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092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docx

广西玉林市届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春季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价检测

历史

1.按西周宫廷礼制,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

而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违反礼制

B.诸侯势力强大

C.季氏越级夺权

D.分封制趋于崩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季氏作为卿大夫按照礼制是不能享用八佾的。

季氏用八佾说明礼制的破坏,本质上来看就是分封制的崩溃。

因此D项正确;诸侯违反礼制是现象,不是本质,因此A项错误;诸侯势力强大也不是本质,因此B项错误;季氏越级夺权也是当时的事实,并不是本质,因此C项错误。

2.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处于同一时代的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

这是因为王阳明

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

B.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C.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

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

【答案】C

点睛: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要去内心中去穷理。

而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也强调心中的信仰。

因此二者有共同点。

3.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指出:

“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C.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当中可以得出李鸿章只看到,日本学习西方技术强大起来,没有认识到日本的富强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等。

所以他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所以选D。

A、B、C三项中A项已找到强国御辱之道明显不合题意,因此错误;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李鸿章属于洋务派。

因此错误;洋务派的李鸿章并未看到日本成功的本质因此并未有效法日本全盘西化的主张。

因此C项错误。

4.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

“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

”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B.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C.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土地

D.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体现了“民生主义”对社会公平的追求,A项符合题意;社会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排除B项;新三民主义对于土地政策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并不是对土地进行革命,排除C项;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社会主义,排除D项。

故选A项。

5.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

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

”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C.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出自《辛丑条约》,排除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C项;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C项;由于中国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的民族牺牲,国际地位提高,所以能够收回部分民族权益,故选B项。

6.据《邓小平年谱》记载:

“八一九”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

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和召开中共十四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的“8·19”事件发生于1991年的苏联,ABC三项发生在1978年,故可排除。

从材料看,邓小平认为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指导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选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

7.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B.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C项与此相符,因此选择C项;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

8.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这一材料的核心内容是

A.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B.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理

C.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D.清朝时台湾盛产食糖和粮食

【答案】A

【解析】此题反映了清代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

清统一后,在台湾加强了管理,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大陆的移民,也为台湾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材料“糖谷之利甲天下”可以看出台湾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产食糖和粮食等;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是,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的重要保障。

故选A项;BCD三项是A项国家统一带来的结果,不是材料的核心内容和侧重点,因此错误。

9.有学者认为:

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

据此推断,其所认为的20世纪上半期应该是

A.“理性”的时代

B.“工业”的时代

C.“探索”的时代

D.“冷战”的时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上半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开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结束之后各战胜国开始探索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问题,并且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通过谈判和妥协的方式来解决其遗留问题;1929——1933年发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开始探索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并最终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方向;由此可以看出,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应该是“探索”,故选C。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因此应该为启蒙运动时期,因此A项错误;“工业”时代是指工业革命发生的时代,18世纪60年代以后至19世纪中期,因此B项错误;“冷战”时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苏东剧变时期,因此D项错误。

10.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

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

题中空格处依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之一是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对用于生产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鼓励较不发达国家生产与资源的开发。

所以答案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点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6年3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会员国家在国际收支困难时,可以向基金申请贷给外汇资金。

但其用途限于短期性经济收支的不均衡,各会员国可利用基金的资金,其最高限额为该国摊额的2倍,而在此限额内1年仅能利用摊额的25%。

后来,基金已慢慢放宽会员国对于资金利用的限制,以配合实际的需要。

11.邓小平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

“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中邓小平思想的是

A.新经济政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人民公社运动

D.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中国三大改造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强调了要关注农民的利益,分析备选项可知新经济政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重视了农民的利益,A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人民公社运动”都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农业集体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大跃进”是左倾错误的产物,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工业化,据此分析可排除BCD。

故选A项。

点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1、土地改革(1949年——1952年):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2、农业合作化(1953年——1956年):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978年)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12.美国某历史学家曾说:

“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政府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维持美苏两极格局

B.推行现实主义外交

C.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D.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体现了美国面对与苏联争霸处于劣势、经济发展陷入“滞胀”等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史实,故本题应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美苏争霸,故排除A项;C项中“放弃”、D项中“淡化”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指出“黄氏之说,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理解,并分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无法“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的原因。

【答案】

(1)政治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实质:

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2)理解:

是指两者的思想有着本质差别:

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

黄宗羲:

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

原因: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缓慢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思想专制(八股取士束缚人们思想);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或理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为批判君主专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体现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在结合所学知识黄的思想还有限制君权、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等。

第二小问实质,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并没有脱离儒家的思想范畴,因此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2)第一小问理解,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并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视为封建统治而服务的。

而卢梭是反封建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二者具有本质区别;第二小问原因,需要从黄宗羲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来考虑。

经济根源上中国仍处于封建自然经济统治之下;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权力进一步集中在中央的皇帝手中;思想上八股取士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等都可以成为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函一1907年。

近仁老叔大人尊前:

半年之中通问殊少,吾叔或能谅我懒也。

日前'乃以儿女之私,辱吾叔殷殷垂示,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遵命。

……老叔欲得何家诗集者,请以书名见示,当为老叔得之也。

此颂道安!

