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0959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ocx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生科技活动

资助项目基金申请书

 

申报类别社科类

课题名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项目负责人梅林

负责人所在系别管理工程系

指导教师曹琳剑

填表日期2011.10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生科技活动资助项目基金申请书

一、简表

研究项目

名称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学科领域

社科

研究形式

A.学生独立B.教师指导

√C.教师主持项目的部分

起始时间

2011.11

完成时间

2012.11

申请经费

15000

申请者姓名

梅林

性别

出生年月

1992.9

专业年级

09工程1

课题组

总人数

6

指导教师姓名

职务职称

曹琳剑副教授

合作者姓名年级专业

杨旭升(09工程)李欣(09工程)张马杰(09工程)

李婷(09工程)吕帅(09工商)

二、立论依据:

(项目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项目的研究意义

(1)把握建筑业的运行现状。

通过可持续发展评价,阐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现状,检验行业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因素正在阻碍或制约着其良性运行。

通过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评价,可以为政府、行业部门、企业以及公众了解建筑业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2)监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变化趋势。

通过应用长时间、连续性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数据,可以科学预测建筑业系统的未来发展态势,全面反映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的变化趋势及速率,分析运行结构的稳定性。

正确分析各个子系统对整个建筑业系统发展的积极影响(贡献)或消极影响,找出关键影响因子。

对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寻找出那些不利于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变化因素的原因,以便及时扭转这些不利的变化因素,使其回归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3)预警。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如果某一子系统的运行超出了正常合理范围,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要制定各个子系统的预警界限。

预警系统的建立,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严格考察实践基础上,分析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发生机制和具体因素,利用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使用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快速全面地对可持续发展现状做出评价,使各个子系统都能在安全区域内运行。

(4)提供决策依据。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旨在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定量化的方法和途径,分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以便对建筑业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出合理的建议,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评价对国家、各级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在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政策性工具,也是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

总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确保建筑行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它在时间上反映了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趋势,在空间上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布局和结构,在数量上反映了其规模,在层次上反映了行业水平,它具有描述、评价、预警和决策等多方面的功能。

评价目的决定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方向、内容以及标准的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现状

(l)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9]:

①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理论探讨的阶段(80年代初至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此阶段关于对概念的探讨如前所述,在概念探讨的同时,理论研究也在深入。

世界观察研究所通过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综合考察,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设想(Brown,1981)。

Q几ordan(1985)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范围广泛的环境保护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Regier(1986)考察了区域发展与全球发展的关系,认为只有“着眼于全球,着手于区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Hollin(1986)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当有某种恢复力的反馈作用才能保持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Barbier(1987)的观点代表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升华,他强调指出,分析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不能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因子分裂开来,因为与物质资料的增长相关联的定量指标和确保长期经济活动与结构文化的生态、社会及文化等定性指标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

Dovers(1990)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个层次的政策框架,反映了澳大利亚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他所提出的四个层次是:

社会目标(第一层);政策目标(第二层);政策(第三层):

行动(第四层)。

Goodiand等(1992)认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使用合理的经济学;第二步是区别增长和发展;第三步是使用环境评价作为达到可持续性的手段;他还从原则、测度指标、制度三个方面给出了一个实施指南。

此外,在可持续环境管理规划工具(Clark,1989)、第三世界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Pearee,1990)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②可持续发展开始战略实施的阶段(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至今)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时代的强音,并被具体体现在大会发表的五个重要文件中。

人类最终理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是人类诀别传统发展模式、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于1993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加CSD),该委员会每年举行会议,审议世界各国执行《全球21世纪议程》的情况,并通过其五项具体职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

世界银行于1997年6月提出题为《里约之后的五年—环境政策的创新》的报告,对以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为目的的政策工具,按照“运用市场”、“创造市场”、“应用环境规章”、“动员公众”等出发点进行分类。

美国于1996年出台了《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

于此同时,由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和可持续社区联合中心(JCSC)两机构开始负责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

PCSD提出了美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并在资源保护、社区建设、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整体措施。

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有比较浓厚的资源战略色彩,以节约资源和能源,转变消费模式为战略核心,确定了自然资源、交通管理、城市环境质量改进等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并从立法、市场、基础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

东盟的环境战略行动计划包括十大战略和27个支撑行动,积极地开展地区性合作,实施了地区环境的协调机制。

1994年初,日本政府制定了《日本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逐步实现全球环境保护目标,并声称将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发挥主导作用。

这一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指标体系大致有:

