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871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章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二十章第45讲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第45讲 中国的自然灾害

考纲展示

考点扫描

切脉高考

1.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

1.中国的地质灾害,如2013年山东卷第33题,2013年浙江卷自选第12题,2012年福建卷第40B题等。

2.中国的气象灾害,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43题,2013年安徽卷第34

(2)题,2011年山东卷第31题等。

3.中国的水文灾害,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43题,2012年安徽卷第34

(2)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我国地貌示意图和文字介绍材料,考查对地质灾害类型的分析、成因的探究及危害的阐释能力。

2.常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中等高线、河流水系等特征,考查洪涝灾害发生的月份及原因分析。

3.常结合等值线示意图,考查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成因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成灾人口集中省区:

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业灾情区域分异:

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冰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牧业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灾害带

范围

主要灾害种类

危害

海洋灾

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

东南沿

海灾害

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东部灾

害带

地势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中部灾

害带

地势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西北灾

害带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

原灾害

带  

西藏、青海和

四川西北部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1.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Ⅰ~Ⅴ区域共有的气象灾害是什么?

原因何在?

(2)Ⅳ和Ⅶ区域地震灾害频发,在地震灾害强度相近的情况下,Ⅳ区域的损失更大,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旱涝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等。

(1)题,Ⅰ~Ⅴ区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变率大,加之一些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干旱、洪涝灾害频发。

(2)题,和Ⅶ区相比,Ⅳ区人口、城市、财产密集,交通便利,工农业相对发达,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更大。

答案:

(1)干旱和洪涝。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平原区尤其是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和河口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灾害损失大。

(2)Ⅳ区比Ⅶ区人口、城市、财产密集。

 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

地质

灾害

多发的原因

特点

分布

灾情

地震

灾害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滑坡

和泥

石流

灾害

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暴雨等

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西南地区为重灾区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2.读台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台湾岛东部主要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原因。

解析:

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深断裂线附近,多地震灾害;岛的东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且处于季风气候迎风坡,会因地震、强降水诱发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答案:

类型:

地震、滑坡、泥石流。

原因:

地处深断裂线附近(或板块交界处或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地震;岛东部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处于夏季风迎风坡,地震和暴雨诱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率高。

 中国的水文灾害

1.中国的主要水文灾害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洪水灾害

暴雨

洪水

4~9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①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②易导致涝灾发生

融雪

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较严重

冰凌

洪水

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口,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对交通影响较严重

风暴潮灾害

台风

风暴

7~10月(8月、9月最为集中)。

东南沿海

台风(热带气旋)引起

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

温带

风暴

春季和秋季。

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

温带气旋和冬季风引起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1)来水大。

影响因素:

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

影响因素:

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

影响因素: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2014·湖南省十二校联考)读长江某年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图。

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解析:

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河流特征等方面分析。

答案: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流量大。

 中国的气象灾害

1.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灾害

名称

时空分布差异

成因

旱灾

东北区夏旱为主

气温升高,雨期推迟

华北区的春旱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尚未来临

长江区,发生在7~8月的“伏旱”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的影响

台风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等省区

濒临热带气旋多发的西北太平洋

寒潮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

源于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2.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

4.(2013·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1)冷冻灾害主要是由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业,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直接损害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间接危害。

图中的信息显示,P地区位于三山夹峙地带,并且向北敞开,成为北方冷空气容易进入并且堆积的区域;同时山地地形,地势高,气温低。

(2)冷冻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预报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和加强防灾管理、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等。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1.(2013·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图,并明确河流谷地是泥石流易发之地。

(1)水源、地形是形成泥石流的重要因素。

根据等高线特征可判断出甲地位于河流谷地,且谷地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甲地又位于山脉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甲地夏季易发生泥石流。

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远离河流谷地,且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因而泥石流发生概率较小。

(2)首先,泥石流会阻塞河道;其次,丙地东侧的山谷谷口处有两条铁路线经过,若丙地发生泥石流,顺河流而下,很可能会冲毁铁路,中断交通。

答案:

(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2.(2014·河北唐山摸底考试)2013年11月23日至25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造成一些城市的内涝,京、津两城市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严重。

简述我国一些大城市遭遇暴雨天气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解析: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合理,遭遇暴雨天气易发生内涝。

答案: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

3.读下面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解析:

(1)题,由图可知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东南沿海还受到台风影响,因而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题,可从洪水的形成与分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

洪水形成不仅取决于降水集中程度、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汇水速度的因素,还取决于地势、河道、湖泊等影响排水、蓄洪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灾情大小密切相关。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

4.(2014·邯郸调研)读“我国东部某村落附近等高线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指出图中村落可能受何种地质灾害威胁,并解释理由。

解析:

该村落位于低山丘陵地区,由于开山取石,植被遭到破坏,同时地表多松散物质,雨季降水量大,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危害。

答案:

滑坡和泥石流。

理由:

村落所在地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村落附近(以南)坡度较陡;水源地(山顶)开山取石,破坏山体及植被,地表多松散物质;降水量大且集中;村落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洪流)携带物质容易在此堆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