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1669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docx

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方案

1工程综合概况

1.1工程概况:

该施工专项方案为XX市XX供水环线工程XX顶管施工,顶管位置位于XX大桥西侧,管材主要采用DN1000钢管,壁厚为14mm,长度为225米,设计工作压力为0.5Mpa。

工作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位置位于XX南面花坛内,接收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位于南面河道工程施工场地内。

顶管施工采用泥水平衡法,顶管管中心标高为-4.00,管顶覆土深度为3.5米。

1.2设计单位:

XXXX设计院有限公司

1.3主要工程量

1.3.1结构沉井工程:

钢筋混凝土顶管工作井(内)6.5m×4.0m1座,接收井(内)4.0m×4.0m1座。

1.3.2顶管:

DN1020×14mm钢管1处,鉴湖大桥顶管225米。

1.4工程特殊性:

沉井、顶管均处在淤泥质粘土层,适合顶管施工;沉井高程较深,沉降时机械挖土较困难,须加长挖机臂长,同时在沉降过程中容易产生偏斜,须加以控制,井壁后座土质须作加固处理。

1.5施工实施

1.5.1钢筋混凝土沉开:

钢筋混凝土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以商品混凝土现场制作;长臂挖机挖土自重下沉;排水封底。

1.5.2顶管:

采用封闭式水力机械机头;顶进时注入触变泥浆减阻,长距离顶管备用中继间。

1.6施工执行规范和技术标准: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

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规范GBJ141009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地方政府的有关规范、标准

现按现场实际交底和满足顶管要求拟设施工方案。

2沉井施工

本工程工作井、接收井各1座,分1处顶管段设置,工作井平面尺寸均为(外)8.1m×5.6m,接收井平面尺寸均为(外)5m×5m。

各沉井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制作,以机械挖土自重下沉,排水封底施工方法。

如遇地质流砂层则采取井点降水措施。

工作井将分三次浇筑三次下沉方法,施工程序:

测量~基坑开挖~垫层铺设;刃脚制作,一次下沉;井壁制作(厚壁段);二次下沉;再次井壁制作;三次下沉;封底;养护,湿井待顶管和管线连接完毕后进行。

2.1测量定位

根据施工图中总平面布置要求,按甲方给定沉井中心的位置,在不受沉井下沉时土体移动影响的地方,设立观测沉井曲线移偏观察、复核十字轴线桩,然后按沉井所需尺寸,用白灰划定沉井基坑开挖线。

由于各处地下管道、电缆埋设情况不明确,为防止沉井座落在原管道、电缆上或在沉井沉降过程影响原管线,所以在沉井基坑放样后,须对周围原管线进行挖土寻找,确定原管线不受影响后方可挖土施工。

2.2基坑开挖、垫层浇筑。

沉井基坑大于井,外形坑底尺寸为按图,外边留工作面1.5m,深1.8m,放坡开挖。

(见附图9.2)

沉井刃脚基础垫层为砂层、素砼层。

粗砂垫层全底厚0.7m,素砼C15为带垫层厚0.5m,宽1.5m。

(见附图9.1)

2.3模板、支撑

沉井内外壁模板均采用硬质层压模板,脚手架支架动撑用Φ48A3钢管、方木。

井内为满堂脚手架,井外为双排1.2m宽脚手架兼作模板支撑,模板在使用前需清理,刷油,保证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不产生麻蜂面。

2.4钢筋绑扎

钢筋搭接垂直方向采用绑扎接头或焊接,二次浇筑时采用电焊双面焊接,接头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完后切断预留孔所在钢筋,绑扎加强钢筋。

保护层厚:

沉井壁板,底板下层筋为40mm,井壁为35mm,顶板为25mm。

2.5沉井混凝土浇捣

该工程混凝土均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沉井混凝土标号:

刃脚、井壁为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工作井钢筋混凝土和接收井混疑土底板为C30,管支墩为C25。

