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076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18宋著文教案.docx

五下18宋著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8.月光启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味民歌民谣的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意蕴感情。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如何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明确四个目标,为整体感知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字、词语的学习还是由学生担任志愿者,同学之间互相提醒。

3、以读促悟,加强朗读训练,在满怀深情的朗读中受到感染,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私、伟大。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搜集作者孙友田的相关资料。

教师:

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写个字让大家认一认。

(师板书:

蒙)

2.认识吗?

认识的请举手。

3.真聪明!

这可是生字呀!

告诉老师什么时候认识的,怎么认识的?

它有几个读音?

会区别吗?

(板书:

启蒙)

4.知道为什么写这个词吗?

猜猜看。

(引导说出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关系)对,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完成板书)

5.介绍作者:

孙友田,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我们曾经学习过他写的一首诗歌,名字叫——《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引导学生回忆诗句。

6.一位诗人的成长,背后总会有许多理由。

孙友田就说,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

好,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

7.请同学们来一起满怀深情地读课题:

月光启蒙

8.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有问题想提,想一想,把你读了课题后想说的话,想提的问题跟大家交流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真聪明。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许多个问题更重要!

大家都是小爱迪生!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课文读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2.提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自读文章,思考问题。

4.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初读所得: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时辰      混沌        嫦娥        凤凰       活计

红账子    割荆草      编箔篮      筛大米     莲花落

启蒙老师    篱笆小院    白布褂子    搂在怀里 

(1)指名读、正音。

(2)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评价:

是否正确、流利。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回答出示板书:

    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4. 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可以划分为几大段?

快速默读课文,用“‖”标出来。

 第一段(1—5自然段):

唱歌谣。

       

 第二段(6—9自然段):

讲故事 唱童谣。

 第三段(10—13自然段):

猜谜语 。

 第四段(14自然段):

总结全文,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学习两首歌谣,体会“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歌谣:

A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B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1)读读歌谣,读懂了什么?

(看出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勤劳,对生活充满了美好向往。

(2)指导朗读。

(带着向往、欣喜等情感)

2.同学们,我们刚才读歌谣,想不想听母亲为我们唱的歌谣?

让我们来到月色如水的篱笆小院中,静静地来听妈妈为我们唱的歌谣。

(音乐响起)

(1)在炎热的夏夜,朦胧的月光下,当这一首首歌谣飘过你的耳边,你有什么感觉?

(2)体会作者的感受: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3)自由读,读出感受。

(4)指导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齐读。

(在读中引导感受芳香的音韵。

(五)学习三首童谣:

过渡:

母亲的歌谣让小院立即飘满了芳香的音韵。

母亲还为我唱童谣。

1、再来读一读童谣。

(出示:

三首童谣:

A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B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

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多读读,并说说原因。

(内容有趣、节奏明快、句末押韵)

3、找生读。

4、指导朗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感受童谣的明快、流畅、风趣。

(六)理解母亲唱歌谣、唱童谣的用意。

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那么多的歌谣、童谣呢?

她为什么给我唱歌谣、唱童谣呢?

1.默读五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师巡视、点拨。

2.全班交流:

1)出示:

(出示: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一个“长”是生长,第二个“长”是流传、孕育。

2)母亲用这些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混沌”什么意思?

“豁然开朗”什么意思?

我明白了什么?

(七)回顾学法:

我们是如何学习母亲在月夜下为我唱歌谣、唱童谣这些内容的?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出示。

(八)学生自学讲故事、猜谜语。

1.学生自读课文相关内容,勾画相关语句,自读感悟。

2.师生交流阅读收获。

(母亲讲神话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智慧。

(九)理解质疑:

1联系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再结合课文的最后一节内容,说一说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

2学生之间交流。

3.过渡:

母亲在这柔和的月色里,用歌谣、神话、谜语为我播下了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

作者长大后成了著名的诗人。

他在文章最后写到: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自由朗读,能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找生回答。

(感激、怀念……)

3.带着感受去读。

4.带着感激、怀念再次读:

(出示)

感谢您,母亲

是您用那一双勤劳的手

为我打开了

民间文学的宝库

给我送来

月夜浓郁的诗情。

……

(这里将最后一节内容以诗歌形式出示,再配上音乐。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十)总结升华:

1.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母亲却渐渐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当作者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

出示:

母亲,您可曾记得------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

2.根据自身感受,完成写话练习:

3.深情朗诵文章。

(十一)板书设计:

18.月光启蒙

唱歌谣打开宝库

讲故事展开想象

唱童谣陪伴童年

猜谜语启迪智慧

 

附预习单

班级:

————姓名:

————

测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lí  bā       yī shang    fènghuáng

(   )(   ) (   )

zhàngzì   yīnyùn       hùndàn      

(  )(   )  (    ) 

nòngyù     liúchàng     hán xù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辰(   )篱(   )吟(   ) 谣(   ) 沌(   )帐(   )

晨(   )离(   )铃(   ) 遥(   ) 吨(   )涨(   )

三、词语世界: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带点的字

天资聪( ):

  (   )然开朗:

高深( )测:

    幽默风(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月色(   )的歌谣(   )的母亲 (   )的童心

(   )的音韵(   )的诗情 (   )的夜空 (   )的童谣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用上“打比方”的方法。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2.改成“把”字句。

母亲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3.缩句。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散去了,——出齐了,——升起来了,——的月色立即——,这是孩子们眼里——的时辰。

这个时辰在孩子们眼里是——的,这是因为——————。

2.母亲不识字,却是——      。

是母亲用——为我打开了——的宝库,给我送来——的诗情。

她让 —— 的翅膀,飞向 —— 的王国。

六、再提高:

你的家乡有民歌童谣吗?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抄写在下面。

————————————————————————————————————————————————————————————————————————————————————————————————————————————————————————————————————————————————————————————————————————————————————————————————————————————————————————————————————————————————————————―――――――――――――――――――――――――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夏夜月光下母亲歌谣里那”最美的时辰”,美在月光,美在母亲的歌谣故事。

通过朗读,品词析句,从而深入感受夏夜的美妙和母爱的美好,由此理解题目”月光启蒙” 。

不足之处:

1.在分节朗读时,由于自然段较多,如果让学生分大段朗读效果更好,既检查了他们的读书情况,又能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分段,这样做一举两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课堂上,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预设,特别是当学生的理解深度与预设有差距时,往往是“不依不饶,生磨硬套”这其实就不再是真正的“对话”了。

3.在评价上做得总欠火候,表现在:

用重复学生的话代替评价,评价的时机把握不够,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发言或朗读都需要用一长串的话语去评价,有时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适时的示范都是评价,往往“无声胜有声”;评价的到位不够。

教学建议:

1.在课堂上适时的评价是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2.作为教师,比孩子早一步解读教材,其实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更应该是充当“引路人”和“排雷兵”的角色。

薛城区沙沟镇中心小学小教高级宋著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