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温暖人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853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情温暖人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真情温暖人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真情温暖人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真情温暖人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真情温暖人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情温暖人生.docx

《真情温暖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情温暖人生.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情温暖人生.docx

真情温暖人生

——真情温暖人生

“真情·和谐200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简介:

  这一年,是谁让你泪湿双眼,

  这一年,是谁触动你的心弦?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年终特别奉献――

  “真情·和谐2006年度人物评选”期待您的参与

  他们不是明星,却用爱演绎精彩人生;他们不是英雄,却用心照亮他人生命。

也许他们力量微薄,但却让千万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在泪湿双眼后重新思考良知的分量;也许他们只是坚持个人的理想和信念,却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价值和道德取向,召唤着更多人为共同营造和谐而奉献力量。

武秀君:

还债

——为失明女孩圆梦的长春市民

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一位父亲对弥留之际的女儿编造了一个离奇的谎言,而所有听说这件事的人,不但没有一个反对,反而有两千多互不相识的人自发组织起来,帮助这位父亲共同延续这个谎言。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实况:

去北京了高兴不高兴呀,来,笑一个。

这个小女孩名叫朱欣月,这一天,父亲朱德春要带着她,去一个地方,一个她向往多年却从未到过的地方——北京。

  朱德春:

其实都是在说假话,车到哪了,出没出长春啊,到没到高速啊,前面就是沈阳收费站啦。

  实况:

去哪儿啊,去天安门。

正好正好,上车上车。

  朱德春对女儿说了假话,而那天对着小欣月撒谎的绝不止朱德春一个人。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

弥天大谎,两千多人参加的一个谎言。

  也许小欣月永远不会知道,那天她根本没有到北京,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对她隐瞒了真相。

  媒体记者陶彬:

只有她前前后后不知道这是个骗局,这是个谎言。

  究竟为了什么,这相识或不相识的两千多人要欺骗一个才8岁的孩子,这精心设计的谎言背后,又埋藏着怎样的隐情呢?

  朱德春一家住在长春市郊九台卢家镇,夫妻俩都没有固定的工作,活泼可爱的小欣月是这个贫寒之家最大的快乐。

去年刚进镇上小学读一年级,小欣月就很讨大家喜欢。

  欣月老师:

扎得那个小红辫子,羊角辫来回甩,拿着那个红手绢,跳舞的时候可开心。

  朱德春:

她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特别愿意唱歌跳舞,老师基本就教一遍两遍就能唱起来。

  然而,从去年10月开始,小欣月经常在学校里犯困,走路也不稳老摔跟头,有一次竟摔倒在院子里几分钟都起不来。

朱德春觉得有点不对劲,带着欣月上了医院。

  朱德春:

做完以后大夫说你来一趟,这个孩子我们初步诊断是髓母细胞瘤,在两个小脑中间。

  医生:

这种病治愈书籍从来没有提到过。

  记者:

从来没有?

  医生:

没有,因为恶性度比较高,提的只能是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

  朱德春:

当时我一点都不相信,站也站不稳,眼睛直发黑,我说不可能,孩子能得这病。

  为了给小欣月治病,朱德春把家里的铁床,煤气罐,三轮车全卖了,但还是凑不够手术费。

小欣月的病情越来越重。

突然有一天,朱德春发现孩子那美丽的大眼睛变得暗淡无光。

  朱德春:

到下午她说爸爸,这屋怎么这么黑,你怎么不点灯,这才发现她失明了。

  朱德春夫妇此时已经背了两万多元的债,眼看着小欣月一天天虚弱下去而无能为力。

今年3月走投无路的朱德春不得不向当地媒体求助。

  媒体记者陶彬:

他当时打电话到我们热线,他当时哭着说的,说他女儿生病了,一个8岁的女孩,得了髓母细胞瘤,已经不能自理,双目失明。

就这样一条线索,很正常的跟以往相同的一条线索。

  第二天当记者陶彬来到小欣月身边时,她被这个有着一双美丽眼睛的女孩深深打动了。

  陶彬:

问她如果你能看见你最希望看到谁,看到什么?

