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881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docx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梁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预应力张拉工序施工。

2引用标准

科技基[2007]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TZ210-22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B10210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JHTAJS-01-2008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企业标准

JHTAJS-02-2008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生产工艺细则

3职责

张拉工班负责预应力施工。

技术部负责预应力技术指导,试验负责设备校验,油表校对。

4技术标准与要求

4.1人员:

本工序为特殊工序,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岗前培训。

4.2材料

4.2.1钢绞线

预应力梁用钢绞线1×7-15.2-1860-GB/T5224-2003,应符合GB/T5224-2003标准要求,在外观、直径、强度方面均应满足该标准,进场时必须有材质证明书。

(1)31.5米梁钢绞线分为9-7φ5、12-7φ5两种。

(2)23.5米梁钢绞线分为7-7φ5、8-7φ5两种。

4.2.2锚具、夹片

锚具、夹片配套齐全。

工作锚具及夹片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行外观检验及硬度和锚固效率试验,并符合GB/T14370-2000标准要求。

(1)31.5米梁采用的张拉端锚具为M15-9、M15-12两种;

(2)23.5米梁采用的张拉端锚具为M15-7、M15-8两种。

4.3张拉机具

(1)油泵选用型号为2YBZ-55。

(2)千斤顶选用型号为:

YCW3000B。

(3)油压表选用1.0级普通压力表,量程0~60MPa。

4.4机具校验

油表和千斤顶应按检定周期定期检定。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

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1)张拉千斤顶的校验系数不得大于1.05,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2)油压表的精度为1.0级,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周。

4.5现场:

设置安全警示,并且有防护设施,做好施工记录。

工作人员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

5施工方法及作业程序

5.1预应力工程工艺操作流程图

预应力工程工艺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预应力工程工艺操作流程图

5.2预应力施工的一般规定

5.2.1预应力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5.2.2预应力材料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保持清洁,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制作和安装时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张拉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

5.2.3预留孔道安装时应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预应力管道定位网钢筋采用¢12的Q235钢筋,其钢筋应焊接成型,并采取措施使之与梁体钢筋相连。

5.2.4生产初期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孔道摩阻损失、喇叭口摩阻损失和锚口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做适当调整,并经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

5.2.5预应力筋张拉前,采用通入压缩空气的方法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应在48h内进行孔道压浆。

5.2.6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

后张法预制梁终张拉完成后对梁体弹性上拱值进行实测,实测上拱值不宜大于1.05倍设计计算值。

5.2.7锚圈与锚垫板之间交接缝的外露面、封锚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交接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水、防锈处理。

封锚前,梁端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5.3制束

制束在专门的钢绞线下料场地进行,场地混凝土硬化,地面按每1.5m左右放置枕木将钢绞线架空存放,防止受潮;加工钢绞线解盘架,将钢绞线盘放入解盘架,从盘中间端头处拉出。

地面设下料长度标志以控制钢绞线下料长度,编束后将钢绞线搁置于枕木上。

5.3.1预应力筋试验合格后方允许使用。

5.3.2下料时应提前剔除死弯油污等。

5.3.3技术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5.3.4待钢绞线端头处到达下料长度标志处时,在解盘架处用砂轮切割机将钢绞线缓慢整齐切除,防止钢绞线端头散开。

下料后钢绞线两端参差不齐不得超过5mm。

5.3.5编束用22#铁丝每1.5m捆绑一道。

5.3.6预应力筋表面不得有个别拱起现象。

5.4成孔

5.4.1采用定位网抽拔橡胶管成孔的方法成孔。

5.4.2在梁体主体钢筋绑扎时按设计位置固定放置定位网,要求定位网焊接结实,与主体钢筋固定牢固,不松动,不变形。

5.4.3主体钢筋就位后,穿入橡胶管,对于两段橡胶管中间交接处采用铁皮套管,长度300mm。

铁皮管内两胶管对接的长度相等,两端用胶带封口并用铁丝绑扎牢固,以防止灰浆进入。

用铁丝将铁皮管与梁体钢筋固定不少于两扣,保证接口平整、顺直。

5.4.4胶管内穿入一根钢绞线作为芯筋,以增加胶管刚度,保证管道顺直。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得触动橡胶管及芯筋。

5.4.5待梁体混凝土灌注完毕,确保不塌孔时方可开始抽拔橡胶管。

5.4.6抽拔橡胶管时应先下后上按混凝土灌注的先后顺序抽拔,先试拔,若橡胶棒表面光滑无灰浆时可继续抽拔;若橡胶棒表面积灰较多表明混凝土强度尚不足应立即停止抽拔以防造成塌孔等事件;

5.4.7橡胶管使用完毕后应进行表面的清理以备下次使用;

5.4.8橡胶管在任何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

距跨中4m范围内不大于4mm,其余部位不大于6mm。

5.5穿束

5.5.1穿束前应清除锚垫板上灰浆并修正管口。

5.5.2运钢绞线束时不得在地上拖拉,支点间距不大于3m,两端悬出长度不大于1.5m。

5.5.3不得将不合格(死弯、散绑、根数不准、长度不够等)的钢绞线穿入管内。

5.5.4钢绞线在梁两端的伸出度应大致相等。

5.6张拉

5.6.1预施应力应具备的条件

(1)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千斤顶和油压表均已校正并在有效期内;

