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72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赤峰二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

《道德经》有云: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

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

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

“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

“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

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

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

“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

“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

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

“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以天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

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

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一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02月27日)

图二

图二摘编自安卓资讯抖音短视频迅猛崛起(2018年03月14日)

材料二

短视频的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更拓展了自我表达的渠道与形式。

对于短视频用户来说,他们不仅是屏幕外的消费者,更是屏幕内的生产者。

烹饪美食、美容美妆、生活科普、娱乐搞笑……短视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报告》指出,个人爱好、记录生活是短视频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两大动因。

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视频化的表达意愿和分享需求。

短视频因此衍生出一大批来自民间的素人网红。

比如因仿明星妆走红的“百变女王”,因接地气走红的美食博主“麻辣德子”,骑摩托车带着妻子穷游世界的“尼姑哥哥”。

与早期滤镜美颜包装下唱歌、跳舞、模仿等形式的自我展示不同,扎根于生活的内容开始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背后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折射。

烹饪美食视频的火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饮食的更高品位;美容美妆视频的火热传达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实用技能视频体现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娱乐搞笑视频展现了人们工作之余的解压放松方式。

在“微社交”时代下,短视频已成为用户广泛应用的新表达形态。

《报告》指出,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在当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娱乐消遣与获取优质内容需求并存。

短视频不仅是用户放松休闲的减压器,更是重要的信息源和社交连接器。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3月1日)

材料三

报告显示,短视频成为最大众化的视频应用,是网民日常跨屏应用的核心组成,用户对电视与短视频的评价在功能属性和内容特点上形成互补。

在短视频使用动机上,“放松休闲”是用户的首要诉求,其次是“获取信息/知识”和“社交分享”;在内容需求上,泛娱乐仍是用户刚需,知识和泛资讯需求旺盛;在社交方面,短视频重新定义在线社交语言,82.8%的用户参与过互动分享,孤独、焦虑成为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体现出对在线社交的依赖。

短视频也为电视媒体延伸新的话语空间,73.2%的用户会因电视节目短视频对该节目产生兴趣;同时热播电视内容也吸引短视频用户跨屏关注,新闻短视频成为电视媒体进军短视频的破局先锋;在短视频商业变现上,“短视频+电商”凸显潜力,短视频内容付费未来前景看好。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9年02月23日)

材料四

当分享、点赞短视频成为重要的在线社交方式,社交生活似乎更加丰富了,但《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2019》显示,孤独是年轻短视频用户典型的情感体验,49.5%的短视频用户表示“有时感到孤独”。

报告还特别提出,在线社交依赖与卷入加剧了这种情感体验,孤独感越强的短视频用户虚拟社交意愿越强,虚拟社交卷入度越高的短视频用户越感到孤独。

人们不禁要问,以展示自我、广泛社交为目的的短视频,何以变成加剧孤独的推手?

在线社交带来的疏离感,伴随着线上社交工具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在线社交平台的日益发达而愈演愈烈,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和家人朋友聚会时,大家虽然围坐一圈,却各自刷着手机。

即使面对面,有时候也往往选择在社交平台上“相遇”。

久而久之,亲朋之间对在线社交的依赖日益加剧,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却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淡漠。

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终究无法代替面对面说句“真棒”,现实交流的缺失导致人们的内在情感无法得到慰藉,从而加剧了孤独。

与其他在线社交工具一样,短视频也带来了这样的影响。

当短视频社交成为在线社交的新趋势,当人们因频繁的在线社交愈发感到孤独时,回归真实生活中的情感就变得尤为迫切。

希望有更多的短视频平台留心于打通用户之间更深层的沟通和交流,也希望我们理性对待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在线社交工具,为亲人和朋友留出更多的情感交流空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0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数据显示,为了获取经济收益而选择自主制作上传短视频的用户占比较少,仅为百分之十六点四。

B.用户自主制作上传短视频的原因以满足个人爱好,记录生活和游戏娱乐为主,占比远高于交际因素。

C.抖音短视频用户年龄分布集中在19到40岁之间,35到40岁用户占比虽小,但女性用户占比远高于男性。

D.抖音短视频用户主体是年轻人,其中20到29岁

人群占比合计为百分之六十点七,高于其他年龄段合计占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满足了用户个性化、视频化的表达意愿和分享需求。

