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06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docx

王安电脑精品案例分析

王安电脑_精品案例分析

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美籍华人王安博士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创办的王安电脑公司年营业额曾达30亿美元,他本人曾经名列美国第五大富豪。

然而,就在1990年8月18日,王安电脑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这一事件

惊动了华尔街,惊动了全世界。

曾几何时,王安电脑叱咤电脑业,年营业额逾30亿美元,属下员工共31000多人,要是能保持80年代初的增长步伐,今日可能已超过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成为年营业额逾千亿美元、全球首屈一指的电脑公司。

公司创始人王安原籍上海,他自小就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945年他赴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很快,他在科技发明上崭露头角,成为华人中第一个被美国电脑巨人IBM聘请的技术顾问。

IBM也因为他授权的发明专利,才得以大力发展商用电脑,在当时称霸世界。

王安还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与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人齐名。

电脑磁芯记忆的专利权给王安带来了滚滚财源。

1951年,王安独立在波士顿创办了王安电脑公司。

王安拥有电脑天才,他把小型电脑系统应用于办公室,在最适当的时候,开拓了办公室自动化的市场。

70年代初,王安公司成为世界办公室用电脑的先驱,业绩蒸蒸日上。

直到今天仍然畅销的桌上型计算器,也是王安25年前的心血结晶。

但是,在1990年王安去世前,王安公司已停发股息红利,公司股票从1983年的40美元降到1989年的6美元,1990年又降为3.75美元。

王安去世后,公司尚负债9300万美元。

王安公司在80年代初以前,营业额及纯利润飞速增长了20倍,为何几年之间一落千丈,

和大多数侨居海外华裔不同,王安并没有“强迫”其子学习中文,这不等于王安全盘西化,他“传子”意识之浓,可从他把公司大权交给儿子王列中清楚地看出。

中国有句老话:

举贤不避亲,荐贤不避仇。

其前提是个“贤”字,但王安忽视了这个前提,一味“传子”,使王安电脑向衰落迈出了第一步。

1986年11月,36岁的王列被他父亲委任为王安电脑公司总裁。

此举首先气走了跟随王安2O年的销售能手,接着又有数名骨干辞职,令其管理元气大伤。

王列的工作表现平庸,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加上王安健康迅速恶化,王列自然地成为接班人。

可是,他第一次以代主席身份代其父主持董事会议时,却给人以根本不知道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印象。

其时公司已出现财政危机,可王列还大谈如何改进管理,令董事会对他信心大失,公司财政状况由此从不佳变为恶劣。

1989年公司营业额减少4000万美元,支出却增加2亿美元。

1989年8月,竟然出现了公司股东联名控告王安父子的怪事。

8月4日,手术后的王安坐着轮椅向新闻界宣布王安电脑公司1988年财政年度亏损4.24亿元,同时宣布王列辞职。

可是和王安一样,王安电脑已病入膏盲,王列的辞职已于事无补了。

王安于1989年8月又委任文耀立为王安电脑主席兼行政总裁,3年合约,年薪百万。

尽管文耀立有多次令濒临破产公司起死回生的记录,但他对电脑科技了解不深,他以为王安电脑仍能创造新产品,对前景怀有不切实际的憧憬,未能及时解雇冗员,结果他把赚钱的投资卖光,使王安负债减轻,但产销仍毫无起色。

王安公司60年代不断推出新产品,70年代推出的办公室用电脑更创办公自动化的新纪录,

前后称雄10年。

但此时个人用电脑已销势渐旺,受到客户越来越多的青睐。

王安自傲于自己产品在设计和科技水平上的优势和声誉,看不清、跟不上转型期的到来,仍以中型电脑为主攻方向,结果逐渐失掉了市场。

客户从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厂家保证电脑具有某些技术标准,以便在不同机种和资料处理系统之间易于交换资料或交互操作。

