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23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docx

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

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3)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孙双武历史工作室

(时间:

2013年5月31日)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历书》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

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

【答案】C

25.欧阳修《新唐书》记载: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说明了()

①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②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

③唐朝宰相的权力削弱④仆射位居三省长官之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26.图6是2005年中国香港邮政发行的一套四枚主题邮票中的三枝。

所缺位置的邮票在设计上采用图7中哪幅图片比较恰当()

图6

图7

A.商后母戊鼎B.唐《金刚经》

C.元青花瓷D.明架火战车

【答案】D

27.乾隆《震泽县志》载:

(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考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解析】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无法体现,D错在“根本”两字,过于绝对。

【答案】A

28.有史家评论道: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考点】中国近代化

【解析】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但是其经济发展道路并不是救治中国的理想方案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良方故排除B和C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29.图7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

该图()

图7漫画《中国最近之悲观》,1910年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根据所学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也正与题干“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相符合。

故选C。

【答案】C

30.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图6所示可以用来研究()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

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

【答案】C

31.1992年初,邓小平说谈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断()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B.成为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理论先导

C.宣告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始形成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考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由“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看出A错误,排除;C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21世纪初。

【答案】B

32.巴黎公社成立后,逐步接管了学校,清除了学校中的宗教崇拜物品,规定学校用“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共和国”等口号代替一切宗教性的题词,取消教义问答课和赞美诗课等。

这说明巴黎公社主张()

A.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B.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

C.普及免费义务教育D.教育事业应由国家来办理

【答案】A

33.某画家认为,“一个艺术家不应该仅仅画眼睛所看到的世界,而应该画心灵感受到的世界。

”下列画作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34.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以指令性计划取代市场调节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改善民生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答案】C

35.它是一个“非集团”组织,主张“各民族、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自由,鄙弃强权政治,反对使用武力和干涉他国内政,致力于建立国际大家庭中新的民主关系。

”它的兴起()

A.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B.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两极格局

C.构成了政治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

D.改变了西欧对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

第40题25分。

第41题12分,共37分。

要求:

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40.(25分)从古到今,历届政府一贯重视官员队伍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贼伤人,吏论以为斗伤人,吏当论不当?

当谇。

“今且令人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

有(又)且课县官,独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闻。

“吏有五善:

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

五者毕至,必有大赏。

——摘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吏治的特点。

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分析秦出台上述法令的原因。

(8分)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

监察权渊源于我国古代的谏议大夫和御史制度,所以监察机关的职权应以弹劾权为主。

至于弹劾的对象,则上至总统,下至政府各级官吏,范围十分广泛。

……关于弹劾原因,主要是政府各官员的失职而引起的案件。

孙中山在他所著《孙文学说》中指出,各院人员失职,由监察院向国民大会弹劾之,而监察人员失职,则由国民大会自行弹劾而予以罢免。

——摘自胡斌《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概述》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

(7分)

材料三聂冬华是江西吉安一家制药公司的员工,2006年3月26日在公司的灌装室被蒸汽烫伤左臂和左脚。

事故发生后,其亲属向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议定申请。

2006年7月11日,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

聂冬华向吉安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复议维持原决定,聂冬华遂将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告上法院。

12月8日,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原告胜诉。

——摘自岳麓书社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3)概括指出上述三则材料在官员管理理念方面发生的变化。

(10分)

40.(25分)

(1)特点:

对官员要求严格;注重对官员的监察;重视官员的品行。

(6分)

原因: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需要加强对官吏的管理。

(2分)

(2)内容:

监察机关的职权以弹劾权为主;弹劾的对象包括总统、政府各级官吏及监察人员;弹劾的内容是官员的失职行为;由监察院和国民大会行使弹劾权。

(4分。

每点1分)

看法:

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扬弃;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分权制衡的思想。

(3分。

每点1分)

(3)变化:

从法律规范官员个人行为到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从法律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与人民平等;从自上而下的监督到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冶(依法治国)。

(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纵横双向发展说”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世界近代历史(1500~1900年)进程的一家之言。

其主要观点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横向发展是指世界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取得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制约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从而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纵横双向发展说”。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1.【答案】(12分)

提出观点:

3分。

明确表示赞同(反对)、一分为二(2分);明确表示赞同(反对)、一分为二,有具体内容(“纵横双向发展说”)(3分)。

评述观点:

7分。

评述观点:

7分,从答案所提供的三个时期中任选两个或三个时期论述即可(关键词:

生产力发展、纵向发展、横向发展)。

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述),史实具有典型性,说理充分,逻辑严密,基本反映“纵横双向发展说”所显示的历史进程可得6~7分;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史实典型性不够,论述不够全面,不能基本说明“纵横双向发展说”所显示的历史进程可得4~5分;基本照抄材料,没有史实或史实不全面可得1~3分。

反对的理由评述可以对照赞成的理由评分建议实行按层次给分,请各县市区在试评的基础上针对考生的具体观点给出评分细则。

总结观点:

2分。

归纳、总结观点,“纵横双向发展说”突出了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共同发展,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走向。

(2分)归纳、总结自己的其他观点,且具有概括性,均可得2分。

按照评分建议给定分等级:

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

答案要点:

(1)1500年~18世纪中后期:

(纵向)15世纪前后,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横向)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纵向)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英法美等国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横向)伴随着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其他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纵向)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主义统治日益巩固;(横向)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三、选考题:

每小题15分。

只能选择做其中的一道题。

45.(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

蔡元培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从全校每5名教授中选举评议员1人,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

同年,北京大学文科试行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学分朝)。

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

选修科目可以跨系。

1919年暑假后,选科制在北大各系陆续施行。

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落实他“沟通文理”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

