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93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x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课程标准和省考要求

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

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3、体会中国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的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三、重要问题解析

(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②直接原因: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

虎门硝烟。

(2)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内容: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5)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成为中国人民的双重任务。

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

“修约”要求被拒绝。

(2)结果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

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条约

时间

条约

内容

1858年

《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

《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损失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沙俄侵占我国东北、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影响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权益;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

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

③导火线: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1895年4月)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白银2亿两

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财政和外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①对中国而言: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如:

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斗争、义和团运动。

②对日本而言:

巨额赔款和大量权益大大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③使远东格局发生变化:

日本的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远东的重要国家,而中国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②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

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天津之战,攻陷北京。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1901年9月)

赔款⒋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⒐8亿两

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使馆区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列强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的财政陷于破产;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1年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企图分裂新疆的阴谋;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坚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3)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官兵英勇抗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邓世

昌、林永升等壮烈殉国;李鸿章“避战保船”,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台湾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反对日本割占台湾,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

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5)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实现,使列强认识到“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1936年又制定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国策基准”侵略方案。

(2)现实原因

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困境;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欧美各国正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侵华进程

(1)局部侵华(1931—1937)

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在东北制造“满洲国”(1932年3月成立);②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19路军奋起抵抗;③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1945)

①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

占领平津后,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②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占领上海。

③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④1938年,占领徐州(5月)、广州、武汉(10月)。

至此,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2)1900年组成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无恶不作;镇压义和团运动。

(3)从1931年起,日本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值伪“满洲国”、汪伪“国民政府”等傀儡政权;制造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用中国人进行活体细菌试验,进行细菌战、毒气战;对沦陷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实行“以战养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4、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全国各阶层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

①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②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抵抗(注意教材史实);③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④1935年青年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掀起一二·九运动。

⑤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国共双方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①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中共的倡议和促成。

②过程: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③意义:

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3)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大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4)敌后战场:

中共在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造了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百团大战(1940年8月)等辉煌战绩。

陕甘宁边区(首府:

延安)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两个战场的关系: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共同抗日,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5)在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45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5、抗战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以及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这是有利的客观条件。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3)广大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

6、抗战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2)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7、抗日战争的特点全国各阶层人民广泛支持、参与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并以大局为重、抛开党派之争;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重要问题解析

1、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

①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迫切需要新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主要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③特征:

以战争为主要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输出的愿望。

④侵华主要国家: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

(2)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紧侵略中国。

②主要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体现了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

③特征:

列强侵华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联合,相互勾结,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侵华方式从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扶植清政府,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

①背景:

一战使英、法等国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战败,俄国发生十月革命。

中国国内局势的动荡,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②侵华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③特征:

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从“以华治华”到日本独霸中国。

(4)二战结束后(1945~1949)

①背景:

二战后,英、法实力进一步下降,德、意、日法西斯被打败。

美国实力膨胀,推行霸权主义,企图称霸世界。

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美成为在华的主要侵略势力。

②主要史实:

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反共发人民的内战。

③结果:

中共领导人民于经过3年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清除了列强的侵略势力。

2、近代列强侵华的深刻影响

列强侵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大影响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1)政治上

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如:

领土主权被破坏,海关行政权丧失,司法主权被践踏。

中华文明遗产被毁坏,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被践踏。

(2)经济上

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

如:

巨额赔款,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

也迫使清政府大量借款,高额利息和苛刻的借款条件使清政府对外国资本主义在政治、财政等方面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因此越来越贫困。

(3)客观上的积极影响

①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给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当然,西方列强的主观动机是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中国的社会进步。

相对于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而言,其客观积极作用无疑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国家才能走上独立和富强的道路。

3、近代史上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原因,试比较两次战争的相同点。

(1)不同结局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37—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原因

①战争领导不同:

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携手抗日。

②民众力量不同: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反抗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最后赢得胜利。

④国际环境:

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3)战争相同点

①都是日本侵华政策的产物,都是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

②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如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等。

③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

如:

签订《马关条约》勒索巨额赔款,“以战养战”等。

④都采取了先制造事端、后发动突然袭击、再诬陷中国的方式。

④战争的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中国付出沉重代价。

四、典型试题探究

1、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力图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这种观点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本质②指明了战争的实质原因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包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1927年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曾向天皇密奏: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唯第三期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材料表明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②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③经济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华步骤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

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雅啼。

”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

以下题目最可能是其原题的是()

A《甲午悲歌》B《珍珠港祭》C《台湾沦陷》D《日寇投降》

6、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问诘,临事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据此推断,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日本强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7、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其中“割地”是指()

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C《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辛丑条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8、“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9、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

他说:

“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维护中华民族权益

C维护国家民族独立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1、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这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处于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是()

A香港、广州B广州、南京C香港、上海D广州、上海

1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

A实施“以华制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4、为了反抗外来侵略,摆脱苦难,中华民族各阶层纷纷行动起来。

19世纪末,著名的反帝爱国斗争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15、童谣也能证史。

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

“新年到,放鞭炮,嘣嘭嘣嘭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

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

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

”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时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6、结束了近代百年来中国在反抗外国侵略过程中的屡败局面,洗刷了民族耻辱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新中国的成立D改革开放的进行

17、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

“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放弃对特区和红军的领导权②抛弃国共政权敌对政策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④用让步换取与国民党重新合作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8、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B依靠什么力量抗日

C用什么方法抗日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19、抗战初期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B共产党敌后战场C西北战场D东北战场

20、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出现两个战场。

最早形成两个战场战略格局的地区()

A东北B华北C华东D华南

21、近代中外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②都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③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22、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

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

”这是日本在1927年确立的侵华方针。

为实现这一企图,日本侵略者最先在下列哪一城市附近制造了事端()

A长春B沈阳C大连D旅顺

24、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两个战场并存的特点,主要是因为()

A国共两党协商决定开辟两个战场B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别

C中共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D国共两党执行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中的德国军舰“伊尔蒂斯”号在指挥官兰斯的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