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57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一】

  自xx年12月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以来。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根据《决定》具体安排,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法制工作的开展,为我市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现将我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我局围绕本市生态特点,紧扣生态建设要点、难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与生态相适应,经济与生态相适应,政治与生态相适应,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的法治探索,制定了有关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城市管理、能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围绕水资源保护制定了《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游泳垂钓管理办法》、《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规定》,围绕有效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配合市财政局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和绿化管理制定了《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贵阳市公园和绿化广场管理办法》,围绕节约能源方面制定了《贵阳市燃气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围绕城市管理制定了《贵阳市筑城广场管理办法》、《贵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草案11件、政府规章草案33件。

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使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为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我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本着突出重点、急需先立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对《百花湖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专项工作方案》、《贵阳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处罚实施细则》、《贵阳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15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事前合法性审查,推动该类政策措施及时发布实施,使这些规范性文件审查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后评估工作。

按照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质量,发现立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热点、难点问题的依法解决,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对《贵阳市拆迁安置资金监督使用暂行规定》、《贵阳市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

通过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分析,形成立法后评估调研报告,提出修改完善建议,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二、清理行政审批,着力优化环境

  为营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我局牵头组织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减少了审批事项,规范了审批行为。

对现行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进行再清理、再审查,依法进行再精减。

经过清理,目前,我市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3项,减少了30%;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6项;转变管理方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1项;下放到区、县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6项。

通过上述清理工作,为我市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审批程序上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分别在xx年、xx年、xx年、xx年先后4次对我市现行有效的164件政府规章中与上位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相抵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经逐件逐条清理,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决定修改了15件、废止了32件规章中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相适应的规定。

  三、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杜绝行政执法中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和纠正执法上的偏差,使城市建设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我局强化执法监督,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可操作性较强的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执法监督体系,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制度化。

一是制定了《贵阳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贵阳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贵阳市行政调解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贵阳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核确认规定》、《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与考核方案》、《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方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和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进一步细化了执法流程,明确了执法环节和步骤。

为确保程序公正,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质量抽查评议、行政执法案件评查等工作,并认真监督落实,促进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

二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我市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罚条目有3640项,均按轻微、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等不同程度进行了细化,为行政执法部门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查处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提供了更详实的依据。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培训。

在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中,我局注重对执法人员进行有关自然资源、环境知识及其他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他们重视生态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在执行生态法律方面做到执法的正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合理性及公正性。

自xx年以来,对全市45个行政执法部门计10200名公务员组织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及生态文明方面的培训培训,共举办91期培训班。

二是做好执法人员领证、换证工作。

一方面组织开展了全市各行政执法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的考试和上岗资格审查工作,考试不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xx年以来,共发放执法监督证和行政执法证9111本。

通过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试及资格审查,使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另一方面,加强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严把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关,杜绝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的人员领取行政执法证件,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经过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执法办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纵深推进我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生态文明法制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执法监督有待进一步强化,虽然已经建立了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但相关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三是在行政执法监督上力度不够,执法程序不到位,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仍然存在等。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局将逐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不断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的相关制度,以制度调动全市推进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通过培训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强化行业行政执法内部监管和层级监管,建立执法检查、重大案件督查等监督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种违法和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普及、培育生态环境法制知识和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的环保意识,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为有效推动我市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二】

  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生态是生产力、生态是竞争力、生态是品牌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绿色增长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靠生态造福百姓,靠生态吸引要素,靠生态集聚产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盐城率先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双双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一、保护自然环境,放大生态资源优势。

大丰拥有112公里海岸线、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建有麋鹿、珍禽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优势独特。

我区扎实开展自然生态保护、饮用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严守生态红线。

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构建“三横两纵”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

制定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科学划定省、市、区、镇四级生态红线,其中省级红线区域陆域面积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在生态红线区域内严格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生态功能规划。

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禽保护区核心区2万多亩养殖鱼塘全部实施“退渔还湿”,麋鹿保护区麋鹿数量从最初的39头增长到3000多头,走出濒危动物白皮书。