底板垫层为C15。

井体分三次浇捣,三次沉降,分刃脚部份浇筑下沉为一次;井壁下部厚壁部份浇筑下沉为二次;井壁上部为第三次。

混凝土配合比按试验室级配,泵车浇灌时,用插入振捣器2台振捣,每层浇捣厚度500mm,双向同时周而复始浇筑,施工缝留凹缝。

2.6沉井下沉、封底

2.6.1沉井下沉

沉井沉降前先凿除刃脚下素砼垫层,并清理干净,沉井下沉采用长臂挖机挖土,以自重来克服井壁与土体间的摩擦阻力和地对刃脚的反力下沉。

挖出土方无近堆放待地方,须及时外运。

下沉过程中经常测量倾斜程度。

做到“勤测勤纠”。

避免急剧下沉、不均匀下沉。

如果沉不下去,采取配重、井外壁取土或注入触变泥浆的方法以减少阻力。

根据每小时测量的下沉量,确定自然下沉量来决定最后的挖土深度,留10cm的自然沉降量以控制所要求标高。

沉降时严格控制出土量,控制沉降速度,以保证周边土质的稳定性。

2.6.2封底

当沉井将达到要求深度时,停止沉降取土,观测2小时,每30分钟检查一次累计沉降量不足5cm时进行封底。

如地下水量较大时封底前设置集水井(滤鼓),或采取井点降水。

封底先抛入片石,然后砼垫层。

以增加底板压力和减少污泥的泛起,封底必须连续进行。

2.6.3沉井预留孔进、出口封堵处理

在沉井沉降前,应将井壁钢管预留洞口用水泥砂浆砖砌封堵,而在顶管前,把砖砌封堵凿除。

为防止砼管在顶伸过程泥水和触变泥浆受挤压后从预留孔与顶管壁之间流失。

故需在工作井预留洞口作顶管时的封堵和顶管后永久性封堵,封堵方法参照其他工程通用图。

3顶管施工

本顶管共有1处,DN1020×14mm1处,鉴湖大桥顶管225米。

采用封闭式泥水平衡顶进,顶进用触变泥浆减阻,长距离置备中继间,视顶力情况随时投入接力顶进。

3.1顶管采用工艺

本工程顶管将采用封闭式泥水平衡顶进方法,泥水平衡是以泥水压力耒控制掘进处土层,只要调节进出水量,就可以使出泥仓建立一定压力,使土压舱内的压力始终控制在土体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顶管工作时,刀盘一边旋转切削泥土的同时一边作偏心运动把泥土轧碎,被轧碎的泥块只有比泥土仓与刀盘锥体之间的间隙小才能进入泥水仓,从泥管中排出。

顶进时,采用四个主千斤顶组合推力,一般情况下主顶顶速是恒定的,随着土质的变化可能引起正面土压力的变化,当正面土压力高于设定土压力时,机头出土加快,使正面土压力下降,降到低于设定土压力时,土压平衡控制器又会调节,使出土减慢,土压力回复到设定范围,也就是维护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顶管工作时,必须根据覆土深度和土质情况计算出顶进正面的土压值,作为设定土压力,输入土压平衡控制器,此后就可以靠土压平衡控制器自动控制正面土压力。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覆土和土质情况及时调整设定土压力值,以利顶进的顺利进行。

3.2顶管机头主要技术参数及配套设备

TPN型泥水式顶管机头主要由切削搅拌系统、动力系统、壳体、纠偏系统、进排泥系统、电气系统及监控系统组成。

泥水平衡顶管机外形尺寸:

2.2m*3.5m

重量:

约9.5t

最大纠编角度:

(上下、左右)2.5度

正常工程推进12-24m/24小时

分体式液压千斤顶200t*4台

浮力光经纬仪

压浆系统

液压工作站

导轨等配套设备

电动移动行车

3.3顶力估泥水算

平衡顶管中,总推力计算公式。

Fp=π*D1*L*f+NF

式中:

Fp——总推力(kN);

NF——初始推力(kN);

f——管道外壁与土的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kN/m2);

D1——管道外径(m);

L——推进长度(m)。

初始推力:

NF=π*Dg2*Rs*Hs/4

而式中:

Dg——机头外径(m);

Rs——土的重度(一般为16~20KN/m3);

Hs——覆土层厚度(m)

为控制沉井后座顶力在7000KN左右,

Lmin=(n+1)*0.7*f0/(π*D1*f)-50

式中:

n——中继间数量(m);

f0——中继间设计允用顶力(KN);

