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18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docx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

§1-1生活中的水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5.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

(1)分别写出A、B、C、D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环节名称:

A蒸发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2)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这个环节可以施加一定影响。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电解水是个化学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能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否燃烧,火焰淡蓝色。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

2。

3.水的重要性质有: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水的异常现象有,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图上电源A代表正极。

5.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3水的密度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的定义公式是

其两个变形公式是:

m=V,V=m/。

2.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0.9克/厘米3=900千克/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米3,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4.下列物质: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6.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着等质量的水、酒精和食盐溶液,如下图所示则A杯中是酒精。

7.一个100毫升的量筒最多可量出酒精80克。

(酒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1-4水的压强

1.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

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

2.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其定义公式表示为P=F/S,两个变形公式求F=PS,S=F/P。

3.2帕=2牛/米2,2帕代表的科学涵义是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4.菜刀磨得很快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骆驼具有很宽大的脚掌是通过_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5.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

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490N,对地面的压强为12250Pa;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490N,对地面的压强为24500Pa。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液面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

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相同,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1-5水的浮力

1.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物体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小;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再慢慢下沉(不碰到水底),弹簧秤的示数不变。

若物体的重力为10N,某一个时刻弹簧秤的读数为6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4N。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且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字母表达式为F=ρ液gν排,其中ρ液指液体的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物体浮沉条件:

当F浮>G物,物体上浮,此时ρ物<ρ液;

当F浮ρ液;

当F浮=G物,物体悬浮,此时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至漂浮后,此时F浮=G物

5.如图所示密度最大的液体是:

C。

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漂浮时F浮=G物原理制造的。

6.鱼的浮沉是通过改变鱼鳔体积的大小而来改变所受的浮力大小,而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大小来实现浮沉的。

7.一艘轮船重1000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1000牛,当它由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不变,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变小。

8.小结计算浮力的三种思路,用符号来表示:

F浮=G物-F拉(称量法);F=ρ液gν排(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悬浮漂浮状态)

溶液名称

溶质

溶剂

碘酒

酒精

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

75%的酒精

酒精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其它物质的这类物质叫做溶剂。

2.填表:

3.给下列混合物归类:

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色拉油溶于汽油。

属于溶液的是①⑧,属于乳浊液的是③⑤⑦。

4.溶液的本质特点是:

均一性和稳定性,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也不分层(分层或不分层)。

5.有10%的食盐水100亳升,其密度为1.03克/厘米3.现从中取出食盐水10亳升,那么这些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10%,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

§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无关。

(无关或有关),但在一定温度下同种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在横线箭头上写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法:

蒸发溶剂降温增加溶质

4.我们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

即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所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克,它所能代表的科学意义为:

20℃时100克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5克硝酸钾。

6.某温度下食盐水饱和溶液120克,里面有含有食盐20克,则此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为20g,在物质的溶解性等级中它属易溶。

7.探究影响固体的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中,我们发现影响的因素有:

①②③①溶质性质;②溶剂性质;③外界温度;④搅拌程度;⑤溶剂的量;

8.科学上我们常用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C%=m溶质/m溶液×100%。

9.100亳升20%的硫酸溶液(ρ为1.2克/厘米3),则硫酸溶液的质量为

120克,其中含有硫酸24克.

10.实验室配制10%的盐酸溶液500克,需要40%的盐酸溶液125克。

11.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50克,先计算,再用天平称取食盐

5克,用量筒量取水45亳升,然后充分溶解即可。

12.如图:

(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像熟石灰(填物质名称)和c一样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2)在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Sb﹥Sa﹥Sc。

(3)在t℃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7%。

§1-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则没有。

2.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是:

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对于右图中获得a物质晶体可采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获得b物质晶体可有用:

蒸发溶剂

4.硫酸铜晶体的生成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1-9水的利用和保护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它们都是由大气降水最后汇集而成的。

6.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为了使沉淀的效果更好,常用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固液的混合物,过滤操作有严格的要求,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7.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这种净化水的方法称作蒸馏法。

蒸馏水是纯净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8.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最后所得的精盐是纯净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2-1大气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面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跟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

5.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

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降。

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上部或下部)。

§2-2天气和气温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

下列词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⑤

①阴转多云;②和风细雨;③雷电交加;④小雨加雪;⑤终年高温。

3.气象观测中,用到的温度计类型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百叶箱内气温波动小(大或小)。

4.一般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2-3大气的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水银气压计或空盒气压计进行测量。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高度直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减小。

