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1610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docx

南海一中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南海一中2000――200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试题范围:

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单元)

第一卷选择题

 

一.一.            语文基础知识(3分一题,共30分)

1.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沸反盈天坚贞不谕自惭形秽励精图治B诚惶诚恐恬退隐忍尽窥堂奥遐思迩想

C拨乱反正含混晦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莫可名状情随事迁责无旁贷分崩离析

2.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

(1) 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____一天音响的浓云。

(2)

(2) 他们本来被生活隔开,互相隔绝,现在被她的热烈的言语所鼓动,___了一个整体。

(3)(3) 惊吓,悲伤,晕眩,寒冷,种种__在一起,使她感觉心头异样空虚。

A汇成聚成混合B合成聚成搀杂C合成融成搅和D汇成溶化缠绕

3.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李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B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它的每一句都须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以便发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4.4.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1)

(1) 她要偿还这可怕的债务。

……她辞退了女仆,(a迁移了住所,b住所也迁移了,)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

(2)

(2) 睁眼四看,一些器物同平时一样,静处在灯光里,侧耳听外面,没有别的,(a唱戏声从远处送来b有远处送来的唱戏声)和着圆熟的胡琴。

A

(1)a

(2)aB

(1)a

(2)bC

(1)b

(2)bD

(1)b

(2)a

5.5. 对下列描写片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

B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以心理描写来反衬华老栓的愚昧)

C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以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对祥林嫂的关怀和对当时社会的愤恨)

D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以动作描写来说明母亲已完成接取传单的任务)

6.6.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装在套子里的人》《竞选州长》――契诃夫――俄国

B《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巴尔扎克――法国

C《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D《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丹麦

7.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分为语录体与论文集两类,《论语》《孟子》《韩非子》皆为语录体。

B司马光,北宋人,字君实,谥号文正,被追封为温国公,其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C《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时曾为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叫他的门客写的,该书属于先秦诸子散文。

D《祝福》与《药》分别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与《呐喊》。

8.8. 对下面一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光明

朱自清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

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

快给我些光明吧,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

“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1919.11.22

A诗的开头用“风雨”“夜”“荒郊”等词语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旨在为下文写对光明的渴求作铺垫。

B“上帝!

快给我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

”这几句中连作两感叹号,语气非常强烈,这是一个对光明执着追求的强者对主宰万物的上帝的埋怨与责问。

C最后四句,诗人借上帝之口,告诉人们光明只能靠自己去创造,这同《国际歌》中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蕴是相通的。

D通观全诗,有些句子似乎不那么顺口,寓意也比较单纯、直接,因此,在艺术构成上显然没有作者的散文《荷塘月色》《绿》那样圆熟,由此也可以看出此诗写于白话新诗草创时期。

9.9.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A《炉中煤》是郭沫若在日本写的一首“五四”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爱国抒情诗,这首诗的主题、题材、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

B“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

C“年青的女郎”既象征“五四”以后我们的祖国,也实指诗人国内的妻子。

诗人身在异国他乡,既思念祖国,又思念家人,《炉中煤》便是诗人对于祖国和爱人的恋歌。

D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曾长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心里的爱国感情,这爱国感情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像煤一样“重见天光”。

10.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

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A全词起笔横绝,“郁孤台”三字劈面便突起一座郁然孤持之高台,进而写出台下的清江水。

B词的结尾借鹧鸪之声,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信念。

C这首词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眼前之景说出心中之事,达到意内言外的极高境界。

D这首词抒发了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的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的深情萦念,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二.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20题(每题3分,共30分)

(一)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其时已与先王这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11.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使人先表澭水”中“表”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B“澭水暴溢”中“益”是通假字,通“溢”。

C“军惊而坏都舍”中“都”作“城市”讲。

D“与先王之法亏矣”中的“亏”作“不适应”讲。

12.作者通过这段故事意在讽刺:

A不顾“事”的变化而机械法古的人。

B不顾“地”的变化而机械法古的人。

C不顾“人”的变化而机械法古的人。

D不顾“时”的变化而机械法古的人。

(二)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

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13.与“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传以为雁荡。

B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

C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D(忠烈)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14.全是定语后置的一组是:

1皆不可限以时月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4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5亦雁荡具体而微者6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7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8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A2356B2378C1278D1345

(三)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5.下列各句中与“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中的“固”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相如固止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6.“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由与求,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服而且不能来,国家四分五裂你们无力匡救,却策划在国家内部发动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啊!

B现在由与求,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服而且不能来,国家四分五裂你们无力匡救,却策划在国家内部挥动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啊!

C现在由与求,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服,你们不能使他归附,国家四分五裂你们无力匡救,却策划在国家内部发动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啊!

D现在由与求,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服,你们不能使他归附,国家四分五裂你们无力匡救,却策划在国家内部挥动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啊!

