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139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docx

惠州一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惠州一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0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

8分)

(1)A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

B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王维《观猎》)

(2)A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饮马长城窟行》)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3)A,;险以远,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4)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B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二)古诗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4题。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3分)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3.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3分)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4.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6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

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

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

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

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

“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

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

”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

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

使还,迁考功员外郎。

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

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天令怀素按鞫。

                           按:

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典:

主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

受:

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

                讽:

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

6.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

B.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D.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8分)

(1)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

(4分)

翻译:

(2)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4分)

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8.用“/”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9.翻译下面文字(3分)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翻译: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22分)

与历史亲近的时刻

一个梦,一个不曾长大的梦,如一片枫叶含在稚童的书页唇间,如一个笑靥旋在少年的睡中,如老人们述说娓娓的童话,印在夏夜纳凉蒙童神往的双眸中。

然而,在6月渐渐燠热的暑气挟带着风沙.侵袭京城时,我却让这个成长了几十年的梦,瓜熟蒂落为一个圆满的现实。

北京,这个旧时多少帝王希冀天下平安、四海平安、万世平安的首都,沉淀和爬伏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历史的苍苔;天安门这个耳热能详、几近圣明的名词,已不再是仓颉所造方块字的抽象,我终于走近了您,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气屏住了,脚牵住了,目光凝住了,血凝住了,这就是千百回在画中、课本中、报纸中、广播中、影视中连连轰炸过大脑屏幕的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般的天安门么?

梦境与现实仅几步之遥,其后却逶迤了30余个台阶,而每一个台阶就是整整365天,就是整整一轮春夏秋冬!

我身临其境,心境正如同美食家面对美味佳肴,总先停箸止叉,细细品尝食物的美色和诱人的醇香以及它所带来的赏心悦目的温馨;旅游家不急于接近山水的极致,只是远远地陶醉那迷离青黛色的山影在天边划下的连绵千里的际线和悬在其上的晚霞的壮美,细细体味由此所带来的心灵的震颤和灵魂的洗礼一样;面对天安门,我如仓猝上阵的士卒,急急调整装备着心境,真正舍不得那样快地接近这个曾经为之梦萦魂绕的圣殿,只是眼含热泪远远地伫立,目光所及,将天安门城搂的每一堵红墙,每一握栏杆、每一块琉璃、每—个雕梁摩挲,并陶醉于由它所带来的一波波激动、眩晕和不可捉摸的虚幻感。

而当我真正走进天安门时,我竟举止失措、如痴如呆地用我的十指一寸一寸地盲人摸象般地抚遍了弧弧曲桥、峙峙华表、朱红厚墙、锃亮门叩。

唯有肌肤之亲,一切的虚幻才不再虚幻了。

我知道,我正在亲近天安门,正在亲近一部浩浩渺渺的中国历史。

刮过几个世纪的朔风,羌鼓依然隐隐可闻:

幡旗猎猎;狼烟四起,马蹄沓沓,滚过了秦关汉堞,驮来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弯弓射雕,射向大漠渺渺,雕落之处,便隆起了一座巍峨大都,便腾飞了大漠龙蛇。

又过了几世纪,凤阳布衣,揭竿再起,披甲穿铠,轰隆隆哗啦啦烧坍了百里流金的故都,凤凰火中涅槃再生,重又垒造了个威凛凛加四海、剽悍悍震天下的北平之都。

历史真是太沉甸,,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

墙,朱红的;烽火,朱红的;鲜血,朱红的;和平,朱红的;灵魂,朱红的:

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是朱红的。

荒蛮远古,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力竭而倒,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邓林为芳菲;精卫填海,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昼夜不息,矢志不改……所有这依附于瑰丽的上古神话的民族魂、民族气概早已结结实实地夯进了天安门红色的城墙;秦风汉月、唐诗宋词元曲离骚赋,也分明在琉璃瓦上流韵溢彩,天安门任人仰视为一条七彩的虹。