她说我想看到蓝天和天安门,我感觉她应该说想看到爸爸或者妈妈。

  朱德春:

当时记者说为啥有这个愿望,因为小孩都愿意玩啊吃啊,她说我从小就喜欢升国旗唱国歌。

  陶彬:

她父亲就说我女儿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北京天安门,她做梦都想去那一趟。

  朱德春:

在6岁的时候,我领她上邻居家看电视,正赶上7点新闻联播,升国旗的片断,她看时说,爸爸,为什么解放军叔叔这么漂亮啊。

  朱德春太能体会小欣月对北京天安门的那种向往,因为当初变卖家产时,小欣月无论如何不让他把电视机卖掉。

  朱德春:

她说爸爸我都看不着了,你还不让我听听声音吗,就这一句话,我眼泪哗哗的,爸爸给你留着,说啥也不卖了。

  记者:

她喜欢听什么?

  朱德春:

就是听国歌。

  第二天,长春《城市晚报》,在头版登出了小欣月的心愿,并向社会征集办法,帮她实现上北京看天安门升旗的梦想。

当天,就有不少读者打来电话,有的甚至愿意负担欣月全家上北京的费用。

  陶彬:

跟小欣月说,要去北京了,你开心吗,她马上就笑得特别幸福、特别满足。

她爸爸乐得都蹦起来了,说姑娘,爸爸可以背你去北京,说的口吻特别幸福。

  然而,就在一家人打点行装,打算第二天去北京为女儿圆梦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朱德春:

到了晚上五点多,孩子病情突然恶化,吐,满脸都是,顺鼻子往外呛。

我特别难受,这还能上北京吗?

  就在小欣月一家准备启程上北京的前一天,她的病情突然恶化,呕吐不止。

医生给出的检查结果让人震惊:

由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小欣月脑部肿瘤已经占据了小脑的三分之二。

  医生:

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肿瘤压迫小脑造成平衡失调,压迫视神经造成失明,颅骨都已经变形了,变成方形了。

  陶彬:

医生半夜检查之后说,不行,她的情况绝对不允许那么长途的颠簸,非常有可能发生意外状况,绝对绝对不允许。

  北京之行就这样突然夭折了,欣月的大眼睛黯淡了许多。

她并没有抱怨,但只有朱德春知道,去北京看一眼天安门升旗对女儿意味着什么。

因为,小欣月自己就曾经是个小旗手。

朱德春清晰地记得,女儿第一次当升旗手时那兴奋的神情。

  朱德春:

爸爸呀,我们今天又升旗了,特别好看,哪天你送我你也去看看。

她特别开心,说爸爸你得奖励我点啥,她当小旗手了,你得奖励我点啥。

  当小旗手的那份自豪也许成了小欣月记忆深处最后的一点光亮,而这也深深刺痛着朱德春这位父亲的心。

难道真的就让欣月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吗?

  陶彬:

她父亲就跟我们商量,能不能在长春找一个升国旗的地方,她父亲想让她听听国歌就满足了。

  朱德春:

反正她眼睛也看不见。

  陶彬:

但是这个愿望可行吗?

  第二天,《城市晚报》又在头版登出了题为“请您帮忙撒个谎”的文章,列举出了在长春虚拟一个天安门升旗仪式的种种可能与困难,希望读者帮着出出主意。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

是我们队员发现的,就跟我喊,队长你看不看今天的报纸,我说怎么着了,有个小孩儿,太感人了。

  雷锋车队打电话给报社,表示愿意提供交通工具。

  刘师傅:

一路上我们车队都有那种对讲机,通过对讲来营造行程当中,整个旅程在往北京走。

现在我们已经到沈阳啦,到北戴河啦,让她感觉像真的一样。

  交通工具解决了,但还有其他细节要考虑。

比如去天安门广场的是全国各地的游客,如果这次虚拟的现场只听得到东北口音,小欣月也许会起疑心。

  陶彬:

第二天一早七点就有人打进电话,帮着出主意,说我是内蒙古的,我是北京的,愿意帮她实现,愿意扮演一个乘客、扮演天安门的一个游客,一整天收了几百条线索。

  这下群众演员也落实了,但此次心愿之旅最重要的是确保小欣月的安全。

为此,普济医院专门派出一辆救护车和两名医生护驾,随时检查她的身体状况。

  医生:

作为一个七周岁的小女孩,最大的愿望居然是上北京看升国旗。

说心里话,像我搞了十几年医,不说天天面对死亡,也是经常面对死亡,但这个小患者是最让人感动的。

  一切都安排得差不多了,而这时,仍然有很多热心人打来电话,主动提供帮助,甚至有人愿意扮演天安门卖茶叶蛋的小贩。

  朱德春:

