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960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专题限时检测试题1

2019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37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

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

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

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光武见之甚欢,谓曰:

“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

”禹曰:

“不愿也。

”光武曰:

“即如是,何欲为?

”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光武笑,因留宿闲语。

禹进曰:

“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

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

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

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

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

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

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居岁余,寝疾。

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

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

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

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虽都关西建都

B.莫如延揽英雄邀请

C.匡等莫能当占据

D.欲乘机并关中兼并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耳。

(4分)

【答案】

1.C

2.D

3.D

4.

(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

(2)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随意侵犯,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解析】

1.当:

抵挡

2.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③是写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3.“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误

4.

(1)但、加、垂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顾、徒、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19分)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於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者也。

间以其馀,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於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

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注:

①曲蘖:

蘖,音niè。

曲蘖,酒曲,这里指酒。

  ②石公:

即作者自己。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5.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数奇,屡试辄蹶。

                 奇:

音jī,命运不好

B.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诸:

兼词,相当于“之于”。

C.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属:

音zhǔ,嘱托,吩咐。

D.文长皆叱而奴之                     奴:

奴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项王按剑而跽曰

B.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文长虽然才华出众,但个性自负高傲。

虽然在山阴县做生员的时候,声名狼藉,但胡宗宪赏识他的才能,把他当作客人邀请到自己的幕府。

B.本文作者认为徐文长的文章往往见解非凡、气势深沉而且文笔谨严,是属于韩愈、曾巩一流的作品,但因为他不迎合时兴的调子,且不把当时所谓的文坛领袖放在眼里,所以他的名声没有传出越地。

C.徐文长多才多艺,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绘画均有一定成就。

他的书法作品与其诗文风格相似,奔放苍劲,且不乏媚人之姿。

D.作者虽然对徐文长的命运遭际深表同情,认为古今文人的抑郁不平、遭遇困苦,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但同时也否定了那种认为徐文长完全是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的观点。

8.翻译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2)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答案】

5.D

6.D

7.A

8.

(1)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很自负,好出奇计,谈论军事常能切中要害。

在他看来,天下的人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2)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

太史张元汴极力解救,他才得以释放。

【解析】

5.奴:

意动用法,以之为奴

6.以:

均为“因为”之意;A而:

前者表转折,后者为表修饰的连词;B虽:

前者为“虽然”,后者为“即使”;C则:

前者为“就”,后者为“是”

7.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在山阴县作生员时,名声很大。

籍甚,不是狼籍得很的意思

8.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关键点为:

(1)自负、好、中、当、句意各一分。

(2)以、力、乃、论、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徐谓,字文长,在山阴县做生员时,名声就很大。

薛公蕙在浙江做学官时,很赏识他的才能,认为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

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考试都失败了。

中丞胡公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

文长每次进见,身穿葛布衣,头戴黑头巾,侃侃谈论天下大事。

胡公非常高兴。

这时胡公正统率好几个防区的军队,威镇东南地区。

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还得跪着说话,爬着走路,不敢抬起头来,而徐文长以部下一个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很高傲。

谈论者都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样的人才。

适逢胡宗宪猎获白鹿,奉献给皇帝,嘱托文长起草奏表。

奏表呈上后,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

胡公因此更加赏识他。

所有的章奏、簿计都交给他起草。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很自负,好出奇计,谈论军事常能切中要害。

在他看来,天下的人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然而,他终究未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时运。

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能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尽情地游山玩水。

他漫游齐、鲁、燕、赵等地,看尽北方大漠的风光。

他把见到的山峦奔腾、海浪耸立、黄沙飞扬、迅雷震天,雷雨倾注,树木倒伏,幽深的峡谷,盛大的都市,各种人物、鱼、鸟等,一切能使人震惊、恐惧的景象,都一一写进诗中。

在他的胸中有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概,又有英雄无路可走,无处投身的悲愤,所以他写的诗象是发怒,又象是在狂笑,象是流水在峡谷中激荡,象新苗破土而出,象寡妇在深夜哭泣,象游子被寒风惊醒。

虽然这些诗歌的体裁格律时不时有不高明之处,然而却有独到的匠心,具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种象女人一样侍奉他人的诗人所敢于企及的。

他的文章有非凡的见解,气势深沉而法度谨严,不因模拟减损才气,不因议论妨害格调,是属于韩愈、曾巩一流的作品。

文长素来不迎合时兴的调子,对当时所谓的文坛主持者,他都加以指斥和谴责,所以他的名声没有传出越地。

这真可悲啊!

