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104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docx

城乡一体化意见0708

中共XXX委

XXXXX人民政府

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

(送审稿)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和有效载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的必然要求。

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县,要求唐海率先成为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样板,对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推进开放创新,实现富民强县,建设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富裕农民、城镇化改造农村”的思路,因地制宜,正确处理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围绕实现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障五个等值化目标,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落实农民进城落户、就业、子女就近就读、公共交通、就医报销“五个无障碍”,统筹建立城乡规划、政策措施、市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五大体系”,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使全县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工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2012年,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力争比2007年翻一番,达到1.1万元以上。

——农民收入结构实现优化。

全县二、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0%以下,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5%以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现优化。

全县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10%以上,恩格尔系数达到0.35以下。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优化。

全县农业直接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非农从业人员占农村实有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

——农村人居结构实现优化。

引导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全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

全县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覆盖率均达到100%。

——城乡教育事业实现同步发展。

农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高中普及率和大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5%、35%以上。

——城乡居住环境实现同步改善。

全面完成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改水、改厕工程,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清洁能源利用进一步普及,农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75%以上。

——城乡信息化水平实现同步提高。

提高农村彩电、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农村居民信息化实现程度达到70%以上。

——城乡生态文明实现同步建设。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农村绿化、美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适宜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

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机制和管理体制,遵循“四点一带”大格局和“港城区县”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以及人口聚集、产业聚集的要求,进一步修订我县总体发展规划和县域空间布局规划,统筹进行县城、中心城镇和中心村、基本村空间布局和建设。

同时,搞好交通、水利、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等专业规划的修编工作,2009年底前,形成区划科学、功能明晰、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和高起点、全覆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

2、加强中心城镇、中心村建设。

在加强县城建设的同时,选择区域人口较多、经济辐射力较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场部规划为中心城镇,实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示范工程。

力争到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对现有村队进行整合,加强中心村、基本村的“三化”建设和村民中心建设,鼓励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2008年全面完成村队整合和“村民中心”建设任务,2010年底前全县所有中心村和基本村实现“三化”目标;到2012年,彻底解决我县村庄空间布局散乱,部分村庄规模过小,一些村庄基础条件较差等问题,县城、中心城镇和中心村居住人口达到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

3、加强农村新型住宅建设。

按着“白墙、红顶、绿树、蓝天、碧海”的要求,大力推行农村房屋“穿衣戴帽”工程,彰显我县沿海农村建筑特色。

2008年,在七农场先行试点,抓好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引导农工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建造功能齐全、经济美观、环保节能、使用安全的住宅。

2009年底前,高速公路、青林公路沿线主要村庄达到“白墙、红顶、绿树”的目标。

实施经济补贴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将原宅基地退回或放弃宅基地申请到城镇购买商品住房。

力争五年内完成全县农村“旧公房”改造工程。

4、加强城乡路网和客运体系建设。

在实现全县道路“村村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道达深度,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路网体系。

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和线路公交化改造,2008年底前,开通县城到各农场的客运线路,逐步建立起价格同步的城乡公交客运体系,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2010年实现全县通村公路由县交通部门统一建设和管理。

5、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0年底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24小时连续供水,并逐步完成农村供水系统向县自来水公司的移交工作,提高农村供水系统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启动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项目,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达到日处理2万吨的规模,逐步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及污水处理一体化。

在实现城乡电力供应同网同价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村电力设施投入,完善电力供应网络系统,满足城乡生产生活电力需求;逐步向场镇延伸天然气输送管网,努力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尽力使广大农工群众用上清洁能源;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终端建设,扩大金农网覆盖面,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巩固和扩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效,到2012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加大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力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6、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优美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广泛开展乡村绿化活动,到2009年达到户均10棵树的目标。

到2012年,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要建成文明生态村。

加强我县省级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监管保护工作,启动湿地保护者俱乐部和鸟类博物馆建设,提高管理档次和观赏水平。

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加快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2008年完成各场镇环卫队的组建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场镇运、县处理”的管理模式,2012年底前,实现全县垃圾分片集中无害化处理。

结合我县地理条件特点,选择临近畜牧养殖园区的行政村进行试验,发展大型沼气池工程。

(二)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7、集约发展板块经济。

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资源,着力发展以七、四、十一农场为主、以曹妃甸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区,以五农场南部、十里海养殖场为主的曹妃甸新区配套产业区,以县城城西经济区和三、十一农场工业小区为主的工业开发区,以六、八、九、十农场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区,以沿海公路南部农场部分适宜区域为主的生态立体种养农业区。

加快各类园区建设,培植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城乡经济发展实现有效融合,协调推进。

8、重点培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与管理,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

加快发展龙型经济和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我县农业逐步实现设施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生态化;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积极融入曹妃甸产业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新型建材业、环保产业为重点,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力争近期建成生产基地,远期形成生产开发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面对曹妃甸和冀东油田的发展需求,进一步由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向仓储物流、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高端产业发展。

抓住曹妃甸开发和冀东油田增产扩能的历史机遇,做好规划,积极招商引资,力争5年内全县仓储物流业形成较大规模;依托资源优势和“科学发展(曹妃甸)论坛”举办的契机,把曹妃甸湿地公园建成集星级酒店、商务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会议接待中心、会展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和文化创意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现代品味、独具魅力、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以此带动住宿餐饮、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服务业的全面升级。