历史悠悠,华夏煌煌。

当历史的巨剪并不酣畅淋漓地剪去曳在清朝脑后的长辫之时,也剪开了近代历史的帷幕,长辫怦然掉地,中国也怦然掉地,这个雕琢了5000年的精致瓷器,一时四分五裂,五裂四分。

直至1949年那个宜人的深秋,一个湖南伟人弯下他魁梧的身躯,收拾金瓯一片,用他的巨手重新聚合了这个古老的瓷器,并将它高高地举过了头,让世人重新炫目了它四射的芒刺。

登临天安门城楼的台阶,短短地只需几分钟,而历史却整整踯躅徘徊了成百年。

铺着红地毡的台阶呵,曾目睹了多少帝王将相的沉浮荣辱,也谛听了共和国一代领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笑声。

站在天安门城楼,我努力地去贴近去还原那个曾经发出过“从此站起来”的巨吼的地方,去体验一颗伟大心灵终铸伟业百感交集时的激动。

我扫视了辽阔广场,历史有如片片浮云,聚拢而来,作铜钟大吕之声。

此刻我进一步领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重压。

我知道,我就站在历史的中心,就站在历史的巅顶,俯瞰四海五洲。

1996年11月8日

10.文章开头所写的“梦”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从“梦”写起?

(5分)

答:

11.作者在“与历史亲近的时刻”,经受了哪些“心灵的震颤和灵魂的洗礼”?

请结合全文分条表述。

(6分)

答:

12.“所有这依附于瑰丽的上古神话的民族魂、民族气概早已结结实实地夯进了天安门红色的城墙”一句中“民族魂、民族气概”指的是什么?

(5分)

答:

13.请结合全文,就文章的内容或形式某一方面作简要的鉴赏分析。

(6分)

答:

(二)实用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

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

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

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如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在地球上续存的根本问题,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

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

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9.11”事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承担了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的重任,《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结果。

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伴随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和扩张,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势之猛,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猝不及防。

它造成的后果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单一化,致使一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流失。

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物种的退化,文化单一将使人类的创造力衰竭,使文化的发展道路变得狭窄。

《文化多样性公约》正是在此背景下获得通过的,它确认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两重属性。

公约生效后,各国自主制定和保护文化表达方式多样性政策有了保障,在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内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合作有了保障,它尤其为支持弱势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通过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这项行动,教科文组织的绝大多数国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只有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不同文化的真诚交流、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意思是:

一般说来,文明的出现在前,文化的发展在后。

  B.文化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第四大支柱,意思是文化与经济、环境、社会一样,都是能够不断发展的。

  C.由于文化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双重属性,所以各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是很难区分高下优劣的。

  D.《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

  15.下列论断没有表述“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然贸易”的旗帜下冲向世界的许多国家,挤压了弱势文化的发展空间。

  B.强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冲击着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根基,动摇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支柱。

  C.《文化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属的多数国家的支持下制定并且获得通过的。

  D.“9.11”事件引发了各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16.填空(2分)

  文中第2段提到“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第3段又提到“文化基因”的流失,这里“文化基因”指的是和。

  17.根据本文的观点分析下面的文化现象。

(任选一条分析即可,不超过100字。

6分)

  

(1)“文化大革命”期间,全中国只流行八个样板戏。

(2)“高天滚滚‘韩流’急”,一段时间以来,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流行。

答:

第二部分表达交流(共74分)

三、语言表达(共14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对应最不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暴十寒)

B.人应该有满足的时候,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见异思迁)

C.主意是你出的,出了事,你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责无旁贷)

D.新一届政府上台,必须“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大胆改革,抓好经济建设。

(因地制宜)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竞选。

B.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股票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尽量避免投资风险,以便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C.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内,中国科技界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姿态勇敢地迎接、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表现不俗。

D.近几年来,关于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性文化即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观点,十分流行。

20.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

要求不得少于50字。

(8分)