他们所有的准备我一点都不知道,一点不知道,记者就告诉我说可以,再研究研究。

到晚上这孩子的病就十分不稳定,我就给他们打电话,如果能在长春找个地方,越快越好,这孩子十分不稳定了,能不能快点。

  时间紧迫,大家决定第二天早上就让欣月“上北京”。

报社召集了所有志愿者开会,制定了角色分配表,还写了大大小小20多个注意点,比如不能说东北土话、不能提长春等等。

  陶彬:

我们当时只是想,不能让它露馅。

  小欣月对这一切都蒙在鼓里,她只是在梦中无数次想象着即将到来的幸福一刻。

而与此同时,报社记者和志愿者们在紧张的筹备和不安的等待中度过了不眠之夜。

第二天,终于到来了。

  刘师傅:

当时是早上9点,但我们模拟的时间是深夜的1点。

  朱德春:

他们说你们身份证都带好,到北京住宾馆需要登记什么的。

  记者:

都是说给小欣月听的?

  朱德春:

对,都是说给她听的。

  刘师傅:

每次听到到北京看升旗,小孩就流露出幸福的表情。

  朱德春:

她笑得特别开心,爸咱真上北京啦,真上北京了。

  上车后,雷锋车队的司机就按照事先安排,用对讲机对话,一听路线,小欣月更高兴了。

  刘师傅:

跟她说的时候就跟进京的路线一样,从长春到哈尔滨到沈阳,进秦皇岛进北戴河。

  陶彬:

我们当时特别希望她睡觉,因为睡着醒了就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但是她特别精神,一路上一直哼哼《北京小妞》那个歌。

  在吉林市内转了3个小时后,司机宣布,已经进入北京境内了。

  刘师傅:

进“北京”的时候路过了“北京”的交警,“北京”的交警拦住我们说要办进京证,要检查尾气。

  陶彬:

就是害怕露馅,当天环节都很重要,别人想不到的我们都想到了,比如说尾气超标的问题,很多大人都不了解,我们都用上了。

  警察指出外地车尾气超标不能进城,于是欣月需要换乘一辆公交车,其实警察和换公交车也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这不是一辆普通的公交车,上面满载着长春高校中的数十位外地学生,他们都是来扮演北京外地游客的志愿者。

  女学生:

我扮演一个在4路公交车上的外地旅客,跟她一起去天安门看升国旗。

  记者:

你是哪人?

  女学生:

我是山东青岛人。

  男学生:

用家乡话说,那不是北京的烤鸭店吗,等回来一块儿尝尝去。

就这么一句台词。

  陶彬:

为了背那一句台词,从早上7点一直跟到下午1点,就背那台词,“西单怎么走”,就这一句话。

  记者:

这一套环节你事先都不知道?

  朱德春:

一点都不知道。

  记者:

你当时觉得怎样?

  朱德春:

给我的感觉好像真往北京出发了。

  这样的精心安排让小欣月深信不疑,而大家则按照计划向预定的升旗地点--长春的一个军区大院进发,谁料,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陶彬:

跟军区定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多,但是在十二点多欣月的情况挺不好,有点发烧体温升高。

医护人员说孩子累了,决定临时改变升旗地点。

  虽说事先报社联系了几家学校作为备选场地,但由于时间紧急,要准备这么大一块地方模拟天安门升旗,谁都没有把握。

  陶彬:

当时感觉懵了,真懵了。

  公共关系学校校长:

突然接到电话,说临时改到我们学校。

  陶彬:

她(校长)说没问题,我尽量,我尽量。

  校长:

我们接到通知只有10分钟的时间。

  正当精心安排的这支爱心车队开往预定升旗地点时,小欣月的病情突然加重。

报社当机立断,放弃要一个小时才能到的军区升旗点,立刻转到最近的备用场地--公共关系学校。

这时,留给学校准备的时间只有十分钟。

  学生:

当时都是跑步前进的。

  校长:

不到七八分钟的时间,就已经全体师生都站好了。

  陶彬:

车一进学校的时候,真的,哭了,真哭了。

  朱德春:

我一下车,当时那种场面简直我就不敢相信,我没想到两千多人,学校的学生、围观的群众,那种场面给我特别感动。

  校长:

现场很多不同口音的人说话,渲染这个气氛,让欣月感受到这里是天安门广场。

  学校护旗班学生:

我们当时很紧张,如果有一个人踢错,可能小欣月会发觉。

  校长:

想让自己的脚步沉重一些,因为欣月已经失明了,她只能通过听觉来感受升旗。

  护旗班学生:

就是想把这次的正步踢得完美一些,踢到最好。

  就这样,一个精心策划的谎言,一个美丽编织的心愿,在两千多人的努力下,终于在小欣月的面前,实现了。

  朱德春:

当国歌响起来的时候,我女儿想敬礼,因为本身她也是个旗手,要敬礼的时候小手举了三下也没有举起来。

  陶彬:

那天在场所有人只有欣月是笑的,你相信吗,只有欣月是笑的,所有人都是哭的。

  欣月想摸一摸解放军叔叔的帽徽和肩章,这时一个国旗班的学生握住了欣月的手,他听见小欣月说了一声:

叔叔辛苦了。

这动人的瞬间,被无数镜头永远定格了下来。

  陶彬:

我们摄影记者赵宇跟我讲起当时情形的时候,他说我拍出这个片子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了,泪水滴下来我的眼前全是模糊的。

  【字幕:

3月31日晚上,小欣月在医生陪护下,坐火车前往北京治疗。

  【字幕:

4月1日上午,小欣月终于“看见”了天安门广场。

  【字幕:

4月1日下午,北京医院为欣月做颅内减压手术,获得成功。

  校长:

感谢欣月,感谢欣月给我们的这次感动。

  朱德春:

她既是最不幸的孩子,也是最幸运的孩子。

  一个充满善意的“谎言”,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

两千多素不相识的人,上演了动人的一幕,为的只是让一个即将画上句号的幼小生命在无憾中徐徐谢幕。

  我们要感谢参与这个心愿之旅的每一位好心人,让这个美丽如童话般的故事真实地发生;我们还应该感谢小欣月,因为是她淳朴的心愿,点亮了人们心底最纯粹的爱。

马照华:

生命的延续

——捐出儿子器官的无私父亲

演播室:

2006年5月12日早晨,一场特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市十字岗殡仪馆举行。

告别仪式的主办者是南京市红十字会,而人们要送别的,则是一个只有5岁的男孩。

为五岁的孩子举办一场特别的追悼会,是因为这个孩子实在太不寻常。

当这位名叫龙龙的孩子体温尚存,却被认定为脑死亡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强忍悲痛,决定把他的眼角膜和双肾捐给需要的人,他的遗体也捐献给医学院做研究。

这个不一般的决定背后有着怎样的波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社会故事。

解说词:

这个孩子名叫马士纪,小名龙龙,来到这个世界只有短短的5年,却匆匆地走了,他的离去让亲人们悲痛欲绝。

  解说词:

龙龙的追悼会也是一次遗体捐献的交接仪式,告别之后,他幼小的身体,就将捐赠给东南大学做医学研究用。

帮助别人,对于龙龙来说也是一个安慰,对于我们也是最大的安慰,你想一想,你可以帮助别人,不管怎么说,也是做一个好事,在人生当中也是没有白走。

解说词:

龙龙的父亲老马是上海人,今年已经48岁了,中年得子的他如今却不得不承受丧子之痛。

  老马:

怎么接受得了这个现实,在我人生中,一生都无法忘记,一生都无法忘记。

  解说词:

老马13岁时跟随父母从上海来到江苏省南京市的梅山,在梅山运输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

那个年代,有近2万多上海人来到江苏梅山支援建设,老马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这里读书,成家立业。

在异乡的这些年里,他的乡音始终没改。

5年前,43岁的老马中年得子,有了儿子龙龙。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是有滋有味。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一个月前,不幸却突然降临了。

  解说词:

2006年5月4日那天下午,老马14岁的女儿小霞,带着5岁的弟弟龙龙在铁轨边玩耍,然而,不知不觉中,一列火车已经向他们疾驰而来。

  现场目击者孙先生:

当时火车一个急刹车下来了,我意识到可能出事了,我就下意识的把手机拿出来看了一下时间,大概是3点半到3点35之间。

  解说词:

这列从安徽开往江西的8854次列车,在宁芜铁路梅山段062标杆处撞到了龙龙。

  采访:

小孩当时是七窍流血,他嘴里是往外冒血泡,然后耳朵眼睛鼻子都在朝外流血。

  解说词:

龙龙和姐姐被乘警抱上火车,15分钟后,列车停靠南京南站,龙龙随即被送往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

  医生:

当时来就已经时深昏迷了,两个瞳孔不一样的,而且耳朵有流血的征象,生命体征已经是非常不稳定了,是非常糟糕的一个状况。

  解说词:

医院当即对龙龙实施了抢救措施,然而此时,他的家人却还全然不知噩耗已经发生。

  奶奶:

我惊醒过来,龙龙不在身边,我就急了,他妈妈出来就说,姐姐带出去玩去了。

  妈妈:

我想晚上要上夜班,我躺一会儿,我马上到公园去找他,

  奶奶:

一会儿工夫,电话就来了,电话来我接的。

  目击者:

我告诉她在南京南站,在中华门,反正那头就是听到消息一声惊叫一样的,悲痛的很,

  奶奶:

毁了啊,我的儿啊,我的宝贝,我的小孩啊!

