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docx
《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通水泥路技术规范
村村通水泥路(油路)
技术质量操作手册
交通局
2001年12月
前言
近年来,我市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大十字”高速公路主骨架已纳入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为我市发展大交通、创建大环境、求得大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四纵四横
”主骨架中高等级公路大幅度增加,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拉近了我市同周边地区的时空距
离;县乡公路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市十三个县(市、区)中有十个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
。
但是在我市农村公路发展还不平衡,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不畅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
解决,交通条件可以说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市年产水泥240万吨,且大部分县具有丰富的石料资源,铺筑水泥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力大、使用年限长、稳定性强等优点,而且和沥青路面相比,施工机具要求较为简单,人民群众较易掌握。
基于这些特点,“村村通”工程在我市完全具有
了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市委、市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果断决策,提出了“力争用一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的奋斗目标。
这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人民群众盼修路、盼致富,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战风雪、斗严寒,开路基、打石子,
百万大军精神振奋、热情高涨,奋战在筑路第一线。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指导工程能够科学设计、规范施工,确保“村村通”工程健康发展,已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此,市交通局多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并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其它有关书籍,结合“村村通”工程的实际情况,
编写了这本通俗易懂、操作性较强的书籍。
希望本书能够对全市“村村通”工程质量控制及
规范化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考虑到各县交通部门对沥青路面施工具有一定的经验,本书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重点,主要包括路基要求、结构设计、材料规格、配合比设计、小型机具施工程序、施工工艺、特殊季节施工、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路面养护等内容,同时对路基技术标准、各结构层厚度、施工流程等提出了严格要求。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及受水平限制,书中难免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望广大基层及乡村技术人员及时提出,施工中及时更正。
合山市交通局
2001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对路基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第三节〓混凝土混合料组成设计
第四节〓沥青路面结构
第二章〓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第一节〓施工前的准备
第二节〓混凝土的拌和及运送
第三节〓混凝土的摊铺与振捣
第四节〓表面整修和洒水养护
第五节〓混凝土切缝
第六节〓拆模及填缝
第七节〓不同季节混凝土施工要点
第八节〓安全生产
第九节〓混凝土路面病害维修与养护
第三章〓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工程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路面直观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
附录
一、路面材料计算基础数据
二、混凝土配合比表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定额
四、路面垫层定额
五、路面基层定额
第一章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对路基的基本要求
一、技术标准
铺筑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公路均应达到四级以上技术标准。
达不到等级要求的公路应在平面、纵坡、横断三方面进行综合测量设计,然后进行路基改造,达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合理,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简表表1-1
公路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计算行车速度(km/h)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车道数
4
4
2
2
2
2
1或2
路面宽度
2×7.5
2×7.0
9.0
7.0
7.0
6.0
3.5或6.0
路基宽度(m)
一般值
25.50
22.50
12.00
8.50
8.50
7.50
6.50
变化值
24.00
20.00
17.00
4.50或7.00
极限最小半径(m)
400
125
250
60
125
30
60
15
停车视距(m)
160
75
110
40
75
30
40
20
最大纵坡(%)
4
6
5
7
6
8
6
9
车辆荷载
计算荷载
汽车—超20级
汽车—20级
汽车—20级
汽车—20级
汽车—10级
验算荷载
挂车—120
挂车—100
挂车—100
挂车—100
履带—50
注:
本表仅为简单汇总,所列各项技术指标应按有关条文规定选用。
在满足平、纵、横等方面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路上的简易砂石路面,并作为基层的一部分,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二、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路基干湿类型表1-2
路基干湿类型
一般特征
干燥
路基干燥稳定,地下水和地面积水均不影响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高度H>H1)
中湿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面积水的过渡带区内。
(路基高度H2<H≤H1
潮湿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路基经处理后才能铺筑路面。
(路基高度H3<H≤H2
过湿`
路基极不稳定,春天翻浆,雨季软弹。
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才能铺筑路面。