不少公司为适应顾客这一要求,纷纷推出与IBM微机相容的个人电脑。

但王安的固执使他在1985年作出了致命的决策——坚持发展高价且不能与IBM电脑兼容的产品。

这种“志气”,不但违背电系统化及软件标准化的趋势,无法吸引新客户,而且因独立开发新产品成本太高导致产品及售后服务索价太高,令老顾客起疑心而转用其他电脑,致使王安电脑在1989年负债额已高达10亿美元。

以科技水准为骄傲,不管供求规律的变化,或许是科学家、发明家搞经营的通病。

王安也是如此,用一句西方评论家的话说,王安“忘记了顾客”。

1990年王安逝世,米勒接任行政总裁。

他致力于消减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并偿还5.75亿美元的债务,3年来苦心经营,终因现有资源及流动资金不足以完成改组,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米勒受命于危难之时,尽管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但他已表明立场,愿意留守该公司,把以制造业为主的王安电脑,改变成一家集中于提供软件和服务的公司,并努力开拓办公室自动化市场。

摆在米勒面前的,将肯定是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道路。

点评:

1.王安电脑公司衰落的第一个原因是用人不当。

王安启用其子作为公司总裁,本是无可厚非。

但关键是其子对公司经营管理近乎文盲。

在公司濒临财政危急之时却抓不住要害问题,而大谈管理问题,因此使王安公司丧失了挽回败局的机会。

同时,由于王安重用庸才,伤害了公司几员大将的心,纷纷离开分司,使王安失掉了左膀右臂。

现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人才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古典式的“老板”当家的作法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的需求。

除非“老板”是懂管理、会经营的行家。

2.王安电脑公司衰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脱离市场。

王安作为一个科学家是杰出的,但作为一个企业家是不称职的。

也许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由于王安对市场预测失误,不能及时开发出新产品以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结果被市场淘汰。

这是王安公司衰败的致命原因。

1990年3月24日,美籍华人,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王安逝世,终年70岁。

1920年2月7日生于上海,16岁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1945年作为中国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被派往美国深造,1945年秋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1948年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他出售自己发明的记忆磁芯的专利权,用所得的50万美元在波士顿创办了王安实验室。

1955年,正式成立了王安计算机公司。

1964年推出桌面电脑,1967年王安公司股票上市,1976年,王安推出新型的电子文字处理机。

1984年是王安走向顶峰的一年,年收21亿美元,其中利润2.1亿美元。

网易历史

1986年王安36岁的长子王列担任公司总裁并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

1989年王安公司因无力支付2.09亿美元的欠款宣布“债务重组”,这年公司损失4.24亿美元。

王安这年撤销了长子王列总裁的职务,由米勒担负其职务。

1990年3月24日,王安死于癌症,米勒担任董事长。

这年公司损失7.16亿美元。

1991年,IBM和王安公司宣布联合。

在这种联合下,王安公司可以销售IBM电脑并提供相应的软件。

1992年8月18日,王安公司宣布破产。

网易历史

王安的远见卓识曾使他获得非凡的成就和荣誉,王安公司雇员最多时达3万余人,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1986年曾被列为美国第五大富豪,1989年入选“美国发明家殿堂”,与爱迪生等大发明家齐名,曾被授与“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然而,其浓厚保守的家族观念,落后于时代的内部管理机制,对PC机和计算机网络发展前景的错误预测,最终导致这位计算机界的巨人和王安电脑公司的悲剧。

1990年,《幸福》杂志首次对世界500强进行排名,王安电脑公司人围,列414位。

由于《幸福杂志都是在第二年七八月份公布上一年的数据,我们实际看到的是1989年的排名。

1990年,王安电脑公司的排名出现了大幅度地下降,仅列492名,险些被挤出世界500强之列;而且,此时公司出现了7.15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也就在这一年,王安公司的创始人——王安博士抛下摇摇欲坠的电脑帝国,因癌症病逝。

王安电脑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

1992年8月18日,由于王安电脑公司连年亏损,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电脑帝国崩溃在即。

从此,王安电脑公司再也未能进人世界500强。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申请破产保护并不等于破产。

