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09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临时施工用电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临时用电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二、施工条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地点位于,共栋层框架结构商铺。

2、施工现场用电量统计表:

序号

机具名称

型号

安装功率(kW)

数量(台)

合计功率(kW)

备注

1

砂浆搅拌机

JG-350

4.50KW

2

9.0KW

2

物料提升机

Y160M-4

7.5KW

1

7.5KW

3

钢筋对焊机

BX-500

6.2KW

2

12.4KW

4

钢筋切断机

GJ5-40

5.50KW

1

5.50KW

5

钢筋弯曲机

GJ7-40

3.00KW

1

3.00KW

6

钢筋调直机

GT4-14

8.00KW

1

8.00KW

7

木工锯床

MT500

3.00KW

3

9.00KW

8

交流电焊机

BX3-300

20.00KW

2

40.00KW

9

潜水泵

2GC-5*4

5.5KW

3

16.5KW

另外3台为备用

10

插入式振捣器

HZ-50

1.5KW

4

6.0KW

11

蛙式打夯机

HW-60

1.5KW

2

3.0KW

12

施工照明

10KW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现场勘探及初步设计:

(1)本工程所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无各种埋地管线。

(2)现场采用380V低压供电,设一配电总箱,内有计量设备,采用TN-S系统供电。

(3)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布置情况,采用导线穿钢管埋地敷设,布置位置及线路走向参见临时配电系统图及现场平面图,采用三级配电,两极防护。

(4)按照《JGJ46-2005》规定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R≤4Ω。

2、确定用电负荷:

总用电量  P总=1.05~1.10[K机×(∑P机)÷COSΦ+K焊×∑P焊+K照×∑P照]

    式中:

P总——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P机——电动机額定功率(KW)

            P焊——电焊机額定功率(KVA)

            P照——施工照明用电总功率(KW)  

              COSΦ——功率因数

            K——需要系数

其中:

P机、P焊、P照详见施工现场主要机械设备表

查表:

K机=0.5  K焊=0.6  K照=1.0

  COSΦ=0.7

ΣP机=67.5

ΣP焊=52.4

ΣP照=10

经计算总用电量:

P总1=1.05×(0.5×67.5/0.7+52.4×0.6+10×1)=94.1KVA

变压器容量:

现场配置一台额定容量100KVA变压器,变压器额定总容量为100KVA>94.1KVA可满足要求

四、供电系统图

1、系统的设置规则

三级配电系统遵守四项规则,即分级分路规则,动、照分设规则,压缩配电间距规则,环境安全规则。

(1)分级分路

A、从一级总配电箱(配电柜)向二级分配电箱配电箱配电可以分路。

即一个总配电箱(配电柜)可以分若干分路向若干分配电箱配电;每一分路也可分支支接若干分配电箱。

B、从二级分配电箱向三级开关箱配电同样也可以分路。

即一个分配电箱也可以分若干分路箱若干开关箱配电,而其每一分路也可以支接或链接若干开关箱。

C、从三级开关箱向用电设备配电实行所谓“一机一闸”制,不存在分路问题。

即每一开关箱只能联接控制一台与其相关的用电设备(含插座),包括一组不超过30A负荷的照明器,或每一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其独立专用的开关箱。

按照分级分路规则的要求,在三级配电系统中,任何用电设备均不得越级配电,即其电源线不得直接联接于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任何配电装置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

否则,三级配电系统的结构型式和分级规则将被破坏。

(2)动照分设

A、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若动力与照明合置于同一配电箱内共箱配电,则动力与照明应分路配电。

B、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必须分箱设置,不存在共箱分路设置问题。

(3)压缩配电间距

压缩配电间距规则是指除总配电箱、配电室(配电柜)外,分配电箱与开关箱之间,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的空间间距尽量缩短。

按照《规范》的规定,压缩配电间距规则可用以下三个要点说明:

A、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场所。

B、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

C、开关箱与其供电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4)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规则是指配电系统对其设置和运行环境安全因素的要求。

