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9619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附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C)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ABD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7.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

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D

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

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7.“我思故我在”是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D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

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

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

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D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B

A.都是诡辩论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都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唯物主义

2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低表达动和静的辩证关系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4.《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6.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C

A.相对性B.有限性C.客观性D.一维性

27.一般认为,“真空”即表示其中什么都没有,然而与常识相反,量子论研究表明,真空物质是以量子场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

这说明A

A.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根本不存在B.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D.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B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3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

A能动性B客观性C对象性D任意性

33.近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

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BC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事不必难,知难不难D.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3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C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35.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时间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36.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37.人在哲学上B

A.仅仅是主体B.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C.仅仅是客体D.既非主体,也非客体

3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表明B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实践是可以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4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自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4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为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垦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42.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ABD

A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4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

A.直接现实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普遍有效性

44.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D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45.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

4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47.事物发展的动力是B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48.孔子《论语》指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差异的同一B.和谐是以同稗同

C.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D.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B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C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D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5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A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5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52.中国古代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

A.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中心B.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促使矛盾转化的过程D.只要打破常规,就能出奇制胜

5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C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朴素唯物论观点D机械唯物论观点

5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约是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工作中,如果每一环都打点折扣,最后得到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蕴含的道理是B

A.肯定中包含着否定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现实性和可能性相互转化

5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畏,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56.“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

A

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

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57.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

“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58.“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当他说什么都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59.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60.“是就是,否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C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6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必须D

A.否定资本主义的一切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D.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措施

6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第二章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

A.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新认识论与旧认识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5.“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

这种现象表明B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C.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B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结果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被多数人认可否

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B

A.客观规律性B.直接现实性C.主体能动性D.普遍有效性

12.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

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失者在朝野。

14.“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C

A.还不是真理性的认识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

C.是仍然要不断要发展的真理D.是暂时的正确的认识

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D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1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B

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7.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对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1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9.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

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