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28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地理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地理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地理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地理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题.docx

《中国地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题.docx

中国地理题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5小题,共160分。

1.(36分)读甲、乙两国局部图(图3—5),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河流之间的山脉是。

简述该山脉以东的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2分)

(2)A、B、C三条河流中,可能出现凌汛的是河。

分析该河出现凌汛的主要原因。

(6分)

(3)C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

(6分)

(4)据卫星遥感监测,目前D湖的水位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3.43米,水域面积严重萎缩。

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6分)

(5)甲、乙两国中,综合国力较强的是国。

与乙国先,甲国在综合国力的基本实体方面,有哪些优势?

(6分)

2.(36分)读图7“我国某区域图”和图8“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概括图8中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并指出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描述图8中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

(3分)

(3)构成图7中“亚欧第二大陆桥”的铁路线有

(4分)西气东输线路与图中铁路线西段基本一致,东段差异较大,分别说明其选线原因。

(6分)

材料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产。

(4)下列世界遗产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①、②。

(选择填空,4分)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秦始皇陵兵马俑D.都江堰

(5)图中①、③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限制性因素都是缺水,对比分析其成因的差异性表现(11分)指出图中①、③所在区域缓解缺水问题的工程措施。

(4分)

 

3.图15为亚洲部分地区沿90°E地形剖面图及沿该剖面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甲、乙、丙曲线中,为年均温曲线,判断理由是。

(2)乙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海拔米处,原因是。

(3)a,b两山地分别是山脉和山脉,简述a,b两山脉所属自然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4)a,b两山地南坡,垂直自然带谱较多的是。

试简述形成原因。

 

4.阅读下列二则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2007年4月14日中科院公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称,长江水生态不断恶化

材料二图18为长江流域水系图。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和(填字母)。

(2)长江湖口水文站测得的流量高达长江入海口流量的90%。

试解释其原因。

(3)目前长江水问题主要表现为、、和。

(4)简述F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5、(3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图8),图中阴影区为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

 

材料二:

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地11个省(黑、吉、辽、冀、鲁、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图9)。

 

材料三: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05年度全国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

抵消掉同期土地整治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净减少耕地542.4万亩。

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约为18.31亿亩,离“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5年耕地保有量18亿亩约束性指标仅剩3100万亩。

材料四:

广东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表(单位:

千公顷)

2,4,6

2001年

2005年

播种总面积

5193.1

4815.4

粮食作物

3128.6

2386.5

油料作物

353.5

318.0

糖料作物

163.5

747.6

蔬菜作物

1123.8

1211.8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数字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请写出其所对应的地形区名称,并简这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

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

(选择填空)(6分)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

(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针对材料三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8分)

(4)结合材料四,简述广东省2005年较2001年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9分)

6.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两河通航的共同优势。

(3分)

 

(2)简要说明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级大港的社会经济因素。

(2分)

 

(3)图a中阴影工业区和图b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区均拥有发达的工业(1分),试归纳两地工业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的区位优势。

(4分)

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2007年3月29日,中美首都首次实现直航,华盛顿(西五区)与北京航线的开通,将极大地促进中美两国人民政治、商业和文化交流。

航班时刻表(当地时间)

起飞时间

到达时间

从北京至华盛顿

18:

30

19:

46

从华盛顿至北京

12:

23

13:

55(第二日)

材料二中国和美国的地理简图

(1)从材料一中航班时刻表分析,从华盛顿至北京的飞行时间是。

(2)两国首都均位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华盛顿的气候类型是气候;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受环流影响,而华盛顿终年受风带影响。

(3)中美两国土地面积相当,耕地面积较大的是国,该国耕地面积较大的原因是①;②。

8.读珠江水系和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1)①②③图表示A、B、C三地的景观,其中表示A地景观的是,表示C地景观的是。

(2)简要说明②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论述贵阳发展炼铝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4)珠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应优先开发资源,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5)C地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商品率

B.发挥光热资源优势,建立天然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C.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水果和特种禽畜渔业养殖

D.加大科技投入、增施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丝路重镇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人口13万多,面积3.12平方公里,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

敦煌附近有莫高窟、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观。

莫高窟是敦煌艺术的精华,它有大小洞窟几百个,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宝库。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每年轮换开放十个洞窟。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中国部分示意图

 

(1)玉门关的旅游资源类型是,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2)冬春季节到敦煌旅游时,有可能遇上、等灾害天气。

(3)“五·一”、“十·一”是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

敦煌石窟面对黄金周期间急剧增多的游客,作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

简析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4)简要分析敦煌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0.读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若要在岛上从甲地到乙地修建铁路,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条较合理的线路并在图中画出。

(1分)

(2)丙地比乙地降水量(多或少),原因是。

(2分)

(3)岛上A、B两河哪条河流水能更丰富?