根据美国的《破产保护法》规定:

一个企业在寻求破产保护期间,所有债权人提出的财务诉讼和股票所有者提出的退股要求法院概不受理;企业形成的业务重组方案,必须征得大多数债权人和股东的同意,并由法院审定其合法性。

王安电脑公司寻求破产保护,是为了公司能度过财政困境,公司仍在运转。

这也就是说,王安电脑公司并非破产。

然而,重组后的王安电脑公司已失去昔日的雄风,再也无法和ibm平起平坐了。

它将不再产电脑,只以软件和服务为主。

王安电脑公司,由一家生产三大类产品的大型跨国公司变成一家小型的、专业性极强的公司,昔日辉煌不再。

王安实验室的诞生王安电脑公司是由中国移民、哈佛大学博士王安于1951年创办的,专门生产他自己发明的磁脉冲记忆芯片的特种电子与数字设备。

当时王安的全部家当只有600美元的现金,公司的总部是在月租金仅70美元的简陋的房间里。

王安可谓白手起家,但他随时有可能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是自己的专利,这为王安电脑公司避免同其他小公司一样在短期内被淘汰出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王安电脑公司的名字很特别,英文是wanglaboratories,直译是王安实验室。

《王安自传》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之所以利用我的姓名作为公司的名称,一方面是由于在那时我的期望是:

我就是公司,告诉人们这是独家经

营的;再则,我在计算实验室工作的经历,也促使我产生把我的公司称为王安公司的想法.创业初期是辛苦的,王安在功成名就时也说,从1951年创办王安实验室到发展成为35年后的规模所遇的风险,远比今天来自ibm的竞争险恶得多。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制造磁心的主要工艺是围绕着环形的铁镍合金上绕线,因此生产工具除了二把电铬铁之外,再也不需要其他复杂的工具了。

王安这位哈佛大学的博士,开始自己生产磁心。

创业初期也是开心的,当时,只要每天能卖掉4个磁心(每个定价4美元),王安就如同过年一样高兴。

经过半年的滚爬跌打之后,王安竟然赚了3253.60美元,比王安在哈佛计算实验室领回的薪水2700美元还要多。

王安对自己的公司充满信心。

王安实验室就这样平稳地度过了5年。

与ibm初次交手ibm的全称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始建于1924年。

经过老托尔斯。

沃森苦心经营,ibm的业务蒸蒸日上,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了。

1946年,ibm开始步人新兴的电子行业,到了1955年,它的电子计算机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5亿美元。

ibm大有天下电子市场舍我其谁的气概。

王安深知:

全世界所有的电子计算机公司无论规模大小,它们的总经营都有一件要紧的事,那就是对付ibm.王安也要同ibm过过招了。

事实上,早在创办公司之前,王安就开始给ibm写信,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购买他的记忆磁圈的专利使用权。

1951年6月,ibm给王安一封轻描淡写的回音,要求王安寄去专利申请书的正本,ibm对他的专利感兴趣了。

然而,此时,王安已经意识到他的发明价值,ibm之所以轻描淡写,只不过是在以隐蔽的、小心翼翼的方式刺探军情,压王安降价。

王安心中有数,也不急于求成。

购买专利的交易一直拖到1956年3月,两方才拟定一份草案,即ibm以50万美元、外加授权第三者制造记忆磁圈的专利权收人的70,向王安购买专利。

附加条款是:

如果引起专利纠纷,ibm可以延期付款;如果引发专利官司,王安必须退回10万美元的专利费。

王安自信自己的专利不会成问题,结果问题恰恰出在专利权上。

协议签订不久,ibm郑重通知王安,说一位叫弗雷德里克。

维赫在1947年的发明与王安的专利发生抵触。

王安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无法与ibm谈妥条件,他就必须依靠自己的财力去打官司,而自己的财力远不足支撑如此的官司。

