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71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docx

完整版三次函数的性质总结练习

三次函数的性质

 

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在高中阶段学习导数后频繁出现,同时也是其他复杂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其性质有所了解,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性质一  单调性

以a>0为例,如图1,记Δ=b2−3ac为三次函数图象的判别式,则

图1 用判别式判断函数图象

当Δ⩽0时,f(x)为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

当Δ>0时,f(x)会在中间一段单调递减,形成三个单调区间以及两个极值.

性质一的证明   f(x)的导函数为

f′(x)=3ax3+2bx+c,

其判别式为4(b2−3ac),进而易得结论.

例1  设直线l与曲线y=x3+x+1有三个不同的交点A,B,C,且|AB|=|BC|=5√,求直线l的方程.

解  由|AB|=|BC|可知B为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由性质一可得B(0,1),进而不难求得直线l的方程y=2x+1.

性质二  对称性

如图2,f(x)的图象关于点P(−b3a,f(−b3a))对称(特别地,极值点以及极值点对应的图象上的点也关于P对称).

图2 图象的对称性

反之,若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为(m,n),则其解析式可以设为

f(x)=α⋅(x−m)3+β⋅(x−m)+n,

其中α≠0.

性质二的证明   由于

f(x)=a(x+b3a)3+(c−b23a)(x+b3a)−bc3a+2b327a2+d,

f(x)=(x+b3a)3+(c−b23a)(x+b3a)+f(−b3a),

于是性质二得证.

例2  设函数f(x)=x(x−1)(x−a),a>1.

(1)求导数f′(x),并证明f(x)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x1,x2;

(2)若不等式f(x1)+f(x2)⩽0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1)解   f(x)的导函数

f′(x)=(x−1)(x−a)+x(x−a)+x(x−1)=3x2−2(a+2)x+a,

f′(0)f′

(1)f′(a)=a>0,=1−a<0,=a(a−1)>0,

于是f′(x)有两个变号零点,从而f(x)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

(2)解   根据性质二,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a+13,f(a+13))是两个极值点对应的函数图象上的点的中点.于是

f(x1)+f(x2)=2f(a+13)⩽0,

2⋅a+13⋅a−23⋅−2a+13⩽0,

结合a>1,可得a的取值范围是[2,+∞).

注   本题为2004年高考重庆卷理科数学第20题.

性质三  切割线性质

如图3,设P是f(x)上任意一点(非对称中心),过P作函数f(x)图象的一条割线AB与一条切线PT(P点不为切点),A、B、T均在f(x)的图象上,则T点的横坐标平分A、B点的横坐标.

图3 切割线性质

推论1   设P是f(x)上任意一点(非对称中心),过P作函数f(x)图象的两条切线PM、PN,切点分别为M、P,如图.则M点的横坐标平分P、N点的横坐标,如图4.

图4 切割线性质推论一

推论2   设f(x)的极大值为M,方程f(x)=M的两根为x1、x2(x1

图5 切割线性质推论二

性质三的证明   设f(x)=ax3+bx2+cx+d(a≠0),直线PT:

y=k0x+m0,直线PAB:

y=kx+m,则分别将直线PT与直线PAB的方程与三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立,得

ax3+bx2+(c−k0)x+d−m0=0,ax3+bx2+(c−k)x+d−m=0,

于是根据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可得

2xT+xP=xA+xB+xP,

xT=xA+xB2,

于是命题得证.

推论1和推论2的证明留给读者.

例3  如图6,记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的图象为C,若对于任意非零实数x1,曲线C与其在点P1(x1,f(x1))处的切线交于另一点P2(x2,f(x2)),曲线C与其在点P2处的切线交于另一点P3(x3,f(x3)),线段P1P2、P2P3与曲线C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求证:

S1S2是定值.

图6

解   由性质二,任意三次函数f(x)都可以通过平移变化变成

g(x)=px3+qx,

然后可以作伸缩变换变成

h(x)=x3+rx,

而无论平移还是伸缩,题中的S1S2均保持不变,因此只需要证明命题对三次函数h(x)=x3+rx成立即可.

根据题意,联立函数h(x)=x3+rx与函数h(x)在P1处的切线方程得

(x−x1)2⋅(x−x2)=0,

于是

2x1+x2=0,

x2=−2x1.

又由性质三的推论1,可得

2x1=x2+x3,

x3=4x1.