为什么?

 

(4)甲、乙两个港口筑港条件较好的是,理由是(4分)

(5)根据该岛的自然条件,在该岛可以发展哪些经济部门?

 

B、D、D、C、D、A、C、B、B、D、A、A、C、D、D

1.(36分)

(1)大兴安岭(2分)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松花江、嫩江等河流流经,土壤为黑土,沼泽广布。

(答对其中五点,得10分)

(2)A(2分)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2分);由低纬流向高纬,春季低纬河段先融冰,高纬河段形成冰坝,水流不畅,出现凌汛(2分)。

(3)商品谷物农业(2分)生产规模大(2分)机械化程度高(2分)

(4)自然原因:

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2分)。

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用水量增加(2分);土地荒漠化,入湖水量减少(2分)。

(合理即可得分)

(5)乙(2分)国土面积较大(2分);人口数量多(2分)。

2、(36分)答案题要点:

(1)降水量自东向西北递减海陆位置差异(或距海远近不同,4分)

(2)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3分)

(3)陇海线、兰新线(4分)西段:

地形平坦(沿河西走廊,2分),连接城市(2分);

东段:

输气线路接近能源产地(2分)

(4)①—A②—C(4分)

(5)成因①:

位于我国非季风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或气候比较干旱),人口压力,不合理利用水资源(4分);③:

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污染严重,浪费严重(7分)措施①:

水窖等集水工程、调水工程③:

兴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等(4分)

3.(20分)

(1)甲(2分)答题要点:

甲曲线数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25°N海拔100米处,年均温约18℃(2分)

(2)3200±100(1分)答题要点:

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分)(3)喜马拉雅天山(2分)答题要点:

a:

高山气候;地势高峻(2分)b:

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温带;深居内陆(距海远);南部受高大山脉阻挡;大洋水汽均不易到达(5分)(4)a(1分)答题要点:

基带纬度低;多地形雨;相对高度大(3分)

4.(16分)

(1)BD(2分)答题要点:

(2)长江湖口以上流域面积大;支流多(2分)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洪涝频发;水污染不断加重;水生态不断恶化(4分)

(4)有利:

提高中、下游地区防洪能力;减轻中、下游湖河的泥沙淤积;防治中、下游的吸血虫病;增加中、下游枯水期的径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4分)(答对4点给4分)不利:

淹没库区土地、耕地;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库区泥沙淤积加;影响三峡自然景观;影响某些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水库蓄水增加蚊虫的孳生影响人群健康等。

(4分)(答对4点给4分)

5、本题共36分。

(1)1—东北平原;2—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四川盆地;

5—珠江三角洲地区。

(5分)

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2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较好;(2分)河流众多,灌溉便利;(2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2分)

(2)集中分布(2分)BC(4分)

(3)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2分)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2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2分)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2分)(回答合理即可给分。

(4)特点:

粮食、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减少;(2分)糖料、蔬菜播种面积增加。

(2分)原因:

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5分

6.共10分

(1)长江中下游和莱茵河流域地形都是平原为主,地势平缓

长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

长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无结冰期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3分)

(2)背靠西欧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强。

(2分)

(3)钢铁(1分)接近消费市场、内河航运便利、区内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4分)

7.(16分,每空2分)

(1)12小时32分

(2)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季风西

(3)美平原面积广大干旱、半干旱区面积较小

8.(12分)

(1)①(1分)  ③(1分)

(2)流水对石灰岩的侵蚀作用(2分)

(3)接近原料产地(铝土矿资源丰富)(2分)电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2分)

(4)水能(或水力)(2分)

(5)C(2分)

9.(10分)

(1)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景观)(1分)夏季风(1分)

(2)寒潮(或大风降温)(1分)沙尘暴(1分)

(3)①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1分);②保障旅游质量(1分)

(4)有利:

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1分)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1分),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因而游览价值很大。

不利:

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市场距离远(1分);地处偏僻,通达性差(1分);处于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差(1分);莫高窟洞开放面积小,环境承载量有限(1分)。

(任答对4点给满分4分,意思相近者可酌情给分)

10、

(1)多

(2)丙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

(3)A;两河流域面积相当,水量差不多,但A河上游落差大。

(4)乙

①乙地处西风背风地带;②地处海湾,避风条件好,风浪小;③乙地地势相对开阔,筑港条件好 。

(5)答:

农业:

①在沿海和河口三角洲平原发展以小麦为主的种植业;②在山地草甸、草地发展畜牧业。

工业:

开采铜矿并利用铜犷和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

第三产业:

海滨旅游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