他喜欢书法,笔意奔放象他的诗一样,苍劲中又呈现出媚人的姿态。

正象欧阳公所说的那种妖冶的妇人到老了还仍然保存着未尽的风韵一样。

有时,他又把剩余的精力另外倾注在创作花鸟画上(另一说:

书法作品留有空白,旁边点缀花鸟),画得都美妙飘逸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

太史张元汴极力解救,他才得以释放。

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

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

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

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袁宏道说:

“徐文长先生,命运实在是坎坷啊,于是发了狂。

发狂了,于是犯了罪,进了牢房。

古往今来的文人,受苦受难,从没有像文长先生这样惨烈的。

即使是这样,胡宗宪先生是几代才出一个的豪杰,嘉靖皇帝也是英明的皇帝。

胡先生幕府中的优待,说明胡先生理解徐文长。

进《白鹿表》让嘉靖皇帝高兴,说明皇帝也理解徐文长。

仅仅是徐先生没有富贵而已。

徐文长的诗歌文章,异军突起,把近代的抄袭模仿的伪劣作品打得落花流水,千年万年,一定有明确的结论。

这哪里是不得志啊?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

“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

“汝非豫让邪?

”曰:

“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豫让曰: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豫让曰: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嗟乎豫子!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

豫让曰: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

责备B.则虽死不恨恨:

仇恨

C.女为说己者容容:

打扮D.今日之事,臣固伏诛伏:

服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2分)

①去而事智伯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B.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C.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D.豫让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

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12.把阅读材料中或课内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4分)

(2)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3分)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3分)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3分)

【答案】

9.B

10.D

11.C

12.

(1)为什么(何必)摧残身体损伤面貌,想以这种方式求得报复襄子,不也太难了吗?

(2)而智伯像国士那样地对待我,所以我也像国士那样地去报答他。

(3)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能够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遗憾)。

(4)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解析】

9.恨:

遗憾。

10.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

③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

⑤是襄子劝豫让的话。

11.“作了最后一搏”与原文不符。

12.

(1)何乃,残、苦,以……(省略),不亦难乎各1分,共4分

(2)“国士”名作状,遇,故各1分,共3分(3)胜,是,养生丧死各1分,共3分(4)通,第一个“于”表被动,第二个介词“于”引出对象,共3分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事范氏和中行氏,却没有名气。

离开他们以后去侍事智伯,智伯非常尊敬宠爱他。

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掉了智伯,然后瓜分了他的土地。

豫让逃到了山中,说:

“唉,志士应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应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

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智伯,那么我的灵魂也不会渐愧了。

”于是就改变姓名扮为囚犯,进入宫中清扫厕所,暗藏匕首想这样来刺杀襄子。

襄子上厕所,心中悸动,便抓住并审问清扫厕所的囚犯,原来是豫让,豫让暗藏兵器,说:

“想要替智伯报仇!

”襄子的手下想杀他。

襄子说:

“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我小心躲避他就是了。

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代,可他的臣子想为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

”最终释放并让他离去。

过了不久,豫让又以漆涂身使身体生疠,吃炭使自己声音嘶哑,让自己的相貌不被人认出,到集市上行乞。

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

走路时遇见了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认出他,说:

“你不是豫让吗?

”豫让说:

“是我啊。

”他的朋友对他哭着说:

“凭着你的才能,托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亲近宠爱你。

宠幸你,你就干你想做的难道会不容易吗?

为什么(何必)摧残身体损伤面貌,想以这种方式求得报复襄子,不也太难了吗?

”豫让说:

“既然已经托身侍奉别人,再想杀死他,这是怀有二心来臣事主人啊。

再说我所做的本来就是极难之事啊!

然而我这样做的原因,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天下那些身为人臣却怀有二心的人羞愧啊。

分手以后不久,襄子出行的时候,豫让埋伏在襄子经过的桥下面。

襄子到了桥上,马惊了,襄子说:

“这一定又是豫让。

”派人去问,果然是像让。

于是襄子就责备豫让说:

“你不是也曾巨事过范、中行氏吗?

