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60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docx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

【经典】全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城市-

昆山招商引资经验首次全面大揭秘

【本篇导言】

本文系2011年5月江苏昆山市招商局局长孙建中同志在某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江苏昆山市学习考察团所做的“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题辅导报告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该报告以生动的语言、有力的数据、丰富的实例详细介绍了江苏省苏州市以及昆山市近几年来快速崛起与发展的艰难历程,堪称招商引资教科书,值得全国招商人员与企业深入探讨学习。

【正文】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苏州。

现就我们苏州、昆山利用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本人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一个专题汇报和介绍。

一、苏州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发展都很快,我们江苏发展也不错,江苏省为什么发展快?

四个字:

招-商-引-资!

江苏省合同利用外资最近连续三年在全国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学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地方要想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就要具备两个要素:

一是要有大量的外来投资。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

招商引资是实现我们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是要有大量的优秀人才。

最近短短的十年,大量的人才、外资涌入到江苏,江苏发展很快。

但是江苏省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两极分化严重。

我们拿出地图看一看,江苏省的地形像一块红薯,中间有条线,那是长江,长江以北叫苏北,长江以南叫苏南,这本是一个地理的概念,但也是贫穷和富裕的分水岭。

江苏省去年有4个贫困县,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左右,都在苏北;但是去年有4个县级市财政收入一举超过80亿元,都在苏南,其中苏州有三个:

昆山、常熟、张家港。

苏州旁边有个无锡市,下边有个县级市叫江滨港,去年财政收入超过90个亿,是江苏省第一。

这个县级市最出名的是一个村,是一个老书记——华西村吴仁宝,这个老汉厉害,四五十岁时身体不好,六七十岁好了,现在八十多岁了,浑身充满革命干劲,这是非常厉害的。

一个地方要发展,人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照目前的情况看,今年,这4个县级市财政收入都会超过100个亿,我们昆山今年肯定是江苏省第一了,因为我们昆山每个月的财政收入基本上是10个亿。

这些地方为什么取得这么大的发展呢?

大家很清楚,就是四个字:

招-商-引-资!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现在地区和地区的差距并不是农业上的,主要的就是由于招商引资带来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差距就在这个地方!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报告一下苏州的情况。

(一)苏州市招商引资情况。

苏州现在是我们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城市,为什么?

还是四个字:

“招-商-引-资”。

这么一个小小的苏州,利用外资占到我们江苏全省的55%,江苏省一半外资落在了一个地级市—苏州,这么多的外资进来,怪不得苏州发展快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苏州到底有多少外资:

到2004年年底,世界500百强企业已经有100强选择了苏州,外资企业已经超过12000家;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经达到850亿美元,实际到帐的外资已经达到472亿美元,占我们国家实际利用外资的8.4%,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老外投在我们中国12块钱,就有一块钱落到了一个小小的苏州。

另外还有大量的民间投资。

(二)苏州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位次。

这么多的钱打进来,使苏州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

我们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搞了一个排行榜,苏州的成绩单上有全国“一、二、三、三、四、六”,即:

利用外资全国第一。

2004年苏州新增注册外资1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占全国当年利用外资的1/7(去年全国到帐外资606亿美元)。

目前,苏州累计合同外资超过850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70亿美元,占江苏全省的50%以上,已连续三年超过邻居上海。

上海人过去“牛”得不得了,除了北京人他们很尊重,其他地方的人在他们眼里都是“乡下人”。

几年过去了,旁边的乡下人——苏州的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超过了老大哥上海,上海人如梦初醒,开始对苏州刮目相看。

最近几年,上海和我们苏州的关系特别好,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党政代表团互访,表面上说的很客气,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实际上是来摸摸底。

所以,这个年头,你要得到人家尊重,你自己要有分量!

工业产值全国第二。

苏州去年工业总产值达9560亿元,今年肯定超过12000亿元,仅次于上海。

固定资产投资全国第三。

苏州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元,2004年投资155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投入869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了950亿元,全年将接近2000亿元。

这么多的钱砸下去确保了苏州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经济增长后劲十足,高速发展。

所以,现在发展经济一定要抓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

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三。

去年苏州进出口总额1032亿美元,其中出口507亿美元,仅次于上海、深圳。

生产总值全国第四。

2004年,苏州生产总值3450亿元,同比增长17.6%,位居江苏第一,全国第四(前三名为沪、京、穗)。

GDP这个数字很形象地反映了苏州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我们连续三年每年超过一个中央直辖市:

第一年超重庆,第二年超天津,第三年超过了深圳。

按照今年的发展势头,再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有可能与第二名的北京,第三名的广州比高下。

