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013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docx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800字)

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教学设计

一以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为例

摘要:

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教学诸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设计;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化学教学设计目标过程评价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

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教学诸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设计;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化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一、我去哪里——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

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

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

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

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两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化学反应速率》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这样的: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水平,《化学反应速率》这课制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对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

二、如何去那里——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次要进行学情分析,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本来是安排两课时完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影响速率的因素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将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过的内容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复习回顾知识,为新课学习提供应有的知识储备。

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数学表达式、影响因素等。

所以这节课的重点主要放在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以及从微观上用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解释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习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的意义就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

上述理论强调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来完成的。

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逻辑结构,将影响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理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学习者更好地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根据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倡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有意义知识的建构,《化学反应速率》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形成教学思路

1、精心预设情境——激起学习的兴趣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初步选定教学方法后,主要就是要在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基础和教学目标间,也就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之间通过一个个情境设计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能力建构,这就是体现教室教学智慧的地方。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设计出一道既有情景、探究,又有递进、开放的问题是较为困难的,但这是努力的方向。

(1)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从学生自身经历或认识出发,巧用生活中的素材或适当的形象比喻,以体现问题的科学性;在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理论解释中,由于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比较抽象,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往纸盒里扔纸团,学生从这个游

戏中体会到了有效碰撞的两个条件:

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

(2)利用学生经验与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时,课本是通过碳酸氢钠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以及双氧水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三个实验进行探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

由于学生在高一已经知道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所以探究实验就变成了验证性实验。

为了真正让学生体验的探究过程,笔者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

在学生做完碳酸氢钠和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后,让学生运用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来解决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反应的速率问题。

问题解决:

已知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8H2O+5O2↑,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双氧水反应时,发现开始一段时间,反应速率较慢,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的猜想还可能是的影响。

(2)若要证明你的猜想,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根据浓度得出的结论与实验结论相反,起到激疑、激趣,让学生产生“愤悱”之感,激起学生急于探究的兴趣,从而大胆提出可能是催化剂的影响。

这个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形成结论的探究过程。

2、预设生成——了解学生的思维

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

“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

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

?

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了解学生,其实不然。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过程》一书提出:

智慧的技能学习的内部条件由下列因素构成:

(1)已经习得的构成新技能成分的先觉技能;(2)回忆已习得的技能并将它们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过程。

外部条件起着这样的作用:

(1)促使下位技能的回忆(2)告知学习者行为目标(3)以陈述、提问、或暗示的方法引导新的学习(4)提供一个与新习得技能相关的心理咨询,以供学习者练习。

在《化学反应速率》案例中,学生需要习得的新技能是:

通过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来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构成这一新技能的先觉技能主要有: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核心内容,学生生活中有打篮球、跳高等生活体验。

教师在让学生生成通过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来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一技能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要分析上述先觉技能是否已经习得,进而初步预设学生的思维建构过程。

三、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

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概念的建构、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课既要设计一些习题,来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也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小结、互评交流表现等手段来感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的整体观认为,只有各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

能达到整体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盛群力,献华,编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埃德·拉宾诺威克兹.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学[M].杭生,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荐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教学设计范例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