为减少泥土对管壁摩擦阻力,将采用管道内壁通过注浆孔向管壁外侧同步注入触变泥浆,以减少管外壁的顶进阻力并支撑周围地层,注浆后顶进摩擦阻力估算。

F=fлDL

3.4顶进设备安装

分体式千斤顶安装:

安装双层4个主千斤顶时应按操作规程施工,不平行度在水平方向不允许超过3毫米,在垂直方向不允许超过2毫米。

在数台千斤顶共同作用时,则其规格应一致,同步行程应统一,且每台千斤顶使用压力不应小于额定工作压力的70%。

为了减少后座倾覆、偏斜,千斤顶受力的合力位置应位于后座中间,多台千斤顶双层布置时,其合力位置在管道中心以下0~20厘米处,每层千斤顶高度应与环形顶铁受力位置相适应。

主千斤顶多台安装,油路必须并联,使每台千斤顶有相同的条件,每台千斤顶应有单独的进油退镐控制系统,以后视顶力和土质、摩阻力情况决定增减只数。

千斤顶应根据不同的顶进阻力选用,千斤顶的最大顶伸长度应比柱塞行程少10厘米。

油泵必须有限压阀、滤油器、溢流阀和压力表等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试车,检验设备的完好情况。

导轨安装:

导轨安装时,应复核轨道的中心位置,两根导轨必须相互平行、等高,导轨面的中心标高应在设计管底标高适当抛高(一般为0.5~1厘米)。

导轨轨距计算公式:

β=2R2外-R2内。

出洞的技术措施:

出洞前,先在洞口处安装防泥水止水封门(附图),其作用是防止顶管机出洞后正面的水土涌入工作井内,同时作用于防止顶进施工时泥水和压入的减阻泥浆从此处流失。

如遇顶管处地下水压较高,流砂层、泥水流动大,为防止在机头出洞前与拆除预留洞砖墙过程中大量砂泥水涌入,将采用井点降水措施,保证机头顺利出洞,待机头完全出洞后即可停止降水。

出洞前,先在洞口处安装防泥水止水封门(附图9.3),其作用是防止顶管机出洞后正面的水土涌入工作井内,同时作用于防止顶进施工时泥水和压入的减阻泥浆从此处流失。

3.5管道顶进施工

出洞阶段结束后,即可进行正常的顶进施工。

顶进时,严格控制主顶速度,并随着土质的变化可能引起正面的土压力的变化,当正面土压力高于设定土压时,出土加快,使正面土压力下降,低于设定土压力时,出土减慢,土压力回复到设定范围,也就是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覆土和土质情况及时调整土压力值。

一节管节顶进结束后,缩回主顶千斤顶,拆除洞口处的水管电线,吊放下一节管节,然后连接洞口处的管线,再继续顶进。

管道顶进作业时,遇下列情况,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理:

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物时;

后背墙变形严重;

顶管发生扭曲现象;

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

3.6顶管纠偏

3.6.1纠偏装置

是通过顶管机上的纠偏铰产生折角的面进行的,顶管机为二段一铰结构,顶管机长径比(即纠偏灵敏度)为L/D=1.08。

纠偏系统由4台100t双作用油缸及控制阀件组成,4组油缸呈90°正交布置,每个纠偏油缸都通过万向铰将顶管机前后壳体连接在一起,使顶管头机在能一定范围内任意做出纠偏动作。

4组纠偏油缸由4个四通电磁换向阀控制,每个油缸前后腔油路关闭,使油缸内始终保持高压,确保纠偏动作的可靠。

3.6.2纠偏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测量顶进轴线的单值控制图,直接反映顶进时轴线的偏差情况,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纠偏的方向,保证顶管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实际顶进中,顶进轴线与设计轴线经常会发生偏差,因而要采取纠偏措施,减小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间偏差值,使之尽量趋向一致。

顶进轴线发生偏差时,通过调节纠偏千斤顶的伸缩量,使偏差逐渐减小并回至设计轴线位置。

在施工过程中贯彻勤测、勤纠、缓纠的原则,不能剧烈纠偏,以免对管节和顶进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纠偏是与顶管同步进行的一项工作,重要的是把握顶管趋势,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应缓慢地,逐步进行,若操之过急就容易造成轴线的较大折角,反而不利于顶进的顺利进行。