财政收入全国第六。

2004年,苏州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219.57亿,同比增长28.8%。

我们现在最看重财政收入,对GDP,我们苏州人内部是不考核的,那是南京、北京人要做的,我们关键是要抓钱,抓财政。

我们有个领导对GDP重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半天,得出了一条令人哭笑不得的重大发现:

这个GDP等于是“鸡放的屁”,不算数,既不能发工资,也不能发奖金,一定要抓钱。

这个GDP过去不得了,以GDP论英雄升官,现在要改为以财政收入论英雄、以协调发展论英雄、以科学发展论英雄。

(三)招商引资给苏州带来的新变化。

1、建成一个“新苏州”。

苏州市区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老苏州,西边是个“新苏州”,东边是个“洋苏州”,改革开放后,在苏州老城区的西边,我们当地人搞了一个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很厉害,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

苏州有一个很有名的寺庙—寒山寺,唐朝大诗人张居对其当年的意境描述有两句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今天去看这个寺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

千年古寺保护完好,当年的意境却荡然无存。

寒山寺已经处在苏州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中间了,已经和这个城市连为一体了。

我看得改一个字:

姑苏城“内”寒山寺。

一字之差,历史沧桑,寒山寺由城外走到了城内,苏州的经济由封闭走向了开放,走向了世界。

2、引进一个“洋苏州”。

改革开放以来,在苏州老城区的东边,开辟了一个新加坡工业园,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中国大地上合作搞的一个试验田。

我个人认为,这个园区有三个特点:

一是投入大,二是起点高,三是同国际接轨的程度非常高。

到去年年底,苏州有近1万名干部分期分批到新加坡去接受培训,很好!

工作要上去,干部的思想首先要转轨。

这个开发区对我们苏州人最大的作用,并不是项目和金钱,而是全新的观念。

一个地方最大的封闭是观念的封闭,最大的落后是观念的落后,最大的进步和开放是观念的进步和开放,接受观念就是财富。

这个开发区给我们苏州带来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此。

3、出现“三多”。

小小的苏州随着大量外资的进来,有了“三多”现象:

一是园林多,二是开发区多,三是“老外”多。

苏州号称园林之城,且不多说。

下面,重点说说开发区和“老外”。

我们苏州8000多平方公里这块土地上,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5个(现在一定要重点研究出口加工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是在一个县级市——昆山率先实现的),有省级开发区11个,另外,我们每个乡镇都有开发区。

我们对外不叫开发区,叫工业小区,叫配套区,叫科技园区,为什么?

换个名称,不然的话,北京的领导到了苏州很反感:

怎么到处都是开发区?

!

开发区多少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你打了这块招牌,换了这块土地,有没有这么多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内容,这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苏州有3个镇不准搞开发区,它们是我们江南水乡幸存古镇的代表:

昆山的周庄、吴江的同里、吴中的鹿直,这3个镇不管谁去任书记、镇长,主要任务是保护好水乡古镇。

保护好就是钱,如昆山水乡古镇周庄,现在“牛”得不得了,号称“中国第一水乡”,笑死人了,什么第一水乡?

那都是吹出来的。

五、六十年代,我们这个地方每个乡都是“周庄”,比周庄好的多了。

七十年代发展经济有个想法:

要想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拓宽公路,拓宽思路,拓宽财富。

这样,哪个乡一有钱就修路,一条公路通进去,在强大的商品经济冲击下,古老的水乡文化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周庄为什么能够保留下来?

因为它最偏僻,最穷,是苏州的“西伯利亚”,穷得叮当响,光有规划没有钱,最后一个通公路。

等到大家全破坏,猛然回首,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周庄,这不是宝贝吗?

!

过去坐一小船要六个小时才能到达,鬼都不去,请大家来,大家都不来。

现在卖票了,从每人三毛、五毛、三块、五块,到去年7月1日涨到70块,7月1日后开会调价到100块,省得你找零了。

今年到这个镇旅游的人数会超过300万人,仅门票的现金收入就超过3亿元。

所以周庄人现在打“周庄牌”富了,所以周庄人是中国脸皮最厚的。

最近我从杭州到上海的高速公路边上,看到周庄镇政府作的一个脸皮最厚的广告,上面写的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我们周庄”。

这个脸皮是很厚的,但是很实惠。

经济发展关键要学人家的思路,学到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苏州有12000家外资企业,带来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大量的境外人士跟着企业到中国的土地上打工,有多少人不知道,根据我们公安部门提供的不完全统计资料,常年在30万人以上!