短视频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就是短视频用户。

B.材料二通过举例,说明了现在的短视频扎根于生活,与早期滤镜美颜包装下唱歌、跳舞、模仿等形式的自我展示不同。

C.短视频是网民日常跨屏应用的核心组成,在短视频商业变现上,“短视频+电商”凸显潜力,短视频内容付费前景看好。

D.文章否定了停留于“点赞”的浅社交功能,因为它终究无法代替面对面说句“真棒”。

而现实交流的缺失加剧了孤独。

6.短视频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

芦芙荭/文

先是一声。

接着是两三声。

老人抬起头在门前的树上瞅了半天,也没寻见鸟的踪影。

老人以为他又出现幻听了。

这样的事,以前也常常发生在老人身上。

过了几天,老人从庄稼地里回来时,突然发现房前屋后到处都闪烁着鸟的飞影,像风裹动的树叶,在眼前飞舞着。

寂静的黄昏一下子律动了起来。

这一次,老人听到了鸟儿们那潮潮的叫声。

老人耸耸鼻子,是的,春天的味道越来越浓烈了。

老人走进屋里,再出来时,他的手上多了一把木勺。

木勺里是金灿灿的麦粒。

老人抓起麦粒,一把一把地向道场上扬去。

金黄的麦粒在黄昏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后,就在道场上砸出了一声声鸟的叫声。

啾。

啾啾。

啾啾啾。

老人坐在门前的那块巨石上,一脸慈祥地看着那些鸟儿叽叽喳喳地抢食着地上的麦粒,好像那些鸟儿是他的孩子。

一年四季,老人最喜欢的就是春天了。

春天的黄昏,老人就喜欢坐在门前的这块巨石上,看家家户户房顶上升起的炊烟;看村里的男人们从地里收工赶着牛羊回家;还有那翅膀上挂着水珠的鸭子,一摇一晃不紧不慢地从面前走过。

这样的日子多好呀!

可这一切,对于老人来说,似乎成了回忆。

时间过得真快呀!

一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

那个时候,这个村庄多美呀,人还没到村庄,老远就能感受到那热闹的氛围。

不说村庄,你就是走在村子外面的小路上,忽然,路边的庄稼地里就会蹿出个人来,吓你一大跳。

老人记得,那时他还年轻。

也是在春天的一个黄昏,他到了这个村庄。

他本来是路过这个村庄,去另一个村庄的。

可走到这个村庄时,天就要黑了。

因此,他走得有些急,就出了事。

他的一只脚在迈出时,不小心踢起了一粒小土块,那土块就像一只鸟一样飞了出去。

他根本没有想到,在他前面不远处有个姑娘也正走在黄昏的路上,那土块好像长了眼一样,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前面走着的那个姑娘。

在这个美丽的黄昏,他和姑娘结缘,之后他就成了这个村庄的人。

他对姑娘说,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他都要守着这个美丽的村庄和她好好地过一辈子。

可现在,当老人在春天的黄昏里坐在这块巨石上时,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狗的叫声没了,鸡的叫声没了,连同孩童的嬉闹声也没了。

老人每天只能看着自己房顶上的炊烟一缕缕升起,再一缕缕飘散。

村庄还是先前的村庄,只是再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村子里的人陆陆续续地都搬走了。

许多人都来劝他,让他和他们一起走,搬到河川去,那里有宽阔的大马路,出门就能买到想要买的东西。

可他就是不走。

没有人知道他不走的原因。

只有他心里清楚,他是在坚守着几十年前那个黄昏他对她的承诺。

几年前她就去了,她就埋在当年他们相会的那棵树下。

那棵树现在也已成了老树,将来,他要和她一起在这棵树下守着这美丽的村庄。

鸟儿们吃净了地上的麦子,一只只地飞走了。

场院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老人从巨石上站起身,天还没完全黑。

他开始动身向村外走去,慢慢地,他走到了几十年前他和她相见的地方。

几十年了,这里几乎没什么变化。

说没变化也不对,路边的那些树都长大了变粗了。

只是早些年又被人砍掉了。

这两年,老人又在那地方种上了小树。

老人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心血来潮,他的心突突地跳了几下,然后,他像当年那样在路上走着。

