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885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docx

揭阳风情名人轶事

王大宝智解民难

宋代潮州七贤之一的王大宝,是潮州海阳登瀛(现潮州市归湖镇)人,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得中进士。

他一向刚直不阿,不畏权贵。

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轶事。

宋代后期,金兵大肆南侵,他极力主张抗战:

与投降派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当时金人要求割让四郡,宰相汤思退不但满口答应,而且怕朝内有人反对,暗使敌人增派重兵,进行威胁。

这事让王大宝知道后,立即上疏弹劾汤思退误国,罪该斩首。

汤思退得知事情败露,惊悸而死。

于是,后人就给王大宝起了个绰号叫“王老虎”。

“王老虎”对个人的得失毫不讲究。

当宰相赵鼎被贬潮州时,他刚好在家居住,与赵鼎过往甚密。

有一次,赵鼎对他说:

“以前,我常常听人家说你的坏话。

现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对你有了了解,不像人家说的那样。

你想知道说你坏话的人是谁吗?

”王大宝说:

“不必。

”于是,赵鼎对他更为敬重。

有一次,皇帝问大宝:

“潮州这地方有什么特产?

”王大宝说:

“番薯!

”皇帝不知道番薯是什么玩意儿,便要王大宝拿一些给他尝尝。

王大宝拿了一些可染渔网的薯莨皮进贡上去。

皇帝以为是什么可口的东西,刚吃了一口,便连连摆手,说:

“潮州薯免进!

潮州薯免进!

”这样,潮州人民再也无须承担贡品的任务了。

方殿智赚糊纸二

清朝末年,惠来县惠城镇方厝寨内有个名叫方殿的人,聪明颖悟,而又愤世疾俗,蔑视权贵。

当时,在惠城的鱼街仔,有一个专门为人糊贴迷信品的,叫糊纸二。

这个人刻薄贪财,常趁人不幸而抬高迷信品价格,干些落井下石的勾当。

全城的人民都憎恨他。

方殿便有意当众惩治惩治他。

在一个旧历年底的前十天,方殿来到糊纸二店中。

糊纸二一看,竟是鼎鼎有名的方殿,赶紧热情接待。

寒暄过后,方殿便对糊纸二道明来意:

因时运不佳,求神佛禳灾赐福。

依照祖师意旨,要糊一尊圣王像在神前烧化,问糊纸二能否糊出这样的神像。

糊纸二一听,连连拍打胸膛,又问方殿神像规格。

方殿说:

“圣王像要一丈二尺高,一丈腰围;左手握拳微曲高举,右手伸出食、中二指,直指右前方。

圣王青脸獠牙,睁眼咧嘴,眼随右手。

要求在腊月二十九日酉时取用。

”糊纸二一听,故意面露难色,说:

“做这样的像要花好多材料、工力,价钱不低。

”主殿一听:

“只要来年好运,价钱好说。

”糊纸二连连说:

“那是!

那是!

”糊纸二便定出一个很高的价钱,方殿接受了,又说:

“我们立个个合约,双方算有凭据,且违约者或误时辰者加倍罚款。

”糊纸二一想,没有问题,便答应了。

糊纸二日夜加紧干活,因为圣王过高过大,而店子狭小,只好将像分成若干个部件糊制。

待到旧历除夕,各个部件已经制好,便搬到街上装配。

这时,装配完的圣王像怒目圆睁,右手怒指,左手挥拳。

人们对糊纸二的手艺不由称赞不已。

这时,圣王橡所指的那一家,冲出一个妇女,大吵大闹,不让圣王像手指指往她家。

糊纸二没办法,只好移动方向,没想到没有一家人肯让圣王像的手指指往他们家。

糊纸二一时没有办法,只好把圣王像重新拆下,待时辰到来才装配,刚刚拆卸完毕,时辰已经快到,便有一阵鼓乐声,方殿郑重其事地带了一群人来“请”圣王像。

方殿一到,马上拿出银两,问:

“圣王像在哪里?

”糊纸二忙说:

“待我装配,待我装配。

”方殿一听,即刻变了脸色,大怒:

“糊纸二你专门误我时辰,破我财气吗?

”同来的人也七嘴八舌,怒目而视,简直比圣王像还要凶恶。

糊纸二一看,吓得胆战心凉,自知理亏,不敢回话。

方殿拿出合约,说:

“合约写明,不误时辰。

你怎么解释?

