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207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docx

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王晓秋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t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

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

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有人曾说: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

“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

“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

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

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

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

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再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会其精神和内涵。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他说:

“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他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

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

” 

    我们应该认真研读马克思的原著,全面准确地领会和理解马克思著作的原意和精神,学习马克思分析历史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下面我结合中国近代历史来谈谈学习马克思这几段话体会到的几层意思。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

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

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

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

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

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

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二、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

    要回答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历史事实的阐述。

我们要用大量可靠的历史事实、生动的例子、具体的统计数字、形象的图片资料等,给学生剖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手段和罪行。

下面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简要地概括其侵华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

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10多次。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本性。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

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驻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步步成为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

到清末民初又支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并扶植各派系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和进行混战。

    以上军事和政治侵略方面都是有大量事实和数字可证明的。

    三、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它们首先是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首先开放五口,至189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陆续开放的条约口岸己有40多处。

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基地。

    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

通过“协定关税”把进口税率压低到5%左右。

外国商品倚仗特权和低关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本国工业产品和手工业品,以此获得高额利润。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

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国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中国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1877年以后始终入超,并越来越严重。

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

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

并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

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它一方面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

正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不能把外国人在中国所有的宗教、文化、教育、出版活动,一概说成文化侵略,也不应完全否定他们在传播西方文化、科学方面的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资本—帝国主义确实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活动,其目的是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资本—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

一部分西方传教土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如担任外国侵略军的向导、翻译,起草不平等条约,甚至公开参与抢劫和屠杀等。

尤其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甚至深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他们中的一些人,采用欺骗讹诈、强迫捐献、低价收买、强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

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不法教徒,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习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侵略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

19世纪60—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行为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某些外国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如传教士主持的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一文,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并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本昔之治印者……移而治华”。

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宣称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理。

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以上简要概述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和特点,希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的理论,并进一步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

自从1840年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中国就不断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如何看待这种侵略,这种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

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比如,有的人认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是件好事,如果来得早一些,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面貌了”,并断言,“如果没有近代西方的殖民征服,人类,特别是东方各民族所有优秀的自然才能将永远沉睡。

”他们还对此提供了看似有说服力的多方面的论据。

那么,究竟怎样看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史学工作者必须作出自己的回答。

  1.持有上述观点的人首先在马克思那里找到了“理论根据”,认为马克思也认为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带来了文明和社会进步。

其依据是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提到的,英国在印度造成的社会革命“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那么,马克思真的肯定殖民统治吗?

这里首先涉及到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有关殖民统治的基本思想。

  对待马克思的话,不应该运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只取一点,不计其余。

还是应该全面地考察马克思的一贯思想,理解马克思所论述问题的精神实质。

如果全面地客观地考察马克思关于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体系的历史作用问题,就丝毫得不出马克思赞成殖民统治的结论。

  马克思有关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

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印度的目的在于殖民掠夺的需要。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残酷的掠夺与奴役基础之上的,倘若资产阶级“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贫困与屈辱就不会达到过什么进步。

(2)第二,英国殖民主义的入侵促进了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统一的形成,自由报刊的出现,接触了欧洲科学的新的阶层的形成,蒸汽机和铁路的广泛发展,这些都

是殖民征服的副产品,是英国资产阶级被迫实行的。

因为,侵略国家的资产阶级,如不使殖民地国家适应它们侵略的需要,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发生一些变化,就无法满足它们的侵略要求和维持其殖民统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马克思得出如下结论:

“英国资产阶级看来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自由,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都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3)因此,“在大不列颠本国现有的统治阶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推翻以前,或者在印度人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民是不会收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

”(4)在马克思的一生中,他极关注落后的殖民地人民的争取独立的斗争。

他支持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认为“没有波兰的独立,欧洲的自由就不能确立。

“马克思还积极支持爱尔兰的民族解放斗争,认为“爱尔兰民族解放是英国工人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反对和谴责殖民统治,支持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是马克思的一贯立场和基本思想。

引用马克思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拿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佐证,这些方法是不科学的,只能歪曲马克思的思想。

  2.侵略“有功”论者的第二个佐证是认为正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才使近代已经落后的中国走向对外开放,饱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事实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首先看看叩关者的目的。

众所周知,追求经济利益是资本主义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

“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5)英国要增加、充实自己资本主义的实力,就要开拓殖民地和寻找海外市场,中国就是一个最理想的对象。

英国为了占领中国市场蓄谋已久,通过对华的正常贸易达不到目的,就用非法的鸦片和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便进行野蛮的掠夺,这是中国被迫开关的直接原因。