王安让步了。

和ibm的这一次交道,王安看到ibm那种赤裸裸的、毫无掩饰的竞争手段。

另外,王安也看到,ibm尽管规模庞大,有雄厚的物力与财力,但在发展技术上相当保守,这可能是因ibm公司机构臃肿,从而造成它的管理效率低下,对新技术的反应迟钝有关。

王安认为,ibm并非不可战胜。

发行股票:

公司一天增值70倍王安将自己的专利出售给ibm之后,将公司的业务重点从咨询转向开发和生产自己的产品。

王安电脑公司大踏步向前迈进:

50年代末期,王安研究成功了工程专用数字控制装置weditrol;1963年,成功地开发了linasec半自动排字机;1964年,公司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0万美元„„了1967年,王安电脑公司已经发展到人数为400人的一个不小的公司了。

在美国,银行总是扮演锦上添花、绝非雪中送炭的角色。

从事高科技领域生产,科技附加值高,并且发展速度快的王安电脑公司一直是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

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王安电脑公司就得花钱去增加职工人数和扩建厂房,这是企业经营最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王安电脑公司一直得到波士顿第一国立银行追加的短期贷款。

然而出现了一个问题,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贷款总额超过了当时王安公司的净值。

1967年初,王安电脑公司的净值仅有100万美元,而当时公司所欠的债务已超过了100万美元~这足以让任何企业的经营者不安。

当时公司与波士顿第一国立银行的联系人欧内斯特。

斯托克韦尔向王安公司建议:

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来达到增加资金的目的,以便减轻工安电脑公司的债务负担。

王安此时的惟一顾虑是股票发行后,他的家庭对王安电脑公司的控制削弱。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王安同意了。

王安电脑公司准备公开发行20万张股票,而公司此时共有150万张股票,王安家庭仍持有公司股票的65,以上。

当时的每股利润约为0.5美元,按照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大概是利润的25,倍原则,王安把最终的发行价格定为每股12.5美元。

王安电脑公司准备发行股票的消息传开之后,立刻得到各阶层人士的响应,打电话希望用发行价购买股票的人络绎不绝。

从这里也反映王安公司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多年后能进人世界500强也就不足为怪了。

1967年8月23日,王安的股票公开上市,每股价格高达38美元,当天盘价拉了3个大阳柱,升到40.5美元。

股票的发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7年8月22日,王安电脑公司的净值为100万美元,而一天之后,公司的市场核定资本却高达7000万美元。

王安电脑公司发行股票的成功,除了公司发展迅速,获利甚多,用王安自己的话讲:

在华尔街也享有盛名;另外,王安电脑公司抓住了1967-1969年间的一段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股票价格猛涨。

而在此之后,宏观经济学出现了最常用的一个名称:

滞胀。

1973年与1979年的二次石油禁运,欧佩克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整个美国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王安电脑公司抓住了这次良机,在资本市场上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为王安电脑公司有足够的实力完成从计算器到计算机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确的抉择:

放弃计算器在60年代,计算器曾是王安电脑公司的主业,仅1967年,计算器的销售额占公司的总销售额的60,以上,计算器成了王安电脑公司的王牌产品。

然而,就在计算器市场需求仍然旺盛的时王安就考虑淘汰它。

《王安自传》中写道:

甚至还在王安实验室的计算器著称时,我就开始怀疑这项产品能维持多久。

虽然对数计算器给我带来的暂时收益超过其他产品在市场上的收益,但是有些新技术已隐约开始出现了。

王安预测到总有一天台式计算器会变成一种简单的日用品,而王安是不属于生产这种简单的日用品的,因为它的利润太微薄了。

王安果断决定,逐步退出计算器市场。

王安的决定几乎招致所有人的反对,甚至包括很有眼光的约翰。

坎宁安,他后来成为王安电脑公司的董事长。

这种反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正是因计算器的生产才使王安电脑公司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厂转变为一家国际承认的大公司,而仅

为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出发放弃这个市场,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但是,王安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的反对意见并没有为公司未来的前途考虑。

如果不改变经营方向,由于一种新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即将出现,而王安电脑公司又不是生产半导体的厂家,在技术上已无丝毫优势可言,势必为市场所淘汰。