”糊纸二忙认错不迭,只好按合约加倍赔偿。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群众莫不拍手称快。

曾如金醉题敦复轩

清嘉庆年间,靖海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叫曾如金,他的字铁笔银勾,苍劲有力,很多人都喜欢请他题字。

有一次,一个姓元的建了一座书屋,命名为“敦复轩”,想请曾如金题匾,但他以前跟曾如金有过一点摩擦,恐其一口回绝,没了面子。

一天,姓元的有位朋友来访,此人又是曾如金的朋友,他知道姓元的有如此心思,便存心解开他们之间的疙瘩。

第二天,此人准备了曾如金最嗜好的狗肉和美酒上门拜访。

酒酣耳热之际,此人说:

“听说曾兄酒后写字,更入佳境,小弟只是耳闻,未曾目睹,曾兄今日何不一试?

”曾如金也乘着酒兴说:

“好吧,你说我写。

”那朋友一听,就说:

“写个‘敦’字吧!

”写完后又说:

“写个‘复’字吧!

”然后又说:

“再写个‘轩’字看看!

”当曾如金口中暗吟。

‘敦夏轩’的时候,猛然间他醒悟了:

“敦夏轩,原来你是骗我为元家写字?

”遂掷笔于桌,不肯写了。

那朋友见了,只好道出实情:

“元兄委实有心与兄台消释前赚,只恐兄台不肯给他面子,小弟有意从中周旋。

请兄台写完字,元兄自当登门道谢。

两家前嫌尽释,岂不是一桩好事?

朋友说得入情入理,曾如金也无话可说。

只好再提笔续写“轩”字的另一半,由于不是一气呵成,“车”与“干”字搭配不上,看起来,“干”字气势不如。

“敦复车”。

尽管如此,元家得字,仍如获至宝,马上登门道谢。

自此,两家前嫌尽释。

吴继乔正义为人

                      一、怒踢亲生儿

明朝嘉靖年间,揭阳县曲溪港尾村有个忠正耿直的举人叫吴继乔,曾当过县令,因看不惯当时官场上的黑暗,愤而辞职。

吴继乔的家境殷实,尽管如此,他仍然过着粗衣淡饭的生活。

有一次,适值吴继乔先祖忌日。

他领着儿子们祭拜祖宗,祭毕撤去祭品后有事离开。

当他回来的时候,见祭案上高烧着两支巨烛,便把它们吹熄了,并对在旁边闲坐的第四子数落说:

“你这不肖子,见蜡烛白焚也不心痛,将来让你当家,不破家才怪。

”他这个儿子,自幼因父亲在外当官,缺少管教,养成了骄奢迂阔的纨绔子弟习气。

自父亲辞官回家,勤俭持家,儿子早就一肚怨言,便顶嘴说:

“有权有势不积钱,无权势却痛惜这点蜡烛,当什么官!

一句话激得吴继乔怒火冲天,浑身颤抖。

盛怒之下,飞起一脚朝他踢去。

不想一脚刚好踢中要害,儿子立即倒毙在地。

家人闻讯赶来,合家痛哭。

突然,吴继乔断喝一声:

“都别哭了,逆子品行如此,纵然发达,也是贪官污吏,败宗辱祖。

如今命短,说不定是家门之幸。

”便吩咐将其草草收埋。

吴继乔为保名节而怒踢亲生儿,一直在家乡一带传颂。

但以今天的法律观念看来,却是犯法之举了。

                          二、为民解旱灾

  有一年,天逢大旱,几月不雨,农田龟裂,禾苗枯萎。

陇埔乡有个曾在朝为官,晚年退职归家的林松,乘人之危,独霸强占曲溪乡几个村共用的流溪水源。

曲溪乡港尾村乡民眼见流溪水全被林松霸占,几百亩禾苗受旱,很是着急。

众人一计议,便筹办了一担礼物,请吴继乔出面求林松放水浇田。

吴继乔也曾在外为宫,如今辞职在家。

一得知林松霸水之事,心中很是气愤,即对众乡亲说:

“此事包在我身上,至于礼物,则请收回。

这日,林松忽听家人报说吴继乔来访,心知他此来是为了放水之事,暗恨道:

“你吴继乔自视清高,今日也求上我的门来了!