估摸着差不多了,他脚下一用力,一个小土块就飞了起来。

那土块像一只鸟儿一样向前面飞去。

老人想在空中找到那土块的身影,却什么也看不见,他只好竖起耳朵想听听土块落地时的声音。

他等呀等,黄昏却是一片寂静。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19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鸟声鸣叫入笔,打破了只剩老人一人居住的村庄的安静,用以动写静的手法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氛围。

B.因为老人年龄大了总有幻觉,所以老人抬起头在门前的树上瞅了半天,也没寻见鸟的踪影,就以为他又出现幻听了。

C.小说用词形象生动,如文中“砸出了一声声鸟的叫声”中的“砸”,传神地写出老人高兴用力抛掷麦粒后鸟儿欢腾情景。

D.小说结构严谨,多处照应。

如前后都有踢土块的情节,对比中突出老人回忆中的美好和如今一人在小村坚守的执着和落寞。

8.文章对于老人的形象并没有刻意清楚的描绘,可给人印象还是很深刻。

请结合文本对老人的形象特点加以分析。

9.小说结尾“他等呀等,黄昏却是一片寂静。

”有什么意味和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

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

策时在父旁,徐言曰:

“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

鼎文何谬欤!

”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

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

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及丁家艰,以孝闻。

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

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

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

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

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

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

“张夫子且至矣。

”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

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

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

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

其年冬,转礼部侍郎。

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

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

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章节和句子。

也指对古书章节句读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里指章句之学。

B.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

C.国子,国子监的简称,朝廷设立的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D.金紫,指金印紫绶,由皇帝颁赐给朝中的重臣,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

他十三岁旧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

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

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

他出仕后因受太祖赏识,晋升很快,先在地方任判官、掌记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要职。

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

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13.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南①行

宋陆游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略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②上冷云低,丞相祠③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注:

①山南:

即终南山之南。

②将军坛:

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韩信的坛。

③丞相祠:

指蜀汉后主刘禅为纪念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标题“行”可以判断这是乐府诗,全诗语意连贯,结构严谨,如行书般流畅自然。

B.首句交代了时间,以下三句描述了沿途所见景象,昂扬欢快,为全诗定下了高亢的基调。

C.第六句写了山南民众喜欢荡秋千、踢球等习俗,充分体现了上句中“气俗豪”的特点。

D.国家失去中原四十多年了,山南之行促使作者思考改变作战策略,对收复失地充满信心。

15.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评价该诗“起结次第皆称”,意为诗歌行文结构颇为自然严谨。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2)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_____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反衬周瑜的军事才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科研人员。

骄傲和自豪让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而且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意味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面临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

因此,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

科研团队,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高效吸能合金,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材料的空白。

这种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吸能特性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也。

未来将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拍手称快鳞次栉比殚精竭虑名列前茅

B.欢呼雀跃鳞次栉比处心积虑出类拔萃

C.拍手称快星罗棋布处心积虑出类拔萃

D.欢呼雀跃星罗棋布殚精竭虑名列前茅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关键技术。

B.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了关键技术。

C.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

D.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保着陆腿能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并同时着地,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B.确保着陆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同时着地

C.确保着陆腿能同时着地,并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D.确保探测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同时着地,从而吸收巨大的冲击力

20.学校开展“美丽校园,爱心公益”活动,倡导同学们收集饮料瓶,换钱做公益。

请在下面倡议书正文初稿的空白处补写语句。

要求:

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字;注意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表达连贯。

夏日炎炎,饮料可口。

①_____。

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让校园成了一个大垃圾场。

我们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

②_____。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校园增添亮色,为社会奉献爱心。

21.下面的文段有三处自相矛盾,请参照例句,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近地面的臭氧,是由挥发性有机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鉴于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源头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煤炭燃烧等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所以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避免接触。

臭氧以气态为主,只是戴口罩,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

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尽量远离公路、化工厂等产生臭氧的地方;如果外出,戴上口罩就行。

同时,政府采取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措施,能快速消除近地面的臭氧污染源,使空气变得清洁。

例句:

普通民众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是无效的与唯一有效的措施自相矛盾。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

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

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

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