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程.docx
《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程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程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程说明
课程目标
初高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的广度和难度上,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刚升入新高
一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初高
中数学衔接课程》,旨在解决以上问题.
1.补充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需要加深的初中数学知识等,为高中学习铺路搭桥.
2.学习集合与函数等知识,使新高一的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特点、要求、学法及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适用对象
新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7-8月,共计10-15次课,20小时(一对一)或30小时(班组课).
课程特色
以初中所学知识为起点,逐步过渡到高一知识,注重在初高中知识之间搭台阶,平稳起步;对于高中
新知识,注重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在知识衔接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的衔接.课程结构
第1讲数与式
第2讲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
第3讲一元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
第4讲集合的基本概念
第5讲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6讲集合的综合复习
第7讲函数的概念与定义域
第8讲求函数的值域
第9讲函数的解析式
第10讲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值域综合复习
第11讲函数的单调性
(1)
第12讲函数的单调性
(2)
第13讲函数的奇偶性
第14讲指数运算
第15讲对数运算
第1讲数与式
知识点一: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立方差公式;
(3)三数和平方公式;
(4)两数和立方公式;
(5)两数差立方公式.
【典型例题】:
(1)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
利用公式计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2:
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1)
(2)(3)(4)
【典型例题】
(1)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求的值.
变式1:
计算:
变式2:
已知,,求的值.
知识点二、根式
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2)
(3)(4)
【典型例题】:
基本的化简、求值
化简下列各式: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
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
A.B.C.D.是任意实数
变式2:
若,则的值是()
A.-3B.3C.-9D.9
变式3:
计算
(1)
(2)
知识点三、分式
【典型例题—1】:
1、分式的化简
化简
化简
2、
(1)试证:
(其中n是正整数);
(2)计算:
;
(3)证明:
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有.
3、分式的运用
设,且e>1,2c2-5ac+2a2=0,求e的值
变式1:
对任意的正整数n,______________
变式2:
选择题:
若,则=( )
(A)1(B)(C)(D)
变式3:
计算
知识点四、因式分解
【内容概述】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
1、【典型例题】:
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公式:
(立方和公式)
(立方差公式)
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就得到: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立方和(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差)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差(和)。
运用这两个公式,可以把形式是立方和或立方差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
(1)
(2)
变式:
分解因式:
(1)
(2)
【典型例题】:
分组分解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常见题型:
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
例:
分解因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典型例题】:
十字相乘法
型的因式分解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二次三项式型的因式分解
(1)
(2)
变式练习:
(1)x2-6x+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2+15x+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2+2xy-3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2+x)2-4(x2+x)-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拆项法(选讲)
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填空:
(1)();
(2);
(3).
(4)若,则的值为________
(5)若,则______________
(6),,则________________
(7)若,则_______________
(8)若,则( )
(A)(B) (C) (D)
(9)计算等于( )
(A) (B) (C) (D)
(10)若,则的值为()
A.B.C.D.
2.化简:
(1)
(2)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3)(4)
(5)(6)
第2讲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方程的根
(1)
(2)(3)
例2.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
(1)x2-3x+3=0;
(2)x2-ax-1=0;(3)x2-ax+(a-1)=0(4)x2-2x+a=0.
变式练习:
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的范围: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4)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内容概述】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
则有:
;
.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x1+x2=,x1·x2=.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
p=-(x1+x2),q=x1·x2,
所以,方程x2+px+q=0可化为x2-(x1+x2)x+x1·x2=0。
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的两根.因此有:
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
例3.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
例5.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例6.若x1和x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5x-3=0的两根.
(1)求|x1-x2|的值;
(2)求的值;(3).
变式:
若是方程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3);(4)
例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a-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的范围.
例8.已知关于的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的值。
(1)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方程的两实根满足。
例9.已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使成立?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求使的值为整数的实数的整数值。
变式1:
填空:
(1)若方程x2-3x-1=0的两根分别是x1和x2,则=.
(2)方程mx2+x-2m=0(m≠0)的根的情况是.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4)若m,n是方程x2+2005x-1=0的两个实数根,则m2n+mn2-mn的值等于.
(5)如果a,b是方程x2+x-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3+a2b+ab2+b3的值是.
变式2:
已知,当k取何值时,方程kx2+ax+b=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变式3:
已知方程x2-3x-1=0的两根为x1和x2,求(x1-3)(x2-3)的值.
变式4: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
(1)求证: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根为x1和x2,如果2(x1+x2)>x1x2,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变式5: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和x2.
求:
(1)|x1-x2|和;
(2)x13+x23.
变式6:
关于x的方程x2+4x+m=0的两根为x1,x2满足|x1-x2|=2,求实数m的值.
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A)-3(B)3(C)-2(D)2
(2)下列四个说法:
①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③方程3x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
④方程3x2+2x=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5x+a2+a=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
(A)0(B)1(C)-1(D)0,或-1
2.填空:
(1)方程kx2+4x-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2)方程2x2-x-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2+2x-1=0的两根为x1和x2,则|x1-x2|=.
3.试判定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第3讲一元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
知识点一、的图像与性质、
【内容概述】
当时,
eq\o\ac(○,1)函数图象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
eq\o\ac(○,2)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函数取最小值.
