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8316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docx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六年级部分材料清单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杠杆尺及支架

13

钩码

13

轮轴及支架

13

棉线

13

滑轮及支架

13

测力计

5N

13

滑轮组及支架

13

斜面及支架

13

铁钉

8cm及以上

13

铜芯线

多股

m

30

大头针

小号

6

干电池

26

电池盒

26

鳄鱼夹

30

砂纸

3

放大镜

10倍

13

白糠

晶体

500

食盐

晶体

500

味精

晶体

50

药匙

13

显微镜

13

玻片

30

小刀

13

镊子

13

洋葱

500

黄豆

500

沙子

1000

筛子

13

酒精灯

13

蒸发皿

13

石棉网

13

三脚架

13

火柴

12

碘酒

带滴管

13

米饭

250

培养皿(或小烧杯)

13

小苏打

250

白醋

250ml

12

烧杯

200ml

13

玻片

13

蜡烛

13

硫酸铜

晶体

50

试管

20cm

13

胶球

12

月相变化演示器

1

观星图

13

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六年级实验培训提纲

一、实验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六年级上册

序号

所属课题

实验名称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备注

1

1.2

研究杠杆的秘密

器材按课本P5

2

1.3

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器材按课本P7

3

1.3

小杆秤的研究

器材按课本P9

4

1.4

研究轮轴的作用

器材按课本P10

5

1.4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器材按课本P11

6

1.5

定滑轮作用的研究

器材按课本P12

7

1.5

动滑轮作用的研究

器材按课本P13

8

1.6

滑轮组作用的研究

器材按课本P15

9

1.7

研究斜面的作用

器材按课本P16

10

1.7

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器材按课本P17

11

1.8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器材按课本P19

12

2.1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器材按课本P27

13

2.1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器材按课本P28

14

2.2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器材按课本P29

15

2.2

瓦楞纸板的研究

器材按课本P30

16

2.3

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器材按课本P31

17

2.3

搭一个瓜皮拱

器材按课本P32

18

2.4

塑料饮料瓶的观察

器材按课本P35

19

2.5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器材按课本P37

20

2.6

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器材按课本P39

21

3.1

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器材按课本P49

22

3.2

制作铁钉电磁铁

器材按课本P50

23

3.2

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器材按课本P51

24

3.3

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研究

器材按课本P54

25

3.4

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

器材按课本P57

26

3.5

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

器材按课本P58

27

3.5

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器材按课本P59

28

4.5

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器材按课本P79

 

六年级下册

序号

所属课题

实验名称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

备注

1

1.1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器材按课本P2

2

1.2

奇特的身体构造

器材按课本P5

3

1.3

美丽的晶体

器材按课本P7

4

1.3

制作晶体

器材按课本P8

5

1.4

做个简易显微镜

器材按课本P10

6

1.5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器材按课本P12

7

1.6

生物细胞的观察

器材按课本P15

8

1.7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器材按课本P17

9

2.1

让物质发生变化

器材按课本P27

10

2.2

混合沙和豆子

器材按课本P28

11

2.2

观察白糖的变化

器材按课本P29

12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

器材按课本P30

13

2.3

寻找淀粉的踪迹

器材按课本P31

14

2.4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器材按课本P32

15

2.4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器材按课本P32

16

2.4

产生了什么气体

器材按课本P33

17

2.5

观察铁锈

器材按课本P34

18

2.6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器材按课本P36

19

2.7

铁生锈的快慢

器材按课本P39

20

2.8

制作饮料

器材按课本P41

21

4.6

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器材按课本P81

22

4.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器材按课本P84

 

二、实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实验计划

单元

 

工具与机械

课题

实验名称

所需用品、仪器

实验要求

及注意事项

使用工具

拔钉子活动

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两颗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钳等工具

1安全

2羊角锤的使用方法

杠杆的科学

研究杠杆的秘密

杠杆尺、钩码

1调整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2杠杆尺左右只能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铁片、镊子、开瓶器、铁制的茶叶罐、小瓶汽水,小钉子一枚

小杆秤的研究

传统杆秤

一支长竹筷(做秤杆)螺丝帽或者其他重物(做秤砣)

粗棉线,小圆盘,钩码

小圆盘不要太轻

轮轴的秘密

轮轴的作用

铁架台,钩码,绳子,一个大轮,一个小轮,一个轴

大号螺丝刀

能组装一个轮轴。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的作用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选用摩擦力小的滑轮