9、强力构建市场体系。

支持和培养县场两级职业介绍所和各种劳务服务中心、劳务公司发展,大力推行农民“订单式”劳务输出,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搭建平台,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创业和城镇投资者进村兴业,建立起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双向流动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城镇资源向农村扩散,鼓励商贸、邮政、医药等企业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支持供销社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连锁化“农家店”建设;2008年底前,完成县城集贸市场搬迁,2009年启动集副食、粮油、果菜、水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钢材交易市场和建材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和大型常日农贸市场、社区市场。

2009年完成县人才交流中心和就业服务中心建设。

到2010年,全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

10、着力提高农民收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农工群众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农村科技培训,促进农民进棚、进市、进企、进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业直接从业人员,发展规模经营,增加规模效益。

(三)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区建设,促进规模办学;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加快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

2008年底前,启动第二小学搬迁和第三中学建设,农场中心幼儿园实现一日全托;2010年,全县实现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教育全程15年的免费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发展到5000人左右,与国内高等学校联合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

12、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依托曹妃甸开发和湿地资源优势,挖掘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以文化产业促文化事业发展,提高文化品位,促进文化繁荣。

抓好县、场(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

2008年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全面完成村民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建设,并逐步配齐相应文化娱乐实施;2009年完成县文化中心、图书馆建设,启动湿地文化中心建设和场镇文化站达标升级工程;2010年完成县电影院重建。

到2010年,全县十一个场镇文化站建设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并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农工群众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13、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在全面完成场镇卫生院改造的基础上,加强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队卫生室建设,建立以场镇卫生院为依托、以村队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确保2010年全县11所场镇卫生院和80%的村(社区)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

建立和完善城乡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城乡用药经济、安全。

强化县、场(镇)、村三级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2009年底前新建县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到2012年,全县千人口病床数达到5.9张以上,儿童、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全民医疗保障覆盖率均达100%。

14、加快体育事业发展。

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体育组织。

到2012年,县内至少建有两个以上体育场馆,全县所有场镇都要建成全民健身场地,所有行政村均安装1条以上全民健身路径。

从2009年开始,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全民综合运动会,每年组织6次以上单项健身比赛或全民健身活动。

15、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实施科技富民工程,组织实施区域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与示范,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扶持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企业和龙头企业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到2012年,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以上,水稻、果菜、水产和畜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控制面积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6、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全面推行场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全县养老保险社会覆盖率达到100%。

2009年启动现行的“以农业资源固定农工身份”的农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

同时,依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养老金统筹标准,让全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7、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的基础上,改革门诊补偿模式和大病补偿方式,适度提高筹资额度,提高报免比例。

到2010年,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并轨。

18、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在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和农村“五保”老人县级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机制,使之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机构,健全城乡困难家庭资助体系。

继续开展困难家庭住房援建工作,推进农村低保户危旧房改造“安居工程”。

(五)深化农垦体制改革,统一城乡社会管理

19、推进农场管理体制改革。

在落实国家关于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有关政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优抚、社会救助资金由县财政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2009年尝试在农场区域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政企全面分开。

积极开展村队管理社区化试点试验,摸索经验,逐步推开。

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到2012年实现城乡社会的统一管理。

20、推进农业资源经营管理改革。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规范流转。

在农工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采取直接转包、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租赁,以及以承包家庭为单位向企业(农场)入股或群众自愿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村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推行耕地等农业资源分配的货币化,允许农工放弃土地经营权,凡职工责任田交回农场的,可由农场按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应由农垦企业负担的相应比例的养老统筹金,逐步解除农村人口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农工对农场的依附关系。

21、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完善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

对原经营土地到城镇落户的人员,在正式与雇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从事个体、合伙经营取得合法执照之前,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分配口粮田、经营田的待遇,允许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凭聘用单位录(聘)用证明及相关证件资料,办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落户手续;对来我县投资兴办实业的各类人员,允许本人及其亲属到我县落户。

22、推进农村干部制度改革。

打破传统观念,努力探索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扎实启动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使之成为传播知识、推广技术的主力军。

每年从机关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了解民意,帮民解困。

结合村队整合工作,优化配置基层干部。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净化干部队伍,改善干群关系。

力争利用2年的时间,在全县农村建立起一只充满活力、有所作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六)强化公共财政支撑,倾斜支持农村发展

23、强化财政经济的保障功能。

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融合、政策共享、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思路,瞄准曹妃甸、冀东油田主导产业链条,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框架,以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从而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推进场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场财县管”。

进一步完善场镇区域税收分成办法,实行入区项目税收由招商场镇分享的财税分配政策。

加大县对场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强化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

24、健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都要逐年增长,财政每年安排的城市建设维护费也要部分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县级财政每年都要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融资机制,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探索由县财政注入资金,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村信贷担保中心,利用银行信贷放大功能,聚集财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

25、实行农工群众务工经商优惠政策。

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支持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经营,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有效转移。

凡我县农村原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产业经营的,享受与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相同的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四、组织保障

1、强化认识,思想到位。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全县上下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干部和农工群众都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搞好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2、强化领导,组织到位。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为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工作。

各场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在全县形成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组织有力的工作体系和运转机制。

要强化统筹职能,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推进。

3、强化考核,落实到位。

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场镇、各部门,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内容,强化考核。

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对场镇、县直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情况,督导进度。

各场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并抓好贯彻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