侄醉顿首

函二1914年。

近仁老叔足下:

得六月十三日手书,喜极。

此函之前,曾有一书,收到后已奉答,想曾答览矣。

……近读何书?

亦乞见示。

匆匆奉白,即祝珍摄!

并请菊坪夫人秋安!

适顿首

函三1917年。

胡近仁君:

匆匆一别,已隔百余里。

……此法无论如何,终有益无损耳。

匆匆不及见湘帆一别,见时乞代致意为荷,菊夫人处亦望致意。

函四1920年。

老近:

谢谢你的信。

我的病好些了。

……可惜我病中不能细谈诗。

我的女儿名素菲,身体还好。

你们修县志,修的怎么样了?

——摘编自《胡适书信集》

注:

以上为胡适与其小叔胡近仁的来往信函。

根据材料,提取一项有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

信息:

平等、自由等民主精神逐渐得到传播(旧礼法受到冲击。

)说明:

近代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相关法令措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和推动;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示例二:

信息:

白话文日渐流行(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

说明:

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相关法令措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和推动;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文化平民化。

示例三:

信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

说明:

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相关法令措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和推动;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

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

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

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

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

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

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

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

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

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

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

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答案】

(1)原因:

外侵内战;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

(2)认识:

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农村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建设寻找的出路,是爱国的;有利于农村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提高;但在近代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的背景下也注定了他们所进行的农村改良运动失败的命运。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来归纳原因。

根据“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

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

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可以归纳出外国的侵略和国内的内战、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一批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由于内忧外患、经济萧条激发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们为振兴乡村而发起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该运动的开展对于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技术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实践最终还是未能完全改变农村的面貌,必然会失败。

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从理论上而言,建国之初的是美国并不宜推行强调权力制衡的宪政体制,美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似乎面临较民国初中国的更多不确定因素。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

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在推行宪政方面“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的原因。

【答案】

(1)因素:

美国是由殖民地发展而来的移民国家;民众背景相差悬殊;宪法内容大多具有开创性。

(2)原因:

中国:

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执行受到制约,人民民主宪政意识的淡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因人立法”,自身存在较大的缺陷;美国是移民国家,国民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影响很深,资产阶级民主意识较为强烈;中国出现袁世凯等当权者的不断破坏;美国华盛顿等领导者积极维护民主政治的实施。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宪政,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在认再现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宪政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学生根据材料从建国之初民族背景的差异,移民国家构成和宪法内容开创性的特点决定的。

(2)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宪政实施不同结果的原因,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学生从中美政治、经济、思想、本国实际国情和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好的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考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民主的斗争·中美比较

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75年复出后,他以“消肿”为突破口,抓军队质量建设,抓装备,抓编制……邓小平指出:

“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

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为此,他提出:

军队要整顿,要消肿,要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提高现代化水平。

要“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

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民解放军数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具体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此次裁军的目的。

【答案】

(1)趋势:

虽然有所起伏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上升原因:

朝鲜战争爆发;“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影响;下降原因:

新中国政权巩固;朝鲜战争结束;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逐渐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目的:

推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防力量;精兵简政,减少财政支出;进一步缓和国际形势,维护世界和平;为地方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解析】试题分析:

(1)趋势,结合材料一表格数据总结解放军数量变化趋势是虽然有所起伏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从材料中上升时期分别是1951年、1975年,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军队数量上升的原因是朝鲜战争爆发;“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影响,下降时期从1952年和1982年开始,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原因是新中国政权巩固,朝鲜战争结束,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逐渐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从材料二“他提出:

军队要整顿,要消肿,要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提高现代化水平”可知,目的是推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防力量;从“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

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可知,目的是精兵简政,减少财政支出;为援地方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结合20世纪80年代世界局势逐渐缓和的国际形势可知,目的是进一步缓和国际形势,维护世界和平。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原因

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

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剌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

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上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