”就在这时,只见吴继乔两手空空,走着方步飘然进来,林松不觉怒火中烧,暗骂道:

一点情礼都不带,真个傲慢至极!

”但也不得不离座起身让坐。

吴继乔开门见山地把放水灌出之事对他说了。

林松听,正想开口作难,只听吴继乔又说道:

“林大人在朝们高身贵,上忠君国,下爱子民,声名远播,人人皆知。

如今天时大旱,乡民心如油煎。

救灾如救火,想大人定不会见死不救,把溪水独霸着的!

”这一番言语,把林松将得无言可对,他只好皮笑肉不笑他说:

“过奖了!

素闻吴大人爱民如子,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钦佩!

钦佩!

就凭你当过七品父母官和中过举人之面份,我林某哪敢违命!

你就派人在拦水坝上掘开一锄头大的缺口放水吧!

吴继乔听后,欣然作别而返,回到村里,把林松的话一说,乡亲们听后,先是万分气愤,但经吴继乔如此这般一铺排立时转忧为喜。

第二天一早,林松听仆人报告说,拦水堤被破开近半丈宽,港尾村所有的稻田都灌了水。

林松一听,火冒三丈,立即起身,带着一群爪牙到港尾村来责问。

吴继乔早有准备,一听林松进了村头,即偕同几个乡亲上前相迎。

林松质问吴继乔为何不守信约,吴继乔笑着说:

“此乃大人亲口所许,怎说不守约?

林松恼道:

“我只许你掘开一锄头缺口,你为何派人开了近半丈宽?

”吴继乔说:

“我只晓得用锄头柄量长度,却没听说过用锄头口丈量的。

用锄头口丈量之法,出自何典?

请大人多多赐教。

林松张口结舌,无言可对,只好悻悻地回去。

郭举人清廉为官

郭经是南阳坑仔乡人,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得中举人,任湖南会同县知事(县令),后晋升为黄堂四品,钦点外务部主事。

曾出使日本,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才华横溢,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

郭经在任县令期间,曾破获走私鸦片107箱,数量可观。

其时上司和同僚满望可横财骤发,但他久慕林则徐毁烟壮举,果断地将全部鸦片当众烧毁无遗。

上司得不到其利,表面虽嘉赞,实则积怨在心,后竟借词以其无上缴为名,弹劾郭经,将其调离湖南,此后,官场内外称他为“柴头举人”。

是褒是贬,两渗其中。

郭经紫袍在身,涉足宦海20多年,他一生门户萧条冷落,平生没建一房一屋,仅购置水田四分。

晚年辞官在家,只凭祖遗旧屋居住。

由于经济困窘,子女大都谋生于海外,奔波于他乡。

郭经本人不求玉食锦衣,只求简仆清廉过日,自号“求是斋”主人。

连四品恭人的李太太,还得躬耕田园,纺纱织布一张交椅修修补补,勉强坐了几十年,被邻居称为“举人奶之椅”,传为笑话,因家中毫无积蓄,只好如此将就。

陆竹溪绝对扬正气

相传明代潮州七贤八巧之一的陆竹溪,是个饱学通才、品德高尚的人。

他怜穷疾恶,不入浊流,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美谈。

一天,田野里人们正忙着夏种。

突然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眼看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人们急急奔到山神庙暂避。

神庙残破不堪,只有大殿的一个小角落能避风雨,挤满了人。

这时有几个衣冠楚楚的儒生也匆匆走进庙里,一看能避雨的地方都已被人挤满了。

就板起脸吆喝起来: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也,这里若是皇土,就应听从朝廷教化,尊贤礼士。

如不赶快让位,就把你们送进衙门问罪!

”大家听了,肺都气炸了,但也无奈他何。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农,笑着说:

“你们说的倒有点理儿,但当今之世,冒充斯文人大有其人,我倒要试试你们是贤人还是歹人。

我出一个对子,你们若对得上,我们甘愿让位;若对不上,定给你们点厉害看看,以戒后人。

”几个儒生根本不把老汉看在眼里,大声叱责道:

“把戏无真,秀才无假,我们倒要领教领教!