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核定及规范化建设实施计划》,大力开展通榆河“清水走廊”建设,通榆河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审批与饮用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

投入近1亿元,全力实施通榆河取水口提升及强化预处理工程,投资7000万元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一级保护区内的14户居民全部完成拆迁,消除饮用水源地内人类活动给水源地水质带来的潜在影响。

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积极实施亚行贷款湿地修复项目,在现有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扩建1万亩林地。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全面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湿地保护。

建成西郊生态风貌区、东方湿地公园、银杏湖公园等十大城市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大力实施农村绿化“2211”工程,林木覆盖率%。

  二、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增长。

放大“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品牌效应,把生态资源变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一是优先发展生态工业。

大力发展新产业,培育丰富新业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金风科技风电“装机”容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黄海药谷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成运营,世界首台套兆瓦级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示范项目树立投产,小型模块化成套设备被国家列入援助马尔代夫项目。

风电产业园建成“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园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中国印制电路板生产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省首家阿里巴巴落户电商产业园,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农一网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3D打印技术中心运营良好,被认定为国家工业设计中心。

国际软件园引进中兴通讯、XX推广等领军企业150多家,大数据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使用。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丰富优质自然资源优势,建成江苏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机大米、荠菜、紫菜三大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全区85%以上耕地生产的都是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

“恒喜”食用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恒北早酥梨”、“南阳韭菜、辣根、柿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三品”总数360个,被认定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25万亩、特色现代农业园区19个,新发展家庭农场248家。

三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中华麋鹿园创成盐城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A级景区数量名列全省各县前列。

海洋世界、知青农场、大丰港动物园等建成开放,荷兰花海成为盐城最富人气景点。

“请到麋鹿故乡来——大丰好玩呢”享誉海内外,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小城”、“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

  三、加强综合整治,美化城乡人居环境。

坚持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天蓝、水净、地绿的城乡环境,建设美丽大丰。

一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控治理。

坚持招商选资决不放低环保门槛,接受产业转移决不接受污染转移,加快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到经得起上级的检查、经得起媒体的监督、经得起群众的举报。

重点实施园区工业有机废气污染专项整治,与南京大学环境保护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合作,对华丰工业园等园区企业进行专项整治,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园区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全部搬迁到位,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0多家,污水集中处理厂、集中供热中心、危废集中处置中心、环境监测大楼等建成投运,生态防护林基本建成,工业园区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实施以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沟河整治长效管理及城乡供水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1”工程,实现基础设施全到位、队伍网络全覆盖、长效机制全建成,连续三年被表彰为省村庄环境整治先进县。

全区建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9个、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垃圾房万座,配备管理和保洁人员1950多名。

累计投入亿元,疏浚市属骨干河道和镇大中河道82条,清杂中小沟1187条。

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置,科学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所有的畜禽养殖场,依法整治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置工程有序推进。

强化秸秆禁烧禁抛,建设“蓝天卫士”秸秆禁烧监控平台,通过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措施,空气质量较往年大幅提升,实现了考核通报“零火点”。

强化农村医疗废弃物处置,建设地绿、水清、村庄美的美丽新农村。

三是实施“生态细胞”创建工程。

建成国际生态学校1所、省级绿色社区5个、省级绿色学校16所、省级环境保护示范教育基地1个。

坚持区、镇、村三级同创,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4个村通过国家级生态村验收,2个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恒北村美丽乡村建设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领域立项支持,草堰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四、建立健全机制,合力共建生态文明。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考核奖惩、公众参与和资金投入机制,在全区形成镇区、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

一是坚持科学统筹谋划。

编制了《大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经区人大审议通过予以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了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督查。

各镇区、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设组织网络。

全区配备专职镇环保干事12名,聘请村级环保监督员121名,形成区、镇、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

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考核督查,确保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三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在全区广泛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烈氛围。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和报告书项目从受理到审批均在网上进行全程公示,畅通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沟通渠道,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环境质量考核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度。

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加大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力度,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执法监督、投入保障、舆论引导等机制,不断增创生态文明的新优势,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