学生能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动滑轮的作用

滑轮组

滑轮组作用一

铁架台、2个滑轮、线、钩码、测力计

学生能在同伴合作下组装滑轮组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

光滑的木棒,长绳

大个子与小个子的力量悬殊不要太大

斜面的作用

 

斜面的作用

一块搭斜面的平面状材料(可以用材料盒的盖子)钩码,测力计

 

不同坡度的斜面

一块搭斜面的平面状材料(可以用材料盒的盖子)4个高度不同的小物品

钩码,测力计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侧重于研究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坡长一定,坡高不同(即坡度不一)的省力因素,讨论假设猜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螺丝钉也是斜面

一张角度比较小的三角形纸片,一支笔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自行车上的链条和齿轮

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链条、

最好相差大一些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一辆自行车或者完整的自行车结构图

最好是自行车实物

二、

抵抗弯曲

探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的关系”

1、四张厚度相同、长度相同、宽度不同(分别为2cm、4cm、6cm、8cm)的卡纸条,并标有固定距离和中心点。

2、相同大小的铁垫圈若干,盒子两个。

3、实验记录表。

1、先找出2cm、4cm两张纸,观察比较两张纸的特点。

2、小组讨论,运用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比较两张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实验,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

3、实测,并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4、拿出6cm纸和8cm纸,观察它们的特点。

根据前一实验所得数据,预测6cm纸、8cm纸可以承受几个垫圈,并将预测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5、实测6cm纸、8cm的抗弯曲能力,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6、整理、交流与表达。

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的关系”

1、四张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卡纸条:

一张卡纸条、用极少量固体胶水粘在一起的两张卡纸条、三张卡纸条、四张卡纸条各一张,分别标有1号、2号、3号和4号,并标有固定距离和中心点。

2、相同大小的铁垫圈若干,盒子两个,橡皮擦1块。

3、实验记录表,统计图。

1、在实验盒里找出1号纸和2号纸,观察比较它们的特点。

2、小组讨论,运用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比较两张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实验,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

3、实测,并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4、拿出3号纸和4号纸,观察它们的特点。

根据前一实验所得数据,预测3号纸、4号纸可以承受几个垫圈,并将预测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5、实测3号、4号纸的抗弯曲能力,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6、将两组实验所得数据在关系图线图中表示出来。

7、整理、交流与表达。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探究“改变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的关系

有标示纸的中线的A4纸若干张,一个一次性塑料小碗,相同大小的铁垫圈若干,盒子两个(距离20厘米)、尺子1把,橡皮擦1块。

1、将两个盒子固定位置,距离为20厘米;

2、先将没有折叠的A4纸平放在两个盒子的中间,要使中线在两盒子的正中间,把空小碗置于中线上,网垫圈放在空小碗里,测试一张A4纸平放时的抗弯曲能力,并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3、小组讨论,设计“在不改变纸长度的情况下,改变纸的形状是否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充分考虑应控制的条件。

4、将每一种设计一一进行试验,并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在文件夹中。

5、整理、表达和交流:

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与一张平放的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拱形的力量

探究拱形的承受力

2厘米宽、跨度为12厘米的硬纸板拱条若干条、平条1条,螺帽20个,垫圈若干、盒子两个(之间距离为12厘米固定),记录单

1、将平条和拱条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上,分别在上面轻轻地各放一个垫圈,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受力情况和形状的变化;

2、再在上面轻轻地各加一个垫圈,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受力情况和形状的变化;

3、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4、设计实验:

使我们的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设计多种方案,进行一一测试和记录,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建议一个方案用一张拱条,并能进行方案选优。

5、整理、表达和交流。

探究拱形承重的秘密

西瓜皮(冬瓜皮)、纸、小刀、钩码、两个装有水的水塑料瓶

1、在纸上画出拱形,可以画成半圆形,也可以画成小于半圆的弧形。

把这段弧分成若干等份,最好是单数。

找到这段弧的圆心,从圆心处画出射线将弧等分。

2、把西瓜皮或冬瓜切下一条,宽度在2厘米以上。

再把条形比着画的拱形图切成块状,切的角度与画的射线吻合。

3、把所有的拱块平放在图上,观察拱块之间缝隙是否均匀,吻合得是否好,必要时做些修改。

4、搭拱形。

可以把拱在纸板上平放好再慢慢立起来,也可以直接立着搭拱形。

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用物体把拱脚处抵住。

 

找拱形

探究组合拱形的力量

 

若干条17cm╳2cm的拱形硬纸板条若干、螺帽20个、垫圈若干、一个圆圈、记录单

1、将一个拱条插入圆圈,测量承受的垫圈数,作好记录。

2、将加上一个拱形,与第一个拱形交叉而置,测量承受的垫圈数,作好记录,并与一个拱形承受的力做比较。

3、如果将三个拱形叠在一起,先预测,再实测承受的垫圈数,作好记录。

4、如果将四个乃至更多的拱形叠放在一起,它将变成什么形状呢?