  解说词:

龙龙7个月大时就被送到上海,从小由奶奶一手养大,是奶奶的命根子。

去年9月1日,他从上海回到梅山父母的身边。

在出事前一星期,奶奶因为想念孙子,从上海来到梅山,打算等幼儿园放假后,接龙龙回上海。

可万万想不到,孙子却出事了。

1个多小时后,全家人从南京市郊的梅山赶到了位于市区的南京市第一医院。

  采访:

我说这是我儿子吗,是他。

头胀的这么大,眼圈都紫掉了。

流了一滩血,看的我就跪在地下去了,当时就是晕过去。

撞得这么厉害,然后就是喊,就是使劲喊就是喊了老半天喊不醒,

  解说词:

5月4日晚上7:

30,龙龙因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和肺部挫伤,被转到重症监护病房,继续保守治疗。

  采访:

严重的颅脑外伤这种情况。

当时神经外科已经会诊,就根据病人的这个状况,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再做手术了。

只有靠内科治疗来,怎么说呢算治疗也好,或这算维持住生命体征也好没有多大希望叫我们放弃。

我说不能放弃,我讲要到重症病房再看看有一点希望,就尽量抢救。

家属说希望我们再积极抢救,尽管他也知道就现有的医疗条件,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我在医院医院值班医生跟我讲过好多次,要我做好准备,可能小孩危险了熬不到明天了。

我真不容易啊,(从小)把他捧大,我今年72了,老头子75岁了,就这一个孙子,就这一个孙子。

  解说词:

经过3天抢救,龙龙的伤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他始终没有醒过来,这时医院怀疑他已经脑死亡。

  采访:

脑死亡这样的诊断是什么时候下的,脑死亡是5月7日。

当时就讲希望很渺茫。

脑死亡最后是专家武汉专家来的,权威专家姓陈的他来做决定的。

  解说词:

专家叫陈忠华,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院的院长,在脑死亡研究领域颇有权威。

  陈忠华:

脑死亡是死亡的另外一种标准,脑死亡也是死亡。

它是呼吸死亡,脑死亡就是等于人,可能我的概念就是人没有脑子了,就是不行了。

  解说词:

专家诊断龙龙已经脑死亡,孩子生的希望破灭了,正当家人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时,老马却突然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采访:

到了晚上我就在想,小孩这个太小了,就这样走了,真的不忍心,然后也听到过以往报道过的新闻,我就想这个小孩子是不是做点好事,让小孩这个生命能延续下去,我这样想。

  解说词:

龙龙父亲所想到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儿子还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而遭遇如此变故的家庭,能接受这样的决定吗?

  采访:

我妈妈她是不同意的,我妈妈说走也要走一个整尸,小孩已经是那么苦了,不同意想不通,想不通。

我当时就发呆了,我说你怎么想到这个方面,我说小孩子都受这么大的痛苦了,我都忍受不了。

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你有没有犹豫过吗?

)犹豫过,犹豫了很长时间。

我当时心里想有一个人反对我就不做了,因为这个东西不是一个人讲了算的,这个要大家同意。

  解说词:

妻子的思想工作还算好做,可是对于失去孙子的奶奶,老马却花费了很长时间来劝说。

  采访:

做下来我就觉得,想一想也是。

我讲,烧了一把灰也没有意思,

  往大海里一撒也没有意思,我想想这样也行,对吧,也能救几个人。

  解说词:

捐赠龙龙器官的想法终于得到了家人的同意,然而就要在签订捐赠协议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波折。

  采访:

他说你的愿望可能实现不了,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有关脑死亡)法律不全,是个空白,这个的脑死亡和心跳(矛盾),心在跳,脑死亡了。

  解说词:

原来,对于龙龙脑死亡是否可以进行遗体捐献这个问题,医院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陈忠华:

首先声明,关于脑死亡我们国家没有法律法规,也没有管理办法。

是一片空白。

但是这个工作没有法律支持,也没有法律反对,它是真空。

  解说词: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在确认患者自然死亡后,才能进行器官捐献移植。

依靠呼吸机等治疗设备,龙龙当时依然还有微弱的呼吸和心跳,这就无法进行器官捐献。

可是龙龙这样的生命体征完全是依赖医疗仪器的结果,而且最多也只能维持半个月左右时间。

半个月后,器官也会随之衰竭。

  采访:

器官也没有用了,没有用了,也帮不了别人。

  解说词:

是等待儿子慢慢消逝,还是放弃已经无谓的治疗,把儿子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早日实现帮助别人的愿望,老马再一次面对抉择。

  采访:

治疗费用也大的,费用倒是不要紧的,人救不活了。

我说哪怕是植物人都行,可后来连植物人都是不可能的。

  解说词:

5月7日下午,龙龙的父亲终于下了决心,放弃对儿子没有意义的治疗,并在医院的红十字会接待室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

  失去自己的爱子,48岁的一个男子汉怎么能不伤心不落泪,我每次跟他讲话的时候,他的肌肉都在抽抖,都不是颤抖,是抽抖,他非常非常痛心,

  他用非常大的毅力,难以抑制的毅力在控制自己的这种很脆弱的这种感情,这是一般人都不太容易做到的。

  解说词:

此时,老马的心里非常清楚,当他在儿子的遗体捐赠登记表上签下名字的时候,也意味着和自己最亲爱的儿子永别了。

  解说词:

生离死别的时刻终于来了,2006年5月8日下午3点半,老马最后一次来到儿子的病床前,最后一次和儿子说话,最后一遍为儿子掖了掖被子,最后,他亲手送走了自己的儿子。

  采访:

犹豫过,当时我都不想拔呼吸器,怕别人说你这个人心怎么这么狠了,但是你还是做了?

我自己认为因为还是帮助别人,还是做件好事情,就这样,再说人家红十子会专家跟我说,(运送器官的)飞机等着呢,再不决定不行了。

但是很多人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可能除了悲伤,就很难有其他的想法?

做一个好事,让这个小孩子的生命延续,我觉得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解说词:

当龙龙的生命体征完全消失后,4台手术随即开始。

几个小时后,龙龙的2只眼角膜顺利地移植给了一位73的老人和一位52岁的中年妇女。

  解说词:

龙龙的两个肾脏,也分别被移植到徐州和武汉的两位少年身上。

  解说词:

就在不久前,儿子幼儿园搞亲子活动,老马还去参加了,当时拍的照片才刚刚洗出来,可儿子却已经不在了。

  画外音:

有的小孩还挺像我儿子的,有时候看看,小孩多好玩啊,现在小孩不在了,家里冷冷清清的,家的感觉没有了。

  解说词:

失去孩子的家庭变得冷冷清清,儿子曾经的一切,都会勾起伤心的回忆。

采访:

现在我再也听不到他(儿子)声音了,我现在心在流血心在流血比什么都疼。

  解说词:

儿子走后,老马经常会梦见他,想他的时候,他就会来到儿子出事的地方,在那里坐上一会儿,跟儿子说会儿话。

  采访:

爸爸想你了,爸爸来看你了,跟爸爸回家吧。

  解说词:

龙龙家人的举动,感动了整个南京城,这些日子,到南京红十字会咨询遗体捐赠的电话一下子多了起来,志愿捐献遗体这项工作在南京开展10年来,一共才发展了3000多人,而这一个月就新增加了近100人。

  捐出双眼双肾,而且还愿意把遗体也捐给在我们南京来讲,遗体捐献这块他是第一人,年龄最小,捐出去得最多,所以我感觉到,他的父母和他的家人,真是非常不简单。

  解说词:

这里是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安息了许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5月12日,南京红十字会在这个陵园里为龙龙竖起了一块墓碑,墓碑上这样写道:

生命似花常艳。

 

潘芏:

自己出资建起儿童村

——给服刑人员子女温暖

刚才大家已经看到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的故事,他们特殊在哪呢?

特殊在他们的家庭,确切地说是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因为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正在监狱里服刑。

在大连市西北一个邻海的村子里,记者就见到了12个这样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一个名叫“爱在海边”的儿童村里。

  潘芏是儿童村的村长,2003年,出于爱心,她和金宏伟、杨梅等人自己出资建起了这个儿童村。

  潘芏:

到今年已经3年了,陆续代养了19个这样的服刑犯的未成年子女。

其实看起来这些孩子都是蛮正常的,活活泼泼的样子,但是我们代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