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706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44小题。

每小题1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50°N,20°E)B.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

C.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D.③地以东为东半球

读图,完成3-4题。

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

A.乙B.甲C.丙D.乙和丙

4.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比例尺最小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

A.最低处海拔不足900m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总体地势南高北低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6.图中瀑布

A.落差最大可达80m以上B.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C.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

如图为我国某湖泊等深线图,图中等深距为10m。

读图完成7-9题。

7.该湖泊位于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

8.图上比例尺X代表的数值为

A.1B.1000C.100D.10

9.该湖泊最大深度可能为

A.65mB.55mC.75mD.85m

读右侧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

C.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

1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B.B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

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把富余的电能并入电网。

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上海市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上海市

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纬度偏低,晴天多D.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13.下列关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市常规能源短缺

C.太阳能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集,能源消耗多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

回答14-15题。

14.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B.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

C.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15.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是不毛之地②行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③行星上出现大潮

④行星上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为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A.7时B.9时C.21时D.12时

17.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昏线,则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8时B.14时C.18时D.10时

下图中弧ACB是晨昏线,C地点位于格陵兰岛上。

据图回答18-19题。

18.飞机从A地点飞往B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从A地点出发沿纬线向东飞到B点

B.从A地点出发沿ADB飞到B地点

C.从A地点出发沿经线向北经北极点,再沿B地点所在经线向南飞到B地点

D.从A地点出发沿ACB飞到B地点

19.若图中A地点正当日出,此时刻北京时间是

A.11时B.5时C.18时D.23时

20.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下的实验:

当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A.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C.在赤道上时扌,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D.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下面左图、右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21-22题。

21.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A.B位置B.A位置C.C位置D.D位置

22.当地球位于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

A.D位置B.B位置C.C位置D.A位置

如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据此完成23-24题。

23.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7月1日B.4月1日C.1月1日D.10月1日

24.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4小时D.13小时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

读图,完成25-26题。

25.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A.12月22日B.6月22日C.3月21日D.9月23日

26.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

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27-28题。

27.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28.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B.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河谷盆地夜雨多

30.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太阳辐射B.热力环流C.植被状况D.地形起伏

读图,回答31-32题。

3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3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

据此完成33-34题。

33.若上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34.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暖湿B.冷湿C.热干D.冷干

36.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地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海陆轮廓

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

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37-38题。

37.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美洲分布最厂B.位置相对固定

C.天气状况单D.气温年较差大

38.此时,图中K地盛行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下表为某市2016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

据此完成39-40题。

39.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中的序号是

A.③②①B.④⑤⑥C.⑥⑤④D.①②③

40.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中午,迷雾重重,仍未散尽

B.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

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41-42题。

41.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42.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C.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下图示意2017年某日亚洲部分地区天气状况。

读图完成43-44题。

43.这一天最有可能是

A.10月12日B.9月21日

C.12月31日D.5月22日

44.对该日天气形势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A.西安(34°N,109°E)风力大于北京B.东京阴雨,偏东风

C.首尔阴雨,西南风D.台北晴,偏北风

第Ⅱ卷

45.我国某城市(36.5°N)的一个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图1为该小区分布平面图,图2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

(0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30°≈0.57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1)图2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落时段的是_________,该日前后小区搂影的长度较_________。

(4分)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4分)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哈尔滨相比有何差异?

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4分)

46.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

00至18:

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

(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材料二图甲中小区1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图乙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6分)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8分)

47.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并简述甲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6分)

(2)描述A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C气候成因的是__________。

请评价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分)

(4)D处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我国典型,试从其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

 

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44题,每题1分

1-5DCAAA6-10CBDAC11-15ACBAB16-20CBDDA

21-25BDACC26-30BCDDB31-35CDCAA36-40DADAB

41-44BBCD

45(共12分)答案:

(1)G 短(4分)

(2)小区位于36.5°N,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的影长达34.66m,远大于楼间距20m。

(4分)

(3)楼房间距应比哈尔滨窄。

该城市纬度比哈尔滨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哈尔滨大。

(4分)

46(共20分)

答案:

(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

原因:

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下垫面不同,热容量不同。

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6分)

(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

原因:

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热量扩散快。

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

(6分)

(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设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的“热岛效应”。

(8分)

47(共24分)

(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6分)

甲地主要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每日日照时数长。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半年多雨,冬半年少雨。

原因:

A地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冬半年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或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

(6分)

(3)④ 气温:

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降水:

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6分)

(4)表现:

D处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