测量,并做记录。

5、整理,表达与交流。

做框架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一个搭好的正方体框架,长短不同的筷子若干,橡皮筋若干,教科书若干本。

1、先画草图,计算好材料;

2、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并将制作好的框架画下来,比较草图中的设计哪几根筷子是可以节约的,需要另外补充的是哪几根,为什么?

3、测试能放几本教科书。

4、制作完成后,要数一数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以一根斜杠为例,试分析它起的作用。

 

建高塔

制作不容易倒的塔。

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和一些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砂,杯子和水,吸管,铁垫圈,线,胶带。

桥的形状与结构

认识现代拉索桥。

吸管或竹片,粗线,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拉索桥的实验材料应该提早准备好,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模型或图片,请学生本堂课带来以供研究

用纸造一座“桥”

设计建造我们的桥的模型。

纸、吸管、其余材料学生自备。

用报纸制作能承重的“桥”是一项真正的挑战性任务,要变随意做为完成任务而设计和制作。

要让学生充分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

 

电和磁

1、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其中一根较长)、指南针、长约两米的多股绝缘导线。

1、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出示指南针。

2、述并指导学生做奥斯特做的实验。

3、让学生多做一会儿实验并发现一些现象。

4、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磁针偏转得多些呢?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要启发学生明确认识到,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

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应该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2、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用导线在手指上绕线圈,简单方便。

也可以用导线在1号电池上绕10圈左右做线圈,那样会大小统一而且更整齐。

(2)让学生自己去试,线圈怎么放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电磁铁

1、制作铁钉电磁铁

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或螺丝杆)、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

1、用较细的多股胶线

2、电磁铁的铁钉最好用长8厘米以上的大铁钉并作退火处理,还可以用细长的螺丝杆来做铁芯。

3、讲制作方法时只说要沿着一个方向绕就可以了,有利于他们在后面的研究中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的问题。

4、用小号的大头针来测试电磁铁有无磁性,磁力大小比用回形针好。

5、还需提醒学生不要把电磁铁长时间接在电路中。

2、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靠近指南针用排斥法确定电磁铁的南北极。

2、提问:

你们的钉尖是南极还是北极?

为什么各组会不同呢?

(3)提问,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你们打算怎么研究?

引导学生先建立猜想,然后再检验自己的猜想。

电磁铁的磁力

(一)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

电池、电池盒、长约3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

1、明确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哪一个?

应当控制不变的条件是哪些?

怎样改变或者不改变它们?

2、提示绕制三个电磁铁,导线长度不要变,只是绕在铁钉上的线圈圈数改变就行了,这样保持了导线长度,便于下次使用。

同时也能够保持电流大小始终不变,因为导线短,电流大些,导线长了电流会小些。

线圈圈数变化可以全班商量,统一定个数,比如20圈、60圈、100圈。

3、实施小组研究计划。

为了节约材料,可以用一根长导线先后绕制三个不同圈数的电磁铁。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绕制好这样的三个电磁铁,用的导线都一样长。

4、测量磁力大小可以用小号的大头针。

电磁铁的磁力

(二)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有关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长短有关

4、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

组一:

3节电池和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

组二:

直径不同的3个线圈管、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

组三:

长短不同、粗细相同的3个铁螺栓,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

组四:

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3个铁螺栓,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

较大铁螺栓、螺帽、垫圈,4米以上多股绝缘导线(做强力电磁铁用)

锁片已经撬开(容易拆开)的玩具小电动机、塑料杯或纸杯、橡皮筋、铜质单股粗导线做的V字形“电刷”、铁丝支架、电池、电池座、开关、导线、磁铁、大头针。

1、准备材料指导学生做2~4种检验假设的对比实验。

2.根据上一课的学习方法小组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实验计划。

3、因为各组做的实验不同,有易有难,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实验观察和指导。

3.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神奇的小电动机

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

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认识电能的转化

1、在上课前,先用工具把小电动机的锁片撬直,拆开外壳和后盖后再轻松装回去。

2、让学生拆开小电动机前,先猜测里面应该有什么,激起观察的兴趣。

3、按教科书步骤一部分一部分观察。

验证转子是否是电磁铁,最简单的方法是给转子通电,看它是否能吸起大头针。

换向器的作用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了解。

1、让学生试着把小电动机装配还原,观察各部分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2、提出问题:

“小电动机为什么通上电就能不停地转动?