”只见老农不慌不忙地说:

“这座神庙破烂不堪,只有这个角落可以避雨,就以现场为题吧。

我的上联是‘宫商角徵羽’五个字。

”几个儒生搔头摸耳,一时无以为对,识时务的冒雨溜之大吉,不愿受淋的还在冥思苦想。

老农仰天大笑道:

“你们几只呆鸟还在发什么呆。

这个对子不单与现景‘宫伤角抵雨’谐音,而且是古乐的五音,是个对不上的绝对!

”几人闻言,如梦初醒,灰溜溜地退出宫外走了。

原来,这老农便是陆竹溪。

一次,陆竹溪挑柴进城,前面烟尘滚滚,锣声喧喧,心想:

不知是哪一社里的迎神赛会。

忽见故友老苏,衣衫破碎,前额一片青紫,一拐一拐迎面而来。

陆上前询问,方知老苏上城探亲,路逢吴进士夸官队匝,因耳聋眼花,躲闪不及,误闯官道,被责鞭笞,所带衣物被没收。

陆竹溪听罢,怒发冲冠,直冲官道而来。

前面马弁耀武扬威,驱赶行人回避。

陆不予理睬,昂然而上。

随从叱命他离开,陆大声答道:

“大路之上,各走东西,你能走难道我就不能走,岂有此理?

”随从叱喝道:

“老东西,你睁开眼看看轿中坐的是什么人?

陆慢吞吞他说:

“圣贤书中说的是‘尊老敬贤’,不曾写上避官让道,何况书中有载:

不避权贵,更是忠贤义士本色。

我走我的路,你们叱七道八,理从何来?

”众随从大喝:

“你这不知死的老东西,我家老爷是天上文曲星,不是贤人,哪能中进?

敬贤避路是朝廷的规定,把你送府重责。

”陆大声反驳:

“当今世道混浊,中进士就都是真才实学的贤人吗?

吴进士在轿中听得一清二楚。

心想:

一个樵夫,胆敢闯道并据理力争,必是有点来历,还须小心对付。

便亲自动问:

“你这老丈,下官今日奉旨回乡夸官,你为何不回避?

反说我不是贤人,有何根据?

”陆道:

“你把书都读歪了,本末颠倒,就是不贤。

圣贤书明写着‘尊老敬贤’,不曾写上‘尊贤敬老’。

我比你多长几岁,你不行尊老圣训,还赶打老朽,是何道理?

”众随从叱道:

“你这不自量的老头,世上比你老的还多呢,我家老爷是天子门生,你不回避就是犯罪。

”陆说:

“我出一对,他如对得上,就算贤人,老朽甘愿让路;若对不上,不贤不老的人,倒应给我让路。

吴进士应允。

陆竹溪放下担子,倒卧柴上,念道:

“天口吞,口天吴,陆竹溪在此卧薪尝胆,志在吞吴。

”吴进士一听,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此老便是大名鼎鼎的陆竹溪,况且这个对子是天造地设的绝对。

只好自认倒霉,即刻吩咐转道让路。

这时陆起身赶到轿前,厉声说道:

“你既尊老爱民,适才被责老者衣物,理应送还。

”吴进士羞愧满面,假意追问随从,责令送还,然后夹着尾巴溜走了。

黄石庵乐育英才

林大钦是潮汕历史上的少年英才,也是潮汕历史上唯一的一名状元。

他的老师名叫黄石庵,澄海隆都龙美村人。

黄石庵是一个贡生,一生从事私塾教学。

他有两个妻子,发妻为官塘陈氏,次妻为梅浦邹氏。

黄石庵为人厚道,乐于助人,他在海阳县山兜林材私塾执教的时候,林大钦还很小,常常踯躅学堂之外,流连忘返,被黄石庵发现,黄怜他清苦好学,允其傍窗而听。

塾里有个成绩低劣的学生,平时学业很差,但自从林大钦在他那个窗口傍听以后,与这个学生切磋交谈,使这个学生的成绩渐渐地好起来。

有一回作文考试,这个学生交了一篇作文,黄石庵一看,拍案叫绝,文章写得文理通顺,比拟贴切,词藻华美。

黄石庵转念一想,塾里能作这样文章的屈指可数,这个劣生,尽管近来有所进步,一下子能写这样的好文,还不可能。

遂问该生,果然不出所料,该文并非他本人所作,而是林大钦在窗外写后递给该生抄的。

黄石庵大喜过望,破格把林大队带入课堂,正式收他为免费入学的弟子。

过了一段时间,黄石庵回家乡执教,又把大钦带在身边,除正课外,晨昏必亲督林的课程。

两个师娘,也视大钦若亲生。

大娘做饭烧茶,抚爱有加;二娘聪颖,常常帮师君辅导大钦。

在黄石庵全家的关怀下,大钦攻读四书五经、文献史牍,颇为精通。

黄师出门赴宴,会友吟咏,都带大钦随行。

经年之后,林不觉有点趾高气扬了。

有一回,黄带林到郭爷家会文赴宴,林因没被当做上宾而生闷气。

黄便批评了他,接着把“为山九仞,功亏一匮”、“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反复向林大钦讲解,从严要求林大钦。

从此,林大钦就更虚心钻研,处处求教而不敢骄矜自大。

这年年初,林大钦回家乡团聚,新年才过两天,他就在家憋不住,旧历正月初三,林大钦带了一对大桔,两件衣服,又匆匆回到黄师家来。

来到吴邦村,正好碰上黄师去那里劝学。

吴邦村人勤快,初三一早,村民们便在村头锯本柴,削竹蔑,编畚箕。

黄师见林大钦匆匆而来,手中还有一条手巾包着点东西,便指着削竹蔑的人对林大钦笑着说:

“利刀削竹,逢节重送。

”林大钦知黄师怜他家贫,笑他礼薄,有意跟他开玩笑。

便指着锯柴砍树的人口答:

“钝锯伐树,放目而行。

”黄师又指那正在编织的畚箕上说:

“一口何须多舌?

”林大钦对答说:

“对髻(桔)只存片心”。

师生二人,有说有笑,不觉已到黄宅。

大师娘把亲友及别的弟子送来的油棵、米钱、肥鸡端来,让林大钦吃个痛快。

二师娘把林大钦送来的一对大桔,放在高脚凳上,端端正正陈于客厅。

隔天,正是迎接龙尾神返回人间的盛大节日。

黄师及师娘又带林大钦上龙尾古庙进香。

林大钦见墙上挂着签诗,便好奇地求了一签。

上面写着:

“日出在东方,万事大吉昌;文章来熹点,选做状元郎。

”林大钦非常高兴,黄石庵对林大钦说:

“就此事,我们来续成一首吧。

”黄石庵望望庙外远处的虎丘山。

吟道:

“凿石方有宝,”林接吟:

“淘沙始见金,”黄又接:

“春夏无定用,”林紧接吟:

“秋作见冬成。

”黄石庵与林大钦师生二人的对答,被庙祝记录下来,现仍作为签诗留传广来。

踏出庙门,满天乌云翻滚,黄石庵指着天空对林大钦说:

“世道险恶,风云多变。

”林大钦却对黄石庵说:

“老爷护神,村外为民,我建议父老移庙村头。

”黄师反问林大钦,大钦回答说:

“人不除奸枉为人,神不佑民空为神!

林大钦跟随着黄石庵教读数年,进步很快。

一日,翁万达岳翁来请黄石庵任教,黄即推荐高徒林大钦前往。

经过口试,不单留教,还被纳为佳婿。

这是黄石庵看到林羽翼已成,让他试飞的一次成功之举。

林大钦中了状元之后,立即派人驰书黄石庵,请黄到京畿聚会,逛游京城名胜。

还邀石庵面君,嘉靖皇帝问黄石庵说:

“欲教状元郎,卿家有何妙诀?

”黄石庵答:

“天也,命也,奋也,非吾力所能及也!

”皇帝观黄有先于之风,恭谦有度,遂赐进士,并下旨敕建“状元先生第”。

大约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林大钦派出人马,星夜兼程,带蓝图及书信,回乡“先建先生第,后建状元府。