经过激烈的内部争议之后,王安毅然拍板,退出计算器市场。

需要提到的是,王安电脑公司是逐步稳定地撤离计算器市场的。

王安电脑公司首先停止300型系列、200型系列甚至刚刚推久的100型计算器的生产,上面几个系列的计算器都属简单计算器,技术含量低,与这些简单计算器类似功能的其他生产厂家已经很多,产品降价在即。

但是,王安电脑公司还继续扩大700列、600型系列和400型系列计算器的生产,因为在当时,这些型号的计算器是属于高级的,还看到降价的征兆,仍然能给公司带来巨大利润。

全部的撤离是在7o年代中期完成的。

准备撤离计算器市场之后,王安电脑公司如何进一步发展则成了王安最头痛的问题。

最终,王安想到了研制计算机。

1968年,王安电脑公司为获得进人计算机市场所必须的编程经验,以大约10.2万股王安电脑公司的股票(约合745万美元)买下了一家较有希望的软件公司——菲力普,汉金斯公司。

有了这些程序设计专家,王安可以在计算机领域,向计算机霸主ibm挑战了。

王安的这次决策,是王安电脑公司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这次经营转型,使王安电脑公司避免像鲍马尔仪器公司那样,落到破产的地步。

另外,王安电脑公司还努力寻找新市场,开发新产品,促成王安电脑公司的霸业。

走向巅峰王安电脑公司在刚进人电子计算机这个领域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70年,王安电脑公司推出了3300型计算机,该机有两个很大的缺限:

3300型计算机是专用basic语言的,有一点知识的人都知道,要想完成一项工作,就得用较多的语句编程序,这种程序往往很大。

而把basic语言输入这种计算机所选用的工具是纸带,因此,必须用很长时间把大量的纸带输进机器,如果有丝毫差错,那么整个过程还得重来。

另外,3300型计算机是使用电传打字机而不是采用阴极射管作为输人指令的终端。

这两个主要的缺点造成了3300型计算机的推出并不成真正使得王安电脑公司走向另一个辉煌的时间是1976年,当然这时候与美国经济大气候是有联系的,此时石油危机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暂时得到消化。

也就是在这一年,王安电脑公司推出了电视式文字处理机。

这种机器是1976年6月在纽约市的新托彼坎交易会上推出的,尽管这台样机有许多缺点,功能很不完备,但还是受到客户的青睐,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接着,王安公司又乘胜追击,于1977年推出了vs型计算机系列;1979年,又开发办公室信息系列产品;1980年,开发出体化信息产品,以求同ibm争夺市场。

王安电脑公司这些产品的推出,都受到用户的极大此时的王安公司,已不再是产品单一的小公司,而是捋ibm之须,某些领域不输给ibm的大型现代化的公司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发明家的王安,这时候已明白广告宣传的作用,好酒也怕巷子深.王安电脑公司在1978年连续进行了三个月的电视广告宣传,从而使公司成为美国仅次于ibm的第二家采用电视广告的计算机制造商。

这些广告宣传,极大地提高了王安电脑公司的知名度,也加深了顾客对王安电脑公司产品的认识。

有了这些拳头产品,王安电脑公司可以扬帆直济沧海了。

在这里仅列一些数字和事件,就可以反映王安电脑公司和王安本人在80年代的辉煌:

1980年,销售额高达5.43亿美元,1982年突破10亿美元的大关,1984年突破20亿美元大关。

资料表明:

从1976年到1984年,公司年销售额增长61,。

在此期间,公司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活动,1978年兼并记录系统公司,1982年收购美国卫星系统公司的部分股票。

1984年兼并英特卡姆公司,1985年收购特雷诺姆公司的部分股票。

1985年,王安电脑公司的情况是:

分公司遍及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员工逾3万人,总营业额为23.5亿美元,在《幸福》杂志上所列全美1000家大公司中位居161位。

王安本人也获得了巨大荣誉:

1984年,美国电子协会向王安颁发最高成就奖,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与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人齐名。

同年,《福布斯》上刊登了美国400名最富有的人物名单,王安位列第八。

这些荣誉,王安受之无愧。

王安电脑公司的衰落决策失误

王安电脑公司在走向巅峰之时,同时也蕴育着危机的来临。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靠技术发展起来的公司,如果王安电脑公司成功的主要经验就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进人一个恰当的领域的话,那么,它衰落的主要原因则是在一个恰当的领域错过了一个恰当的时机。

1976,1985年间是王安电脑公司的极盛时期,同时也是个人计算机问世,并逐渐占领市场的时期。

数字设备公司(dec)和苹果公司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蓝色巨人ibm公司也清醒了,在1980年11月,与比尔。

盖茨统帅的微软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合同:

微软公司负责向ibm的个人算机提供软件。

ibm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和科研能力,重新夺回个人计算机的主导地位。

但恰在此时,王安满足于自己产品在设计的技术水平上的优势和荣誉,一直以中型电脑为主要经营方向,迟至1983年才认识到个人计算机的威胁,而此时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已被瓜分殆尽,无王安电脑公司立足之地了。

此外,由于ibm公司已经通过自己的产品确立了新的行业标准,计算机公司纷纷开发与ibm计算机兼容的产品,但王安电脑公司长期坚持自己的特色,一直生产与ibm不兼容的电脑,与ibm展开激烈的竞争。

这些决策的重大失败,为王安电脑公司在90年代落个申请破产保护的结果打下了伏笔。

伍迪。

艾伦说过:

到场就是成功的百分之八十。

王安电脑公司为什么迟迟不到个人电脑的市场呢,这个问题很值得人深思。

王安自己也意识到,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发现需要、满足需要,在于顺应潮流的变化,不断变革创新。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事物的进人具有剧变性,它要推翻今天一般人的看法,因为预示着未来的蛛丝马迹往往为一般人的看法所掩盖或忽略。

可惜的是,在王安的晚年,他没有准确判断市场走向,从而把王安公司引向了衰败的命运。

王安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曾经被评选为全美最杰出的12位移民之一,并被列为爱迪生之后的第69位伟大发明家。

王安曾以20亿美圆的身价位列美国华人首富,而且是与杜邦、福特、洛克菲勒等齐名的全美十大富豪之一。

王安电脑

公司鼎盛时期的1986年,其员工人数超过3万,营业额高达30亿美圆,实力堪与电脑巨头IBM分庭抗礼。

王安电脑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之所以会在短短数年间就走向了破产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家族企业的问题,而是因为王安没有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制度的融合。

王安电脑公司衰落的历史,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制度具有不可调和的一面。

王安这位在美国闯荡了数十年的电脑英雄,事实上一直对西方文化具有强烈的抵触心理。

这种抵触使他无法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并导致他试图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制度的失败。

家族企业不是王安失败的根本原因

家族企业只是王安失败的表面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事实上,家族企业并非儒家文化圈所独有的现象,而是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

在美国企业中,包括沃尔玛、福特等在内,其实有80%是家族企业;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42%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欧洲也是家族企业盛行的地区,43%的欧洲企业是家族关联企业。

家”“家”是人类最基本的联系纽带,无论在西方文化圈还是在东方文化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族企业也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

尽管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30年,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家族企业能够维持较长期的兴盛。

特别是在西方,多数家族企业都实行了非家族化管理,因而并非完全意义上由某个家族统治,而是靠多数股东掌握着对公司的控制权。

例如,沃尔顿家族仅占有沃尔玛公司38%的股权,福特家族仅占有福特汽车公司40%的股权。

另外,西方成功的家族企业,基本上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

即使家族成员占据主要经营职位,也不必然导致公司的失败。

IBM的沃森和摩托罗拉的高尔文都把CEO职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但都保持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而这些家族企业之所以都能够保持不败,都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实行了非家族化管理。

家族企业的非家族化管理,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