经济福利指标(IsEW)、ABC一指标模型、人类发展指标(HDI)、持续收入(SI)、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集、持续性指数等(曹立军,1996a),同时,一些部门的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有影响的成果,如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基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标等(Costanza,199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紧跟世界研究的步伐,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更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的研究,生态县建设和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己进行了十年多,并针对我国的国情,进行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战略实施方面均作了大量的工作。

①理论研究

早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之前,国内学者就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永续利用”等思想进行环境规划、生态平衡方面的研究(刘培桐,1987)。

并在环境承载力、环境一经济协调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尽管在中国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优先项目的编制中,以部门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主,但此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却相对活跃,成为国内的一大特色。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和层次体系(曹利军,1996)、可持续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曹利军,1997)、区域复合系统结构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曹利军,1998)、三种生产理论的研究(叶文虎,1996)、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原理与方法(邓春朗,1997)等进行了研究。

在评价方法方面,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

货币评价模式和非货币评价模式。

②战略实施

作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就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

中国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案和计划。

1992年发布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成为指导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年推行的《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是我国关于环保的政策性文件。

1994年出台的《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为中国21世纪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1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并明确做出了中国今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

所有这些证明,中国正在积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多方面的实践。

积极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一贯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自1979年以来签署了一系列环境公约和协议。

1991年6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发布了《北京宣言》,为世界发展做出有价值贡献。

此外,中国同包括日本在内的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的环境合作协定或备忘录,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本项目结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省市的建筑业发展现状,目标在于建立能够直观评价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在完善建筑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同时,既为定量分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依据,又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筑业提供了理论参考。

(1)完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2)成功的对国内有关省市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

(3)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研究内容:

(1)建筑业发展水平的衡量及表征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对影响建筑业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炼衡量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2)建立建筑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综合分析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形成评价建筑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重点分析各指标对建筑业发展水平的作用及影响。

(3)针对国内有关省市的基础数据调查整理与评价

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四大直辖市的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选择适宜的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评价结果。

(4)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比较四个直辖市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异同,总结各自的发展特点,提出各自建筑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建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利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对结合四大直辖市相应指标值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

 

2.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案:

 

1、技术路线

评标的实质分析—系统评价

理论研究

调查研究

查阅资料

国内发展现状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对比分析

国外发展现状

建立指标体系

结论与展望

结构方程分析

对国内省份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建议与对策

 

实验方案:

 

1)案头研究。

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形成本项目的总体研究框架,整理出相关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2)前期研究。

对已整理出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提炼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3)指标研究。

针对已经提炼出得评价指标,运用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整理得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评价研究。

运用ANP分析法,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省份的相对应的指标值上进行指标评价。

5)综合分析。

对评价出的指标权重以及相关系数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结论。

6)研究成果的整理。

对研究成果进行修订整理,形成本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可行性分析:

学校图书馆有大量的可利用文献资源,团队成员曾多次参加科研活动。

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在项目组成员以往的科研活动中均采用过,在研究方法上有保障。

另外,项目组成员在多个服务企业中有实践经验,开展实证研究有较好基础。

指导教师有多年相关学科研究经验及成果,其与本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为本项目的深入开展做出了良好铺垫,并且对实验设计和分析软件具有良好的掌握和应用,与国内外服务营销领域多名专家均有过交流和沟通,为本项目保持与国际前沿的接轨提供了便利。

 

3.项目的进度安排

 

研究进展:

2011.11—2012.3梳理现有研究成果,补充资料,完善理论框架和具体研究方案,初步确定调研对象。

2012.5---2012.9完成整个调研过程

2012.10—2012.11完成并提交研究报告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项目旨在探索对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描述与评价,完善建筑业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

为研究建筑业指标评价提供又一理论保障。

(2)以国内有关省份的相应发展水平为研究基础,建立建筑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形成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定量分析建筑业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3)在研究相关省市的数据评价基础上,比较研究全国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5.预期的结题形式:

(1)公开发表论文1-2篇;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注:

项目结题最终分为三类

优秀:

能够顺利结题,同时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申请并获得专利、相关媒体报道三者满足一项的项目

合格:

只有结题报告书,且能够顺利结题的项目

不合格:

只有结题报告书,且未通过结题的项目

四、研究基础(完成课题需具备的可行性条件)

1.相关领域参考文献(10条以上):

[1]卢有杰.新建筑经济学[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新华网.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EB/OL].

http:

//www.news.xinhuanet.eom.

[3]魏新亚,林知炎.中国建筑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水平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

(1):

124一125.

[4]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EB/OL〕.〔

[5]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6]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孙世朋,赵德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S):

228一229.