”林大钦派出人马回来建先生第之事,黄石庵并不知道。

黄在京之日,林每天以山珍海味敬奉黄师,数月之后,才送黄师回梓。

当黄石庵回到家时,先生第已屹立在村的东面,门首最高处挂上御赠双龙直匾,书“敕建状元先生第。

”横额由林大钦手书“黄氏家第,门人林大钦题”,两边对联为“状元先生第,进士世范家。

”三进建筑,廊庙之风,站在先生第门前,远望莲花山,近览虎豹潭,虎丘拱抱,清溪环绕,榕树婆娑,绿竹成行,好一派风光气势。

晚年的黄石庵,并不倚禄而活,他仍然执教为生,以为社会培育英才而乐。

卒年六十有六。

吴殿邦甘拜下风

一、甘拜下风

潮州才子吴殿邦,素以才情自负,有一次却向一个卖汤圆的人认输。

他在家乡期间,恰好府城要在大街的灶巷口为大理少卿吴一贯建一座牌坊。

吴一贯是潮州彩塘人,成化十七年间(1481年)进士,曾擢御史,巡按浙江,福建一带,惩冶贪污,肃清盗寇,成绩斐然。

他死后,潮人建牌坊纪念他。

牌坊上要写的是“大理少卿”、“经略边务”。

当然,挥毫是非吴殿邦莫属的。

吴殿邦接受这任务后,也精心构思,写出了8个好字。

牌坊建成后,每天都有许多文人学士、遗老遗少前来欣赏这铁划银钩之笔。

欣赏的人络绎不绝,天天如是。

吴殿邦夹杂在里面,听着人们的啧啧称赞,喜不自胜。

但有一天,却有人唱反调:

“这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我来写呀,比他强多呢!

”吴殿邦听到这不协和音,转过头去看看是什么人说的,原来是一个在路旁卖汤圆的小贩!

这卖汤圆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他每天在这里做买卖,本来生意就不错。

谁知牌坊一建起来,前来欣赏好字的人把他的摊档围得水泄不通,使他的生意十分冷淡,故此发出怨言。

吴殿邦走上前去,他不认识吴殿邦,以为是来买汤圆的,便热情地打招呼。

吴殿邦却问道:

“阿哥,你来写一写怎么样?

”那小贩回答:

“我呀,因为从小家贫,没能写字读书,只好学做汤圆,要是我从小就练下,一定比吴殿邦强!

”吴殿邦道:

“你卖汤圆有什么本领?

”“嗯!

本领强呢!

譬如说,1个钱4粒汤圆,你要买3个钱,我一勺子就是12粒,不多也不少!

4个钱,16粒,保证没差错。

”吴殿邦不服,说道:

“好!

我跟你买5个钱!

” 那小贩说:

“钱来!

”吴殿邦掏钱给他,小贩把勺子朝锅里一舀,说道:

“你看,20粒,有差错这5个钱还你!

”吴殿邦仔细数了数,果然20粒。

他又说:

“6个钱!

”又一勺子起来,一数,24粒!

“3个钱!

”一勺子,12粒。

连续数次,颗粒不差。

吴殿邦服输了!

此后,他再也不在牌坊旁边沾沾自喜了。

二、多钱多功德

吴殿邦在考中进士之前,在家乡卖文鬻字为生。

他的字,都有一定定价。

例如一副对联,收润笔费六两银子,一分一毫也不能少,谁也不例外。

有一次,一个尼姑庵里的主持找到吴殿邦,要求吴殿邦给尼姑庵写一副时联,但只给了四两银子。

吴殿邦微微一笑,接过银子便挥笔写道:

“一条笔直,两片齐开。

”围观的人都哗然大笑。

这对子实在太粗俗了,主持羞得不得了,要求吴殿邦重新写一对。

吴殿邦说:

“俗话说‘多钱多功德’,师父难道不明白?

”这主持没有办法,只好再掏出二两银子补足。

吴殿邦也就提笔续写道:

“一条笔直天界路,两片齐开慈悲门”,成了一副禅味十足的佳对。

王岱巧计免劳役

韩江是流经潮州府城的一大河流。

由于两岸堤围长期失修,常闹水灾。

官府每年都要借修堤为名,摊派各县民工前来筑石填土,大发灾难财。

因而,年年修堤年年崩,百姓怨声载道。

康熙年间,澄海新上任了一位县令,姓王名岱,是湖南湘潭人。

相传他是皇帝的老师,名位很高,却厌恶京城的官场生活,自愿到这海隅僻地的澄海来当官。

他到任以来,体恤下民,敢抗权势,深受县民爱戴,声誉很高。

连府尹道台、三司督抚也都敬他三分。

有一次,潮州知府又命差役前来各县征派民工去潮州北门修堤。

王岱知人民不堪征派之苦,但又不便违抗上司之命,只得勉强带了人马,亲自来到北堤和民工一起顶风冒雨挑沙担土。

此时恰逢潮州府一班官员来巡视。

知府见王岱老大年纪还在抬石筑堤,不觉大惊,连呼:

“啊唷!