但是,这批人层次还不高,大部分是蓝领、白领、金领或是总经理,真正的资本拥有人董事长还不多。

所以,我们现在头脑要冷静,招商引资要提高产业层次,要研究总部经济,要让境外大老板把科研总部、地区总部、生产总部从上海移居到苏州。

现在这些总部在上海比较多,苏州还不多,这些董事长到苏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我们苏州人很大的一块心病!

一定要把他们吸引到我们苏州,才算成功。

现在招商一定要招高科技的,尤其在我们苏州这个地方。

我们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外资企业象西药——见效快,民营企业象中药——活力足,高科技企业象补药——后劲大。

经济发展到今天,一定要瞄准高科技的。

4、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这么多外资的进入,使苏州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IT行业的重镇。

现在,苏州已经生产了全世界60%以上的鼠标、13%的扫描仪、12%的主机板、10%的显示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内最大的电脑硬件和电子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世界IT产业大工厂。

去年信息产业的销售额2000亿元。

仅一个小小的县级市昆山现在号称四个“一千万”:

一千万部手机、一千万部数码相机、一千万台显示器、一千五百万台笔记本电脑,昆山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占了全世界总产量的25%,全球生产四台就有一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县级市昆山生产的。

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全部都在长三角投资:

上海、苏州各1家,吴江2家、昆山6家。

这类企业要么不来,一来就是几十家,投资5亿美元。

主机厂一来,投资3亿美元,哗!

后面几十个为这个“老大”配套的“小弟弟”都跟着来了,“月亮走我也走”,“老大”到哪儿我到哪儿,加起来又投资2亿美元。

上个月最新资料显示,台湾最后一条电脑装配生产线移居苏州,从此台湾再也没有一条流水线了。

为什么?

我们的成本最低,更具有竞争力。

台湾主要是集中精力搞产品的研发。

怪不得昆山进步大,今年能够超过广东顺德,荣登全国百强县的榜首。

报纸上说了:

外资战胜了民资。

昆山以外资为主,顺德以民资为主,外资资本足,科技含量高。

5、“三个小”变为“三个大”。

这几年,大量外资、民资的进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苏州的社会形态。

昨天的苏州有“三个小”:

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小富即满。

昨天的苏州人的观念不行,小桥流水无文化,无可厚非,后面的两个“小”都是指观念落后。

上海人、苏州人过去都小气得很:

小鼻子、小眼睛、小样儿。

今天,通过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洗礼有所变化,今天的苏州有“三个大”:

大河东流、大家闺秀、大度开放。

(四)苏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

1、苏州有三个“宝”。

苏州经济为什么能高速发展?

我们研究那个地方,首先要研究那个地方的干部和老百姓的精神状态。

我们的领导总结说,苏州有三个“宝”,全部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宝”是开发区的亲商理念。

那个地方从书记、市长到老百姓,对外来投资者都采取了宽容、保护的态度,亲商氛围很浓,这是招商引资很重要的一条!

招商引资不是书记、市长两个人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情,当全社会都解放思想,对外来投资者都采取一种宽容、保护的态度,才能招到商。

我们的招商引资有六句话:

尊商、引商、留商、便商、安商、富商,就是尊重、引进、留住、方便、安全、富裕,要让人家赚钱!

第二个“宝”是张家港精神。

苏州下面有一个县级市叫张家港!

历史上客观条件最差,现在搞起来了。

为什么?

张家港精神有四句话: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张家港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已上升为我们苏州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个“宝”是昆山之路。

苏州下面有一个县级市昆山市,过去是苏州最穷的地方,现在发展起来了,是苏州最富的地方,位居江苏省第一。

昆山之路的内涵和实质是什么呢?

就是利用大量的外来投资,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地方落后面貌的一条路,它的本质是招商之路,这是很重要的!

实际上,苏州还不止上面这三个宝,按照我个人的观点,苏州还有第四个宝—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的故乡常熟。

那个地方的干部和老百姓“鬼”得很!

悄悄地发财,很少对外宣传,很低调,但是最实惠;那个地方市场建设最完善,人称江苏的“义乌”;那个地方8个老百姓中有一个当老板创业,老百姓的银行存款最多;那个地方的老板起步早,资本足,比周围的老板档次高,从他们开的车就可看出来:

大老板喜欢“奔驰”,老板娘喜欢“宝马”,“男奔女宝”,这才像个老板。

所以,常熟那个地方还是一个最大的宝贝。

2、坚持两条发展主线。

研究苏州经济发展,要研究它两条主线:

一是它的开发区经济,二是它的县域经济。

苏州的经济总量这么大,但苏州市里面只占了不到40%,60%以上都是下面5个县级市的。

“小马拉大车”,这是对苏州最真实的写照。

苏州不大,下面的5个县级市厉害。

今年国家统计局百强县最新排名有三个亮点:

第一,前10名中江苏有6个;第二,前10名中苏州有4个;第三,去年第二名的昆山挤掉排名第一的广东省顺德,荣登榜首!

