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20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docx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

2016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二、酸及酸的性质

1、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2、酸:

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3、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

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指示剂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

红色

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无色

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蓝色

结论:

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4、酸的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④酸+碱=盐+水⑤酸+盐=新盐+新酸

5、CO32-的检验:

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6、SO42-的检验方法:

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的检验方法:

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和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

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7、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和盐酸作试剂。

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8、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

a.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9、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的化学性质。

③浓H2SO4的特性

a.吸水性:

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

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CO2等

b.脱水性:

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

1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氧化性:

浓H2SO4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浓H2SO4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危险!

10、硝酸HNO3

①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白雾。

②硝酸也有类似盐酸的化学性质。

③硝酸的特性:

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而是水,能强烈腐蚀衣服和皮肤,使用时小心。

三、碱及碱的性质

一、碱的涵义:

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反应=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4)盐+碱=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Na2CO3+Ca(OH)2=CaCO3↓+2NaOH

以上碱的化学性质要注意:

1)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

2)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

二、中和反应:

定义:

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

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三、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化学式:

NaOH)俗名:

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溶解有机物,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

2、氢氧化钙:

(化学式:

Ca(OH)2)俗名: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Ca(OH)2具有碱的共性

四、几种重要的盐

一、什么是盐

①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②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

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或铵根)离子结合而成。

③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几种盐的性质

1、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1)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白色粉末(化学式为:

Na2CO3),俗名为纯碱或苏打。

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

(2)CO32-的检验方法:

往某化合物中滴加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CO32-。

2、碳酸钙(CaCO3)

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1)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叫汉白玉。

(2)因含杂质而有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

(3)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叫石灰石。

3、食盐(NaCl)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来源:

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

粗盐提纯的方法: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用途:

1、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3、制生理盐水(0.9%)0.9%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

4、盐的性质:

(1)酸+盐→新酸+新盐

(2)碱+盐→新碱+新盐(3)盐+盐→新盐+新盐(4)某些盐加热能分解

三、制取盐的可能途径

金属+酸→盐+氢气:

2Na+2HCl=2NaCl+H2↑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2HCl+Na2O=2NaCl+H2O

酸+碱→盐+水:

NaOH+HCl=NaCl+H2O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FeSO4+Cu

酸+盐→新酸+新盐:

2HCl+Na2CO3=2NaCl+H2O+CO2↑

碱+盐→新碱+新盐:

2NaOH+CuSO4=Na2SO4+Cu(OH)2↓

盐+盐→新盐+新盐:

AgNO3+NaCl=NaNO3+AgCl↓

四、复分解反应:

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1)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2)没有酸参加的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

(无酸皆可溶)

五、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溶,氯化银不溶;再说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最后说碱类,只溶钾钠铵钙钡。

六、盐与化肥

1、化学肥料是用矿物质、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简称化肥)。

2、化肥的类型:

氮肥:

含有氮元素的称氮肥。

磷肥:

含有磷元素的称磷肥。

钾肥:

含有钾元素的称钾肥。

3、复合肥:

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称复合肥。

4、氮肥作用:

铵盐为主,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

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含有组

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磷肥作用:

促进农作物要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

多,籽粒饱满等。

钾肥作用:

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

5、铵根离子的检验:

往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

一、金属材料

1、金属: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各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2、金属用途:

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

3、金属物理性质:

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

4、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

金属

非金属

有金属颜色

有多种颜色

有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

有可锻性

不具可锻性

硬度大

硬度不一致

有良好的导电性

不导电

有良好的导热性

不导热

密度大

密度小

熔点高

熔点低

5.合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盒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其性能比纯金属更好,硬度更大。

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由Fe和C形成的合金

金属锈蚀的条件:

空气和水分

金属防锈措施:

保护膜法:

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不锈钢

金属的污染与除污

危害:

浪费资源和能源

破坏土壤结构

有毒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水源、生态环境

重金属会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里流动,造成生物污染

措施:

分类回收有用垃圾

对工业废水进行金属除污处理,达标排放

对工业废渣中的金属实行循环再生

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用无P洗衣粉代替有P洗衣粉

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废旧金属

无机物非金属材料:

水泥(石灰石与黏土煅烧后加石膏磨细),玻璃(石英+石灰石)和陶瓷

有机合成材料:

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

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

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金属跟酸的反应

铝、镁、铁、锌等金属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等却不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跟某些盐溶液反应能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金属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

金属跟酸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金属锈蚀的条件:

空气和水分

金属防锈措施:

保护膜法:

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不锈钢

4.金属的污染与除污

危害:

浪费资源和能源;破坏土壤结构;有毒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水源、生态环境;重金属会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里流动,造成生物污染

措施:

分类回收有用垃圾;对工业废水进行金属除污处理,达标排放;对工业废渣中的金属实行循环再生;

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用无P洗衣粉代替有P洗衣粉;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废旧金属

二、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一、一些简单的有机物

1.有机物的概念。

(1)通常将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跟有机物相对应的是无机物,它包括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2)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虽是含碳的化合物,但由于它们在结构、组成、性质上都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通常将它们归到无机物中。

(3)有机物大多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

2.甲烷

(1)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它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

(2)沼气、天然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火星的大气层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3)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使用前需要验纯。

家庭在使用沼气或天然气体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3.除甲烷外,

(1)打火机中液体的主要成分---丁烷(C4H10),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

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4H10+13O2===8CO2+10H2O

(2)乙炔C2H2,具有可燃性,燃烧能产生3000度以上的高温,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2H2+5O2===4CO2+2H2O