2.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1.01×105Pa,相当于76厘米汞柱产生的压强。

若某人的拇指甲的面积为1厘米2,则此人拇指甲受到大气给它的压为10.1牛。

3.如图:

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为1.01×105Pa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长、不变、变短)。

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管内水银柱下降至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4.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其产生的压强就越小。

5.下列生活现象中没用到大气压的是:

①饮料吸入口中;②用滴管取液体;③气球升空;④塑料挂钩吸在壁上。

§2-4大气压和人类生活

1.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下沉流动,天气多晴燥,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上升,天气多阴雨。

2.实验表明,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压力锅就是利用增大压强沸点升高的原理制成的。

3.下列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利用到大气压的是:

1.2.3.4.5.

①真空保存袋;②吸尘器;③高压锅;④离心式水泵;⑤针筒吸药液。

ξ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下列属于气候用语的是E

A阴转多云B晴空万里C和风细雨D雷电交加E长年无冬

3.分析右图:

(图XX拔的单位为米)

(1)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9℃。

因为在对流层X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C地和D地相比,C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迎风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5.水的比热为4.2×103J/(kg·℃),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1千克的水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16.8×103焦。

6.由比热表可知:

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水的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其比热值也不同。

7.由于陆地的比热小于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海洋快,陆地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也比海洋大。

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丰富。

8.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相反的风。

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和陆地的比热。

§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3.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触性向化性等等。

分组实验:

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

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

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方向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植物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

此外,我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是弯向水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水性。

§3-2神奇的激素

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

(看图填写)

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曲生长。

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尖端部分,发现胚芽不生长,不弯曲

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生长但不弯曲。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弯曲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_胚芽的生长_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

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B组实验中b琼脂没有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做B组实验对A组来讲,可起到对照作用,以排除琼脂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此实验表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

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最后分离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取名为生长素。

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物质。

这些对植物活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激素。

4.现在科学家知道,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要多(多或少),所以背光侧生长快(快或慢)。

4.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

人体正常的血糖值为90mg/100ml物中的糖类物质。

疾病

分析对应疾病的产生的原因

1

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

2

巨人症

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

3

肢端肥大症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4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

5

呆小症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

6

甲亢

成年时甲状腺分泌过多

5.读右边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图:

(1)X代表人体正常的血糖,其数值应为90mg/100ml;A代表人体血糖高于正常血糖值,在C处发生的变化是胰岛素分泌增加E处的变化是血糖浓度下降B代表体内血糖低于正常血糖值,在D处发生的变化是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在F处的变化是血糖浓度上升。

(2)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糖尿病。

5.内分泌腺是没有(有或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

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人体各处。

 

序号

内分腺名称

分泌的激素

主要作用

A

脑垂体

生长素

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B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加快心跳节奏,扩X通往肌肉的血管

D

胰岛

胰岛素

降血糖

E、F

卵巢睾丸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3-3神经调节

1.人体作出反应是一个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5.A是大脑,其功能管理人体各部分;

B是小脑,其功能人体协调;

C是脑干,其功能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统。

7.脊髓是脑干的延续。

它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方面的功能。

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高级或低级)神经中枢,所以有些反射可以受大脑控制。

8.人体通过神经系统激作出的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3-5体温的控制

3.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安静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和皮肤。

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4.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直接散热为主;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汗液蒸发为主。

5.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差,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加以调节。

读图:

根据血管的形状可知B血管是在常温下;__A___血管是在低温下的,当血管收缩时,皮肤血流量少,皮肤温度低,散热量少;_C__血管是在高温下的,血管舒X,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大。

6.在高温环境下,如果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定。

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7.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来调节和控制的。

§4-1电路图

1.把开关、电源、用电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一个最简单的电路至少有4部分组成。

2.电路的状态有:

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此时电路中无电流;如果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构成通路,这叫电源短路,此时电路中因电流过大而会损坏电源。

如左图电路图:

若断开关S2,闭合开关S1,则电路是短路;若只闭合开关S2,则电路是通路;若断开开关S2、S1,则电路是开路。

3.如右图:

S为总开关,它的作用是控制L1L2的明暗

A、B两个分支点间的电路叫做支路,A、B两点到电源间的电路叫干路。

§4-2电流的测量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科学上规定: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因此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带负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符号用I表示,其国际制单位是A。

换算:

①200毫安=200000微安=0.2安,②50000微安=50毫安=0.05安。

3.使用电流表应注意的有:

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②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③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安全性;④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