1922年以后,全国其他高校中也纷纷采用选科制。

(1)根据材料,概括蔡元培教育改革的措施。

(不得摘抄原文和罗列史实)(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教育改革的意义。

(9分)

45.【答案】(15分)

(1)措施:

政策方面,加强教育立法;学校管理方面,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和机制;学制设置方面,推行选科制(学分制),不设年限。

(6分)

(2)意义:

通过立法手段推进教育改革,有利于我国近代民主教育体制的确立;学校管理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有利于调动教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学科研的发展;选科制为文理科学生相互选修课程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

(9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6.(15分)【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接管政府,担任“第一执政”。

名义上法国仍然是共和国,实际上建立了独裁政权。

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法兰西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保留了法国革命期间的某些改革成果,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成为世界法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恩格斯认为其“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则”。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

从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

拿破仑的欧洲霸权在1810年—1811年达到鼎盛时期。

欧洲大陆大多数国家沦为法国的附庸。

他在附属国推行《法国民法典》,推行法国的制度,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XX文库《法国》

材料二列宁说:

“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

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列宁选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6分)

(2)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

拿破仑是怎样体现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相融性的?

(9分)

46.(15分)【答案】

(1)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保留了法国革命期间的某些改革成果,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推广到广大被征服地区,从而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

(6分)

(2)雾月政变夺权,担任第一执政;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对内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颁布《拿破仑法典》,进一步摧毁封建旧制度,巩固了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9分)

47.(15分)【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世界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大转折……皇国的国是是遵循八纮一宇的肇图精神产,以确立世界和平为根本。

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建设以日满华坚强团结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皇国目前的外交,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

首先将重心放在结束中国事变上,综观国际局势的变化,讲求建设性的、富于灵活性的策略,以期推进皇国的国运。

——1940年《基本国策纲要》

材料二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

“从窘境看,想独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

“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对中国事变都灰心了……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

7月2日,御前会议基本上按陆、海军上报的原案通过了《帝国国策纲要》。

《纲要》确定:

“不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帝国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目标前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

为此,日本决心“不辞对英美一战”。

——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材料一中,世界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大转折的背景是什么?

日本当局确立的基本方针和重点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哪些因素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

(9分)

47.【答案】(15分)

(1)德国闪击西欧成功。

基本方针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重点是先结束中国战事。

(6分)

(2)说明:

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日本已不可能先结束中日战争再南进,不得不背上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冒险进攻东南亚,对美英开战。

(4分)

因素:

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摆脱美英的贸易禁运;建立亚太地区的霸权;美英无暇东顾,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军力暂时占优势;切断国际援华通道,早日打败中国。

(5分)

48.(15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林则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

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

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

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

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

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

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指出“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在对待“英人租赁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的问题上,林则徐和徐继畲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6分)

(2)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

(9分)

48.(15分)【答案】(l)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2分)

态度:

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

(4分)

(2)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向西方学习;(4分)但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

(5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D

A

A

C

C

B

A

D

C

A

二、非选择题:

(52分)

40.(25分)

(1)特点:

对官员要求严格;注重对官员的监察;重视官员的品行。

(6分)

原因: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需要加强对官吏的管理。

(2分)

(2)内容:

监察机关的职权以弹劾权为主;弹劾的对象包括总统、政府各级官吏及监察人员;弹劾的内容是官员的失职行为;由监察院和国民大会行使弹劾权。

(4分。

每点1分)

看法:

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扬弃;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分权制衡的思想。

(3分。

每点1分)

(3)变化:

从法律规范官员个人行为到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从法律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与人民平等;从自上而下的监督到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冶(依法治国)。

(10分)

41.【答案】(12分)

提出观点:

3分。

明确表示赞同(反对)、一分为二(2分);明确表示赞同(反对)、一分为二,有具体内容(“纵横双向发展说”)(3分)。

评述观点:

7分。

评述观点:

7分,从答案所提供的三个时期中任选两个或三个时期论述即可(关键词:

生产力发展、纵向发展、横向发展)。

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述),史实具有典型性,说理充分,逻辑严密,基本反映“纵横双向发展说”所显示的历史进程可得6~7分;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史实典型性不够,论述不够全面,不能基本说明“纵横双向发展说”所显示的历史进程可得4~5分;基本照抄材料,没有史实或史实不全面可得1~3分。

反对的理由评述可以对照赞成的理由评分建议实行按层次给分,请各县市区在试评的基础上针对考生的具体观点给出评分细则。

总结观点:

2分。

归纳、总结观点,“纵横双向发展说”突出了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共同发展,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走向。

(2分)归纳、总结自己的其他观点,且具有概括性,均可得2分。

按照评分建议给定分等级:

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

答案要点:

(1)1500年~18世纪中后期:

(纵向)15世纪前后,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横向)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纵向)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英法美等国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横向)伴随着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其他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纵向)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主义统治日益巩固;(横向)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三、选考题(15分):

45.【答案】(15分)

(1)措施:

政策方面,加强教育立法;学校管理方面,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和机制;学制设置方面,推行选科制(学分制),不设年限。

(6分)

(2)意义:

通过立法手段推进教育改革,有利于我国近代民主教育体制的确立;学校管理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有利于调动教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学科研的发展;选科制为文理科学生相互选修课程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

(9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6.(15分)【答案】

(1)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保留了法国革命期间的某些改革成果,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推广到广大被征服地区,从而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

(6分)

(2)雾月政变夺权,担任第一执政;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对内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颁布《拿破仑法典》,进一步摧毁封建旧制度,巩固了革命成果,维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