2、当时,
eq\o\ac(○,1)函数图象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
eq\o\ac(○,2)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当时,函数取最大值.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上图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
例1.求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变式1:
作出以下二次函数的草图
(1)
(2)(3)
例2.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
若日销售量y是销售价x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把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x2的图像,求b,c的值
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内容概述】
1、一般式:
y=ax2+bx+c(a≠0);
2、顶点式:
y=a(x+h)2+k(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
3、交点式:
y=a(x-x1)(x-x2)(a≠0)
例4.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6.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7.函数y=-x2+x-1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无法确定
变式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轴交于点(-1,0)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
y=a(a≠0).
变式2:
二次函数y=-x2+2eq\r(3)x+1的函数图象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变式3:
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图象经过点(1,-2),(0,-3),(-1,-6);
(2)当x=3时,函数有最小值5,且经过点(1,11);
(3)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1-eq\r
(2),0)和(1+eq\r
(2),0),并与y轴交于(0,-2).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内容概述】
1.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自变量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
当时,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无最大值;当时,函数在处取得最大值,无最小值
2.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
第一步:
确定a的符号,a>0有最小值,a<0有最大值;
第二步:
配方求顶点,顶点的纵坐标即为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
如:
在(其中)的最值.
第一步:
先通过配方,求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
;
第二步:
讨论:
(1)若时求最小值或时求最大值,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对称轴小于即,即对称轴在的左侧;
②对称轴,即对称轴在的内部;
③对称轴大于即,即对称轴在的右侧。
(2)若时求最大值或时求最小值,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对称轴,即对称轴在的中点的左侧;
②对称轴,即对称轴在的中点的右侧;
说明:
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要注意对称轴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应位置
【典型例题】
例8.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
(2)
例9.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10.当时,求函数的取值范围.
例11.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其中为常数).
变式1:
设,当时,函数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0,求的值.
变式2:
已知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4,求的值.
变式3:
求关于的二次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常数).
变式4:
已知函数y=-x2-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1)x≤-2;
(2)x≤2;(3)-2≤x≤1;(4)0≤x≤3.
知识点四、一元二次不等式
【内容概述】
通过前面的学习,咱们已经掌握了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函数的图像,现在同学们根据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分类,详细总结,然后对比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在黑板上画出表格的框架,让学生来填,引导学生自主找规律)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2.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方法:
对简单分式不等式进行等价转化,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应当注意分母不为零.
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终可以化为的形式:
(1)当时,不等式的解为:
;
(2)当时,不等式的解为:
;
(3)当时,不等式化为:
;
①若,则不等式的解是全体实数;
②若,则不等式无解.
【典型例题】
例12解下列不等式:
(1)
(3)(4)(5)
(6)(7)(8)
(9)
例13已知对于任意实数,恒为正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14解关于x的不等式
课后练习:
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B(1,0),C(,2);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且与y轴交于点(0,1);
(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M(,0),(5,0),且与y轴交于点(0,);
(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3,),且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
2.已知函数,其中,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3.若0A.a或xa
4.如果方程ax2+bx+b=0中,a<0,它的两根x1,x2满足x1<x2,那么不等式ax2+bx+b<0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5.解下列不等式:
(1)3x2-2x+1<0;
(2)3x2-4<0;(3)2x-x2≥-1;
(4)4-x2≤0.(5)4+3x-2x2≥0;(6)9x2-12x>-4;
6.解关于x的不等式x2-(1+a)x+a<0(a为常数).
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为求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
第四讲:
集合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内容概述】
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
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著名的数学家;
(2)某校2010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eq\r(3)的近似值的全体.
变式1:
下面有三个命题: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个.
(1)自然数中最小的数是零
(2)0是自然数
{1,2,3}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概括】: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
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互异性:
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对象。
无序性:
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
例2.下列各组对象: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eq\o\ac(○,1)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eq\o\ac(○,2)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eq\o\ac(○,3)的近似值的全体
eq\o\ac(○,4)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eq\o\ac(○,5)正三角形的全体
A.2B.3C.4D.5
变式2:
下列各种对象,可以构成集合的有_________个
eq\o\ac(○,1)某班身高超过1米8的女学生eq\o\ac(○,2)某班比较聪明的学生
eq\o\ac(○,3)某书中的难题eq\o\ac(○,4)使||最小的x的值
A.1B.2C.3D.4
知识点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常用数集记法
【内容概述】
1.集合通常用表示,用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2.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集合A,记作A,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A,记作A,读作“”.
3。
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实数集:
有理数集:
整数集:
非负整数集:
正整数集或
例3.用,填空:
1_____N,-3_____N,0_____N,_____N,
1_____Z,-3_____Q,0______Z_______R
变式3:
下面命题:
正确的个数是______个。
eq\o\ac(○,1)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eq\o\ac(○,2)若-a不属于N,则a属于N
知识点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内容概述】
1、自然语言:
通过日常语言来描述集合问题中被研究的对象,如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正整数集等。
2、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出来写在大括号的方法。
如{1,-2}
说明:
(1)书写时,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2)一般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
(3)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仍按惯用的次序;
(4)在列出集合中所有元素不方便或不可能时,可以列出该集合的一部分元素,以提供某
种规律,其余元素以省略号代替
例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的集合;(4)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5)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6)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内容概述】
我们不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因为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列举不完的,但是,我们可以用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来描述:
例如:
不等式x-7<3的解集中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是: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集合表示为
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即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里的方法)。
表示形式:
,其中竖线前x叫做此集合的代表元素;p叫做元素x所具有的公共属性;表示集合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那些元素x组成的,即若x具有性质p,则xA;若xA,则x具有性质p。
说明:
(1)有些集合的代表元素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表示;
(2)应防止集合表示中的一些错误。
如:
把{(1,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