(3)锚具按规定检验合格;

(4)预应力钢绞线按规定检验合格;

(5)清除梁体锚垫板上杂物,确保锚具与锚垫板密贴;

(6)锚具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不得粘有油污;

(7)对钢绞线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损伤、扭结、钢绞线在工具锚内无散头。

5.6.2预应力张拉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1)预张拉在制梁台座上进行。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30MPa)时,拆除端模和内模,松开外模紧固件,同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将预应力筋穿进,进行预张拉。

预张拉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预制梁的早期裂纹。

(2)初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80﹪加3.5MPa(43.5MP)后进行,初张拉后,梁体方可吊出台位。

(3)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加3.5MPa(53.5MPa)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35.5GPa)且混凝土龄期大于10天时,进行终张拉。

终张拉结束后30d时,应由质检人员对梁体进行上拱度测量。

实测上拱值不宜大于1.05倍的设计计算值(24米箱梁的上拱设计值为3.69mm,32米箱梁的上拱设计值为11.89mm)。

5.6.3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张拉顺序见表1

5.6.4张拉装置的安装、调整

按每束钢绞线根数与相应的锚具配套。

安装工作锚及工作夹片,安装限位板,穿入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及工具夹片,锚具扶正对中,夹片打紧。

5.6.5张拉操作程序:

0→0.1σcon→初应力(0.20σcon)→σcon持荷5min→锚固

调试完毕~初应力(测千斤顶活塞伸出值、作滑丝标记)~终张拉控制应力σcon(测千斤顶活塞伸出值)~持荷5min(计算伸长值,判定是否合格)~锚固~测夹片外露量~钢绞线的锚环根部作标志。

预施应力采取双控措施,张拉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预施应力值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

预施应力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顺序及应力符合设计要求。

5.7割丝

5.7.1终张拉24小时后经检查确认张拉合格并无断滑丝现象方可割掉钢绞线余长部分。

5.7.2割丝后,钢绞线外露夹片不小于30mm且保护层应大于30mm。

5.7.3及时清理割下的短钢丝。

5.7.4采用砂轮切割机割丝。

6质量检验标准要求

6.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工作长度+1640mm。

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表一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线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与设计或计算长度差

±10

尺量

束中各根钢绞线长度差

5

检验数量:

检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根(束)。

6.2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尚应符合表二中的规定。

表二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距跨中4m范围内

4

尺量跨中1处

其余部位

6

尺量1/4、3/4跨各1处

检验数量:

检查孔道总数的3%,且不少于5根。

6.3张拉

6.3.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3.2预应力筋预张拉或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

预应力筋终张拉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达到设计值,同时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0天。

6.3.3预应力筋的预施应力、张拉顺序(见附表),必须符合施工技术方案和设计要求。

6.3.4按预应力筋实际弹性模量计算的伸长值与实测伸长值相差不应超过6%。

6.3.5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的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5‰,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

6.3.6每端锚具回缩量不大于6mm。

7钢绞线束断丝、滑丝处理

(1)在张拉过程中发生断丝、滑丝时,应立即停止张拉进行处理,处理时先把两端千斤顶均回到零应力状态,卸下断丝、滑丝端的千斤顶,去掉限位板,安装专用的承压套,然后再安装单根张拉千斤顶。

(2)以上工作准备就绪后便可向千斤顶徐徐供油,当千斤顶张拉至比断、滑丝时油表读数大约3MPa时,即可拉出夹片,用拔针拔掉夹片。

千斤顶回油便可放松预应力钢绞线。

(3)滑丝的钢绞线一般很难恢复其原样,必须退下锚具重新更换钢绞线,断丝的处理方法与滑丝相同。

8安全操作规程

8.1在下列情况下校正千斤顶:

8.1.1油压表更换后;

8.1.2千斤顶更换配件及检修后;

8.1.3使用200次要校正,且校正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8.2千斤顶应按张拉顺序进行操作,不得颠倒。

8.3张拉行程不得超过额定行程。

8.4千斤顶在加荷时应平稳均匀,在卸荷时也应平稳无冲击。

8.5新油管使用时勿直接与千斤顶油嘴连接,应事先清洗干净或油泵输出油液清洗干净之后方可连接使用。

油管闲置不用时应用防尘堵头封住油管接头。

卸下油管后的油泵及千斤顶油嘴均用防尘堵头封住,严防污物混入。

8.6在张拉时,千斤顶正后方不准站人,油管不准踩踏攀扶。

8.7千斤顶在有油压时,不得拆卸油压系统中任何零件。

8.8应随时将油泵油箱内的油加满,及时更换变质过期油液,并清洗油箱。

8.9油泵启动前将调压阀、卸荷阀全部打开,工作电机的绝缘阀门的转动接头的松紧密封性等进行常规检查。

8.10卸荷阀应是常闭的,只有工作油缸卸荷时才将其打开,因此,当空运转数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