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8731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docx

全国教育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申 报 表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 讲评课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宋文仲、梁锡雄

负责人所在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

填表日期 2007年10月

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总课题组

2006年12月制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策略研究

负责人姓名1

宋文仲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73年 7月 7日

行政职务

教导副主任

专业职务

政治中学一级

学历

硕士

研究专长

政治教学

工作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

511400

电子信箱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宋文仲

73.7

副主任

中一

硕士

市桥二中

梁锡雄

71.7

主任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杨肖桃

63.7

校长

高级

本科

市桥二中

杨思敏

68.9

副主任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蔡泳珊

75.4

副主任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何东凤

69.10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王瑞梅

71.2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彭玛生

74.1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陈凯姬

75.10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韩玉湘

71.1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预期的主要成果

B、C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学校教导处

预期完成时间

2010年10月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策略研究

负责人姓名2

梁锡雄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71年 7月 日

行政职务

教导主任

专业职务

化学中学一级

学历

本科

研究专长

化学教学

工作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

511400

电子信箱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陈家婵

72.6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林万春

73.1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陈礼鹗

52.12

工会主席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温春福

73.10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王志伟

75.4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范胜明

75.6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麦秀兰

79.4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罗旖妮

81.10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安华宇

76.6

级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廖敏

82.3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苏培添

81.1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许敏霞

77.1

级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周佩霞

80.8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策略研究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学历

研究专长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刘东明

73.1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戴小龙

74.9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邓婉云

65.1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陈校垣

76.4

教师

中二

本科

市桥二中

邓运忠

74.4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梁柏添

67.5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张晃怡

65.12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梁镜兴

76.11

教师

中二

本科

市桥二中

杨永和

70.3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徐炜迪

84.9

教师

未定

本科

市桥二中

谭雪青

73.7

科组长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梁惠慈

69.1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杨碧群

75.3

教师

中一

本科

市桥二中

预期的主要成果

B、C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学校教导处

预期完成时间

2010年10月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复习是教学工作的常规环节,尤其是初高三毕业班的复习课教学。

但在如今的复习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九年级第一学期就结束了新授课,复习课长达一个学期,高中年级则在高二期末时就结束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但收效甚微,学生始终如坠云雾中,不知如何下笔,缺乏基本的解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整个复习陷入“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恶性循环。

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实效性是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

国家课程改革、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初三、高三复习课教学带来新的课题——如何在学科复习课、讲评课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是广大初高三毕业班教师必须面对而又必须处理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广大教师、教研人员对初高三学科复习课、讲评课的研究上,存在着这样的状况:

主要是教师层面的研究,即如何编制训练题让学生复习训练、如何讲评答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是关注考查训练结果、关注教学进度、关注教学的数量。

但对学生的层面研究比较少,较少关注复习教学的过程性,更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的效率、学生的知识建够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在讲评课上,还存在着就题讲题的状况,对知识的拓展、学生能力的培养起不了真正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获得感受、体验,就是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革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初高中毕业班的学科复习课、讲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要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策略研究是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复习课教学模式,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益和教学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2、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策略研究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的需要。

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策略研究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一)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复习课主要包括:

纯知识专题复习课、题型专题复习课、解题能力与技能专题复习课;讲评课主要包括:

专题训练专题讲评课、试卷讲评课、解题能力专题讲评课等。

初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是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所以,坚持“学生是学习主体”、“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初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课、讲评课的研究,使教师明确复习课、讲评课的操作方式,科学地选择、整合、呈现复习教学的有效内容,合理地选择复习教学的有效方式,增强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研究内容

     复习教学目标的落实,复习教学内容的实施,复习教学任务的完成,工夫在课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

复习课课型选择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性;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1、复习课课型选择的有效性。

不同的复习目标,要求选择不同的复习课课型。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性:

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复习课、讲评课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重要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包括:

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教学内容呈现的有效性三个板块。

教学内容要突出知识重点、教学内容要突出考试目标和考试要求、教学内容要突出提高学生的能力。

所以,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体现在:

教学内容的有用性、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

4.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复习课、讲评课中,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用好学生资源、要重视教师教学的导向性、要重视学生的实操性——学生在课堂中有直接解题的环节。

5.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开展课题研究,把是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形成课程成果,作为课题研究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课题研究的任务分解:

根据课题组的组成,我们围绕上述研究内容,按照五个文科类学科,将研究课题分解为5个子课题:

①《新课程下初高三毕业班语文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②《新课程下初高三毕业班英语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③《新课程下初高三毕业班政治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④《新课程下初高三毕业班历史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⑤《新课程下初高三毕业班地理复习课、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一)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郑司长的开题报告,填写子课题申报表,并进行组织分工,责任到人;

2、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与研究动态;

3、召集课题参与人学习、研讨新课程理论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路线,划分研究阶段,选择研究方法

4、进行初高三毕业班教学现状的调查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10年9月)

1、初高三毕业班复习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

2、听评课跟踪指导;

3、围绕课题研究,撰写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心得与反思;

4、课题组成员积累、整理与课题有关的素材、研究资料;

5、相关科组整合资料、形成子课题的研究报告;

6、教导处统筹、整合相关科组的资料,最后形成结题报告的初稿;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0年10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搜集研究成果(教学设计、教学个案、教学反思集);

3、编写成果集;

4、在教学实践中推广经验成果。

(二)课题实施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是省一级学校,有着优良的科研传统,科研意识浓厚。

校长室、教导处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课题驱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课题为纽带,积极构建教师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的校本教研制度,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因此,学校在政策上、资金上会给予充分的支持、以确保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校有着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

 我校在 2001-2002年斥巨资构建了校园局域网,学校多媒体教学平台,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本课题得到了广州市教研室、番禺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区教研室还为我们课题组搭建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在资源库中提供课题成果展示的平台。

3、课题组有着一支精干、高素质的科研骨干

 本课题由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第二中学教导处牵头,有六个教研组参与,其中有广州市教研中心组成员,有番禺区教研室特约教研员,也有许多在课题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同时,课题组的成员都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的良好品质。

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顺利地完成我们的课题研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4、我校是一所省一级完全中学,有10个高三毕业班,4个初三(九年级)毕业班,研究对象充实。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系列教学成果:

教学课例实录(录像)、毕业班复习教学的教学设计、系列教学论文、课堂教学调查报告、教学反思集等等。

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善于积累科研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2、形成初高中各学科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大有效策略和教学模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和教学论文、教学个案反思集

1、形成研究成果集,编辑成册;

2、在全校范围内展示成果、推广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形成我校行之有效的毕业班有效复习教学模式;

3、上交广州市番禺区学科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供教学同仁们参考

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名;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                单  位  公   章

年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名:

六、总课题组评审组评审意见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七、本会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本会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八、课题鉴定记录

课题完成时间

申请鉴定时间

鉴定方式

鉴定组人数

组成员名单

姓  名

鉴定组职务

职务和职称

单     位

专  业

完成鉴定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