§4-3物质的导电性

1.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2.4.5.6.7.10

①橡皮,②碳棒,③棉花,④食盐水,⑤人体的汗液,⑥金属,⑦烧红的玻璃,⑧塑料,⑨纯水,⑩大地。

2.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有或没有)绝对的界线。

如玻璃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但烧得发红时就变成了导体。

3.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自由电荷;金属是最重要的导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它们带负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体的原因是其内部没有自由电荷。

§4-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小。

电阻用符号R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欧姆。

请换算: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短、粗细、和材料温度。

2.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细其电阻值一定越大

§4-6电压的测量

1.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作用称电压。

一个电路中有电流的两个必要条件是闭合电路和电压。

2.电压符号用U表示,它的国际制单位是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V,家用电路的电压为220V。

①必须把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压表的“+”接线柱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线柱要与电源负极相连;③使用时所测电压的最大值不能超过其量程。

 

由右图的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其电路图:

 

4.在下列电路图中标出电压表或电流表,并标出正负接线柱:

5.按左图的电路图连实物图:

 

§4-7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为了研究一段导体R的U、I、R的关系,我们确定

的研究方法有:

①保持R不变,改变U,研究I和U的关系;②保持U不变,改变R,研究I和R的关系。

据此我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是(在虚线框中画出)

2.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阻R两端的

电压。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也就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U/R,其变形公式U=IR,R=U/I。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公式是R=U/I。

4.如右图现要测量未知电阻RX的电阻(事先已知R的电阻约在10欧左右):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阻值最大处;②此实验中伏特表的量程应是0~3V,电流表的量程应是0~0.6V;③连接右边实物图,注意导线不能交叉;④若在实验中两表的读数如上图所示,则RX=11欧。

5.按左图的电路图连实物图:

 

5.有关欧姆定律的计算题:

①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2安,

(1)求导体的电阻为多大?

(2)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6安时,导体的电阻为多大?

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又是多少?

解:

由题得

(1)R=U/I=6V/1.2A=5欧

(2)5欧U,=I,R=0.6AX5欧=3V

②当电路两端的电压是6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6安,求

(1)要使通过电阻的电流为1安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2)如果电路两端的电压增加到12伏,此时电路中的电阻为多大?

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解:

由题得

(1)U,=IR=IX(U/I,)=1AX(6V/0.6A)=10V

(2)10欧I,,=U,,/R=12V/10欧=1.2A

③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从2.5伏增加到3.5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大了1安,求电阻的阻值为多少?

解:

由题得设I1为aA

U1/I1=U2/I2=2.5V/a:

3.5V/a+1

a=2.5A

R=U/I=2.5V/2.5A=1欧

④如图,电阻R1=10欧姆,电源电压12伏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这接动过程中:

(1)当电压表示数为6伏时,电流表读数为多少?

解:

由题意得

I=U/R=6V/10欧=0.6A

(2)当滑片P拉到滑动变阻器a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多大?

解:

由题意得

I=U/R=12V/10欧=1.2A

U1=U总=12V

⑤如右图电源电压为10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欧姆。

当滑片P由变阻器的中点a处移向b端的过程中,两电表在a和b两处的读数分别为多大?

解:

由题意得:

a点I=U/R=10V/10欧=1A

U1=U总=10V

b点I=U/R=10V/20欧=0.5A

U2=U总=10V

 

期中简单分析计算题练习:

(注意格式)

1.有一100毫升的量筒,能否量取质量为100克的煤油?

(ρ煤油=0.8×103千克/米3)

解:

由题意得,

V=M/ρ=100g=125ml

0.8g/cm3

因为125ml大于100ml所以不能

答:

不能量取质量为100克的煤油.

2.如图:

物体A的质量为2千克,它的底面积为5分米2

物体B质量为1千克,它的上表面面积为2分米2.则物体A对B产生的压强为多少?

解:

由题意得,

因为物体水平放置所以F=G

P=F/S=G/S=2kg×9.8N/kg=980pa

2×10-2m2

答:

物体A对B产生的压强为980pa

3.有一块木头的体积为100厘米3漂浮在水面上,有40厘米3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解:

由题意得,

F浮=G排液=ρ液gv排=6×10-5m3×1000kg/m3×9.8N/kg=0.588N

答:

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0.588N

4.有一质量为10克的石腊悬浮在煤油里,已知ρ煤油=0.8×103千克/米3.问石腊的密度为多少?

石腊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解:

由题意得,石蜡悬浮

F浮=G蜡所以F浮=G蜡=10g×9.8N/kg=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