主持人甲: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

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

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

“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假日的旅行,在山川湖海、人文景观中打开生活的视野;心灵的旅行,在思索徘徊、欢乐痛苦中张开思想的风帆;生命的旅行,在探索挑战、失败成功中留下一生的印迹……

请以“旅行”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6年惠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测试答案

1、

(1)A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B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4)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金就利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欢乐  失意  无奈  (意思对即可)

3.C

4.参考角度:

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寓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这首词言简意深,不仅以其贮存的丰厚的人生意蕴即唐宋词“第一生命力”耐人咀嚼,更因其独到高妙的艺术表现而卓立词坛。

 其一,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

词人对自己的一生际遇回忆体味,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时段,选择歌楼、客舟、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样常见而又贴切的背景情节为贯穿始终的纽带,珠珠相串,井然有序,连缀“上”、“中”、“下”成为一个浑然有机的整体。

.

  其二,意象化词语及象征手法的使用。

三幅画面均以意象化词语连缀而成,含蕴深厚。

诸如:

“歌楼”、“客舟”、“僧庐”,暗寓人生主要行迹,蕴涵着不同情绪。

由“上”至“中”而“下”,色调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

如:

“红烛”、“罗帐”描绘“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适意快活;“断雁”(即孤雁)、“西风”渲染了词人的漂泊身世与孤寂心境,有游子怀乡之情愫。

“僧庐”则点明词人遍尝悲欢离合,晚年引身而退,看似无情实则痛楚无限。

 其三,言近旨远,寄慨遥深。

词人匠心独运,以“听雨”为线索,并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

词人借"听雨"寄寓人生历程多风雨之意,实迁想妙得。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既对一生情感、生活进行了总括,也包含着历尽波折起落而对生命的执著。

“一任”,用语恰当,虚字传神,暗点词人斯时心境: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风雨之中细追寻。

5.C【解析】受同“授”错误。

6.B【解析】B项是定语后置句,寓居<于>江都,余为被动句。

7.

(1)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

 (意思总体对给1分,“故”“诚”“诬罔”各1分)

(2)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

(意思总体对给1分,“当”“柄”“衷”各1分)

8.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9.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

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10.特点:

珍贵、甜美而又令人神往。

原因:

①因为有梦,才有圆梦的企盼和入梦的行动;②为下文叙写走近北京、走进天安门的所见所思所感作铺垫。

11.①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②中国历史的分裂之痛和聚合之喜;③体验一颗伟大心灵终铸伟业百感交集时的激动;④领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重压。

12.①开拓精神;②牺牲(或追求)精神;③奋斗(或矢志不移)精神。

13.可从构思、主旨、修辞、结构等方面选取一点作出鉴赏分析。

选点要小,分析要具体,有层次。

言之成理即可。

14.D

15.C

16.历史精神、人文传承

17.能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18.C解析:

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19.C解析:

A句式杂糅。

应去掉“竞选”或把“角逐”改为“参加”;B“掌握”与“风险”动宾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应在“的观点”前补上“的世纪”。

20.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他们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

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

(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即可。

【文言文译文】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

寓居在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

家里贫困,没有灯烛,白天采些柴草,夜晚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经史,善于写文章。

考取了进士,又参加了皇帝亲自支持的殿试,考中文学优赡科,被授予郿县县尉,经过四次提升,任左台监察御使。

(武则天)长安年中期, 御使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

张易之大怒,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远忠是同谋犯,武则天令马怀素审讯,派太监催促,传话示意马怀素要想办法定成同谋罪,马怀素支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

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责质问,马怀素奏报说:

“魏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实在是可以责备的,如果认为他们是谋反,我怎么能欺骗上天的神明?

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

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

如果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

”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

当时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授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提升任考功员外郎。

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托的事情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开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尊敬。

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参考译文: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

“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

”文德皇后问:

“谁惹陛下生气了?

”太宗说:

“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

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

”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

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呢?

”皇后回答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

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