于是,线段P1P2与曲线C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S1=∣∣∣∫x2x1(x−x1)2⋅(x−x2)dx∣∣∣=∣∣∣∫−2x1x1(x3−3x21x+2x31)dx∣∣∣=∣∣∣(14x4−32x21x2+2x31x)∣∣∣−2x1x1∣∣∣=274x41,

类似的,线段P2P3与曲线C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S2=274x42,

于是所求的面积之比为

S1S2=(x1x2)4=116.

注  此题即2010年高考福建卷理科数学第20题第

(2)小问(第

(1)小问要求证明该结论对f(x)=x3−x成立).

性质四  切线条数

如图7,过f(x)的对称中心作切线l,则坐标平面被切线l和函数f(x)的图象分割为四个区域,有以下结论:

图7  切线条数

①过区域I、III内的点作y=f(x)的切线,有且仅有三条;

②过区域II、IV内的点以及对称中心作y=f(x)的切线,有且仅有一条;

③过切线l或函数f(x)图象(除去对称中心)上的点作y=f(x)的切线,有且仅有两条.

性质四的证明   由性质二,不妨设f(x)=x3+mx,坐标平面内一点P(a,b).

三次函数图象上x=t处的切线方程为

y=(3t2+m)(x−t)+t3+mt,

y=(3t2+m)x−3t3,

切线过点P(a,b),即

b=−3t3+3at2+ma.

而三次函数对称中心处的切线方程为

y=mx,

于是考虑直线y=b−ma与函数

y=−3t3+3at2

的图象公共点个数.

当a=0时,无论b取何值,均为1个公共点;

当a>0时,b−ma>0时为1个公共点,b−ma=0时为2个公共点,b−ma<0时为3个公共点;

当a<0时,b−ma>0时为3个公共点,b−ma=0时为2个公共点,b−ma<0时为1个公共点.

综上,性质四得证.

在高考中,对结论①的考察最为常见,例如2007年高考全国II卷理科数学第22题(压轴题)就是证明性质四的结论①:

已知函数f(x)=x3−x.

(1)求曲线y=f(x)在点M(t,f(t))处的切线方程;

(2)设a>0,如果过点(a,b)可作曲线y=f(x)的三条切线,证明:

−a

例4   设函数f(x)=13x3−a2x2+bx+c,其中a>0.曲线y=f(x)在点P(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1.

(1)确定b,c的值;

(2)设曲线y=f(x)在点(x1,f(x1))及(x2,f(x2))处的切线都过点(0,2).证明:

当x1≠x2时,f′(x1)≠f′(x2);

(3)若过点(0,2)可作曲线y=f(x)的三条不同切线,求a的取值范围.

解   

(1)f(x)的导函数为

f′(x)=x2−ax+b,

于是该函数在x=0处的切线方程为

y=bx+c,

因此

b=0,c=1.

(2)函数f(x)在x=t处的切线方程为

y=(t2−at)(x−t)+13t3−a2t2+1,

当切线过点(0,2)时可得

23t3−a2t2+1=0,

于是x1,x2是该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根.

考虑

f′(x1)−f′(x2)=(x21−ax1)−(x22−ax2)=(x1−x2)⋅(x1+x2−a),

⎧⎩⎨⎪⎪⎪⎪23x31−a2x21+1=0,23x32−a2x22+1=0,

两式相减并约去x1−x2,得

x21+x1x2+x22=34a2,

x21+x1x2+x22=(x1+x2)2−x1x2>(x1+x2)2−14(x1+x2)2=34(x1+x2)2,

于是

x1+x2≠a,

进而可得

f′(x1)≠f′(x2).

(3)函数f(x)的对称中心为(a2,−a312+1),于是在对称中心处的切线方程为

y=−a24(x−a2)−a312+1,

根据性质四的结论①,可得

1<2<−a324+1,

解得

a>23√3,

即a的取值范围是(23√3,+∞).

注   此题为2010年高考湖北卷文科数学第21题(压轴题).

 

练习题

练习1、已知函数f(x)=13x3+ax2+bx,且f′(−1)=0.

(1)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

(2)求f(x)的单调区间;

(3)令a=−1,设函数f(x)在x1,x2(x1

线段MN与曲线f(x)存在异于M、N的公共点.

练习2、已知f(x)=x3+bx2+cx+d在(−∞,0)上是增函数,在(0,2)上是减函数,且方程f(x)=0有三个根,它们分别为从小到大依次为α、2、β.求|α−β|的取值范围.

