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1783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1课《莫泊桑拜师》.docx

第21课《莫泊桑拜师》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

21莫泊桑拜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5个生字,联系生活情境或上下文理解“简陋”、“烙印”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孜孜不倦”、“直截了当”、“万般无奈”等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灵活运用课题扩展的方法按照“拜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初步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根据福楼拜教给写作方法,通过例文了解福楼拜第三次指导时所说的“画家的那种手法”,选择一个镜头,尝试用上“画家的那种手法”,进行一次小练笔,将他们各自的特点写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同时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

根据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仔细观察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写一写三十岁的职业妇女和二十岁的小姑娘的穿着,五十岁的老奶奶和十来岁的小学生走路姿势的不同,尝试用上“画家的那种手法”,将他们各自的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查阅资料、自由读、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标画重点语句、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等检验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读懂福楼拜对莫泊桑的三次指导,根据福楼拜指导的要点,尝试用“画家的那种手法”,仔细观察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抓住特点写一段话,以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运用的情况。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搜集莫泊桑和福楼拜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单元主题导入,感念“师恩”。

1.畅谈阅读收获,揭示单元主题。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了。

课前老师布置了大家阅读本单元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1)本组课文体裁多样,有记叙文,也有散文。

(2)有古代的故事《孔子游春》,也有现代的文章。

(3)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提到了老师。

........

是呀,六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活中,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

其实,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还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不忘师恩。

本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念师恩。

2.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会向别人请教,俗话说“不懂则问”,我们可以向哪些人请教啊?

(老师、同学、父母,懂得的人)

(2)的确,遇到问题我们既要勤于思考,还要大胆实践。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就是这样一个勤奋的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莫泊桑拜师》。

(板书:

莫泊桑拜师)(板书时,强调“拜”字的写法,左边“手”字旁没有钩,右边四横。

)齐读课题。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借助作家卡片,认识莫泊桑。

先拿出预习单,交流搜集莫泊桑的相关资料。

然后看看书本作家卡片,认识莫泊桑。

莫泊桑: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著名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4.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所以他拜了福楼拜为师,通过预习,你对福楼拜有哪些了解呢?

交流资料。

(学生预设:

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

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

他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5.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究竟这位福楼拜老师有什么绝招?

我们跟随莫泊桑一起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准本课的生字。

酷爱单调装饰简陋吆喝烙印咖啡本质揣摩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焦急万分直截了当富丽堂皇全神贯注万般无奈

(1)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相机正音(“孜”是平舌音,“陋、烙”的声母是边音)

拓展词语:

AABC式词语:

孜孜不倦____滔滔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

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手不释卷___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

滔滔不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口出成章巧舌如簧

(2)默写生字,检查生字的记忆、书写情况。

强调书写姿势、把字写正确、规范。

投影展示,是不是做到正确、美观,学生评价。

①“陋”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陋、吆、烙、咖、啡”都是左右结构。

②“陋、吆、烙、咖、啡”几个字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横中线、竖中线的关键笔画的写法。

检查生字的识、写,把写得不满意的写正确、规范、漂亮。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提高一些朗读的速度。

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时间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要完整的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你认为还要知道什么?

预设:

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拜谁为师?

结果怎样?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按“拜师”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谈谈这篇文章。

遇到写事的文章,希望大家学会这种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莫泊桑拜师拜了几次,大家浏览课文,分别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过渡:

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泊桑一起解决写作中的困惑。

究竟,莫泊桑在写作中存在哪些困惑呢?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了解写作困惑,明白拜师起因。

1.浏览课文,找出莫泊桑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他坦白地说:

“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莫泊桑急切地问。

他一进门就说:

“我按照你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2.交流出示莫泊桑的话,体会莫泊桑拜师时的心情与困惑。

(1)同学们,言为心声,透过莫泊桑拜师时的这些语言,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我体会到莫泊桑拜师时的心情急切又无奈,态度很诚恳,从“急切、一进门就说、坦白”等看出来。

(2)相机小结学法:

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人物的语言,这是一种好方法。

透过他的神态、语言、动作,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莫泊桑?

(虚心求教、好学上进)

(3)把理解带进朗读,读好这三段话。

个别读、齐读。

(4)从莫泊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困惑是什么?

预设:

为什么写不生动、怎样使功夫到家、没什么好写的

小结:

莫泊桑为了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文章不生动”,“怎样是功夫到家”,“没什么好写的”问题,决定向当时法国文坛赫赫有名的作家福楼拜请教,请求他指点迷津。

那么,究竟这位福楼拜老师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教出这样一位大作家?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过渡:

莫泊桑求教福楼拜,福楼拜老师指导的话语耐人寻味。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福楼拜老师的话,边读边想,假如你就是莫泊桑,你能从福楼拜老师的话语中找出关键的句子并且从中体会到什么?

边读边划边简要地写下你的体会。

(四)感悟拜师经过,解决写作困惑

拜师的过程中,福楼拜给了莫泊桑几次指导?