鸦片贸易是赤裸裸的掠夺。

西方有些人把鸦片战争称之为“争取平等通商权利的战争”,而讳言对中国人民的毒害,是出于对殖民主义侵略的辩护,是对可耻的鸦片贸易的美化。

  我们再来看看“开关”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自此,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到

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前夕的70年间,愚昧、腐败的清政府与各国列强先后签订了上百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先后开放了108个通商口岸,直到“门户开放”。

它并没有给落后的中国带来“福音”,反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协定关税剥夺了中国自行规定关税税率的主权。

从1861年起,英国人长期担任海关税务司,实现了其控制中国海关进而控制中国财政的目的。

外国侵略者还享有超越中国法律的特权,使中国司法主权受到了侵犯。

外国列强还先后在一些通商口岸设置了44个租界,这些租界俨然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

此后又陆续取得了内河航运,驻扎军队等特权。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战争赔款。

从《南京条约》的2100万两,到《马关条约》的23000万两,再到《辛丑条约》的45000万两,连本带利多达13亿两白银。

这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人民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随着我国的“开关”,也确实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

中国人从此开始睁眼看世界,旧的观念、旧的思想、旧的生产方式等经受强烈的撞击后,诸如使用机器生产,提供经营管理经验,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等方面也确实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这里有这样几点必须明确:

第一,任何文明设备的配置,首先出于侵略的需要。

铁路、商行、银行、医院、学校等等,一系列为侵略者服务的经济或文化工具,是进行经济掠夺和精神奴役所不可缺少的。

第二,同外国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相比,它们是第二位的,是次要的。

第三,正像前文马克思讲过的: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所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只有当殖民地获得独立,生产力回到人民手中,中国才能获得“果实”。

  总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了,这是一种开放。

乍一看,国与国之间进行正常的贸易,以有易无,经济互补,促使世界经济一体化,岂不是好事?

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也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吗?

但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今天的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是把独立自主,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的主动的开放;而清末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不平等和丧失主权的情况下的被迫的开放。

当时中国的门开多大,对谁开则不由中国自己作主,需要由侵略者来决定,可以想象,这种“开关”是不能将中国引入文明的大道的。

第三个论据是认为,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就不会产生和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实质就是革封建主义的命。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让我们就此作一下讨论。

  我们应当承认,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确实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加速作用。

它促使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等。

而且,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政府专制统治下,倘若没有外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加速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就会推迟。

但据此得出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就不会产生资本主义的结论则是不科学的。

  众所周知,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初已有缓慢的发展。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6)这是一个没有成为现实的假设,但是历史的过程与逻辑过程的一致是完全可以论证的。

”鸦片战争以后,尽管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严重摧残,但中国的工场手工业并未被全部破坏。

如在上海,1894年以前设立的12个民族资本机器工厂中,有10个工厂是从手工作坊开始的。

”这说明,手工工场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之一。

更重要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事物的变化,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我们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使用的机器和生产技术,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外国移植过来的。

但是移植的成功,却需要有适合其进行生产的条件,这种条件不是由外方输入的,而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创造的,工场手工业的存在就是证明。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除了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外,它也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总额的比重:

1894年为60.7%,1913年占80%,1936年占78.4%。

可以看出,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下,外国资本比重压倒了民族资本。

此外,许多民族工业难逃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例如上海最早举办的民族资本发昌机器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被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

又如20世纪初被公认为中国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所吞并。

大量的史实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和破坏,贯穿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明确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革封建主义的命。

  关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根本目的,前面已作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所起的客观加速作用绝非出于其本意。

其目的绝对不是为使中国自由地、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态度上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19世纪60年代,面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风暴,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携手,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

因为保留清政府,它们可以从中攫取更多的好处。

在本世纪初,封建社会在中国解体以后,封建专制已为人们所唾弃,为历史所淘汰,而当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的时候,袁世凯则逆历史潮流而动从夺取政权到最后复辟帝制,这中间一直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

而对一生追求民主共和,力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孙中山却屡屡碰壁,甚至在其承认了帝国主义在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也没有换取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承认。

由此不难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绝对不是为了使中国自由地、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步入先进工业国的行列,而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原料与劳动力的供应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是为了把中国纳入国际殖民主义轨道,使中国成为由它们任意控制、摆布、宰割的附庸国。

因此当保留一个专制的政府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最好地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时,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去支持它,保留它。

如果认为西方列强帮助中国革封建主义的命,那就是对历史的天真。

  总之,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变化。

但如果只看到了这种变化,或夸大由侵略而带来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