3、配电装置的电气配置与接线

(1)电源箱电气配置接线图说明

A、配电采用一总路、三分路。

B、DK为总电源隔离开关,采用3极刀型开关,设于总电源进户端;1DK、2DK、3DK分别为三分路电源隔离开关,均采用3极刀型开关,分别设于三分路电源端。

C、1RCD、2RCD、3RCD分别为二分路漏电断路器(具有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功能)、分设于三分路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均采用3极4线型产品。

D、KK为总断路器,设于总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采用3极型产品。

⑥总电源进线为三相五线形式。

L1、L2、L3直接进入总电源隔离开关DK,N线经N端子板分线接三分路漏电断路器1RCD、2RCD、3RCD的电源侧N端,PE线进入PE端子板,PE端子板接地(PE线重复接地)。

E、配出三分路均为三相五线型式,其中各分路N线为分路专用,不得混接;而PE线则均由PE端子板引出。

这里,也需要特别指出,总配电箱电器配置接线图也是针对采用三相五线进线、TN-S接零保护系统设计的。

但它对于采用其他进线方式和其他接地保护系统时,同样也是具有适用性的,同样也只需在电源进户端,将进户端的连接稍作调整即可。

例如,当用于三相四线进户,且采用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时,只需将图中进户PE线撤掉,N线改进PE端子板,N、PE端子板作电气连接即可,其余不变;当用于三相四线进户,但采用TT接地保护系统时,同样也只需将进户PE线撤掉即可,其余不变。

上述总配电箱电气配置与接线图在电器选配方面,实际上还可有其他等效替代方案。

例如图中的断路器可用熔断器代替;漏电断路器可用断路器或熔断器与只具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器的串接组合取代,而刀型隔离开关亦可选用刀熔开关等。

(2)分配电箱的电器配置接线图说明

在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的配电系统中,分配电箱要求设置漏电保护器,此时分配电箱的电器配置应符合下述原则;

1)总路设置总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

2)分路设置分路隔离开关,以及分路断路器或分路熔断器。

3)隔离开关设置于电源进线端。

根据这些原则,分配电箱应装设两类电器,即隔离电器和短路与过载保护电器,其配置次序依次是隔离电器、短路与过载保护电器,不可颠倒。

(3)开关箱的电器配置接线图说明

开关箱的电气配置与接线要与用电设备负荷类别相适应。

以下介绍几种典型开关箱的电器配置与接线。

(1)三相动力开关箱

一般三相动力开头箱的电器配置与接线。

1)DK为电源开关隔离开关,采用三极刀型开关,设于电源进线端。

2)RCD为漏电断路器(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采用3极3线型产品。

3)进线L1~L3和PE,出线为L1~L3和PE。

4)DK可用刀熔开关代替。

5)当RCD只有漏电保护功能时,需在DK和RCD之间加装断路器或熔断器(加装熔断器时,限用作5.5KW以下动力设备的开关箱)。

6)如PE线要作重复接地,则只需将PE端子板接地即可。

此箱可用作混凝土搅拌机、物料提升机、钢筋机械、木工机械、水泵、桩工机械等设备的开关箱。

(2)单相照明开关箱的电器配置与接线

1)DK为电源隔离开关,采用2极刀型开关,设于电源进线端。

2)RCD为漏电断路器(具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采用1极2线型产品。

3)进线为L(L1或L2或L3)、N、PE,出线为L、N、PE。

4)DK可用刀熔开关替代。

5)当RCD只有漏电保护功能时,需在DK和RCD之间加装断路器或熔断器。

6)如PE线要作重复接地,则只需将PE端子接地即可。

此箱可用作具有金属外罩照明器和单相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开关箱。

五、安全用电技术及组织措施

本工程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向的内容:

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

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1)、保护接地

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入大地,而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

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

但是在T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

因此这种保护方式只适用于TT供电系统的施工现场,按规定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

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

其供电系统为接零保护系统,即TN系统,TN系统包括TN-C、TN-C-S、TN-S三种类型。

本工程采用TN-S系统。

TN-S供电系统。

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

它的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

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

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施工时应注意:

除了总箱处外,其它各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连接,PE线上不得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把大地兼做PE线且PE线不得通过工作电流。

PE线也不得进入漏电保护器且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动作。

必须注意:

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

不允得对一部分设备采取保护接地,对另一部分采取保护接零。

因为在同一系统中,如果有的设备采取接地,有的设备采取接零,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3)、设置漏电保护器

1)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至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

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3)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不得用于启动电器设备的操作。

4)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先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GB6829和《漏电保护器安全和运行的要求》GB13955的规定,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

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5)总配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6)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极数和线数必须与其负荷侧负荷的相数和线数一致。

7)配电箱、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宜选用无辅助电源型(电磁式)产品,或选用辅助电源故障时能自动断开的辅助电源型(电子式)产品。

当选用辅助电源故障时不能自动断开的辅助电源型(电子式)产品时,应同时设置缺相保护。

(4)、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

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

同时还规定:

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对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1)隧道、人防工程、有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2)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工作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5)、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

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相负荷平衡。

220V或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五线系统;当单相照明线路电流大于30A时,应采用220/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

2)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3)总配电箱应设置在靠近电源区域,分配电箱应设置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m。

4)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禁止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5)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

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潮气及其它有害介质中。

亦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

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理。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6)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

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应设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

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0.8~1.6m。

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的厚度应为1.2~2.0mm,其中开关箱箱体港版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7)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6)、电气设备的安装

1)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开关箱箱体内。

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2)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含插座)应按其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

并且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3)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

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4)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标志应按相线L1(A)、L2(B)、L3(C)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排列整齐,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紧混用和相互代用。

导线分支接头不得采用螺栓压接,应采用焊接并做绝缘包扎,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5)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6)配电箱后面的排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度,以便检修。

7)导线剥削处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卷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者除外)。

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涮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8)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

9)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

(7)、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

1)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2)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当外电线路的电压为1kV以下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1~10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5~110kV,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220kV,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10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00~500kV,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15m。

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3)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

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6m;外电线路电压为1~35kV时,最小垂直距离为7m。

6)对于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要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7)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电线路电压为10kV以下时,安全距离为1.7m;外电线路电压为35kV以下时,安全距离为2m;外电线路电压为110kV以下时,安全距离为2.5m;外电线路电压为220kV以下时,安全距离为4m;外电线路电压为330kV以下时,安全距离为5m;外电线路电压为500kV以下时,安全距离为6m。

8)对于既不能达到最小安全距离,又无法搭设防护措施的施工现场,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9)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等级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10)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处置。

(8)、电工及用电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

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紧设备带“缺陷”运转;

★保管和维护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

★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9)、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系统接线图。

2)配电箱、开关箱箱门应配锁,并应由专业负责。

3)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

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

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并应做检查、维修工作记录。

4)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5)配电箱、开关箱必须按照下列顺序操作:

送电操作顺序为:

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停电操作顺序为:

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但出现电气故障的紧急情况可除外。

6)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

7)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

8)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随意挂接其他用电设备。

9)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配置和接线严禁随意改动。

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漏电保护器每天使用前应启动漏电试验按钮试跳一次,试跳不正常时严禁继续使用。

10)配电箱、开关箱得进线和出线严禁承受外力,严禁与金属尖锐断口、强腐蚀介质和易燃易爆物接触。

(10)、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

1)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作用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

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

五芯电缆必须包括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

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2)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3)电缆类型应更具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等选择。

埋地敷设应采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放水、防腐。

架空敷设应采用无铠装电缆。

4)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载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介质保护层。

5)埋地电缆载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6)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7)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8)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电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直距地不得小于2.0m。

9)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

电缆垂直敷设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

电缆水平敷设应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

10)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11)、室内导线的敷设及照明装置

1)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

2)室内配线应根据配线类型采用瓷瓶、瓷(塑料)夹、嵌绝缘槽、穿管或钢索敷设。

潮湿场所或埋地非电缆配线必须穿管敷设,管口和管接头应密封;当采用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必须做等电位连接,且必须与PE线相连接。

3)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离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4)架空进户线的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过墙处应穿管保护,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5)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或电缆的截面应更具用电设备或线路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6)钢索配线的吊架间距不宜不大于12m。

采用瓷夹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不应小于35mm,瓷夹间距不应大于800mm;采用瓷瓶固定导线时,导线或电缆时,可直接敷设于钢索上。

7)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2、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向专业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