所以,研究苏州,一定要研究它的县域经济。

很多领导到苏州调研了半天,最后一句话:

苏州不大,下面5个县不小。

苏州经济发展,关键是下面有一群“小老虎”,有的说是下面有一群“疯狗”。

3、不管东西南北中,咬定经济发展不放松。

我们那个地方不管搞什么活动,学什么东西,最后一定落脚到经济发展上,以经济发展为主线,全面推动社会进步。

过去搞“三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搞先进性教育都是这样的,上午认真学,下午以“三讲”、“三个代表”和先进性的要求检查评比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任务,晚上解散公关,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先进性的要求。

这先进那先进,归根到底要生产力先进。

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改善,社会主义就死路一条!

社会主义这好那好,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在于,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民要比人家生活的更幸福、更美满!

这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社会主义没有前途,富裕的社会主义才能走向新生。

最近这五年,我们苏州老百姓的收入以16%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因此,我们的党和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很高。

4、抓住了三个历史机遇。

第一个历史机遇是上个世纪7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人才基础,乡镇企业在我们苏州不得了!

其发展历程可用四句话很形象地概括:

70年代从无到有,80年代从小到大,90年代从弱到强,新的千年从内到外(走向了开放)。

第二个历史机遇是上个世纪90年代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了苏州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没有招商引资,就根本不可能有苏州今天的局面。

第三个历史机遇是上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转制,给苏州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这个小小的苏州过去发展经济靠啥?

“两靠”:

一靠国营企业,二靠乡镇企业。

今天我们发展为新的“两靠”:

一靠外资,二靠民资。

外资企业的社会贡献率占了我们苏州60%,民营企业占了37%,而国有企业在3%以内,再过半年全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有一个观点说:

推动我们国家进步有三支主力部队:

一是外资,二是民资,三是国有。

这三支主力部队在我们苏州“唱着三首歌”,从他们的“歌声”中我们就能预知他们的明天和未来:

第一支主力部队外资企业“牛”劲足啊,唱着志愿军的“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挺进大中华,意气风发;第二支主力部队民营企业也“牛”啊,唱着邓小平的“歌”,唱着“东方红”,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斗志昂扬;第三支主力部队国有企业唱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插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日落西山。

尽管我们对国有企业怀有深厚阶级感情,但没用,深厚的阶级感情代替不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现在,我们的企业基本上全部转制,以产权改革为龙头对传统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扬弃和革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万众一心朝前走!

六年以前,我们昆山是个试点。

那个时候,很多人对企业改制想不通。

有个地方国营纺织机械厂,有200名职工,经营不下去了,就痛下决心破产,多发钱,安排职工到外资、民资去工作。

而一些老工人想不通,情愿要我们的1000元工资,不愿意要人家的2000元,200多名老工人坐在我们市政府门口静坐示威。

坐了一天,市政府没动静,第二天再来,也不知哪个“秀才”给他们出了个点子,拉出来一个标语,上面是这么写的:

“一心一意跟党走,走到半路党撒手”,意思是党不要我们了,那想不通了!

第三天再来,又打出了第二条标语,上面是这么写的:

“青春年华献给党,今天党叫咱下岗”,满腹的冤屈啊,意思是“青春年华都献给你了,人老珠黄了想跟我拜拜,没门!

”“党在,阵地在,我也在,要死死一块”。

六年过去了,现在最大的变化是观念的变化,最大的进步是观念的进步:

现在客观条件这么好,政策这么宽松,你还不抓住机会奔小康啊!

你连自己都靠不住,你还要靠谁啊?

!

所以,现在观念问题都解决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国有企业改制也蛮痛苦的,也的确有些问题。

有的老百姓给我们方方面面的改革编了四句话,我看蛮形象,也有一定的道理,说是“住房改革把我的腰包掏空,教育改革把我的老娘逼疯,医疗改革使我提前送终,国企改革压我们两手空空”。

这只不过是些牢骚,但不管怎么样,要以一个正常人积极的健康心态,引导老百姓解决好这个心理问题,万众一心朝前走。

5、坚持四个“不论”。

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苏州就“苏南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改革和扬弃,形成了四个“不论”的共识。

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少争论,有啥好争论的?

“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我们现在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不论”是不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行。

第二个“不论”是不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行。

第三个“不论”是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尤其是不要歧视小的。

我们昆山人最早招商引资时,来了一些小老板,如果我们瞧不起,那就错了!