4.有机物的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易挥发,不易导电,易燃烧等。

(2)许多有机物,如酒精、乙醚、苯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

5.有机物的用途。

(1)甲烷是常见的清洁燃料。

(2)乙炔燃烧火焰用来割断或焊接金属。

(3)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酒精用于消毒和作燃料。

(5)乙酸用作食醋。

二、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

1.有机物是生物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内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各种有机物的参与。

2.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1)糖类是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来源(供能物质),也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

常见的糖类有葡萄糖(单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最简单的糖类是葡萄糖(C6H12O6)。

(2)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

相对分子量约在1.2~100万之间。

蛋白质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3)脂肪: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摄入的脂肪,一部分通过氧化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以贮存能量的形式存在于体内(皮下脂肪)。

3.人每天摄取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经过消化吸收、贮存、转化、消耗等过程不断地变化着,实现各种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

4.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

(1)自然界中各种无机物通过被植物吸收,从自然环境进入生物圈,变成有机物。

(2)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转移。

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通过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的分解,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去。

5.有机合成材料:

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三、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可用物理(过滤,结晶,蒸馏)或者化学方法分离成各纯净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

无固定组成和性质

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

注: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O2+O3)

空气、NaCl溶液、盐酸、合金

纯净物

由同种物质组成

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

有固定组成和性质

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性质

单质

金属

单质

特性:

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强弱顺序:

银>铜>铝>铁)、导热性、硬度大、密度和熔点高

唯一的液态金属:

水银(汞)

非金属

单质

唯一的液态非金属:

石墨C:

导电性良好,但是非金属(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金刚石C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

一般有C、H等元素,因此燃烧生成的产物为CO2和H2O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C2H5OH等

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C元素,但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四、物质转化的规律

1、物质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化合物

S+O2=点燃=SO2(刺激性,有毒,污染空气)4P+5O2=点燃=2P2O5(除去空气中少量氧气)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2C+O2==2CO(氧气不充足)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H2O——酸

CO2+H2O=H2CO3(CO2通入紫色石蕊实验变红色,加热又变紫色)

SO2+H2O=H2SO3SO3+H2O=H2SO4

金属单质——化合物

2Mg+O2=点燃=2MgO(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2Cu+O2=加热=2CuO(红色的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色)

2Fe+2O2=点燃=Fe3O4(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某些金属氧化物+H2O——碱

CaO+H2O=Ca(OH)2

K2O+H2O=2KOH

CuO、Fe2O3不能,因为对应的碱不溶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盐或金属氧化物

Fe+S==加热=FeS2Fe+3Cl2=加热=2FeCl3

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

*任何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任何碳酸盐和酸都能反应生成CO2↑

*盐+盐、盐+碱的反应中,反应物必须可溶,且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种有气体,水或沉淀)

*盐+金属的反应中,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

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发应的金属(K、Ca、Na等)不符合要求

2、物质的鉴别:

HCl及盐酸盐(Cl-):

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H2SO4及硫酸盐(SO42-):

BaCl2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碳酸盐的检验(CO32-):

用稀HCl和澄清石灰水Ca(OH)2

酸和碱的检验:

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3、物质的推断:

沉淀:

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AgCl、BaSO4

溶液颜色:

Cu2+溶液为蓝色,CuSO4溶液、CuCl2溶液

Fe3+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

Fe2+溶液为浅绿色:

FeCl2溶液,FeSO4溶液

黑色固体:

CuO、C、Fe3O4

红色固体:

Cu

4、物质的俗称

烧碱(苛性钠):

NaOH纯碱(苏打):

Na2CO3小苏打:

NaHCO3生石灰:

CaO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胆矾:

CuSO4*5H2O

5、金属的冶炼

常见还原剂:

C、CO、H2

C+2CuO=加热=2Cu+CO2↑H2+CuO=加热=Cu+H2O3CO+Fe2O3=高温=2Fe+3CO2

1)C: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H2:

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出现水珠

步骤: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H2,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

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H2,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

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提示:

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3)CO:

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时应该先通一会CO,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CO

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

多余的CO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实验装置末端设置点燃的酒精灯燃烧尾气)

五、材料的发展

1.根据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材料发展情况,可将人类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

2.当前最令人关注的材料:

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

3.纳米材料:

以纳米为单位的超级微小颗粒(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特性:

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与普通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能量及其形式

1、人类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归根究底,它们来自太阳能。

2、大量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3、日常生活中常说“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植物生长: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分类

动能

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质量相同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是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动能→重力势能

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

重力势能→动能

高度减小,速度增加

动能→弹性势能

速度减少,弹性形变变大

弹性是能→动能

弹性形变减少,速度增大

机械能守恒

a.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b.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二.能量转化的度量

一、功: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

做功的过程实质上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的功,就有多少的能量发生转移。

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两个必要因素

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计算公式

功=力ⅹ距离W=FS=Pt

单位

国际单位:

焦耳简称:

焦1焦=1牛·米

二、功率:

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功率=功/时间P=W/tP=Fv(v=S/t)

单位

国际单位:

瓦特;简称:

瓦;符号:

W常用单位还有:

千瓦、兆瓦

1千瓦=1000瓦1兆瓦=1000千瓦=106瓦

三、简单机械

一、杠杆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五个要素

支点: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杠杆平衡

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是指杠杆的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文字公式: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符号公式:

F1×L1=F2×L2

分类

a.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开瓶器、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b.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竿、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c.L1=L2时,叫等臂杠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