挑出你感悟最深的一次,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

1.交流第一次指导,感悟“肯吃苦,勤练习”

第一次: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

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

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1)说说你的体会。

(从“直截了当”可看出福楼拜对莫泊桑直言不讳,不留面子,有些严厉;面对莫泊桑的困惑,福楼拜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说明他写作经验丰富。

(2)从福楼拜老师的话中,莫泊桑知道了文章写不生动的原因,他还知道了什么?

谁继续来交流。

(福楼拜要莫泊桑肯吃苦,勤练习,要仔细观察马车,还要详详细细地记录,并长期坚持。

(3)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肯吃苦,勤练习

(4)小结:

这是福楼拜第一次指导的要点。

从福楼拜老师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严厉、文学经验丰富)

(5)分角色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6)总结第一次拜师的学习方法:

一读、二感悟汇报、三再读总结要点、四有感情朗读。

2.方法迁移,交流二次拜师,感悟“细观察,积材料”

学生运用学习第一次拜师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次:

“不,不不!

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

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

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

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

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1)如果你就是莫泊桑,你能把这段长话读短,读出福楼拜老师的态度,领悟他的用意吗?

同桌一起再读读,讨论讨论。

预设——

A.从三个“不”字加一个感叹号,看出福楼拜对他的否定、责备甚至批评。

看出福楼拜很严厉。

相机指导朗读。

B.莫泊桑说没有什么好写的,福楼拜说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这是和莫泊桑截然相反的观点。

——这样的观点这段话中出现了几次?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读这两种方式,相机体会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反问句:

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陈述句:

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对于第七自然段的其他问句改为陈述句,深化福楼拜的“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2)第二次指导,福楼拜教导他要仔细观察,在观察比较中积累丰富的素材,莫泊桑领会到了吗?

从哪里看出来?

A.出示

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机理解“烙印”和“滔滔不绝”的意思。

“烙印”指把铁烧热后摁在某个东西上,留下的印子磨不掉。

看出对他影响之深。

结合该句内容理解“烙印”。

找同学说说你还从什么地方知道“烙印”,预设:

看电视《水浒传》林冲等人在脸上留下烙印。

“滔滔不绝”指说话很流利、一气呵成,连续不断。

尝试运用“滔滔不绝”的方式说一段话,进一步感悟福楼拜的第二次指导,深化“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的含义。

B.还记得他第一次听了指导后下功夫观察的句子吗?

比较一下两次观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

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什么发现。

C.从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次观察,时间不同,一个是天天,一个是一天,又连续两天;一个是全神贯注地观察,一个是看;结果也不同,一个是获得了丰富的材料,一个是一无所获。

第一次也不是不认真,而是还不会观察,因而才没有什么发现。

真的有很多可以写吗,我们一起跟着莫泊桑一起来听听到底有什么好写的?

师生练习朗读。

(3)引读:

福楼拜老师滔滔不绝说的一个个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过往的马车。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莫泊桑在名篇《羊脂球》中的一段关于马车的描写。

车子走得慢而又慢,简直全是小步儿。

轮子隐到了雪里;整个车厢轧轧地呻吟着,牲口滑着,喘着,都是汗气蒸腾的。

赶车的手里那根长鞭子不住地噼噼啪啪响着,向各方面飞扬,如同一条细蛇样地扭成一个结子又散开,陡然鞭着一匹牲口蹶起的臀部,马受到狠狠的一击,紧张地奔跑起来……丁零的响声不久变成了一阵清脆而连续的颤抖,随着牲口的动作而变化,有时候却也停止一下,随即又在一种突然而起的动摇当中再响起来……

读一读,结合莫泊桑的第二次指导中的一系列问句,看看哪些地方写得比较精彩?

(4)小结:

原来这是福楼拜在给莫泊桑指导观察之道,指导如何来积累写作的材料。

相机板书:

细观察积材料

由此,你体会到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循循善诱、经验丰富、教导有方)相机板书:

善教

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勤奋学习、肯下功夫、肯吃苦、勤努力)

相机板书:

勤学

让我们一齐来读这段话,体会福楼拜的循循善诱、莫泊桑的勤学好问。

3.运用前两次拜师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次拜师,感悟“贵坚持,抓特点”

第三次:

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1)预设:

这里的“才气”指的是什么?

(生:

才华、才学或取得的巨大成就。

莫泊桑坚持了吗?

仅仅是写作需要坚持吗?

还有哪些词语能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或你还联想到哪些词语或名言警句?

词语: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始终如一

名言警句: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的《劝学》

是啊,成功的一大步都是由一小步慢慢的积累起来的,写作也是如此。

(相机小结:

贵坚持)

(2)关注表达方法——举例子

这一次指导,为了让莫泊桑理解,福楼拜老师又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清楚的呢?

(通过举例来说清楚的)举了哪些例子?

“比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

“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从举的例子里,看出福楼拜是怎样的用意?