”“小电动机各部分发挥着什么作用,可以省掉什么吗?

3、按照教科书上的操作方法和过程来检验。

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把材料归位。

仔细地把小电动机装配还原,还要试一试通电是否能转动起来。

电能和能量

容易弯折的铁丝。

相关能量和能量转化的影像资料。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

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

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

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注意:

是以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为主来认识能量的转化。

把“工作”和能量转化加以区别。

电能从哪里来

解剖一个一号电池

各式各样的电池。

导线圈、指南针、玩具小电动机、小灯泡、粗线。

手摇发电机

认识各式各样的电池(教师可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

铜片和锌片插入盛有浓盐水

用小电动机发电

我们来发电(意义:

亲自体验发电)

(1)电能通过各种家用电器能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

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电能呢?

(2)学生先简单说说电能的来源。

如电池、发电站等。

(3)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演示

能量与太阳

 

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煤的形成过程、煤层中植物化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有关各种能源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从认识身边的能量和能量转化扩展到认识宏观的太阳能及其转化与储存。

从比较纯科学的认识能量到结合社会生活认识能源

 

校园生物大搜索

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准备校园内各种动植物的图片

不必照本宣科的认识书中的动植物,但务必请老师课前搜集校园内动植物的照片供学生认识。

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

放大镜、小铲子等考察工具,记录单。

1.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2.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的和曾经过往的动物;3.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4.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校园生物分布图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各小组一张A4纸,全班一大张校园平面图

1、各小组绘出校园平面图。

2、在相应位置上标注出生物分布图。

3、全班把生物分布情况汇总到校园生物分布图中。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给植物分类

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教科书中提供的植物图片只是一种资料,教师应根据当地植物资源及学生了解植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的几组植物图片供学生研究。

种类繁多的动物

给动物分类

为每组学生准备:

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对多种多样动物的分类,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汇报时要求说明不同方法的分类标准。

(运动方式--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生存的方式--野生的和家养的;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食性--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比较动物的骨骼

为全班同学准备:

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

比较动物骨骼时,侧重于对脊椎动物骨骼的观察,最好给学生准备实物标本,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背部的脊柱。

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四类动物的实物标本或图片资料

学生开展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活动前,教师要介绍各类动物的特征,帮助学生确定每类动物的分类标准。

分类活动以教材中提供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和昆虫为主。

教师最好能事先准备这些动物的实物标本或图片资料。

相貌各异的我们

观察我们的不同

1、白纸、记号笔。

2、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

1、指导学生使用相对统一的词汇分别描述他们所观察的部位和这些部位的不同。

比如,我们可以将眼皮、眉毛、嘴唇等描述为相貌特征,而将单眼皮、双眼皮等描述为眼皮这个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

2、这个调查活动可以课前组织,课上交流、汇总。

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

1、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引入一些典型的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让学生在观察或交流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构建出“植物的身体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关联”的认识。

可以选择鱼鳍或鱼的体形与在水中运动的关系进行研究。

它们与什么相关联

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典型生物器官

观察对象不要局限在教科书中的几种生物器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图片展示更多的典型生物器官。

谁选择了它们

青蛙的去与留

实物展示台展示84页进化图

1.教学前教师要收集一些动物进化的有关资料。

2.这是一个运用图表资料寻找问题答案的科学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解读图表的意识和能力。

为全班准备:

北极熊、北极狼、爱斯基摩人等极地生物图片,人工培育生物的相关图片资料。

为每组准备:

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温度计。

1.课前教师要收集灰狐、红狐、北极狐的相关资料以及描述其他极地动物形态特征方面的资料。

2.做模拟实验时,要将三种瓶子都装满同样温度的水。

这个实验不需特别精确,但需要正确地反映现象。

3.研究狐狸后,教师介绍几种其他极地动物,如北极熊、北极狼、北极燕鸥等极地动物,一方面继续丰富学生对多种多样生物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他们继续完善不同环境中生物形态特征不同的认识。

4.活动结束时,师生共同总结出:

大自然(环境的变化)改变并选择着生物,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