3.7顶进测量及控制

轴线测量方法:

为了使顶进轴线和设计轴线相吻合,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对顶进轴线实行测量。

在正常情况下,每顶进一节管节测量一次,在出洞、纠偏、进洞时,适当增加测量的次数,施工时要经常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顶进测量利用J2激光经纬仪置于顶进轴线上,跟踪顶管机内光靶测尺,顶进时,施工人员随时可以直观地看出顶管机偏差情况及行进方向。

顶进中顶管机前进趋势的测定:

测定顶管机前进趋势,能达到减少测量时间的目的,顶进中施工人员对顶管机的纠偏也迫切需要及时了解顶管机走势,以能够较有效地纠偏。

施工人员及时了解顶管机走势,如果轴线偏差较小,且走势较好(沿设计方位),有时就可省去不必要的轴线差测量,提供更多的顶进时间,如轴线偏差较小,但顶管机前进趋势背离设计轴线方向,施工人员也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纠偏,使顶管机不致偏离较。

可见掌握了顶管机的走势好处显而易见,为此我们设置了顶管机前进趋势测量及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顶管机的行进趋势来指导纠偏。

本工程测量所用的仪器用激光经纬仪和高精度的水准仪。

顶管机内设有光靶,光靶用于激光经纬仪进行轴线的跟踪测量。

3.8触变泥浆减阻

在流砂层土损顶伸过程中,会使管壁摩擦系数增大,顶进压力增高,会使顶管受阻,此时需采取注浆工艺。

采用注入触变泥浆使管外壁形成一个润滑护套,使管道在润滑护套内移动,尤其是在穿越流沙层时为克服因流沙层比正常土质顶管阻力增大五倍左右擦力,必须补充大量的泥浆在流沙层中的流失,因此注浆工艺在遇中流沙层顶管中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注浆工艺在投入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注浆操作规程,从注浆压力,注浆量(即触变泥浆在管壁形成的厚度)以及触变泥浆的配比都要严格的加以控制,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确定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计算如下:

3.8.1注浆量计算

注浆量的计算:

V=(D12-D22)/2·π·L·R

式中:

D1—注浆环外径

D2—管道外径

L—顶进管道计算长度

R—泥浆损耗系数(3~8)倍

R值要根据不同土质,不同覆盖层厚度,根据经验在流砂土质中顶进,一般取6~8。

3.8.2触变泥浆的施工方法要点

3.8.2.1搅拌均匀的泥浆应静置一定时间后方可灌注。

3.8.2.2注浆前,应通过注水检查注浆设备,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灌注。

3.8.2.3注浆压力可按不大于0.1MPa开始加压,在注浆过程中的注浆流量,压力等施工参数,应按减阻及控制地面变形的测量资料调整。

3.8.2.4每个注浆孔应安装阀门,注浆遇有机械故障、管路堵塞,接头渗漏等情况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3.8.3注浆设备的配置

注浆泵采用SYB50×45Ⅱ液压注浆泵,由于管路长,注浆量大,如一台注浆保证不了注浆压力时,则需同时采用同型号二台注浆泵并联使用。

注浆管道采用Φ50镀锌管,如一根流量不够,可同时采用二根或加大管径。

管配件均采用拆卸方便的活接头。

3.8.4泥浆配制

减阻泥浆的性能要稳定,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既要有良了的流动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

触变泥浆的主要成分是膨润土,掺入碱(碳酸钠)和水配制而成。

顶进施工前要做泥浆配合比实验,找出适合于施工的最佳泥浆配合比。

拟在现场设一泥浆制作箱。

触变泥浆的配合比参考下表

膨润土的胶质价

膨润土

碱(碳酸钠)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

100

100

100

524

524

614

614

2~3

1.5~2

2~3

1.5~2

触变泥浆配比(重量比)

注:

膨润土的胶质价测定方法如下:

将蒸馏水注入直径25mm,容量100ml的量筒里,至60~70ml刻度处;称膨润土试料15g,放入筒中,再加水至95ml刻度,盖上塞子,摇晃5mim,使膨润土与水混合均匀,加入氧化镁lg,再加入至100ml刻度,盖好塞子,摇晃1mim;静置24h使之沉淀,沉淀物的界面刻度即为膨润土的胶质价。

为了在顶进完毕后使触变泥浆固结增强,可掺入凝固剂(工业六糖)和塑化硫(松香酸钠)。

以上掺入剂的配比参考下表:

触变泥浆掺入剂配比(重量比,以膨润土为100)

石灰膏

工业六糖

松香酸钠(干重)

42

1

0.1

注:

石灰膏中的含水量为110%,实际石灰占膨润土的比重为20%。

减阻泥浆的拌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催化剂、化学添加剂等要搅拌均匀,使之均匀地化开,澎润土加入后要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水化。

泥浆拌好后,应放置一定的时间才能使用。

压浆是通过储浆池处的压浆泵将泥浆压至管道内的压浆总管,然后经由压浆孔压至管壁外。

施工中,在压浆泵、顶管机尾部等处装有压力表,便于观察,控制和调整压浆的压力。

3.8.5压浆方法

顶进施工时主要是实行同步压浆,通过顶管机尾部的四个压浆孔压注触变泥浆、压浆压力应以浆液能压出管壁外而压力最小为宜。

压力太大,则管壁外土体要受到扰动,造成局部坍塌,反而不利于减阻,也影响了轴线控制;压力太小,则浆液无法压出管壁外,不能形成浆套。

顶进时可以通过观察总的压浆量与顶进距离的关系来估算压浆压力是否恰当。

随着顶进距离的延伸,应定期进行初压浆,补压浆通过管道内每6m布置的压浆孔进行,补压浆可能在每节管节顶进的间隙进行,必要时在顶进过程中也可穿插进行。

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用量主要取决于管道周围空隙的大小及周围土层的特性,由于泥浆的流失及地下水等的作用,泥浆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用量大很多,一般可达理论值的6-8倍,但在施工中还要根据土质情况,顶进状况,地面沉降的要求等做到适当的调整。

4管道安装

4.1钢管焊接

顶进钢管每节长度暂定4m。

现场手工焊接的钢管管端作外V型坡口,双面焊接。

当焊缝的一面焊接完成后,另一面焊接之前必须采用碳孤气的清除焊缝夹渣。

钢管环向焊缝坡口采用机械或火焰切割机切割,清除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钢管焊接所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具有出厂合格证书。

焊接工艺符合《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的有关规定:

接头焊缝的表面质量标准须符合GB50236--98中表11.3.2中一级标准;接头焊缝内部质量须达到GB50236--中表11.3.2中二级标准要求。

钢管及钢制管件现场焊缝必须100%超声波探伤,,非现场制备钢管及管件,焊缝抽检20%(15%超声波探伤,5%X射线探伤)。

环缝对口错位不应大于板厚的15%,且不大于3mm。

4.2钢管接口补防腐

钢管内、外防均由钢管提供方预先防腐完成。

4.2.1钢管内防腐

钢管接口内防腐采用水泥砂浆现场人工粉抹,防腐前管道内壁的浮锈、氧化铁皮、焊渣、油污等,应彻底清除干净,焊缝突起高度不得大于防腐层高度,水泥砂浆应使用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水泥采用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或矿渣水泥,内防腐水泥砂浆厚度15~17mm。

拌和用水应采用对水泥砂浆强度、耐久性无影响的洁净水。

水泥砂浆内防腐形成后应立即将管口封堵。

终凝后进行潮湿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应不少7小时,矿渣硅酸盐水泥应不小14小时。

4.2.2钢管外防腐

钢管外防腐采用环氧树脂包玻璃钢,按设计要求顶管外防腐层次标准,干膜厚度不小于800微米,并承受3500V电火花测试没有漏点。

4.2.3防腐层保护

为确保管道内外防腐覆盖层不受损伤,应在运输吊装时使用软绳两点方式吊装。

5劳动力、机械配置

5.1劳动力安排

设专业施工班组2个,主要工种人员配置:

沉井制作班组1个,班组人员共38人。

木工15人

钢筋工12人

混凝土工8人 

顶管作业班组1个:

班组配置人员共10人。

顶管机装工6人

起重工2人

测量工2人

电工1人 

5.2主要机械配置

序号

机械名称

数量

单位

单台用电功率

1

高压注油泵69MPa

2

11Kw

2

泥(土)水平衡顶管机头

1

22KW

3

注浆泵

1

7.5kW

4

长臂挖掘机

1

P200

5

潜水泵

4

2kw

6

泥浆泵D100

4

11kW

7

分体式千斤顶200t

4

液压式

8

单轨移动式电动行车5t

1

11kW

9

触变泥浆搅拌设备

1

4kW

10

发电机组(备用)

1

75kW

6顶管质量控制

6.1保证土体稳定层、防止土体移动

土体移动会产生地面沉降或塌陷,而产生土体移动的主要过程管壁与土体的摩擦阻力大于土体稳定层的土压力,为此顶管施工中一要尽量减少阻力,二要保证管顶上方的土体稳定层厚度。

根据其他工程成功经验,在穿越河流时管顶复土有2.5倍以上就能满足稳土层要求,在自然土质的条件下,能顺利穿越河流。

6.2减小顶管阻力、防止土体移动

顶管阻力主要耒自管壁与土体摩擦阻力和顶管机头的正面阻克服管壁摩阻主要靠在顶管时同步注浆减阻克服(巳有说明),而克服机头正面阻力主要靠调节出土量,所以在顶管过程中根据地面测量遂步实现调整,不同土质跟踪调整,本次顶管要做到勤测量勤调整,以最佳状态穿越河流区域。

6.3减少纠偏、保持土体稳

顶管工程由于后座力的作用和土体等原因会造成顶管轴线、平方向偏移,须通过顶管机头纠偏装置纠正,而纠偏后会使管道周围产生空隙(尤其大的纠偏)造成土体移动后地面变化,在对地面要求较高情况下,通常则通过压力注浆控制和顶管工艺操作上控制,工艺操作主要有后座力的调整;千斤顶合力调整和机头纠偏装置的调确,顶管在顶进过程中须不断调整达到顶进管道的走势稳定。

这样保证流床区域管顶复土体稳定不受损坏。

6.4保证注浆压力、控制地面沉降

顶管注浆工艺不但减小管壁与土体摩擦阻力,同时还有起到充顶管中固有间隙和纠偏中产生的间隙,有效的控制地面沉降作用,注浆压力要跟据管壁土压确定,有效的检查办法是通过地面测量数据反馈,同时检查管内注浆孔,拆开个别注浆咀,视其是否有浆挤出。

6.5质量标准

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单位

允许偏差

1

中心线

mm

50

2

管底标高

mm

±30

7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项目设立专职安全员,按企业规定履行职责。

负责施工的安全管理程序,规定和制度,开工前要提交安全部门审核。

7.1安全防护

对首次参加现场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考试,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班前安全会制度和书面安全交底制度,要根据施工对象、作业条件、环境,班长、工长或专职安全员向作业人员做针对性的具体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字确认手续。

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六大纪律”和“十项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帽和其他防护用品。

吊装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起重桅杆和起吊物件下严禁站人。

吊装作业设置安全警戒区,悬挂警示牌,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工作井较深,设置钢制安全楼梯,井四周设置安全栏杆。

设置充足的夜间照明。

定期检查施工机具的安全设施。

顶进中,压力突然增大时,应立即停止,待查出原因后方可继续施工。

坑口一米内严禁堆物,施工现场和工作坑四周设置安全围栏和安全宣传标志。

7.2安全用电

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安装施工用电设备和路,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源,设置安全配电箱,保护和计量装置齐全可靠。

各种电动设备机具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

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装漏电保护器。

7.3文明施工

加强施工平面管理。

施工占用场地、设施,施工使用的道路必须在协商的基础上,经地方部门同意,双方商定的施工平面布置,项目施工人员不准随意改变。

始终保持良好的场容场貌,施工材料堆放整齐,施工机械安置有序,施工余料废料及时回收,施工垃圾及时清理,泥土及时外运。

工程竣工后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程现场清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