(路基高度H<H3
注:
①H——路槽底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位的高度;
②H1、H2、H3——分别为路基干燥、中湿和潮湿状态的临界高度。
路面设计首先应正确地划分路基干湿类型。
一般要求路基要处于干燥状态。
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铺筑路面。
三、路基压实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实度。
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25厘米。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表1-3
填挖类型
土路基至上而下(厘米)
压实度(%)
填料最大粒径(厘米)
填方
0~30
大于93
10
30~80
大于93
10
80~150
大于90
15
大于150
大于90
15
零填及挖方
0~30
大于93
10
填石路基应使用15吨以上压路机压实(最好用振动压路机),当压实层顶面平整、密度、
稳定,不再下沉,并且没有压路机轮迹时,说明路基已压实。
四、路基排水
路面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路基路面的排水。
对可能危害路基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提高水稳定性。
对中湿、潮湿路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路基干湿状态。
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不是汽车压坏的,而是水泡坏的,这种说法非常形象。
五、均匀性
水泥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因此在汽车轮的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的变形情况,对水泥混凝土板的影响很大,不均匀的变形会使板体与基层脱空,造成板体破裂。
当路基强度不足,水稳性较差时,会引起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即使路面再厚也会遭到破坏。
因此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来说,路基和基层的均匀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土路基和石质路基的衔接处、填方和挖方接头、新旧路交接处、桥涵隧道和路基的接头等地段,以及受地面水和地下水影响较大、水稳性差的路段,非常容易产生不均匀下沉,所以对这些路段必须加以重视,在技术上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处理的方法是增加较软一侧垫层或基层的厚度,或者路基和基层掺石灰处理,减少不均匀的沉降。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一、路面宽度
县公路及三级以上其它公路路面宽度平微区不小于7米、重丘区不小于6米,其它乡村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
图1-1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中湿、潮湿路段设垫层)
单位:
厘米
二、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路基之间的层次。
在中湿和潮湿路段上必须设置垫层。
垫层最小厚度为15厘米,宽度应比基层每侧至少宽出25厘米,或与路基同宽。
垫层可选用天然砂砾、碎石、石渣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水稳性的材料。
三、基层
基层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体强度、防止唧泥和错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层次。
交通量大的公路,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稳定碎石;中等的轻交通的公路,除上述类型外,也可采用石灰土、碎石灰土、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
基层最小厚度为15厘米。
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板每侧至少宽出25厘米,或与路基同宽。
岩石路基(填石路基除外),也叫石板路基,铺筑水泥混凝土板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找平层,找平层的厚度为6~10厘米。
四、路拱坡度、路基镶边、路肩硬化
(一)路拱坡度。
路面为2%,路肩为3%。
(二)路基镶边。
为保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干砌或浆砌片石镶边,宽度以40厘米为宜,高度为路基至路面整个结构层的厚度。
(三)路肩硬化。
为防止雨水对路基的冲刷,进而对路面造成破坏,要求路肩必须硬化。
硬化材料以泥结砾石或泥结碎石为宜。
五、混凝土路面平面尺寸、接缝等
(一)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
混凝土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
纵向缩缝间距(即板宽)可按路面宽度确定,其最大宽度不得大于4.5米。
横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横向缩缝间距(即板长)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板厚确定,一般采用4~5米,最大不超过6米。
图1-2〓板的分块与接缝位置简图
1-缩缝;2-施工缝;3-胀缝;4-纵向施工缝
(二)混凝土板的厚度
混凝土板的初估厚度表1-4
交通等级
特重
重
中等
轻
初估厚度(厘米)
大于25
23~25
21~23
小于21
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为18厘米
(三)接缝
1.纵缝。
混凝土板的纵缝必须与路中线平行。
纵缝一般分为纵向缩缝(不透底)和纵向施工缝(属透底缝)。
路面宽度大于6米,两块板铺筑,一般只设纵向施工缝;路面宽度小于4.5米,一块板铺筑,不设纵缝。
纵向缩缝使用较少。
纵向施工缝构造如下图所示。
拉杆应使用螺纹钢,长度70厘米,最大间距90厘米,直径1.4厘米。
重交通路段分两块板施工时,纵向施工缝必须设置拉杆。
图1-3纵向施工缝构造
a)平缝加拉杆型;b)企口缝加拉杆型
2.横缝。
横缝一般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横向缩缝一般采用假缝(不透底)。
在重交通的公路上,横向缩缝宜加设传力杆。
横向胀缝(透底缝)设在桥梁或构造物、隧道口、与油路相接处、小半径弯道等处,设置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应尽量少设。
胀缝应采用滑动传力杆,并设支架予以固定。
与构筑物衔接处或与其它公路交叉的胀缝无法设传力杆时,可采用边缘钢筋型或厚边型,其构造如图1-5所示。
图1-4〓横向缩缝构造
a)假缝型;b)假缝加传力杆型
图1-5〓胀缝构造
a)传力杆(滑动)型;b)边缘钢筋型;c)厚边型
横向施工缝(透底缝)是因中断混凝土浇筑(半小时以上)而设置的。
其位置宜设在缩缝处
。
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并涂上沥青,如图1-6所示。
图1-6横向施工缝构造
传力杆尺寸及间距表1-5
板厚(cm)
直径(mm)
最小长度(cm)
最大间距(cm)
≤20
20
40
30
21~25
25
45
30
26~30
30
50
30
第三节混凝土混合料组成设计
一、混凝土
混凝土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耐久性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