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95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docx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范例剖析】

1.读图“洞庭湖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最大的淡水湖是

(2)A平原的名称是

,B平原的名称是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例如,在干流上修建三峡工程,在支流上修建水库、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分洪蓄洪区建设,进行退田还湖工作,在中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加强洪水调度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

图中显示的洞庭湖位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历史上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

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平原(B处)与湖北境内的江汉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泊面积大大减小,再加上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人湖沉积.加速了湖泊的萎缩。

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泊萎缩的结果是水灾的加剧。

2.读图“黄河三角洲1956一1996年4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回答【解析】

(1)40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海域和水域面积有什么明显变化?

为什么?

其主要原因:

一是

;二是

(2)1996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未利用土地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对现有未利用土地应如何开发利用?

主要原因是

(3)1991年与1956年相比较,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

(4)80年代图中城镇A发展较快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5)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任务有哪些?

(要求至少答出3项)

等(只要答案符合实际,任答3项即可)。

【解析】第

(1)题:

首先要看清楚代表海域和水域的图例,然后观察、比较四幅图中表示海域和水娥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再结合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和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

(2)题:

首先要看清楚代表未利用土地的图例,然后观察图中该类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再结合分布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再根据现有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滩地的具体情况,提出“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建议。

第(3)题:

首先要看清楚代表盐碱地的图例,然后观察图中该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问分布上有什么变化,再结合盐碱地形成因素,以及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情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第(4)题:

首先要看清楚图中城镇A的位置,再联系附近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具有优势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第(5)题:

可以根据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形、气候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

3.读图“某河流域地区图”和旁图,回答有关问题:

【解析】

(1)图中河流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

为什么?

(2)该河流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可能出现哪种水文现象?

为什么?

【答案】

【答案】出现“凌汛”现象。

因为该河主要流经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河流有较长的结冰期,其流向又是由南向北流的。

每当秋末冬初气温下降、河水开始封冻时,或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河水开始解冻时.由于南、北封冻(或解冻)时间早晚有所不同,上游冰块向下游涌来,出现冰坝堵塞河道、河水溢出两岸的现象。

(3)该河流经的国家目前森林面积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可能上升到三分之一,你认为该国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要求回答3个方面即可)

【答案】主要措施

等。

(除前面两点外,其他只要合理任意一点均可)。

(4)该河流是哪两大地形区的分界?

西侧地形区广布沼泽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有:

一是

;二是

;三是

(5)右侧两图是该河流域范围内的气候类型,它们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适合哪类动物生存?

相似之处:

动物:

(6)图中城市的名称是

,它是该国重要的传统工业中心,从区位因素来看该城市的工业主要属于

指向型工业。

【解析】第

(1)题: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知道该地区位于东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应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叶尼塞河。

根据这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以及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便可分析出它的汛期。

(2)题:

根据该河流所在的纬度位置,应该有较长的封冻期;再根据该河的流向是从南向北流的,上游河道的结冰期与融冰期早,下游河道的结冰期与融水期晚,所以应有类似我国黄河的“凌汛”现象出现。

第(3)题:

根据叶尼塞河可知流经国家是俄罗斯,流域内的森林类型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森林面积之所以逐年有所增加,自然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导。

第(4)题:

叶尼塞河以东是高原,以西是平原。

西部平原上多沼泽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积水造成的。

因此,你可从蒸发、下渗、排水几方面去考虑积水的原因。

第(5)题:

从图中首先识别各是什么气候,然后比较它们在气温和降水方面有什么相似,再分析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合哪类动物生存?