澄海县免劳苦吧!

”岱公一听计上心来,将差就错不慌不忙地当众一揖,说产谢谢,回头便高呼:

“蒙府尊恩允,我们澄海县免役,大家回去吧!

”众民工趁此机会一哄而散。

那知府一急,却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他说的,‘澄海县’原指县令王岱,谁知岱公曲解他的原意,但话已出口,且这王岱也非好惹之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澄海民工欢欢喜喜回家去。

周硕勋引水灌旱田

乾隆年间,有一次,潮州干旱,城郊一带田园龟裂,禾苗枯焦。

种田人个个心如火燎,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的知府周硕勋为了解民情,便到城外观察。

经过西湖,见一水溶溶,碧波荡漾,而城墙外面的稻田却是一派颓败的景象。

他遇见一群愁眉不展的农民,便上前问道:

“你们为什么不引湖水灌田呢?

” 农民回答:

“西湖已被官府租给渔主了,谁敢动它!

”周硕勋想:

田园失收,饥荒即将到来,救灾如救人,哪能坐视不救!

他回府衙之后,立即召来渔主,加以训示。

渔主见太爷大动肝火,也只好唯唯诺诺了。

接着,他又告知城郊村民,官府要决湖救灾,引水灌田,希望民众不要争先恐后,要互助互让。

经过5昼夜的灌溉,1900多亩稻田得救了。

当年,获得了好收成。

为纪念周硕勋的德政,老百姓为他树了一块刻有《周德侯政碑记》的碑石,把他决湖救灾之事勒于石上,留传后人。

林德镛与鬼争食

清朝康熙年间,揭西棉湖出了一个武状元林德镛。

林德镛自幼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

林德镛从很小的时候,就必须开始做工,赚钱来换一天的米粮。

棉湖地区每年正月十六有送瘟神的风俗:

各家各户把一些大米、贡品等祭品放在古庙里的纸船中,插上香烛,当晚祭拜之后点上灯,把船放入榕江中,随水漂流。

这叫“送香船”。

林德镛眼看白花花的大米就这样糟塌掉,岸上一些贫民却将大米放在香船中而跪着求神鬼赐财赐福。

他忍无可忍,纵身跳进榕江里,将香船牵到岸边。

村人一看,大惊失色,忙吆喝道:

“林德镛,切莫得罪神明!

”林德镛应道:

“你们求神拜佛,不就图个赐财赐福吗?

喏,这不是吗?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船上米物品全部搬回家里去饱餐一顿。

村里人见状莫不咋舌,纷纷说道:

“林德镛与鬼争食,鬼也无奈他何!

卓总兵打破沙锅寨

卓兴是棉湖人,清朝咸丰年间官拜武职二品潮州总兵。

卓兴小时候,长得浓眉大眼,聪明伶俐。

他结交了一大批朋友,结帮设馆,终日耍拳弄棍,因而学得一身好武艺。

但由于家境贫寒,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免不了有时做些偷鸡摸狗之事。

有一次,他同几个好弟兄到外边去玩耍,回来时已是深夜,众人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有人便偷偷地摘地里的黄豆荚,剥皮后用沙锅熬煮,豆煮熟后,因为没有食具,便纷纷用手抓豆吃。

由于人多手杂,又互不相让,竟把锅底打破。

卓兴打趣说:

“众将听令,打破沙锅寨,放走黄豆大王。

后来,卓兴迫于生计,只好投军。

他骁勇过人,每次作战,都奋勇杀敌,很受上级器重。

有一次,敌寇偷袭营地,卓兴先在山脚下布置伏兵,贼寇退兵时,乘机截击,一举歼敌。

自此,他的指挥才能开始显示出来,每每越级擢升。

卓兴当上潮州总兵之后,当年棉湖的难兄难弟上府城找他。

当他们来到总兵府前时,见卫军森严,畏畏缩缩,推推搡搡地求门官通报。

门官见他们衣冠褴褛,呼叱不让走近。

这时,一个胆大的发牢骚说:

“门官有什么了不起,你要是通报当年‘同拍沙锅寨’的弟兄来了,保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