[8]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和综合利用[EB/OL].

http:

//www.wanfangdata.eom.en/qikan/periodieal.Al.tieles/s幻s/sgjs99/sgjs9905/990522.ht

m。

[9]王玉梅.可持续发展评价〔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0]韩冰.基于价值网络理论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9):

238一240.

[11]邓韬.基于嫡理论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工程项目管理,2007,(S):

82一85.

[12]商兴华.浅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8,(7):

91一93.

[13]司增绰.“民工荒”背景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07,(6):

27一30.

[14]邵军义.从企业伦理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5,(9):

23一26.

[15]孙世鹏.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8):

228一229.

[16]王宏伟.沈阳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报,.2008,(7):

302一305.

[17]刘玉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湖南:

湖南大学,2008.

[18]戴劲草.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层面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

清华大学,2008.

[19]王新波.青岛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浙江:

浙江大学,2003.

[20]王耀利.我国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2007.

[21]孙建华.基于嫡值法的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5):

50一52.

[22]安强.基于蚁群算法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人工智能及识别术,2007,(18):

1697一1698.

[23]邓屈波.基于DEA模型的福建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D〕湖南:

中南大学,2008.

[24]一周萍.基于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2006.

[25]蔡爱云.陕西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

长安大学,2006.

[26]徐燕君.上海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

同济大学,2007.

[27〕曹利军.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仁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28]TrzynaT.C.Asustainableworld:

definingandmeasur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M].EditedbyThaddeus,1995.

[29]裘秀群,陈夏.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01(3):

16一18.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30]王辉,王俊.技术创新一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之必由之路[J].建筑施工,2008,(12):

1084一1086.

[31]哈达,马力.商业伦理势在必行〔J〕.清华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1,(5):

33一38.

[32]幻千高原.企业伦理学[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一3.

[33]ArehieB.Carroll.A,Three一DimensionalConeeptualModelofCorporateSoeial

Perfo灿anee[J].Ae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79(4):

497一505.

[34]邵军义,刘明.从企业伦理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5,(9):

23一25.

[35]刘留.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探析[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3.

[36]曾肇河.((建筑公司战略管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37]司增绰.徐康宁.从“民工荒”问题探索建筑业持续发展之路[J].建筑经济,2006

(1).

[38]梁俊强.全面构建建筑节能服务体系〔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6):

28一31.

[39]杨晓波.创新建筑节能发展模式〔J/OL〕.中国建筑节能网

[40]中国建设报.美国:

建筑节能措施[J/OL].中国建筑节能网。

[41]陈芬,黄俊鹏.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分析[J].能源技术,2004,

(2):

69一71.

[4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21世纪议程[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对此类课题具有多年研究经验及成果的曹琳剑老师作为本课题的指导老师,给予我们许多帮助和指导。

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本次研究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

团队条件:

团队每个成员都热爱参加科研活动。

其中多人参加过挑战杯,房地产营销策划大赛。

多人拿到奖学金。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队员的资料搜集识别与整理能力强,队员对图书馆的数据库有较熟练的了解,且队员工作认真勤恳,队员之间相处融洽,有非常好的团队环境。

学校条件:

学校有丰富的专业老师资源,学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有图书8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750余种,电子图书110余万种。

电子资源包括数据库35个,中外文电子期刊7.8万种。

尚缺少条件与拟解决途径:

调研、实验场地的选取。

解决途径:

联系相关专业老师及学长学姐→联系到企业→确立合作关系

 

3.指导教师基本情况、研究领域及成果:

课题指导老师曹琳剑副教授长期从事工程管理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较丰富,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与项目直接相关论文7篇,分别刊载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录用)等重要及核心期刊;参与编写著作2部;已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1项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8.12),其他获奖三项(天津市建委1项、天津市挑战杯2项);目前参与科技部子课题项目1项;具备了从事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条件。

 

4.项目负责人及成员课堂学习成绩情况:

课题负责人梅林同学分获09、10届院级二等奖学金和三等奖学金,成员张马杰同学连续获09、10届院级二等奖学金,李婷同学连续获院级一等奖学金,吕帅连续获院级二等奖学金,李欣连续获两次院三等奖学金、杨旭升同学成绩优异,没有挂科记录,且本课题所有成员四级、计算机二级均已通过。

 

五、指导教师推荐意见:

(应对申请者的素质和研究能力、课题的意义、研究的条件、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做认真介绍)

 

推荐人:

专业技术职务:

单位:

 

六、申请者所在单位的审查与保证

(包括对项目申请书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和经费的合理性的审查意见,对申请者开展此项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的保证)

 

系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组长:

系主任:

年月日(公章)年月日

七、专家评审小组复审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八、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导中心审定意见:

 

主任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