智伯全都灭掉了他们,可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臣事智伯。

智伯也已经死了,而你为什么惟独为他如此深切地报仇呢?

”豫让说:

“我臣事范、中行氏,他们都像一般人那样的对待我,所以我也像一般人那样地去对待他们。

而智伯像国士那样地对待我,所以我也像国士那样地去报答他。

”襄子喟然长叹哭泣着说:

“唉,豫让!

你为智伯报仇,忠义的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

你还做这样的打算,我不会再放过你了。

”让士兵围住他。

像让说:

“我听说明智的君主不会遮蔽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去死的品德。

前面你已经宽恕了我,天下的人没有不称赞你的贤德的。

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服罪接受惩罚的,然而我只想请您脱下衣服来,刺击你的衣服,这样来表达为智伯报仇的心意,就是死了我也不会遗憾。

这不是我所敢奢望的,只是对你说出我的心里话吧!

”于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

豫让拔剑多次跳起来刺击衣服,说:

“我可以到黄泉下报答智伯了!

”就用剑自杀了。

自杀那天,赵国的志士仁人听到这件事,无不为他而悲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

褒少有志向,好学而不守章句。

其师怪问之,对曰:

“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

”师因此奇之。

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

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

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

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

“此天授也,何可疑乎!

”周文纳焉。

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

州带北山,多有盗贼。

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厚加礼遇,谓曰:

“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

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

”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日:

“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

”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

“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

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

”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

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

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

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人既不备。

以故多被抄掠。

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

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

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

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日:

“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

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有诏许焉。

自此抄兵颇息。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

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1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涉猎:

广泛地阅读

B.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主帅:

军队的最高统帅

C.并原其罪。

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屏息:

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故事:

先例,成法

14.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

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

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

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

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

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16.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天授也,何可疑乎!

(3分)

(2)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

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

(3分)

(3)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

(4分)

【答案】

13.B

14.D

15.B

16.

(1)这是上天赐给的,还能迟疑吗!

(或者:

这是上天赐予的好机会,还犹豫什么!

)(3分)

(2)我是读书人出身,怎么懂查究盗贼的事情?

仰仗各位与我共同分担忧愁。

(3分)

(3)在此之前,齐国军队多次入侵,百姓不能正常耕作,先前的刺史,没有人能防御抵挡。

(4分)

【解析】

13.主帅:

负责管理的人。

14.①为韩褒年少时事,也不属谋略;⑥反映的是武帝对韩褒的敬重。

15.明榜昭告在任用“杰黠少年”之后,“以毒攻毒”也不符合文意。

16.

(1)(得分点:

①疑:

犹豫,迟疑;②反问语气。

(2)得分点:

①起:

出身;②督:

查究,督促;③赖:

依靠,仰仗。

(3)得分点:

①废:

废止;②前后:

偏义复词,偏于“前”;③莫:

没有人;④扦:

抵御,抵挡。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人。

韩褒从小有大志,喜好学习而不拘泥于章句之学。

他的老师感到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

“章节句读的学问,常常听取您的教导,至于研究比较道理的异同,请(允许)我依从我个人的喜好。

”老师因此感到他奇特。

到长大以后,广泛地涉猎经史,个性深沉,谋略远大。

当时周文帝做刺史,一向听说韩褒的名声,以客礼相待。

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害。

各位将领派人迎请周文。

周文拿(是)去(是)留的计策问韩褒,韩褒说:

“这是上天赐给的,还能迟疑吗!

”周文采纳了他的计策。

大统初年,调任行台左丞。

出京外任为北雍州刺史。

雍州北面环绕着山,常常有盗贼。

韩褒暗地里查访.都是豪门大族所为,却假装不知道。

对他们多加礼遇,对他们说:

“我是读书人出身,怎么懂查究盗贼的事情?

仰仗各位与我共同分担忧愁。

”于是把那些是乡里祸患的凶暴狡猾的年轻人都召集起来。

让他们负责照管,划分地界,有盗掠的事情发生而不能抓获的,以故意放纵论处。

于是那些被任命的人没有不惊惶恐惧的,都自首认罪说:

“以前发生的偷盗劫掠的事情,都是我们做的。

”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