练习3、如图8,记原点为点P1(x1,y1),由点P1向三次函数y=x3−3ax2+bx(a≠0)的图象(记为曲线C)引切线,切于不同于点P1的点P2(x2,y2),再由点P2引此曲线C的切线,切于不同于点P2的点P3(x3,y3).如此继续作下去,得到点列{Pn(xn,yn)}.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求数列{xn}的递推公式与初始值;

(2)求limn→+∞xn,并指出点列{Pn}的极限位置在何处?

练习4、已知f(x)=x3−x,过点(x0,y0)作f(x)图象的切线,如果可以作出三条切线,当x0∈(0,1)时,求点(x0,y0)所在的区域面积.

练习5、已知函数f(x)=2x3−3x.

(1)求f(x)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

(2)若过点P(1,t)存在3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求t的取值范围;

(3)问过点A(−1,2),B(2,10),C(0,2)分别存在几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

(只需写出结论)

练习6、已知函数f(x)=13x3+ax2+bx,且f′(−1)=0.

(1)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并求f(x)的单调区间;

(2)令a=−1.设函数f(x)在x1,x2(x1

①若对任意的m∈(t,x2],线段MP与曲线f(x)有异于P、Q的公共点,试确定t的最小值;

②若存在点Q(n,f(n)),x1⩽n

练习题的参考答案

练习1、

(1)f(x)的导函数为

f′(x)=x2+2ax+b,

于是所求的代数表达式为

b=2a−1.

(2)在

(1)的基础上,有

f′(x)=(x+1)⋅(x+2a−1),

于是

当a<1时,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和(1−2a,+∞),单调递减区间为(−1,1−2a);

当a=1时,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R;

当a>1时,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2a)和(−1,+∞),单调递减区间是(1−2a,−1).

(3)此时

f(x)=13x3−x2−3x,

f′(x)=x2−2x−3,

于是M(−1,53),N(3,−9).根据性质二,该公共点为三次函数f(x)图象的对称中心(1,−113).

注   本题为2009年高考福建卷文科数学第21题(压轴题).

练习2、根据题意,x=0为f(x)的导函数

f′(x)=3x2+2bx+c

的零点,于是c=0.

又f

(2)=0,于是

8+4b+d=0,

d=−4b−8,

从而

f(x)=x3+bx2−(8+4b)=(x−2)⋅[x2+(b+2)x+2b+4],

因此

(α−β)2=(α+β)2−4α⋅β=(2−b)2−16.

另一方面,由f(x)在(0,2)上是减函数得f′

(2)⩽0,即

12+4b⩽0,

于是可得b的取值范围是

b<−3.

从而|α−β|的取值范围是[3,+∞).

练习3、

(1)根据已知,联立P1出发的切线方程与曲线C的方程,得

(x−x1)(x−x2)2=0,

又x1=0,切线方程只能改变左边三次式的一次项和常数项,于是可得

x2=32a.

进而由性质三的推论1可得

∀n⩾3∧n∈N∗,2xn=xn−1+xn−2.

于是数列{xn}的递推公式与初始值为

xn=xn−1+xn−22,n⩾3∧n∈N∗,x1=0,x2=32a.

(2)由数列的递推公式不难得到通项

∀n∈N∗,xn=a⋅[1−(−12)n−1],

于是

limn→+∞xn=a.

因此点列{Pn}的极限位置为(a,−2a3+ab),也就是三次函数的对称中心.

练习4、函数f(x)在对称中心(0,0)处的切线方程为

y=−x,

于是根据性质四的结论①,我们可得所求区域面积为

∫10[x3−x−(−x)]dx=∫10x3dx=14.

练习5、

(1)f(x)的导函数

f′(x)=6x2−3,

于是可得f(x)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为

max{f(−2√2),f

(1)}=2√.

(2)函数f(x)在对称中心(0,0)处的切线方程为

y=−3x,

根据性质四的结论①,可得

−3

(1),

−3

于是t的取值范围是(−3,−1).

(3)根据性质四,可得过A(−1,2)存在3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过B(2,10)存在2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过C(0,2)存在1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

注   本题为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科数学第20题(压轴题).

练习6、

(1)b=2a−1;

当a>1时,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2a)和(−1,+∞),单调递减区间为(1−2a,−1);

当a=1时,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R;

当a<1时,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和(1−2a,+∞),单调递减区间为(−1,1−2a).

(2)① t的最小值为2,证明从略;② m的取值范围为(1,3].

注   本题为2009年高考福建卷理科数学第21题(压轴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