(四)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

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

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

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

也如此。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

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

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

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17.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A揭示出鲁镇人们对过旧历年的重视B主要说明鲁镇人们的愚昧和无知

C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D揭示出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18.通过四叔书房的描写,说明四叔是一个:

A懒散、不爱整洁的人B学识渊博,爱读书做学问的人

C是一个政治迂腐,保守顽固,反对改革,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的人D是一个豁达,宽厚,平和的人

(五)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都使她苦恼。

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

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19.“她不断感到痛苦”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一心一意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却又不可能看得到。

B她天生丽质,聪明过人,却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C丈夫的碌碌无为,胆小怕事,在爱情生活上不和谐

D天生丽质,聪慧过人,温情柔性的优越条件没能换来相应的社会地位。

20路瓦栽夫人心里“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产生的原因是:

A她看着小女仆,仿佛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感到悲观,所以产生这种思想。

B现实与追求的矛盾使她悲观,也驱使她追求梦想,求得精神上的刺激。

C她同情小女仆的身世与处境,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D她目睹小女仆的辛苦而联想到目前自己的处境,所以产生这种思想。

南海一中2000――200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试题范围:

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单元)

第二卷

班别___学号____姓名____得分____

 

三.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1――28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21――24题,(每题3分,共12分)

叶适,字正刚,温州永嘉人。

为文藻思英发,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

授平江节度推官,丁母忧①改武昌军节度判官。

少保史浩荐于朝,召之不至,改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士多从之游。

参知政事龚茂良复荐之,召为大学正。

  迁博士。

因轮对②,奏曰:

"人里之义,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

二陵③之仇未报,故疆之半未复。

而言者以为当乘其机,当待其时。

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

时自我为,何彼之待?

非真难真不可也,正以自我为难,自为不可耳。

于是力屈气索。

甘为退伏者于此二十六年,积今之所谓难者阴沮之,所谓不可者默制之也。

盖其难有四,其不可有五。

置不共戴天之仇而广兼爱之义,自为虚弱,此国是之难,一也。

国之所是既然,上大夫之论亦然,为奇谋秘画者止于乘机待时,忠义决策者止于亲征迁都,深沉虑远者止于固本自治。

此议论之难,二也。

环视诸臣,迭进迭退,其知此事本而可以反覆议论者谁乎?

抱此志者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

此人才之难,三也。

论者徒鉴五代之致乱,而不思靖康之得祸。

今循守旧模,而欲驱一世之人以报君仇,则形势乖阻,诚无展足之地,若顺时增损,则其所更张动摇,关系至重,此法度之难,四也。

又有甚不可者:

兵以多而至于弱,财以多而至于乏,不信官而信支,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贤能而用资格。

此五者,举天下以为不可动,岂非今之实患欤!

沿习牵制,非一时矣。

讲利害,明虚实,断是非,决废置,在陛下所为耳。

"读未竟,帝④蹙额曰:

"朕比苦目疾,此志已泯,谁克任此,惟与卿言之耳。

"及再读,帝惨然久之。

〔注〕①丁母忧:

母亲亡故,居丧。

②轮对:

宋代制度。

每隔五天,皇帝在内殿办公,朝臣中轮派一人上殿申论政事得失。

③二陵:

指北宋徽、钦二宗被金人俘虏受辱而死之事,即靖康之耻。

④帝:

系南宋孝宗皇帝。

2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少保史浩荐于朝,(叶适)召之不至B而不思靖康之得祸(缘由)

C自为(敌国)虚弱,此国是之难D若顺时增损(形势),则其所更张动摇,关系至重

2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己--应当为陛下构建今后的规划,办好这一件大事足矣。

B然机自我发,何彼之乘--然而机会应当由我们造成,有什么对方提供的机会可乘呢?

C盖其难有四,其不可有五--大概而言那些难办的事情涉及四方面,但不能再有第五了。

D忠义决策者止于亲征迁都--忠诚并坚持原则的决策者,对皇帝亲征和迁都是要阻止的。

23..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叶适积极主张的一组是

①不任人而任法②顺时增损③乘机待时④机自我发⑤时自我为,

A①③④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24.下列叙述或评议,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适向皇帝陈述了克服困难的四点建议,他认为造成这些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用兵理财不当。

皇帝很反

感,只允许他说说而已。

B南宋偏安一隅,因循苟且之风日甚。

叶适针对时弊强调“机自我发”、“时自我为”,反映他对收复失地

是有信心的。

C叶适在轮对时,对国家形势做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沿袭原有的法度、观念只能误国害民,恳请皇帝进

行全面改革。

D叶适环视诸臣,慨叹"人才之难";宋孝宗认为无人能担当得起除旧布新的重任,他承认自己也没有这

样的志向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5――28题(共16分)

创造回忆王鼎钧

上帝在天上坐着,天使在宝座旁站着,俯视下界,但见人群忙忙碌碌,熙熙攘攘。

天使好奇地问:

“这些人在干什么?

