>E。

图示时刻,F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据图可知F位于135°W(西九区),北京时间(东八区)=12+19=5时(次日)。

(3)据图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推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征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点睛】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赤道,一年由两天:

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全球昼夜等长,地方时6:

00日出,18:

00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区时计算公式: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