有的地方讲招商引资有个提法:

“抓大放小”,这是不对的!

我们昆山走过的路告诉我们:

要“抓小引大”。

小的都搞不好,50万元的投资都亏本,500万元会来吗?

5000万会来吗?

如果这些小的都赚钱,大的自然会来。

八年前,昆山来了一个台湾小老板,投资50万元人民币生产低科技含量的食品蛋糕,叫“玻璃食品”,很多人都瞧不起。

到昆山后的第一个六月一日“儿童节”,小老板带领全厂30个员工到大街上推销小食品,小朋友三块钱、五块钱买一袋,老板亲自一鞠躬:

“谢谢小朋友的关照!

”还傻乎乎地把30个员工分成三个班轮流唱歌,唱的一些台湾的闽南歌曲难听死了,最动听的一首歌是台湾歌曲《爱拼才会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这是台湾商人最爱唱、唱的最多的一首歌。

当时,我们都看这个老板做不大,但八年过去了,当年的50万元变成了现在8亿元的资产!

他成功的关键是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第四个“不论”是不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行。

老板放手放胆,政府撑腰壮胆。

现在,我们苏州全社会都在努力追求的一个和谐的目标(四句话):

政府亲商爱民,企业依法纳税,百姓发奋创业,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最看重第三句话,一个地方要从根本上消除贫穷,一定要把老百姓变为老板。

我们现在发展民营经济就向温州人学习,重点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温州人富富在观念上,富在行动上,富在“两板”精神上: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大钱当大老板,有小钱当小老板,没有钱借钱当老板,借不到钱晚上做梦还想当老板!

这个厉害。

我们苏州过去最大的差距就在于观念,官本位意识太浓,干部群众恋机关,一天到晚想升官!

一个地方如果千军万马挤官道,一天到晚研究为官之道,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挑战。

6、内外并举,更注重招内资。

内资历来是苏州的“短腿”,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直追外资。

去年一年,引进内资项目4141个,注册资本189亿元。

到2004年底,累计注册民营资本1292亿元,民企8.2万家。

政府的态度是:

发展民营经济能快则快、能超则超。

招内资,发展民营经济,要学习历史上的“黄老之治”(无为而治),即“无为乃有为”,正视民本,放手民间,适当引导,学会超脱。

(五)苏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面讲的都是好的,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报告一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的烦恼。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

1、土地问题。

我们那个地方寸土寸金啊!

“上帝”不断制造新的人口,但它“老人家”却不知道制造新的土地。

有限的土地资源一定要用于招高科技项目。

所以,过去叫做招商引资,今天招商“选”资,明天招“智”商引人才,最后招商“转”资,转变我们体制上不合理的东西。

2、环境污染问题。

当心,经济发展很快,环境有所破坏!

苏州最大的问题是水污染,“身在水乡没有水喝”。

我们苏州人现在喝的水是太湖水,有首歌唱得很动听: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现在不美了,每隔十年左右水质下降一个等级,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最近,加大整治力度,水质有所稳定,但是还很脆弱。

同志们要当心啊,经济发展了,老百姓钱是多了,但是连干净的水都喝不到,连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这样的经济发展又有多大意义呢?

上个月我到河北,河北的同事开玩笑:

中央决定南水北调,我们开心啊!

如今到长江边上一看再也不开心了,长江水污染了,你们这帮家伙怎么把脏水调给我们!

我们苏州号称水城,大小河流纵横,这些河流今非昔比啊。

五十年代清澈见底,六十年代鱼虾成群,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钓鱼摸虾,九十年代下水游泳,最近这三年,夏天温度再高,也看不到游泳的。

为什么呢?

水脏了,你不敢下去,你下去时是“欧洲”人,上来时保证是“非洲”人!

3、老百姓还不够富裕。

这是我们江苏最大的问题。

GDP增长这么高有什么用呢?

我们的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了吗?

没有。

我们苏州市政府现在最大的工作是四个字“富-民-优-先”,尽快让老百姓富起来。

在我们苏州只有一小部分人的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谁啊?

公务员我们苏州公务员的工资近三、五年成倍增加。

上届老书记我们很怀念他,他在苏州调动我们积极性的办法就是加工资加奖金,有个口号说是“小跑步不停步”。

但是,打工的人就惨了!

你别看他月工资两千、三千、五千的,整天西装领带、牛奶面包的,但要在苏州买一套房子,你想都甭想!

最近三年,苏州的房价翻了一番多,打工的收入翻了一番吗?

没有!

所以,很多打工的人很痛苦。

在苏州的生活有两句话:

“我住在天堂,我活在地狱”。

连麻雀都有个窝,打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