“他们在寻找一种叫做回忆的东西。

过了一些时候,人群变得稀少而静止,这些或坐或卧,白发苍苍,寂然无声。

天使问是怎么了?

上帝说:

“他们已经找到了回忆了。

人储存回忆,一如驼峰储水,松鼠藏栗,植物埋下宿根。

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意回忆,是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有人发誓不进公园,尽管那里的青草早被剪过二十次,他们怕从上面可以看见某一个人的脚印。

有人讨厌插花,因为他曾经拿着花圃里买来的上等鲜花,左等右等,直到手中的花苞开放,还没有人来赴约。

有人永远不愿再听某一支曲子,有人永远不愿不再吃一道菜,有人永远讨厌某一句口头禅。

有些人,他平生有许多事情不堪回首、不忍或不敢回忆,因为他当时对那些事情的处理是错误了,失败了。

那些事情一定是他一生中的大事。

一个人,如果必须把生平大事从记忆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凉了。

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细节不会进入将来的回忆,你可以不必斤斤计较;如果一旦面临“大节”,就得成心警惕:

“我将来要怎样回忆这件事?

”必须使日后回忆起来能够觉得无憾,得到安慰才好。

(选自《人生试金石》)

25.如何理解“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回忆,是否有许多事情值得回忆。

”这句话?

(3分)

答:

 

26.写出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来突出“人生必须临大节而不苟,才能‘使日后回忆起来能够觉得无憾,得到安慰’的命意所在?

(6分)

答:

 

27.本文巧于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分)

 

28.以下分析、评论不合文意的项是:

(4分)

A无论您承认与否,人是活在回忆中的。

B文章开首以遐想的笔调,写人群忙碌地寻找回忆,直到沉浸于回忆中,点明人人少不了回忆。

C“创造回忆”其实是创造“现在”的意思。

D人们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是处理错误了或者失败了的人生大事,这些记忆是可以抹掉的,只是心境太悲凉了。

E本文在表现和深化文章中心的过程中运用了层进法。

四.四.            语言表达与运用

29.根据下面这句的格式,仿造两个句子,要求最后一句点明寓意。

(5分)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五.            作文(60分)

30.以“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海一中2000――200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试题范围:

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单元)

第一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D

A

A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A

A

C

C

C

C

B

第二卷

21.B

22.B

23.D

24.A

25.现在创造的价值越多,将来值得回忆的内容越多,要创造现在充实的人生。

26.

(1)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意回忆,是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

(2)如果必须把生平大事从记忆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凉了;

(3)如果一旦面临“大节”,就得存心警惕:

“我将来要怎样回忆这件事?

”(对一项得1分,全对得4分)

27.逆推(或反推,反证)

28.AD

 

 

 

南海一中2000――200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试题范围:

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单元)

第一卷选择题

 

六.一.            语文基础知识(3分一题,共30分)

1.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沸反盈天坚贞不谕自惭形秽励精图治B诚惶诚恐恬退隐忍尽窥堂奥遐思迩想

C拨乱反正含混晦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莫可名状情随事迁责无旁贷分崩离析

2.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

(1) 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____一天音响的浓云。

(2)

(2) 他们本来被生活隔开,互相隔绝,现在被她的热烈的言语所鼓动,___了一个整体。

(3)(3) 惊吓,悲伤,晕眩,寒冷,种种__在一起,使她感觉心头异样空虚。

A汇成聚成混合B合成聚成搀杂C合成融成搅和D汇成溶化缠绕

3.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李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B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它的每一句都须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以便发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4.4.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1)

(1) 她要偿还这可怕的债务。

……她辞退了女仆,(a迁移了住所,b住所也迁移了,)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

(2)

(2) 睁眼四看,一些器物同平时一样,静处在灯光里,侧耳听外面,没有别的,(a唱戏声从远处送来b有远处送来的唱戏声)和着圆熟的胡琴。

A

(1)a

(2)aB

(1)a

(2)bC

(1)b

(2)bD

(1)b

(2)a

5.5. 对下列描写片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

B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以心理描写来反衬华老栓的愚昧)

C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以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对祥林嫂的关怀和对当时社会的愤恨)

D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以动作描写来说明母亲已完成接取传单的任务)

6.6.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装在套子里的人》《竞选州长》――契诃夫――俄国

B《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巴尔扎克――法国

C《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D《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丹麦

7.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分为语录体与论文集两类,《论语》《孟子》《韩非子》皆为语录体。

B司马光,北宋人,字君实,谥号文正,被追封为温国公,其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C《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时曾为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叫他的门客写的,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