第(6)题:

这个城市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城市。

根据它的特定位置(靠近贝加尔湖)便可知该城市是伊尔库斯克。

再根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分析其布局类型。

【能力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土地类型中属于湿地的是

①湖泊②麦田③沙漠④沼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过去洞庭湖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周边地区灌溉用水过量③人工围垦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芫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3~7题

3.“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

4.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5.“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

6.“北大仓”的主要耕作方式应为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

7.“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草C.大力发展工业D.农业现代化

读图,回答8~11题。

8.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9.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B.油山C.天然气件D.煤矿

10.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

11.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读图。

回答12~16题。

12.去年12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下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13.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A.P处以上的河段B.中游

C.下游D.中下游

14.图中所示河流这一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量明显增加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增大D.结冰期长

15.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D.地势低平

16.2001年该河流上游发生严重干旱,但下游连续多年出现的断流现象并未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B.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C.跨流域紧急调水补充

D.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17.读图“亚欧大陆某地区分布”和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代表的国家和湖泊名称:

A

,B

(2)此区域内的各国农业发展类型以

农业为主,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其水源来自

(3)从右图中可知,图中湖泊的水量变化特点是

,盐度变化特点是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答案】

【答案】河流和湖泊沿岸植被破坏严重,农业灌溉导致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量日渐减少,使得流入咸海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流沿岸居民用水及工业用水量的增大,也使得河流水量减少,从而使湖泊的水量减少

(4)改变图中湖泊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探究拓展】

1.结合下列材料和图“尼罗河流域”、图“长江流域”回答问题。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

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由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坝址水文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4510

820

平均含沙量(kg/m3)

1.2

1.6

年输沙量(亿t)

5.3

1.34

库区水量损失

库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水量仍约4510亿m3

年蒸爱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增加.出库年水量减为570亿m3

入海水量

(亿m3)

建成前

近10000

330

建成后

近10000

60~l8

出库泥沙

建库初l0年,每年有1/3左右的泥沙下泄,以后下泄泥沙量逐年增多.1990年后每年约90%泥沙出库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量仅200—5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积在水库里

(1)在图中用“//”标出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

,从图中看该工程位于长江

游。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气候条件: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水系条件: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3)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的需要。

(4)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5)三峡工程在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成因:

 

2.读图“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

,原因是

(3)当北京敲响2005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

【答案】

【答案】(见表)

共同优势条件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劳力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主要不同特点

以生产长绒棉闻名于世。

光照条件好,由于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夏季需引水灌溉

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

劳力集约化程度较高,单产较高

以种植水稻和亚热带水果为主。

资金、技术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

【解析】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

“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湾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

据统

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

(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选四种)

等。

(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解析】此题以长江泥沙问题为切入点,考查长江的输沙量、河口三角洲的泥沙淤积量及对上海今后土地资源后备储量的影响。

这是一道综合题。

计算长江平均输沙量的变率,长江输沙量减少的原因,上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长江尾沙减少后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部分内容已超出教材的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

解答此题,主要是把长江流域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

(1)从资料中提取数据计算输沙量下降的百分比,计算方法:

(4.86—3.25)÷4.86×100%一31%,这是简单计算题。

(2)分析河流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关键是保护地表植被,在河流中上游建防护林带,同时配合水利工程,二者结合是减少河流泥沙量的重要措施。

(3)上海滩涂的利用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上海滩涂开发利用没有感性认识,可以结合课本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香港、澳门的围海造田等知识进行联想,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如港口、机场)、旅游、水产养殖、晒盐等方面进行回答,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

(4)任何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河流泥沙减少对河口环境也是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

抓住泥沙减少对河道和水质的影响以及对滩涂形成发育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考生应该紧紧抓住“泥沙减少”来回答问题。

2.读图“我国山东半岛南部某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回答:

【解析】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2)填表:

将下列选项前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空限填一个)。

①贝类养殖②小麦种植③油棕种植④甘蔗种植⑤苹果种植⑥柑橘种植

土地类型

丘陵

平原

滩涂

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3)丘陵地区如果植被被破坏,将导致

,平原地区如不合理灌溉将造成

(4)该地区所属温度带的名称是

带,耕作制度是

,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

(5)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经比较,你认为

处作为选址更合理。

理由是

【解析】本题立意考查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对土地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题时,依据题干中“我国山东半岛南部某地区”这一信息,对该地区所临海域、所处温度带、耕作制度、所属自然带等问题可较易作出解答:

柑橘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甘蔗则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油棕生长于热带,苹果生长于暖温带,故该地区丘陵地区适宜发展苹果种植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小麦种植业,沿海滩涂则宜发展贝类养殖业。

至于大型仓储式超市的选址,从其占地面积广、要求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等因素综合考虑其区位应定址于图中的B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