(这两个例子都很平常,福楼拜希望莫泊桑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特点,写出新意来。

(3)相机小结:

抓特点

环节三、回归整体---总结拓展,读写训练

(五)终成大家,深化感悟

1.“功到自然成”,最终莫泊桑成了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张作家卡片吧。

莫泊桑: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著名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2.让我们回顾一下莫泊桑的成长档案——

骑马出去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记下看到的一切,按此方法锻炼观察力。

1年1873年拜福楼拜为师———————1880年正式发表作品7年

13岁开始写作————————————30岁登上世界文坛17年

13岁开始写作,23岁拜福楼拜为师,30岁登上了世界文坛,整整30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近三百篇优秀的作品,成为“短篇小说之王”,也像他老师一样成为文学大师。

3.看到这些数据,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呢?

师总结:

酷爱写作的莫泊桑牢记福楼拜老师的话——肯吃苦,勤练习;细观察,积材料,贵坚持,抓特点,善发现。

生勤学,师善教,终于——总结板书——功夫到家。

(六)拓展应用,作前引导

下面是一位小作者尝试运用“画家画画的那种手法”记录的放学时校门口不同家长接送孩子情景。

有许多焦虑的家长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他们各自的孩子,急切地想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乖不乖;也有许多的家长悠闲地坐在小汽车里,听着音乐,想着自己的孩子,今天是获得了老师的表扬,还是受到了老师批评;还有一些家长,手里拿着几片面包或一些水果,笑盈盈地接到了自己的孩子,关切地问:

“今天中午饭有没有吃饱?

要不要吃点东西?

”“要!

”每个走出校门地孩子,都会喜滋滋地回答,卸下自己的书包让家长帮他们背,然后接过家长手中的东西美美地吃了起来。

当然,校门口还有一群包括我在内的,自己一个人走回家和乘公交车的同学,我们也时不时地去光顾一下对面的小店,买点干吃面或烤香肠之类的东西。

你觉得这段话写的怎么样?

什么是“画家的那种手法”?

用画家的手法,描写特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基本功。

(七)课后作业:

相信福楼拜的话和上面的范文给你了许多写作的启示。

出示习作要求,课后完成习作。

仔细观察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写一写三十岁的职业妇女和二十岁的小姑娘的穿着,五十岁的老奶奶和十来岁的小学生走路姿势的不同。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镜头,仔细观察,用上“画家画画的那种手法”,进行一次小练笔,将他们各自的特点写出来。

板书设计:

21.莫泊桑拜师

功夫(还不)到家?

肯吃苦勤练习

勤学细观察积材料善教

贵坚持抓特点

 

附:

《莫泊桑拜师》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做到

1.会读、会写

酷爱单调装饰简陋吆喝烙印咖啡本质揣摩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焦急万分直截了当富丽堂皇全神贯注万般无奈

2.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3.我能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查找资料,我知道。

1.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你有针对性地搜集了福楼拜的资料,请简要写在下面:

2.搜集关于像莫泊桑这样勤学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

四、通过预习,我感受到了福楼拜是个____________的老师,莫泊桑是个_____________的学生。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课文紧扣课题,围绕“拜师”这个重点逐层叙述,层层紧密关联。

鉴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这就需要确立精读点。

本课人物对话较多,而且语气、神态各不相同。

因此,课堂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贯穿始终,在2——5自然段的教学中,适当的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深刻含义,从而深化了人物特点与品质,将莫泊桑与福楼拜的人物形象牢牢地铭刻在心中。

2.围绕福楼拜三次指导的要点逐层深入。

通过第一次要点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与莫泊桑一同拜师,得写作方法。

首先,在阅读分析中掌握方法。

帮助莫泊桑解决“没什么好写”的关键就是文章第七自然段,福楼拜第二次的指导。

引导学生将福楼拜的话读进去。

“福楼拜是怎样教导莫泊桑的?

”分析出福楼拜提出可以从以下四种情况观察马车:

“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

”“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马车上坡时,马是怎样用力?

”“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

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在阅读分析中,学生知道了,原来应该从哪里方面去观察,掌握观察的具体方法。

其次,在句式转换中消化方法。

“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天天站在大门口,他观察到了什么?

”这里,引导学生将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他看到了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走法是不一样的。

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马车上坡时,马是怎样用力的。

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的,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假如说,刚才的问句是来自福楼拜老师的提示,那么,如今这些个句号,就是学生莫泊桑的收获了!

与此同时,我又精心挑选了一段莫泊桑的《羊脂球》中关于马车描写的片段,帮助学生体会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就能写出很多东西。

这样,更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是一举两得。

4.课末拓展,深化写作指导。

课结束时,我拓展了放学时校门口不同家长接送孩子情景的片段描写,以此指导学生如何结合福楼拜的指导习作,顺利完成课后小练笔。

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福楼拜的第二次指导中,而忽略了福楼拜的第三次指导。

对于第三次的要点,如“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一句,学生理解的不够透彻。

教学建议:

理解“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一句,可以给学生讲一下《伤仲永》这个故事,借此让学生明白如果不继续努力,才气会慢慢荒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思:

福楼拜的“言外之义”是什么呢?

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

希望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明白这既有肯定,又有忠告。

他希望莫泊桑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